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 恐怕夜太深海棠花已睡去,特意点起蜡烛高高地照亮她的娇姿。
[出典] 北宋 苏轼 《海棠》
注:
1、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2、注释:
海棠: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此诗戏之。
东风:春风
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崇光:指高贵华美的光泽。
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恐:担心。
3、译文1:
春风轻拂着海棠花,花儿透出美妙的光华。迷茫的夜雾中弥漫着醉人的花香,朦胧的月光转过曲折的回廊。夜已经很深了,只因为担心眼前的海棠会像人一样因深夜而睡去,所以赶忙点燃红烛,照耀着红艳艳的海棠。
译文2:
在淡淡的月光下,春风轻轻的,花香弥漫的雾气中,月亮在不经意中转过了厅廊.我恐怕夜深时分花儿就凋谢了,于是燃起高高的烛火以观赏这海棠花的骄艳风姿。
译文3: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凋谢,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4、苏轼 生平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这首绝句写于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选自《集注分类东坡先生》。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开门见山地托出春风和海棠花、明月和回廊。“东风袅袅”形容春风吹拂之态,通过描写东风吹绽了满树绚烂的花朵,来点明时令,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崇光”是指高贵华美的光泽。“香雾空蒙”写海棠的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业,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笔锋一转,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光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诗人,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诗人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嫉妒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天真与可爱。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清代诗人查慎行说:“此诗极为俗口所赏,然非先生老境。”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达观、潇洒的胸襟。
6、诗一开篇,在叙述描写中交代了时令、环境、对象、情态以及具体的赏花时间等十分丰富的内容。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轻柔的春风摇动着花枝,花上叶上都闪着亮光。迷蒙中有阵阵香气袭来,月照花影正移到回廊。)
春天晚上,月色晴明,微风轻拂,阵阵花香。但见月下海棠,花花叶叶都闪着亮光。月下海棠不仅香气袭人,还姿容可鉴。诗人移步花前,流连欣赏,直至夜深,影照回廊,依然不忍离去!花固可赏,是人之情也特深。其中款曲,世人可知?此时此地,此情此境,横遭贬谪的苏轼,已经将面前这幽居独处的海棠目为知己了。有知己相对,知己相伴,那颗受伤太深的心灵也该得到片刻慰藉了。只是这一个迷茫的境界,虽然不乏艳丽,却不免太显幽寂了。
在诗的后两句,诗人对海棠花的感情在逐步升级,由赏而爱,由爱而惜,以至爱惜如痴。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人由花及人,忽发奇想,通过“只恐”的心理和“烧烛”的行动,深切巧妙的表达了对海棠的爱惜之情。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在这里暗用典故,却不露凿痕,非大手笔,鲜能至此。据《太真外传》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欲召贵妃,而贵妃优酒醉未醒,及力士并侍女将其扶来,竟酡颜残妆,钗横鬓乱,不能拜见。明皇笑道:“岂是妃子醉耶?直海棠睡未足耳。”明皇以花喻人,而苏轼则以人喻花。角度一变,情境全出。在诗人的想象中,面前的这株海棠说不定会像人一样因夜深而睡去,所以他特意点起一支长长的蜡烛,给这位花仙子照亮儿,这样她就可以打起精神,不至睡去,而与我相伴到天明了。由此可见,其情之深,其语之痴。如此深情痴语,只有诗人作得!读者读到这里,不能不透过诗人的这一番“痴语”,进一步地体会到他那愁苦、幽愤而孤寂的内心,还有不能尽吐的无限感伤和无穷喟叹。
7、仰望浩瀚穹苍,穿越千年时空,两个春夜一下儿就在这里对接起来:我分明看到亭台香榭,东坡先生烛下观棠的身影了;我分明听到沐风对月,东坡先生神清气爽的吟诵了。千年一瞬,不变的是这片月色,不变的是这点烛光,不变的,是这烛光月色中的海棠……
8、风月辗转,千百年前,豪放词宗东坡居士,借一抹月色,撩动轻雾,夜秉红烛照海棠。
余不敢自比东坡,却一直暗羡他夜探红妆的心境。
如今,月色欠佳,空气闷热,没有朦胧薄雾带来淡淡花香,身畔也无娇艳如斯的海棠红妆,却不妨碍在这静夜,用自己的一缕思绪引作烛光,幽照曲径,去书写身边那些或娇媚、或清朗、或天真、或纯熟的佳人。
9、海棠花又名解语花,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之称。每年四月,海棠花就开了。海棠花丰满而淡雅,初放时仿佛胭脂点点,怒放时又似云霞片片,花落时则宛若淡妆素抹,加上它的枝繁叶茂,整株海棠显得更加娇艳动人。
苏东坡咏海棠诗中的名句“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把海棠的娇柔之态竭尽描绘出来。
海棠娇媚却不娇气,嫣然一笑竹篱间。她适应性强,植于庭前、路边、池畔、盆中皆可。
海棠花实在是一种令人喜欢的花,但存了求全心理的人大概还会怪其无香的,其实不必。栀子太香,玫瑰有刺,樱花易谢,昙花难等,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有时候,缺憾本身就是一种美,又何必苛求海棠?
花总会凋零,赏花人的回忆却不会因此消失。也许正是“只恐夜深花睡去”,才需我们“故烧高烛照红妆”。
10、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宋.苏轼《海棠》
那个夜晚,烛影摇红,我就是这样凝视着你徘徊、俯仰、咏叹。依稀还是青衫磊落、眉目潇洒的模样。
那个夜晚,我清晰的记得,月影在水,竹影在窗,你温情脉脉的眼眸,就这样印在我的心里。尘世几番生死与别离的辗转,我漂泊得太久、太久。此刻,多好啊!终于和你静静地咫尺相望,我的相思还没有枯萎。你的须眉和气息,以及你风神儒雅的微笑,都在我低垂的眼底,那么动人心魄;让我的羞涩把一枝绯红的云,压得很低、很低……
那个夜晚,月色昏黄、亭台廊榭都朦胧在淡黄色的诗意里。那个夜晚,我红妆款款、暗香隐隐,在你的目光里袅袅绽放。这般冷寂的生命,因为你而有了不一样的宁静美丽。仰慕不已的君子啊,我是多么幸福。四季的风霜未落,人世的悲喜也没有袭来,这宵春夜正好,正好。
那个夜晚,你衣袂飘洒的身影徘徊在窗前,让我闪烁着夜露凝望,让我的快乐和哀愁啊,就在这高擎的烛光中,安安止息。不去想春去春来,不去想这容颜褪尽,不去想此生还有多少没有偿还的苦涩和闲愁。请容许我在你明朗温和的光辉里,静静睡去,好吗?似乎感觉,这年年美丽的开落就是为了今夜,为了能在你的注视下完美地睡这么一回。
那个夜晚,你把人世的沉重和忧愁都掩藏在心底;那个夜晚,孤独的你为着我秉烛不眠;那个沉静如水的夜晚啊,更深露重,谁还站在时光的河流边,低着头抚须感叹;那个夜晚,你温暖的烛光啊,就这样照亮温雅的笑、朦胧的泪、淡妆素裹的红颜……
那个短暂而漫长的夜晚,生命中所有的一切都生动、欢悦、委婉。
那个夜晚,那段永世不灭的美妙尘缘。千般梦后,我犹记得:庭前花落,柳梢月圆。
11、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秋海棠一样寂寞的思妇,就像冷漠、凄清又惆怅的丁香姑娘一样,冰冷的气息中氤氲着薄而密的雾气,散发着幽幽馨香。她们为什么总是那么忧伤,结着愁怨,凄楚的泪在苍白的脸颊上凝成了冰晶,脆弱单薄像她们自己。僵硬的站在黑夜里听时光的声音,滴滴嗒嗒,流淌成一条泪河潺潺送走自己的年华,如云的青丝、粉红的笑靥,浩浩汤汤。曾经繁花似锦,已成乱红一片。落红成阵,风飘万缕愁煞人……
思念是种残酷,为伊消得人憔悴,还要笑言衣带渐宽终不悔。皎洁的月光里我夜不能寐,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试问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你在哪儿,你还好吗,我那么想念你,你又会想到我么?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是我的错,让你离开了。这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枝低垂,是在埋怨我和你分别么,是埋怨我无力留住你么……多情唯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无情的人啊,你却不会回来了吧。过了这么久,我反复在岸边徘徊,脚下的青苔早以磨平,在江畔来回的彳亍,踏出了蹊径一条,蜿蜒似我的心丝成团,剪不断,理还乱。有时走得累了,便坐在冰凉的大石上,秋意渐深,瑟瑟秋风,寒意从骨子里钻出来。为什么还是不回来,为什么,为什么……
每天那轮夕阳都不留情地消失在江天之际,空余半江瑟瑟半江红。为什么视线又模糊了,为什么轻轻地啜泣,为什么我像掉入了无底深渊,挣扎不出?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对着桂花树是不是也这么怅惘,这么凄凉。黑色的夜幕啊,你要把我的忧伤卷入这浩荡的江水那端吗,过得去吗,那么遥远,心的距离何止一光年,光芒急急地赶却也找不到终点,只能慢慢暗了暗了然后消散。老矣,老矣,寥落的古行宫里,花朵依然在疯长,像那些稗草一样,如此疯狂,红得红,绿的绿。唯有我的容颜,像水浸湿了的画卷,班驳,惨不忍睹。那还是我么,那个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我到哪里去了?出不去了,就这样被埋葬在孤单里,郁郁而终,你呢,你又在哪里?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秋海棠睡了,和我一起沉睡了,永不醒来。
12、多情的苏轼在情感的长路上跋涉得如此辛苦,然无情未必真名士,情重是对人生的一种珍视,是有尽之身对永恒之情的真诚啜饮,任世间繁华万千,只取那一瓢真情,让甘冽的滋味不负人生如寄。纵使历尽沧海,至少泪也真情,笑也真情!
敢于付出真情的人生也会收获真情,敢于付出真情的人生才会真正的精彩,敢于付出真情的人生才会有如此张扬而绚丽。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怎样的理想和豪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怎样的雄阔和洒脱;“雪沫乳花浮午盏,蓼饵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是怎样的清淡与恬然;“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是怎样的对美好事物的绵邈情意;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怎样的在劣境中的豁达和泰然;“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是怎样情深的兄弟契约;“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是怎样纯情的清丽婉约;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怎样的真挚和相思……
多情的苏轼已走远,那个在月下单衣试酒的他,携人生的一肩风霜任云卷云舒,那个醉卧溪云琴岗的他,拂心灵的一襟悲喜对花落花开,清夜无尘,真情有声,在他的生命和诗篇里回响。
13、中国花文化情结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人欣赏花,不仅欣赏花的颜色、姿容,更
欣赏花中所蕴含着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陶渊明之“采菊东篱”、林靖和之“疏影横
斜”、周敦颐之“出污泥而不染”、孔夫子之“兰当为王者香”、苏东坡之“只恐夜深花睡
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4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