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译文]  人生在世,原本就是无根无蒂;到处漂泊流浪,犹如路上的灰尘。

   [出典]  晋  陶渊明  《杂诗》其一

   注:

   1、 《杂诗》其一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2、注释:

    蒂(dì帝):蒂的异体字,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

    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落地:刚生下来。这句和下句是说,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意思是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

   斗:酒器。比邻:近邻。这句和上句是说   盛年:壮年。

   及时:趁盛年之时。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3、译文:

     人生在世,原本就是无根无蒂;到处漂泊流浪,犹如路上的灰尘。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应该成为兄弟,又何必在乎骨肉之情、血缘之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风华正茂的岁月不会重来,犹如一天里头不会有两个早晨。年纪轻的时候,要勉励自己及时努力;否则,岁月一去不回,它是不会停下来等待人的。 

    4、陶渊明生平见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5、本诗从生命之始开篇,生命意象由一连串比喻构成:“人生无根蒂”,把生命暗喻为无根之植物,从而生发出“飘”的意象。“飘”又引出一个明喻:“飘如陌上尘”。“陌上尘”再生发出“分散逐风转”的意象。“逐风转”又生发了“落地为兄弟”的意象。“落地”暗含了生命如种子的隐喻,也暗示了生命离开胞胎之初始。既然生命为飘浮的种子、飞尘,它无根无蒂,随风辗转于茫茫天地之间,“落地”为人,实属偶然。生命本非己有,何必骨肉才算至亲,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何必骨肉亲”是由生命初始之偶然而对生命意义的大觉悟。这偶然的生命一旦开始,时间便与她产生了永恒的矛盾对立。“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时间在生命面前匆匆驰过,它不可逆转,不可重复,永恒地向前方奔去,通向无限长;而生命的计量单位却由“年”(盛年)到“日”(一日)到“晨”(再晨)到“时”(及时)……愈来愈有限、短暂。生命的偶然、无常、有限与时间行进的必然、永恒和无限构成尖锐的对立。保持这对立双方平衡的力量是“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抓住有限,得欢当乐,勉励发奋,增加生命的密度和质量,以抗衡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
既伤老之已至,叉悲志之不遂;而在伤老与悲志的情怀中,又荡漾着强烈的恋昔情结。就在伤老与悲志的熬炼下,对于生命的本质以及生存的意义,陶渊明有了不同于以往的省思。他发现人生竟是一场无根之旅:起于“无根”,终于死亡!如此,生存的意义又在那里?

    诗人归园多年后创作的.它是诗人真实心态的流露,也是他晚年对自己人生进行反思的产物. 在伤老的苍凉中并不颓唐,在悲志的感慨中亦非消沉,反而激发出对生命的灵思慧悟,表现于清疏朴厚的诗句中,在意境风格上可谓别具一格

    《杂诗》12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

 

       6、死亡在人生中是绝对无可避免的。与时间的永恒相比,人的一生极为短暂。余此以外,时间相对于个人来说,都是死亡。因此,人生之相对于永恒,实际上就是短暂的生命之相对于永恒的死亡。在这样的对比面前,生命和人生都是微不足道的。诗人看到了这些,在他的眼里,这微不足道的生命和人生与大路上的灰尘没有什么区别:毫无分量、毫无依恃,只要一阵风来,一切就全不存在了。
 
    在这样的人生面前,很多东西近乎没有意义。比如说骨肉之情,既然人生都已经如此轻微,那么骨肉之情还有什么呢?只要一阵风就可以改变一切了!
 
    那一阵风。
 
    随时都可能吹断我们的前世后生。
 
   在这一阵风前,有两条路可供选择。
   一条是放纵。既然一切都是如此微不足道,那么就索性什么也不在意。
   另一条则是珍重。既然一切都是如此无不足道,那么就要好好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这是截然对立的两条路,陶渊明选择的是后者。骨肉之情都没有什么,那又何必拘拘于骨肉之爱呢?同样作为灰尘,只要能一同落地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就应该像兄弟一样友爱啊!“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人生一过,就什么也没有了。那么,“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好好地珍惜这人间短暂的生活吧!这是陶渊明的看法。
 
    认识到人生的短暂与虚无不是从陶渊明开始的,认识到人生的短暂与虚无之后主张及时欢乐的看法也不是从陶渊明开始的。曹丕在认识到“人生如枯枝”、随时会断裂之后,就说“何不披纨服,饮美酒”,是主张及时行乐的。但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区别:在曹丕这里,“披纨服,饮美酒”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的放纵行为,而陶渊明的“斗酒聚比邻”则更多地向往“灰尘们”在一斗酒之间获得的融融欢情。
 
    认识到终极的虚无,直面它,然而好好地珍惜拥有的一切,最后“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这就是陶渊明这首诗的选择。这种选择,从思想源头上说,来自于《庄子》,但又超越了《庄子》:它显示出对生命中人情的珍惜--这是《庄子》所不具备的。

 

    7、人生是什么?隐居山林的陶渊明说:“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这是陶渊明《杂诗十二首》中第一首中开首两句。人生如浮萍,没有根底,其实,浮萍也是有根的,只是这根不是深扎于土,而是飘漾于水,从流动的水中吸取养料。而陶渊明诗中的人生,并非浮萍,那是真正的无根之物,没有根,被风一吹,便飘飞在空中,犹如路上的灰尘。陶渊明诗中所谓“人生”,其实比现代人理念中的人生含义更广,也可以理解为生命吧。如果生命和人生果真如此,生而无根,飘如灰尘,那天下芸芸众生便可怜可哀之极了。《古诗十九首》中有“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之句,感慨人生无常,陶渊明的诗句,也是重复了古人的悲叹。好在陶渊明的幻想没有到此为止。且读《人生无根蒂》全诗: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人生之尘飞扬在天后,接下来怎么样?“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人生之尘在风中漫游,经历了磨难,已经不是原来的生命。这两句,看起来平淡,其实深刻,人生的漂泊不可测,人人都会有体验。尤其是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有过漂泊曲折的经历,生命已经非原来的样子。“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既然大家都已非原来的生命,那么,来到这个世界的人,都应该亲如兄弟,何必在乎血缘骨肉。这样的想法,也不是陶渊明的首创,孔子《论语》中就有这样的论述:“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陶渊明在诗中重复孔子的意思,其实是在战乱和孤独中对理想的一种呼唤,这种理想是什么?应该是社会和平,是人间博爱。“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这两句,表达的是陶渊明当时的生活态度。这首诗总体悲凉沉郁,但这两句,却颇有生趣。人生的曲折磨难,并没有使诗人失去对生活的热爱,他的欢乐,是和乡亲邻里聚会饮酒,这是平凡世俗的乐趣,陶渊明在很多诗中作过描绘,譬如:“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最后四句,流传最广:“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很多人将这四句单列,作为一首惜时励志的古诗。其实,联系前文,陶渊明这几句诗,还是提醒人们,要及时行乐,生命如此短促,人生如此匆忙,那么,活着就赶紧做自己以为快乐的事情。陶渊明此诗中的快乐,是“斗酒聚比邻”。这样的人生目标,对现代人来说,不可思议,但在陶渊明的时代,却是一种美好的理想,他的《桃花源记》中,正是对这理想的生动描绘。我想,现代人,将这四句诗单列,作为一首惜时励志的诗,其实也没有违背陶渊明的本意,惜时,古今如一,励志,内容发生了变化,以古人之诗,励今人之志,有何不可呢? 

  人生果真无根?落叶飘飞最终还是归根,陶渊明的人生其实也是做了回答,在乡村田园,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新民晚报》12月13日】赵丽宏

 

    8、陶潜道: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遂风转,此已非常身……

    忽然间觉得,人生是否的确如同陌陌纤尘,在世间飘摇无定,命运取决于上苍,取决于狂风抑或暴雨。天命不可违!即使百般恳切,千般诚然,依旧挡不住天意的循环。好在人生苦短,即使终生痛苦,也不会如日夜循环般漫漫无期……天道,真的很短么?人道呢?难道真的可以在千秋万载里永存下来,得到绵延么?谁又敢期望自己的魂魄永留人世,万载传颂?!谁又敢企盼自己长生不老,忍见千古历史的悲哀?!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值此非常的人生,既然如尘埃般摇荡,又怎能不领略风雨中的景色——生活不外乎于如此,生命也不过是如此。随风飘荡——斯佳丽的人生如此,因为生于乱世,迫于生计。我们呢?生于和平,就不迫于生计了么?也许,我们要考虑的只怕更多些……

    很多东西如同流星,转瞬即逝,再也握不在掌心……流尽我今生泪水,又怎么换的回来时光倒流一分钟?人生本来就是这么残酷,天意本来就是如此无情——苍天已老,又怎么看的过人世间如此多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佛陀心叹,又怎么度的完那无边的苦难,无尽的求恳?!

    人生,只能如浪尖上的小舟,自知进退,顾影自怜。但愿阳光下的悲哀能化成劫度,但愿星光中的痛苦能升成了悟……若得如此,夫复何求呢?

   天意不可违——我是十足的维心派,我只是静思我的心念……

 

   9、  要做到心若止水何其难,只是我追求的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罢了。不知道穷我一生之时光能否修练到如此境界。

    现在能够做到的不是遇事而波澜不惊,不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不是宰相肚里撑船的博大胸襟,而是当心潮澎湃后,需用多长时间来调节心情而恢复到那种静若止水的状态,已经过去了的事还耿耿于怀多少时间?几分钟,几小时,几天,还是数月,甚至于几年或一生不忘地折磨。释怀的方式是平静地面对还是随时间的遗忘,更或是消逝于酒精的麻醉、尼古丁的幻觉中。

    其实那些影响心情的事中,又有多少是志在必得,缺一不可的,关键是不要让无所谓的事而激荡自己的内心。

    对人生的态度,决定了生活对自己的回报。

    你笑对人生,那么生活也会笑对你。

    你怒骂人生,同样生活也会迁怒于你。


    要做到安逸的生活,平静的心态,就一定要做到无欲无求,如不能做到也要少欲寡求。

    不要让笑容消失在自己的脸庞,对于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请保持自己真诚的笑容!

    心平气静地对待每一个人。

    心平气静地对待每一件事。

    心平气静地对待每一天。

    其实,大家大可不必缅怀昨天,也不必眺望明天。保持一份清静,拥有一份淡泊。顺着时间过日子就行。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昨天就是过去,明天就是未来,后天就是永远不会发生的事。对你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不要报怨,更不要苛求。无论坎坷还是坦途,我们都得面对和接纳,故你不必想得太多,想得太远。

 

    10、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空间,花草树木都有根,连随波飘荡的浮萍都可以见到丝丝的根须。那么人是不是也有根呢?古人陶渊明回答道:“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曹雪芹的《红楼梦》中也有“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之句,反映了人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的悲叹。人心无根,就不知道飘向何方,也不知生命的归处。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曲《把根留住》流行了很多年。但唱来唱去,终究无法知道什么是人的根,无可奈何中把梦想当成了根,“期待着旧梦重圆”。是的,从表面看每个人都有梦想(某些梦想又被称为理想比如××主义),人有了梦想在生命的表层看来就有了积极的人生,生命也就有了依托。所以我们看到,孩子在游戏中找到依托,大人在事业中找到依托,在绘画中找到了依托,在音乐中找到了依托,在爱情中找到了依托、在仇恨中找到了依托,在××主义的空想中找到了依托。找不到依托的纨绔子弟在寻求刺激中挥霍着人生…… 
  梦想不可避免地使人沉重。在现代生活中,无论穷人还是亿万富豪,每个人都在抱怨活得很累。富裕的人为成功所累,穷苦的人为生存所累、为房子所累、为求学所累,为工作所累,每个人还不得不面对那些不知什么时候到来的疾病和灾难、不知什么时候到来的欺骗和背叛。人的梦想又像肥皂泡般容易破碎,依托于梦想如同抓着海上飘浮的稻草,不知哪一天梦想会凭空而去,两手空空的人们常常淹没在无助的绝望里。 
  生活的重负使人们渴望自由,渴望摆脱生活的锁链。“不自由,毋宁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近代社会,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几乎成为了生命的最高目的。可是当人一旦获得了绝对的自由,没有了任何压力和责任,不知来源的空虚和无意义感马上接踵而至,弥漫在人的身体和心灵中,比生活的重担更让人不知所措。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把这种人没有使命、没有着力点、无所把握的生活状态,称为“生命难以承受之轻”。人徘徊于轻与重之间,宿命般地找不到第三条路。所以有些人到了退休的年龄,怎么也不愿离开工作岗位,不仅仅是他们工作有多少利益可图,更主要是一种习惯、一种寄托。退了休,心里的支撑被凭空抽走,顿觉茫然无措。有些为官者,在位时,人们前呼后拥,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一旦退了休,门前冷落鞍马稀,曾经赖以支撑生命的浮华不再,人生成为一杯变味的凉茶,心里的空虚加快了身体的衰弱,一些人很快衰老死去。

  传统文化成长下的人具有安全的或稳定的心理结构,无论社会动荡与否、朝代更迭与否,对幸福的感觉是恒定的。但是,到了近代社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由于“政治”利益以及经济形式的变化,稳定的传统社会形态也就发生了变化,衡量一个人的地位或价值的是其所拥有的“财产”(包括权势和名望)多少,而不再是传统文化下的“道德”或“宗教”。财产和名利等等本身具有不稳定的特点,人们对幸福的感觉也不再是恒定的,变得飘乎和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性使人往往在拥有了自由的同时,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也随之增加,人随之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心理倾向,即心理学家费洛姆称之为的“逃避自由”。所以人的心灵迫切地需要某种依托,才有归属感和安全感,才会使生命不像尘埃一样漂浮,人生才有真正的幸福。 

  这种幸福的源泉就来自于人生的根。人生是有根的。那么人生的根又在哪里呢?其实人生真正的根就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是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份,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最深层次,那就是人的信仰。 
  信仰是人生的根,在现代无神论者看来不可思议,更有甚者把信仰称为精神鸦片。这种看法有知识局限也有别有用心的因素。其实要想认识人生的根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转变一下观念,不要迷信于“眼睛所看见的才是真的”就可以了。 
  人的构成是非常复杂的,我们表面看到的只是人的一小部份,是在我们这个三维空间的身体,而只有物质身体的人还不能说是完整的人,躺在太平间里的人就是一块肉。人是肉体与心灵的统一体。而心灵存在的空间是多维的,无比广阔的。一位文学家曾说“陆地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心灵的空间虽然不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现代的仪器探测到,但人们却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心灵的空间也是物质存在。 
  在心灵的一个空间中有一块地叫做心田,心田外有一道门叫心扉。中华文化不是谁凭空创造出来的,是神传的文化,我们祖先发明的词汇,很多都是有来历的,现代人看不到,就把它说成是想像、幻觉。人类的异化使人越来越依赖于现代的工具,而丢弃了人天生的能力。人原本很容易认识到的东西变成了神秘莫测。人生的根——信仰就生长在心田里。人生的许多种子都生长在这里。有的种子是外来的,比如爱情,需要人先敞开心扉才能播种在心田。有些种子是与生俱来的,像信仰那样,本身就是构成人的本质的因素,但是能否萌发需要后天的条件。 
  心田里最重要的物质叫做德,它相当于我们地球上的土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心田里没有了德就像大地没有了土壤一样,只剩下坚硬的岩石,整个大地一片荒芜。 
  信仰的种子在人的心田里,它只具备着一个细胞的雏形,能否生根和生成什么样的根依赖于传统文化的滋润和人自身的机缘。传统文化就像水一样,有了它的灌溉,信仰才能在心田里生根。普通人的信仰生根后,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它可以使人的德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没有信仰之根的人就像一片山坡没有植被,在金钱的风、名利的雨、欲望的河的冲涮下,德很快丧失殆尽,等待他的只有悲惨的命运和形神全灭的结局。信仰的根扎得越深,他越不受名利的左右、越有自主性,他的生命越是自由的。在社会上另外有些人严格按照信仰的要求去做,一步一步地去实现他的信仰。这种信仰不但生根,还会发芽开花,生长为参天大树,这个信仰的实现过程就是修炼。 

  几千年来,人们普遍生活在有信仰的状态,无论社会如何变化,人的心底总能保存着那一份安宁。在生活中有沉有浮,有宠有辱、有失有得,因为有了定心的根,社会总体上处于一种平静、各安其命的和谐状态,虽然时有改朝换代的动荡,但很快又归于平衡。可是由于它的到来,这一切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11、“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没有方向的人生之旅,就仿若随风飘拂的陌上之尘。风动则动,风静则止。既无来处,亦无归处。何茫然……

   就这样陪时间消磨罢。

   只是,这样的日子,真的很希望快点老去……

   莫问芳华今何似?一年不与一年同。是的,已然老了。

   仔细照镜子,竟又惊见有六根短短的白发!三月份时有过一根曾拔掉了,而这几根,决然不是新长出的。原来,头发真的是会变白的,很短的时间内。以前是头顶的发间有过,现在居然长到额前。竟然以这样的速度在衰老着…… 旋即,心底的一丝酸楚顿时化为一股热流涌上眼眸……
 
   
但,这不正是自己期望的么?却又伤怀什么……

    罢了,这次第,待收敛十分春恨,凝一抹,泪萧条吧!惟此后,只嘉陵江水,伴我微吟。闲坐到,淡淡斜阳时候……

 

    12、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一个文明之人最崇尚微笑。孩子微笑那是童真,如果你真的这么想的话;少年微笑那是一种甜蜜,让人倍感青春活力之朝气;中年微笑那是用爱心舒展鱼尾纹,殊不知,无意间的微笑里让中年的厚实多了些许灿烂童趣;一笑解千愁,笑一笑十年少,笑是两人之间最短的距离。微笑或许能把敌意融化的干干净净,因为微笑就是和谐的天使。人们愈是认识微笑的好处,鼓励大家多一些微笑,愈能证明笑是多么容易,也带给生活的童趣和开心。

     当白天的喧闹归于深夜独有的美丽和宁静,我深深地陷入了悠远和幽深的思索。我似乎听到了心灵那亲切的呼唤;遥遥远望,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美好的希望。是生活教诲我,灿灿阳光下,我懂得每一朵微笑都是迷人的;生命教育我,漫漫旅途中,我已明白沐浴一种灿烂微笑的注视;人的一生不知要走过多少座城市,领略多少种色彩。但我相信,故乡的颜色一定会是我最爱的那一种。不论是明黄、是宝蓝、是青绿、是紫红,就像陶渊明诗中所写,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飘转于这人世之间,带着我们身上原有的色彩,故乡的烙印,与其他人一起汇成了一点一滴的微笑,这微笑就是阳光,照亮了无数心城,点亮了生活。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3:13

[新一篇] 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

[舊一篇]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