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译文]  那采摘香蒿的人儿呀,一天不见却仿佛隔了三季那么长久。

  [出典] 《诗经·王风·采葛》

  注:

  1、《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2、注释:

   萧:植物名,即青蒿,有香气。

   三秋:三个秋天,一个秋天三个月,三个秋天即九个月。

 

 

  3、译文:

    那位采葛好姑娘,一日不能把她见,好像三月未见面。那位采萧好姑娘,一日未能把她见,好像九月未见面。那位采艾好姑娘,一日不能把她见,好像三年未见面。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由于“小雅”中的笙诗六篇有目无辞,因此实际为305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为“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计40篇。《诗经》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民间乐歌,由官方搜集和整理,并对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制作乐歌。经过修改后,这些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秦代曾经焚毁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诗经》易于记诵,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东汉以后,毛诗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文化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5、这是一首情诗,描写人在恋爱中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由于期盼相见的心意如引迫切,因此心中充满了等待的痛苦。这首诗的语译是:那采摘香蒿的人儿呀,一天不见却仿佛隔了三季那么长久。萧:香蒿。三秋:三个秋天。现今引用“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两句诗,仍然代表着十分思念的本义。

 

 

   6、有人认为“这是一首劳动者口头创作的旨在表现和歌颂彼此伟大、纯真之友谊的民歌”

  把这首传诵两千多年的《诗经》名篇定性为“友谊的民歌”,怕是没人赞同。设想,两个男人或两个女人,彼此间日思月想以致达到“一日三秋”的地步,那么,他把他的配偶放在什么位置?很明显,把这首诗定性为“友谊之歌”,违反了基本的人性。纵观中国(不如也加上外国)历史,同性之间可以刎颈、可以挂剑、可以高山流水,却未曾见“一日三秋”的!

  原诗中的主人公应该是男性,因为那时的男人负责打猎、耕作、打仗,女人负责纺织、采摘、炊灶。主人公的思恋对象,先是采葛、后是采萧、再是采艾,分明是位勤快的劳动姑娘。

  至于“三月”、“三秋”、“三岁”的逐层递进,只是思恋之情逐层深化之需要。把“不见”的“一日”夸张为“三月”、“三秋”或“三岁”,都是一个意思:你不在我身边,时光过得很慢很慢。

 

 

   7、三秋:三季,即九个月,这里“秋”是作为季节单位来运用的,也可解作三年。这两句大意是:一天看不见,就像隔了三秋一样啊!  

    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心理活动,把相思之情渲染得不仅非常强烈,而且富有诙谐的情趣,十分耐人寻味。这个名句使用频率极高,有时还演化成“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或简化为“一日三秋”,不仅可用来形容情侣间深长的相思,也可用于形容同学、朋友、亲人间离别后殷切的思念。此外,这种夸张手法也值得吸取、借鉴。

 

 

   8、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某某君见字如晤:

    与君一日不见,实在难捺心中思念,故夜秉孤灯,悬梁刺股,血饷蚊蝇而为此书。忘形之势,君莫见笑。

    君不见,吾人消瘦,只见骨头不见肉;
    君不见,吾人心碎,面色发黄人憔悴;
    君不见,吾人不寐,双眼酸得直掉泪。

   某某君啊,吾爱汝之心,立海皆知!

    吾尝独行于校园,形影单吊,忽观汝立于球场,手握一拍,掌有劲风,形影飘逸,风云为之变色。灭尽五感,所向披靡,谈笑间对手灰飞烟灭。

    吾尝于路边闲逛,百无聊赖,忽见君回眸一笑,紫瞳剪水,发柔比缎,面白胜霜,颜如瑶玉,气若芷兰。以君一颜,动吾魂舍;以君一笑,倾吾心肝!

    吾尝与课上瞩目与君,偷得两分明眸,三分浅笑,心中兴奋不已。不禁神魂出窍,一切都当浮云尔耳。不料被贤师发现,粉笔掷中,罚站于走廊南墙,罚抄单词千余记,悲乎哀哉,情何以堪!

    俱往矣,如今为表吾爱之忠贞,郑重宣誓:

   东雪震震,夏雨雪,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卿绝啊啊啊啊啊啊啊

                                          此致
                                                     敬礼

 

 

   9、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此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覆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仿佛能触摸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听到他那发自心底的呼唤。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拨动千古之下读者的心弦,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审美价值永不消退,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其艺术感染力的奥妙在哪里?蒋立甫《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此诗“妙在语言悖理”,意思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怎能与“一日”等同呢?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

 

 

    10、午后闲着就翻阅《诗经植物图鉴》查找艾草,《诗经》中《王风.采葛》云;“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是一首恋歌,它写男子对于采葛、采萧、采艾的女子,怀着无限的热爱。按《诗经植物图鉴》说:葛生长前后只需要三个月即可开花结果,所以说三月兮;萧则须待秋而成熟结实,所以说如三秋兮;而艾草则长得越久越好,最久者可至三年,所以说如三岁兮,即孟子所谓的“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艾除了治病之外,民间通常认为可以用来驱邪。南北朝以前,民间习俗在端午节悬艾草于门上以消除毒气,《荆楚岁时记》就记载这个习俗:“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采艾以为人,悬于门户上,以禳毒气”,这个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古人也会将艾叶剪成虎形,戴在头上,用以辟邪,现在已经少有了,现在人们也许不再了解这古典的草木了,那种散发着青草朴素的香味的植物只能晒干存进中药房,去印证人与自然曾经的缠绵。

 

 

    11、有什么能比乘一叶轻舟在浩瀚的大海上漂行更让人心醉神驰,浑然忘俗的呢?那满载思想的小舟便是书——名家经典。它带着我漂过知识的海洋,智慧的溪流,驶向诱人的港湾,神秘的小岛,未知的远方。

  名家经典真是个奇妙的东西,那上面一个个铅字就像一块块具有魔力的磁石,拽引人们的眼睛和灵魂。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卷在手,都能使你忘却世俗繁华,融入别样的人间仙境。

  炎热的夏天,摆一张藤椅在电风扇下,随手拣一本清雅的散文,一页页慢翻,伴着风扇的风声,不一会儿,心静人自凉,渐渐进入清幽的佳境。也曾在那独处的假期中,白昼难度时,往阳台的沙发上一坐,只需一杯白水,一两样可口的食品,手执一卷好书,边吃边看,好不惬意。或是在那紧张考试后的空儿,烧壶开水的间隙,抽出解一两道数学题的工夫,赏一篇优美而豁达的诗文,这真是绝妙的休息。不过,最动人的,还是在临睡前的寂静时分,枕着松软的靠垫,借着孤独的灯光,沉浸于给人无限遐想的书旅,浑不知夜有多深,更有多长。猛然惊觉,往往已是夜阑星稀。

  这些都是经典书籍给我的感受,它是良师,我最好的朋友,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同我的情结不断加深,它融入我的生活,与我同行。一首《采葛》我自幼会背,却未曾参透其意。直到送好友到车站,好友依依惜别之后,回到清静的家中,窗外街灯昏黄,秋意袭人,我又吟起《采葛》中的那句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瞬间,我分明觉出内心深处徒生的无奈与伤感。这一刹那,我懂了,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采葛,什么叫友情,什么是生命

  正是由于和经典书籍亲密接触,我才能那么容易地穿越历史的隧道,知道了卧薪尝胆、苏武牧羊,常吟岳飞的《满江红》,知道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这不仅让我的头脑日益充灵,也使我的胸襟更加开阔,心情更加乐观豁达……

 

 

    12、亲爱的艾,你站在路边,看着我每天来来回回从你的身边过,你不发一语,只把你独特的芳香散发:我来的时候,你迎我。走的时候,你送我。

  我也从来不问:亲爱的艾,只见你长叶,不见你开花,这是为什么?

  亲爱的艾,不用明白说出来,你也知道我是喜欢着你的。每天我都在打量着你,用目光爱抚你,我注意到你艾叶的颜色一点点儿由深绿变得青浅,直到泛出微微的白来,我知道你成熟了,我亲爱的艾,你终于长成《诗经》里的模样,你歪着小脑袋调皮地说: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我读到你朴拙清雅天真野性的本质,也读到你那份带点儿小委屈的幸福和快乐。是啊,才见过的,不过隔了一日,又想念了?还三秋哩。怎么这么不知足哇我亲爱的艾!

  当然我知道的,你之所以那么说,说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如三秋兮……除了本身的念想,更多的意趣是在撒娇,虽然你自己浑然不觉,可是旁观者清哦。我仿佛看见你眨巴着两只大眼泪光闪闪的样子,说:“就是如三秋兮如三秋兮!”

   百度一把亲爱的艾,看世人怎么说。

  竟然,看到一个令我面热心跳的词——相思草!

  天,很意外的了,亲爱的艾,本是苦出身,却有如此浪漫艳丽又多情的别称!

  相思草啊相思草,只许花有情,不许草相思?亲爱的艾,我懂了,懂得了你为什么此生只长叶不开花,原来是,相思如花埋心底!

 

 

    1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源于相思成病,源于爱的厚赠,源于今世你我红颜的情缘。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每望一眼春水微澜,总掩不住心中轻盈的莲雨,随那散发清香的温馨,灵动成点点相思伤落红的泪光盈盈。

  那玫瑰色的爱情,怎不让人心折?那千年回眸的相逢怎不叫你心动?正因为有了心折才有了发自内心的愉悦,如薄酒一杯,像春风一屡,宛如醉里秋波,梦中朝雨,不知不觉让你流连忘返,不知不觉沉迷如醉。正因为有了那千年的心动,才牵引你有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辗转难眠;有了梧桐树下三更雨的凝视,有了静夜那种“持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思念。让你感慨:”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的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自古相思难表,何况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我静伫在芳草萋萋的河畔,独守一轮明月,想起你说过怀念红袖添香的日子,你就会来找我,只恍惚见你乘着一叶莲舟,踏水而来。

  你不来,我不敢老去。放眼山河,看那茫茫尘世,浩浩风烟,百仞青山,千里涧水,就这样沿着水畔蜿蜒的石径,让自己的思念明灭于远山近水之间,走进六朝古画。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不华丽,不张扬,让我相思内敛入骨。早知道,倾心相遇,只换得我是你前世的红颜,你是我今世的情缘,聚日苦短,采获它需要用我一生的眼泪来滤尽思念你的痕迹,我宁愿永远都错过你来减轻你我的伤痛,可为何又偏偏割舍不下对你无尽的牵挂?

  如果你来,我会挽一束青丝,点一瓣心香,与你青灯古卷书香盈杯,守你在灯下写得龙飞凤舞,哪怕过着清贫的日子。许你,以我一生的所有,没有华丽,没有虚词,只有我轮回的温柔和对你的爱怜;给你,以我的生命,为这缘,我已经倾注全身的情感,伶仃长夜,芭蕉落雨,入耳尽是滴滴密密的哀愁,我仿佛不堪一握的盈盈春水,那深深如古井,长长如溪水,苦苦如黄连的思念,已落满了我纵纵横横的思念。

  走过青山几许,望尽轻舟万帆。今夜,只想对你说:不能为你留驻如花的容颜,唯有折一身清骨,怀几页素笺,让刻骨相思记忆,点点飘舞成花,伴我在盛开的百合花里,守你我轮回的桃源。

 

 

    14、、《诗经 采葛》 中写: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在这个信息时代,手机取代了书信,通讯变得迅速而冷漠.每到节日的雷同信息使人除了厌倦就是删除."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美好情感也荡然无存了.不禁想起初恋时的美好来.每次发了信出去就伸长脖子期待着邮递员的到来,每每守候在路口,张望,焦急,信息,激动,颤抖着,小心翼翼的撕开信封,快乐洋溢着整个心.再回信,再期待.只有在这样的来来往往中才能体味什么叫做"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后来手机开始普及了,人们常常说:"你看那些捡垃圾的,不也用上手机了吗?"夫妻有一方出差在外的时候也不会再那么牵肠挂肚了,因为只需要一个信息或者电话,就可以听见声音.恋爱的青年也是每天晚上卿卿我我的做着拇指操。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相思时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分别时的"执手想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想见时的"弃捐勿复陈,努力加餐饭."用语道不出,用言说不尽.

   简洁的语言表达的却是最丰富最无限的情感,可我们都抛弃了美好.

   当亲近带来的疏远重新被我们审视,才发现失去的永远无法追寻,永远无法弥补.电影<手机>中的经典镜头,经典对白曾经给许多人带来灵魂深处的思索和震撼.然而这种疏远已经不可避免了,我们将失去这份美好和永远.

   当网络走入我们的生活中,融入我们的生命,忽而又感觉到久违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此时的感情与彼时的感情却不能同日而语了.网络时代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多了虚幻,少了刻骨铭心;多了无奈,少了相思.多了眉头,少了心头.

    悲哀啊!
   但不知悲哀的是我们的人性还是“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15、晋江——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既指我对它的思念,也指它的变化速度。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1:39

[新一篇] 一愿郎君千歲,二愿妾身長健,三愿如同梁上燕,歲歲常相見。

[舊一篇]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