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将以怎样的姿态步入21世纪,也是我国职教界共同关心的话题。研究这个课题的基本前提是回顾过去,认清现在,抓住机遇,重点突破,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未来高职教育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轨迹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孕育于80年代初期。从孕育到整体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高职教育的孕育与发展(1980—1984年)
  为了适应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后经济发达地区对应用型高等职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无锡市最早提出了创办地方职业大学的设想,以缓解经济发达地区当时的人才紧缺的矛盾。 基于这种要求, 国家教委于1980年批准建立了我国首批职业大学13所,无锡职业大学就是其中之一(现为江南学院)。这批职业大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开始,它代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雏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人才匮乏的矛盾日趋突出。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要试办一批花钱少,见效快,可收学费,学生尽可能走读,毕业生择优录用的专科学校和短期职业大学。”根据这一精神,国家教委在1983年批准建立了33所职业大学;1984年、1985年又分别批准建立了22所。职业大学规模的扩大,预示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第一个高潮的到来。
  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从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入手,实行收费走读,不包分配。这是对传统高等学校办学体制的严峻挑战。
    2.有益的探索和实践(1985—1993年)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1986年,李鹏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高等职业学校、一部分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应该划入高等职业教育。在此期间,我国的高等职业学校数已有了较大发展,职业大学从1980年的13所一度发展到128所;专科学校到1989年,招生数占高校招生总数的50%, 在校生数占36%;在原上海电机制造学校的基础上批准成立了上海电机高等技术专科学校、在西安航空工业学校基础上成立了西安航空高等技术专科学校、 在国家地震局地震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防灾高等技术专科学校;1990年,国家教委在邢台军需工业学校基础上批准成立了邢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现更名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前三所学校实行招收初中毕业生,四、五套办的(四年毕业为中专、五年毕业为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邢台职院则实行初中后五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
  从上述三类学校的办学实践分析,比较成功的应该说是在原中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专科学校(院)。成功之处就在于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受到了行业、企业的普遍欢迎。以上海电机高等技术专科学校为例:1989年,该校首届毕业生供、需之比为1∶19, 即使在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出现分配困难的近三年,该校的毕业生仍很畅销,位居上海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前列。
    3.高职地位的确立(1994年至今)
  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通过“三级分流”建立初、中、高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确定了“三改一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在1996年召开的全国第三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李岚清副总理再次提出,现在已是研究、解决发展高职教育问题的时候了。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1996年9月1日实施的《职业教育法》则更加清楚的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把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在我国教育结构中第一次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学校的法律地位。职教法和全国第三次职教会议进一步系统地、全面地回答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技术员类人才的迫切要求,从教育自身发展对职业教育高层次的迫切要求,从广大高中生、职高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遍需要,从分散就业压力的需要及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明确规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是属于高等层次的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培养目标:主要培养高中后接受两年左右学校教育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优先满足基层第一线和农村地区对高等职业人才的需要;服务方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专业设置: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社会有需求就办,而不应看学校有学科带头人就办;教学内容: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基础课按专业学习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培养标准:在校期间完成上岗实践训练,一毕业就能上岗,无适应期;办学模式:企校结合,实行双证书制度。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面向基层、办出特色,积极试点、逐步规范”的原则,“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途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的职业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通过改革、改组、改制,办出高职教育特色。在不能满足需要时,可利用少数具备条件的国家级重点中专举办高职班或转制作为补充,即“三改一补”。
  ——发展高职的政策措施。今后国家每年新增的高校招生计划,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1997年起,在普通学校招生计划中将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招生合并统计,在成人高校招生计划中将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单列;部分省市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将对口招收中等职校应届毕业生;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正在加紧制定。
  应该说,1994年以后我国的高职教育进入了一个有序快速发展时期。现在有七所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等技术专科学校,74所职业大学;在276所专科学校中,国家教委已批准27所学校和135个专业进行示范性建设,示范性建设的重点是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改革办出高职教育特色;45所成人高校在试办高等职业教育;18所中专办高职班;民办高职学院也在有序发展。“五路大军”并进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1.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智力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与规格、专业结构与功能、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等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相适应性。发展速度不是同步于经济或者趋前于经济发展,而是呈现出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兆头。
    2.规模小、效益低
  高职教育在发展初期,考虑局部利益多,考虑全局利益少;考虑数量推进多,考虑效益规模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盲目发展,结果造成学校布点多、规模小、效益低、专业重复现象严重。
    3.经费投入不足
  十几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几经起落,一方面与当时的政策支持不够有关,另一方面,经费投入不足,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教育经费是发展高职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不妥善解决好这个问题,“积极发展高职教育”这一方针就难以落实。
    4.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重视不够
  回顾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实践,高职教育理论研究的先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研究的深度、广度也不够,特别是对一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没有突破。由于研究不深,产生认识上的误区,结果导致行动上的不统一,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未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走向
  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布局与结构、质量与效益都必须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1.速度与规模
  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速度和规模。到2000年,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有较大社会影响、有较明显特色并能与国际高等职教接轨的教育层次。
  根据国家教委统计公报,1996年我国普通高校(含专科)在校生为302.11万人,成人高校(含电大)在校生265.57万人,合计567.68万人。按照《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00年,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本专科应达到630万人,与1996年相比净增62.32万人。 根据今后新增高校招生计划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一要求,短期内发展速度会加快,规模会逐年扩大。如果到2000年,仅以高等职教占高教总规模的15%推算,再加上国家每年新增招生计划指标主要用于发展高职这一因素,到2000 年, 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达到120万人以上。
    2.布局与结构
  布局也是一种结构。高等职业教育的地区、行业布局和专业结构,直接影响着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和产出。布局和结构是资源配置状况的直接反映。
  从地域分布看,高等职业学校将较为广泛地分布在各中等城市,而不是像重点高校那样,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这是由高职教育强调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农村、边远地区培养人才这一因素决定的。当然,经济发达地区对高职教育的需要相对更迫切些,高职学校的密度也相应大一些。国家教委已确定在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试点,这些地区的高职教育一定会发展得更快一点。
  江苏是试点之一,这对江苏高职教育发展来说,是一个机遇,其速度会更快些。
  从层次看,现阶段主要是专科层次。但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预测,到2000年,将有少数本科层次的高职院校和本科层次的专业出现。到2010年左右,将会出现高等职业教育硕士、博士,但这种人才仍然属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从专业分布看,目前,仍以与第二产业相对应的专业为主,这是由历史和现状所决定的。但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与第三产业相对应的专业将有很大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应与国家和区域生产力布局,产业政策的调整,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我国已确定的产业政策是,大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李鹏总理1994年的政府报告说:“特别注意培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需要的财税、金融、工商管理等各类应用人才。”人才需求调查也表明,中等职业教育已不能满足金融、管理等职业岗位需要,这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重要领域。
    3.质量与效益
  没有速度,规模不行,没有质量,效益也不行。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是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的关键要素。面向21世纪,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应树立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于一体,融职业技能开发与素质教育于一体,融教学与科技开发于一体的办学思想,培养和造就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高等应用型职业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保证人才质量的关键是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衡量办学效益的关键是学校规模和办学形式。国家教委规定,到2000年,高等学校平均规模达到3500人,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其标准可低一些,合理规模应在2000人以上。
  办学模式如何体现,笔者认为,高等职业学校应当成为本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心,承担综合性的职业教育的办学任务,既办职前教育,也办职后教育,充分发挥高职学校的多功能作用。这既是终身教育思想在高等职业学校的体现,也是高等职业学校义不容辞的办学责任。
  
  
  
教育与职业3京4~6G53职业技术教育王明伦19981998 作者:教育与职业3京4~6G53职业技术教育王明伦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0:54:30

[新一篇] 高考的素質教育導向和高中語文教學改革

[舊一篇] 魂兮歸來  ——試論當代語文教育的價值取向與教材建設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