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读 民国时期中小学生必读经典文学名着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撰文|唐晓敏

来源|天涯博客


民国时期语文教育的一种现象是,中小学生,10岁前后,即多读长篇小说。


张恨水13岁时,“在两个月之内,看完了《西游记》、《封神榜》、《东周列国》、《水浒传》、《五虎平西南》。而我家里,上半部《红楼梦》,和一部《野叟曝言》,我一股脑儿,全给它看完了。


张天翼从高小开始就看旧小说,第一部是《说岳全传》是向姓夏的借的……接着借《杨家将》来看,《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彭公案》等等也都看了。唐弢初小四年时,即读了《水浒传》。


冯牧十二三岁时,就读遍了家中所有的书,从《红楼梦》、《聊斋志异》到梁启超翻译的儒勒凡尔纳的《十五小英豪》,以及别的许多文学作品。草明10岁时,开始读《笔生花》、《镜花缘》、《西游记。》周而复也是在10岁时,读《儿女英雄传》、《小五义》、《七侠五义》、《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


冰心读书更早,她是从7岁时,开始读《三国》和《聊斋》。她说道:

“感谢我的母亲,在我四、五四的时候,在我百无聊赖的时候,把文字这把钥匙,勉强地塞到我手里。到我七岁的时候,独游无伴的环境,迫着我带着这把钥匙,打开了书岸的大门。门内是多么使我眼花缭乱的画面呵!我一跨进这个门槛,我就出不来了!……我记得我首先得到手的,是《三国演义》和《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真是一本好书,每一段故事,多的几千字,少的只有几百字。其中的人物,是人、是鬼、是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人”都从字上站起来了!看得我有时欢笑,有时流泪,母亲说我看书看得疯了。……到十一岁的时候我已看完了全部《说部丛书》以及《西游记》、《天花雨》、《再生缘》、《儿女英雄传》、《说岳》、《东周列国志》等等。”


于光远也是从7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看过了一遍,过些时候再看第二遍,原来不懂的地方又懂了不少。学会硬看这个本事对我的自学很有好处。……从读《三国演义》开始养成的自学习惯,对于我知识的长进和性格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贾植芳进入高小时,从一位同学那里借到了《封神榜》:“书里的字虽然许多不认识,但书里的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却大体看得懂,并且使我入了迷。也可以说,以此为契机,书开始对我具有吸引力,因此把读书变成了一种生活需要,最终由一个山野的顽童变成了一个知识分子,以读书、买书、以致写书、译书与教书为业、而不知老之将至。”


少年读书,影响人的一生。对此,贾植芳这样说:

“书使我从混沌中睁开了眼睛,它不断加深我对世界与人生、历史和社会以及对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使我认识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人应当具有的品格和责任。因此,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书始终与我结伴而行,没有读书的日子,比没有食物的饥饿感更强烈,更不能忍受。”


少年时期先读小说,不仅仅是能够唤起阅读兴趣,同时还有一种价值,即形成一种读闲书的心态,正如于光远所讲,自己是从读小说开始的阅读,以后再读其他的书籍,也有一种读闲书的心态。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几天开“两会”,几位政协委员,包括朱永新,俞敏洪等,都呼吁“读书”,倡导全民阅读。阅读之事,也应该像足球一样,需要从娃娃抓起。冰心7岁时读《聊斋》,可能有其天分的因素,但10岁左右读长篇小说,多数孩子都是可能的。而童年和少年时期若是养成了阅读的的习惯,有了对书籍的挚爱,一生都不会改变;若是没有形成对阅读的爱好,以后再培养这种爱好,却是很难的了。



天涯观察 2015-08-23 08:46:23

[新一篇] 〝圍攻教育部長就是攻擊中一央〞黨一刊吆喝抓大V

[舊一篇] 《弟子規》乃謬論,非孔孟之教也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