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我们将在实践中验证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的实验,优化教学过程,探索最佳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在这些内容的实验中,教学过程的研究已成为学校实验的重点,就此我进行了尝试和探索,现就课程改革的模式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积极、开放、兼容的教师心态
  教师的思想观念要转变。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如果教师仅拘泥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旧教学模式,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创新、大胆探索,不断丰富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掌握地理学科知识和常规地理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与地理学科有关的学科知识以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做到“常教常新”。地理教材涉及了许多新的科研成果和目前尚未定论的地理现象,在教学中要牢牢抓住这些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当然,这样的创新无疑会给教师增添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行为。因此,我们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前提。但更新教育观念不仅是“知道是什么”和“知道为什么”的过程,还是一个体验、领悟和形成理念的过程,也就是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好的”过程。所以,学校领导要给教师接受新观念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不能急于求成。教师要锐意进取,积极吸取新的知识养料,努力学习现代化教育科学技术,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创新经济时代的要求,学校也只有着力挖掘教师的创造性,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坚实阵地。
    二、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和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培养课堂注意力的催化剂。因而,教师要熟练地驾驭教材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地理教学中导语艺术至关重要,它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创新思维的关键一环。导语是一堂课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一样,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和创设情境的作用。精美得体、简洁生动、风趣幽默的导语,会像磁石般紧紧吸引着学生的心,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易于师生共鸣,形成新课的教学高潮。同时,教师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学生的参与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兴奋和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变“苦学”为“乐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忌教法呆板、单一。例如,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先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而后相互探讨,得出初步认识。之后再由学生归纳、总结说出正确答案,纠正错误,提高认识,加深印象。这种思考、讨论、求证、解答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既让学生有效地获取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让学生课前依据课本内容设置相关疑难问题。上课时,由学生充当各“报纸”或“杂志”的记者对教师进行”采访”,最后,由教师总结新课并对学生进行评讲。这样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为了能主动表现自己,一个个踊跃提问,使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群言堂”。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是增添了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创造了愉快、和谐、主动的教学氛围。
    三、转变旧的学习观,激发独立思考的热情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严重地受“以考试为中心”的学习观念的支配。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中小学教育的基本方向应当是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使学生在今后急剧的社会变化和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拥有较强的适应力:一是具备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学习、自己做出判断和得出结论,高水平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具备与他人合作协调的能力,共同参与,寻求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转变旧的学习观念,将学习活动变成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主动地运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扩展和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充分认识独立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当学生具有了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时,教师应针对具体的地理问题启发、指导、示范地理思维方法,为学生独立思维铺平道路、指出方向,以保持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提高独立思考的效率。例如,在课堂上开展地理想像作文演讲,让学生以新课内容为背景,适当补充资料,大胆想像、联想,紧扣教材写出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地理想像作文,教师提前批阅,选出优秀作文的作者上台演讲。这样做打破了过去以课本为依据,以教室为讲台、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持人”、“指向标”的特点。它将少数人的活动变成了人人参与的活动,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减轻了课堂教学的压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想像力、分析力、理解力和表达力,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引导观察实践,鼓励探索发现
  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地理思维方法之后,应当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获取新的知识。在教学中,具体的教学认识过程和探索过程是有多种开端的,它既可以从获得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开始,也可以从学习抽象的理论开始,有时还需要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开始。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知识的不同性质出发,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观察是为独立思考提供素材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指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主动地发现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例如,地理教材中涉及到的“全球变暖”的现象,有人认为是因为人类活动而引起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由于地球气候周期变动所导致。这些问题具有较高的价值,可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材料,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或辩论,教师进行评价、概括和总结。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有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机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此外,教师自身在问题的发现与问题的探讨上未必比学生更准确和更有深度。教师应该有一种开放兼容的思想,随时准备并及时鼓励学生那些意料之外的精彩发挥。如果学生的创新超过了教师的知识范围,使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了尴尬情况时,我认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从容地回答问题。例如:“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老师现在也没有明确的答案。等老师查阅资料后,再与同学们探讨。”这样,既不失去教师的威严,又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发现问题的机会。在探索发现问题上,当学生的回答出现知识性、概念性错误时,我也只是点到为止,故意设置悬念,使他们对将要探索、发现的问题总是产生某种期待,即使答案有错误也并不特别地去修正,而是给他们提出来启发他们继续探究。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使他们觉得不满足,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索、发现问题的兴趣,进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的钻研精神。
    五、创新发散的地理教学情境
  地理知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发散的系统,既有许多已知的相对真理,同时又有更多人类科技尚未能了解、尚无法知晓和解决的灾害、环境、宇宙等问题。这种发散性、未知性的地理知识特点,正是地理课堂的独特韵味所在。它能帮助学生进入超越时空的思维空间,特别有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意识的培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少用“定向思维”和惯常思路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创设应用“发散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放眼世界、放眼社会生活,勇于开拓新的思维领域。这也正是中学地理学科的优势所在。对地理教材中已有定论的问题也可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假设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相反而不是相同,四季将会如何变化?假设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而不是自西向东,昼夜的变化又会如何?这样教学既能教给学生地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地理课还应该联系生活,把具有发散和教育意义的问题引入课堂,如“大陆漂移说是空想呢,还是有科学依据的”,“城市里的汽车尾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等等。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探讨分析,教师则多思考以便尽可能多地提出具有综合思维与创新思维火花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创新求异,并以小论文、小专题的形式,结合学校的选修课与第二课堂的活动,让学生寻找资料,整理资料,撰写小论文、小报告,然后在课堂作“专题报告”。这样不但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才华的机会。
黑龙江教育哈尔滨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李彦虹20032003李彦虹 黑龙江宁安市第三中学 作者:黑龙江教育哈尔滨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李彦虹20032003

网载 2013-09-10 20:52:24

[新一篇] 淺談圖式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中的運用

[舊一篇]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