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关注中国命运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走进许良英先生的书房,立刻就被墙上一幅爱因斯坦的大幅肖像照片深深吸引住。爱因斯坦深邃、睿智而又充满慈悲和关怀的目光,似乎具有某种穿透时空的力量,在与人进行着一种默默的思想交流。85岁高龄、满头白发的许良英先生坐在照片对面的椅子上,开始讲述他眼中的爱因斯坦。

曾为中国鼓与呼

据许良英介绍,具有强烈责任感、关心全人类的世界公民爱因斯坦,也热切地关注中国,对中国人民所经历的苦难怀着深切的同情。他1921年访问美国和1922年访问日本,曾两次途经上海,共停留了3天。目睹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民,爱因斯坦深感同情和不平,认为“这是一个勤劳的,在奴役下呻吟的,但却是顽强的民族”。1931年,日本军队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爱因斯坦一再向全世界各国呼吁,对日本采取严厉的经济制裁;1932年,陈独秀在上海被捕,1937年,为声援被国民党政府拘捕的7位主张抗日的知识分子“七君子”,爱因斯坦都曾联合罗素、杜威等英美知识文化界知名人士表示声援。

一个信仰理性的人

在许良英看来,爱因斯坦不仅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是过去一千年间对人类影响最深远的历史人物之一,是20世纪初科学革命的先驱,而且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的哲学家和坚持独立批判精神的思想家,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终生为和平、民主、自由、人权而斗争的世界公民。“爱因斯坦以科学研究作为主要工作,但他同时非常关心人类的命运,关心社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爱因斯坦说过,他的科学探索使他成为‘一个信仰理性的人’,事实上,贯穿他的全部社会政治思想言论的,也正是这种理性论的信念”。

让更多人认识爱因斯坦

对于许良英来说,爱因斯坦始终是他人生和精神上的偶像与指明灯。因此在1962年,许良英在生活艰苦、处境艰难、没有任何工资收入的时候,得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计划翻译介绍一批世界着名科学家的哲学着作时,努力争取到了翻译爱因斯坦着作的任务。从此,他便一头扎进了爱因斯坦学术和精神的世界,废寝忘食、如痴如醉地投入到翻译工作当中。怀着巨大的使命感,经历了三载呕心沥血的辛勤工作,他共译出了181篇、50多万字的爱因斯坦着作,涉及到有关爱因斯坦物理、哲学、政治思想的各个方面,并写了9万字的编译后记。此外,他还写了一部19万字的介绍爱因斯坦世界观的书稿。命运多舛,在经过了多重磨难之后,1976年,《爱因斯坦文集》的第一卷才正式出版。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青报的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最喜欢读的10种书中,《爱因斯坦文集》名列其中。

在许良英先生的家里,处处都可以看到爱因斯坦的“踪迹”——各种文字的着作、各种版本的书籍、大量的资料和照片……就连许老多年使用的月历都是爱因斯坦的照片集。已经85岁高龄的许老如今仍旧笔耕不辍,继续坚持翻译和写作,并承担着几十卷的《爱因斯坦全集》的主持和编译工作。

今年是纪念“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周年的“国际物理年”,许老也就更加的忙碌。他专门为大众了解爱因斯坦的学术理论及爱因斯坦这个人,写下了《纪念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周年》的文章。记者到许老家里的时候,书桌上一篇名为《双重的奇迹——爱因斯坦奇迹年的历史意义》的文章也已起笔。对于一生致力于爱因斯坦研究的许老来说,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爱因斯坦、像他自己一样被爱因斯坦钻研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所感染,可能是他最大的心愿吧!

(许良英,科技史专家,我国翻译、研究爱因斯坦论着的先行者,《爱因斯坦文集》主要翻译者。)(王润)

爱因斯坦其人

艾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美籍德国物理学家。1879年3月14日诞生在德国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中。1894年举家迁居意大利米兰。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1901年入瑞士国籍。1902年6月至1909年10月,在瑞士专利局任技术员。1909年10月,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3月,在布拉格任德意志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10月,任苏黎世工业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4年4月,在柏林任德国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1933年,因受纳粹迫害,移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国籍。1955年4月18日逝世。

爱因斯坦不但创立了相对论,还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得出了光电效应的基本定律,并揭示了光的波粒二重性本质,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此他荣获192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还证明了热的分子运动论,提出了测定分子大小的新方法。狭义相对论现在已经被认为是非凡的贡献,但这个贡献长期不被人重视,以至于没有给他诺贝尔奖。光电效应由于是第一次明确指出光的既是波动又是粒子的性质,得到了诺贝尔奖金委员会的认可,所以爱因斯坦得到诺贝尔奖金的是光电效应,其中没有相对论。许良英认为,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工作其实可以获得4个诺贝尔奖,而1915年的广义相对论和1916年的受激辐射理论,又值两个诺贝尔奖。无论如何,诺贝尔物理学奖没有直接表彰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方面的伟大贡献,不能不说是这一国际科学最高奖项的遗憾。

《北京晚报》2005年2月16日


网载 2013-07-10 16:06:40

[新一篇] 純粹的中國人:“本土化”與“國際化”的中國式碰撞

[舊一篇] 臺北是繁體的南京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