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3X(2002)01-0012-05
一、成人教育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内涵
非均衡发展是指梯度发展。所谓梯度有层次、顺序等含义。梯度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是能优先发展的优先发展,能高速发展的先高速发展,然后根据从高势能向低势能传递发展的梯度理论,推动和促进其他地区教育的发展,包括教育层次、规模、种类乃至理论等方面,从而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成人教育非均衡发展是指改革国家对成人教育高度集中的大一统管理办法,使各区域成人教育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计划的指导下,按照各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来规划、发展成人教育,形成多样化的、各具特色的区域成人教育发展趋势,从而实现与各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我国是一个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地区经济差异之大居世界各大国之首。据资料介绍,以人均最高区与最低区的比值,美国为1.24,德国为2.62,日本为5.92,中国则达22.3[1]。而在我国区域发展差异中,最突出的是东西差异。总的来说,东部地区发展水平高,西部地区发展水平低,由东向西逐步递减。从社会总产值看,1998年东、中、西部地区之比为3.63∶2.54∶1;从人均国民收入看,东、中、西部地区之比为3.25∶1.28∶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的《中国年鉴》(1999)所提供的数据,统计整理得来〕;从现有固定资产、基础设施和智力、技术、经营管理与信息资源、经济效益看,都是东高西低,由东向西递减。这种区域的差异,必然对成人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并提出新的要求。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水平,我国成人教育不可能也不必要追求其资源的均衡分布和平衡发展。正如发展经济学家汉斯·辛格指出:“平衡增长不是从起步开始,而是从过去的结果之处开始。如过去的发展并非均衡地发展,为了使失去的均衡逐渐恢复,则有必要采取不平衡的战略”[2]。
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实践证明,不能将实现“均衡发展”作为成人教育区域结构调整所追求的首要的、无条件的目标,尤其不能以追求“均衡”而牺牲成人教育的“有效增长”。
成人教育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教育形式,不同类型的区域之间、同类型的不同区域之间,成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各不相同的。由于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千差万别,区域成人教育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问题,因地制宜地选择相应的区域发展模式,确定不同的成人教育规模和结构,组织不同类型的成人教育活动,形成不同的区域成人教育结构体系,通过区域成人教育非均衡发展,最终实现成人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成人教育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
(一)非均衡发展思想为成人教育非均衡发展提供了理论前提
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是发展经济学中一种有影响的理论,它主要是弗朗索瓦·佩鲁(Fransois Perroux)的增长极理论、迈达尔(G.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Theory of Circular and Accumulative Causation)和赫希曼(A.O.Hirschman)的核缘理论等的合成。它主要以“发展极——增长点理论”为基础,指出非均衡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最有效的方式,要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空间经济目标——空间均衡,只有通过逐级培育增长极,促使区域经济首先进行极化,然后通过各种方式的传递和扩散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极化和扩散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在区域经济发展早期,由于集聚规模效益的作用,经济发展是以极化作用占优势的各经济要素向空间某些点集聚的过程,随着极化的深入,集聚经济优势逐渐被集聚经济所取代,这时,扩散作用逐渐占据优势。经济发展是以扩散占优势的各经济要素由原经济中心(极)向周围地区传递或扩散的过程,也即表现为由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极化与扩散,均衡与非均衡始终存在于经济发展的全程之中。一个区域的扩散过程就是另一个区域的极化过程,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从极化到扩散互为起点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
从非均衡发展理论可以看出,区域发展是由均衡到非均衡到相对均衡的过程,其中非均衡是绝对的,均衡是相对的。区域发展的实质是非均衡发展,而区域是一个多要素、多序列、多层次的动态综合体,区域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综合性发展系统。成人教育发展作为区域发展的一个子系统,它服务并隶属于区域总体发展。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区域非均衡发展规律的制约。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成人教育非均衡发展提供了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冲破原有均衡发展的约束,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使经济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一跃成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进而采取全方位开放和向西部推进的发展战略,促使我国发达经济向纵深区域发展,从而最终实现整个国家的均衡发展与共同富裕。如1980~1995年,中国GNP年均增长10.1%,人均GNP年均增长8.6%。在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得到增强的同时,各地区经济也得到了快于改革前的增长。1952~1978年,东部地区人均国民收入年均增长为4.63%,中部地区年均增长为2.92%,西部地区年均增长为3.53%,而1978~1992年,东部地区人均国民收入年均增长为8.28%,中部地区年均增长为6.73%,西部地区年均增长为7.1%。[3]实践证明,这种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战略既有利于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改革前相比,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增长速度的差距并没有拉大,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迅速,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发展速度。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给成人教育以较大启示:中国成人教育事业应当借鉴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实施成人教育发展战略重点的根本性转移,走非均衡发展之路。
(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和产业结构的差异影响成人教育发展的水平
1998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392元,但各地区存在着较大差距。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10省、市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1955.49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6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3531元;中部较发达地区,包括河北、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江西、广西、湖北、河南、内蒙古等11省、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9272.71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5.3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381.3元;西部欠发达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10个省、市、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为11552.05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9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159.2元。东、中、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3.63∶2.53∶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3.25∶1.29∶1。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差9371.8元,相差3倍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的《中国统计年鉴》(1999)所提供的数据统计整理得来〕。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社会发展的水平,其中包括教育(成人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终决定和制约该地区教育发展的水平。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沿着东部沿海地带向中、西部内陆地带的方向,由东向西逐渐呈下降状态,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式状态。这一态势体现的是一种经济不平衡性,规定着我国成人教育在规模、层次、结构、内容、形式等方面存在区域差异,反映在成人教育发展水平上也是“东高西低”的状况。
另一方面,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的不同,影响对成人教育需求的差异。如果一个地区产业结构中传统的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则该地区对教育培训需求就小。反之,如果技术含量较高的第二、三产业占主导地位,则该地区对教育培训需求就较为强烈。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胡鞍钢等同志的研究表明: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如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传统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例在10%~20%,80%以上的就业人口从事第二、三产业[4],显然这类地区对成人教育需求强烈,成人教育发展就快。而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如西藏、甘肃、贵州、青海等省区,传统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例达70%~80%,20%左右的就业人口从事第二、三产业[4],该地区对成人教育需求就相对小得多。因此,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引起对成人教育需求的差异,造成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三、实施成人教育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对策与建议
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我们在成人教育发展上既不应过于追求各地发展速度和规模上的均衡,也不能依赖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那种统一的政府行为来消除这种差异,而应该在国家成人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指导下,从我国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区域成人教育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和差异性,形成多样化的、各具特色的区域成人教育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以实现与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体的对策与建议是:
(一)允许不同区域成人教育发展选择不同的发展战略
国家要加强成人教育整体规划的制定,与此同时,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要求,分区域进行指导。要组织各区域制定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成人教育发展战略,确定各区域成人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速度、规模以及人才培养的种类、规格、数量和质量。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已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闽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几个不同类型的经济区,成为共同区域经济社会特征的发达地区。其经济和社会特点是: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业化程度高,地区产业结构较合理化、高度化、外向化,整个经济将更趋高层次化;科学技术先进,人才资源丰富。这些特点对成人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为了适应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必须加大该地区成人教育改革的外向度,加快成人教育发展的国际化步伐,重点培养劳动者的外向型素质以及外向型人才。特别对建设“国际性城市”的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珠海等地来说尤为如此。必须大力培养国际通用型人才,为适应该地区经济结构由“一、二、三产业”向“三、二、一产业”的转化。成人教育的专业结构也要对此做出较大调整,加大第三产业、高新技术和支柱产业领域内成人教育发展的力度和速度。针对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特点,成人教育起点要高,并率先于全国。要率先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率先实施回归教育制度的试点工作,在建设学习化社区,逐步形成终身学习体系等方面起示范作用。
中部地区处于我国中部腹地,经济发展水平中等,是我国东西部经济交流、转移和产业结构转移的中间地带。这一地带多数地方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成为沿海工业的扩散地,传统工业会有一个持续发展的阶段,农业将有一个专业化的集约经营的过渡阶段,因而培养中间层次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成为该地区成人教育的突出任务。成人教育宜实行经、科、教三者结合,使初中后教育及培养培训中间层次的技术型、应用型劳动者作为成人教育发展的重点。同时,由于本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以稻、麦为主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本地区钢铁工业、石油化工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等比较发达,在国内具有相当大的影响。随着农业科技含量的增加以及发展优势工业部门,该地区成人教育结构重点应适当高移,其专业结构也应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并促进该地区经济产业结构和经济技术构成的变革。
西部欠发达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地理条件和交通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低,除少数中心城市外绝大部分地区尚处于工业化早期阶段,产业结构以农牧业为主,乡镇企业起步较晚,技术基础较差,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较慢。这一地区的成人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以农科教结合,促进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继续完成扫盲任务,以及切实巩固脱盲的成效,把扫盲工作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结合起来,把脱盲和脱贫结合起来;为了满足该地区农村建设的需要,以及扩大农村地区民众吸收知识能力、交流知识与信息能力,西部地区广播电视教育要有较大发展,并逐步构成西部远程教育的网络体系;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中心,积极发展各类成人民族教育,为各少数民族培养特殊需要的各类创业劳动者和人才;为了提供西部地区科技经济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西部成人教育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职业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方面,通过这三种教育的科学组合,培养西部地区科技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科技开发人才、高科技传播人才、高科技应用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经营人才。在培养这些紧缺人才时,西部成人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是:产业分布合理、专业搭配恰当、层次衔接科学。产业分布合理,要求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要适应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要特别强调成人教育配合“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生态移民”、“基建移民”、“发展小城镇”等举措,做好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培训工作;专业搭配恰当,要求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满足各行业发展的要求,要加强成人教育为该地区特有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亟待升级产业(如农林牧副业、旅游业等)、亟待发展产业(如交通、金融、保险等),培养紧缺人才;层次衔接科学,要求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有合理的结构。[5]为了开发西部地区的“乡土人才”,建立乡土人才大军,应持续开展农村“绿色证书”培训工作,以及其他职业资格培训;以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为重点,充分发挥重点高校的“发展极”作用,向各地辐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学后继续教育,为西部地区支柱产业发展和重点行业突破,适度超前准备高级专门人才。“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吹响,要抓住大开发的契机,在构想整体教育发展战略的同时,加快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实行权力下放,扩大地方政府对成人教育的统筹决策权
从目前我国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看,必须强化地方政府在成人教育发展中的统筹决策功能,进一步扩大地方政府在制定成人教育发展规划、招生计划、专业的调整设置等方面的决策权、统筹权,以利于地方政府从各地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地区内成人教育内部以及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共同发展,为各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三)因地制宜地发展成人教育中的重点层次
在成人教育层次结构上,不同区域的需求比例有明显区别。东部沿海发达省市由于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水平高,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必须要求初中毕业经职业培训,大城市的多数行业要求受过高中阶段教育,农村乡镇企业和农业劳动者普遍要求初中毕业经职业培训,关键岗位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工人则要求高中文化程度。适应外向型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还需要大量具有新的素质的新型人才,如技工贸结合、贸工农结合所需要的复合人才和人才群体,外企需要的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外向型经济需要的国际贸易、金融、法律人才等。因此,该地区成人教育重点发展的层次是成人高等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中部地区,急需的是大量的将工业成型产品转产,或把农业成熟技术推广应用,或进行二次开发所需要的技术人员和技能操作人员。成人教育发展层次的重点是成人中、高等教育。而西部落后地区尚处于工业化早期阶段,解决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及乡镇企业起步阶段的人才需要,成人教育发展的重点是成人初、中等教育。该地区成人教育要走“教促富、富促教”的路子,实现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实施成人教育非均衡发展战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成人教育非均衡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暂时不平衡而采取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促进成人教育均衡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东高西低”的阶梯式态势,要求成人教育必须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但是,我们强调成人教育的非均衡发展,不是要强化地区间的不平衡,人为地拉大东西部地区成人教育发展的差距。作为一种发展战略,非均衡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通过非均衡战略来实现地区间成人教育发展上的相对均衡。我国成人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实际上是一种绝对的非均衡与相对的均衡之间的矛盾运动,其过程是非均衡的,其最终目标则是缩小东西部地区成人教育发展的差距,走共同协调发展之路,实现地区间发展上的相对均衡。
首先,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如果允许成人教育发展稍快一些,使之能较好地满足人力资源的需求,促进东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国家可以通过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使东部地区在资金方面给予中西部落后地区更大支持,促使中西部落后地区成人教育的发展。
其次,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成人教育的大力发展,能满足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避免发达地区挖落后地区的人才,保证中西部落后地区成人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能留在当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东部地区成人教育的发展可以给中西部地区成人教育提供经验,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可以利用东部成人教育的教育资源,通过委托培养或联合办学等方式,培养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总之,非均衡发展看起来可能是较发达地区成人教育发展快一些,中西部地区稍慢一些,但用市场经济的眼光来看,一个国家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终究会通过自由流动而满足各自不同的需要,从而向比较均衡的趋势发展[6]。
美国的Lefferey Willisamson的研究也表明:从长期看,实施非均衡的梯度发展战略的正效应要大于负效应,并从而不断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7]。
(二)在成人教育发展中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公平与效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两者往往不可兼得,如果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我国成人教育的未来发展。根据普遍规律,片面追求一点而忽视另一点,都是不可取的。从我国成人教育发展实践来看,过分追求均衡发展,结果损害了成人教育整体效益,造成成人教育发展的普遍落后。反过来,如果过分偏于成人教育的效率目标,结果是地区间成人教育差距的进一步拉大,造成两极分化。
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正确选择应该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我国国情决定的。效率优先,就是要合理高效地配置成人教育资源,发挥规模效益与集聚效益。当前,我国东部地区具备成人教育大发展的条件,应该优先发展。西部地区目前尚不具备大发展的条件,目前国家的发展重点应该倾向于东部,再逐步向西转移。当然,这种倾斜应尽可能地以少拉大地区差距为前提,实事上这也就是公平。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合理的成人教育发展地区差距,对于一个国家成人教育整体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但成人教育发展地区差距一旦超过一定的“度”,变成一种不合理的差距,那么这种区域的非均衡只会给国家成人教育的整体发展带来一种破坏。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在实施中国成人教育非均衡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大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成人教育的发展力度,拓展其发展的潜力,以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成人教育发展的差距,实现东、中、西部地区成人教育的整体发展。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石家庄12~16G5成人教育学刊乐传永20022002由于受区域经济、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诸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成人教育发展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状形态。21世纪初要实现我国成人教育的持续、高效和迅速发展,必须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成人教育/非均衡发展/公平/效率adult education/non-balanced development/impartiality/efficiency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研究》的子课题,《21世纪初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模式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批号:教科规办[199701]Some considerations on the strategy of no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adult education in ChinaLE Chuan-yong(College of Further Education,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Shandong,273165,China)Due to the factor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tradition,the complexion of development of adult education in China appears like a terrace with east part of China raised much higher than west part.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the no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adult education must be implemented in order to realize a sustainabl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adult education.乐传永(1967-),男,湖北大悟县人,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成人教育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和比较成人教育研究。曲阜师范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作者: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石家庄12~16G5成人教育学刊乐传永20022002由于受区域经济、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诸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成人教育发展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状形态。21世纪初要实现我国成人教育的持续、高效和迅速发展,必须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成人教育/非均衡发展/公平/效率adult education/non-balanced development/impartiality/efficiency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研究》的子课题,《21世纪初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模式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批号:教科规办[199701]
网载 2013-09-10 20: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