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的研究中,往往只注重教师的“如何教”的研究,忽视学生“如何学”的研究。学生喜欢写什么,喜欢怎样的作文指导课,喜欢老师怎样评改自己的作文,等等,教师心中无数。把“教”与“学”孤立开来,这恐怕是造成当前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近,笔者对139名小学高年级(5~6年级)学生的作文心理作了问卷调查。
一、作文心理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学生习作兴趣
由表一可以看出:“很想写作文,但感到困难很大”的人数所占的比例最大。那么,困难在哪里呢?
调查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作文的,但重要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有一种想写而感到困难很大的矛盾心理。首先是“无米之炊” (即没有材料写),其次是“有米不会炊”(即有话写不出和不懂得怎样写)。这与学生不善于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和教师不善于指导有很大的关系。
2.学生习作动机
表三: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习作动机到小学高年级已与低年级有了显着区别。低中年级的学生为赢得老师的表扬而习作的人数很多,这种动机是一种附属内驱力,而高年级学生的习作动机:提高写作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打好基础,这是一种自我提高内驱力,并带有了社会性动机的色彩。这样的习作动机是我们改革作文教学,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潜在优势。
3.学生习作的命题心理
从对“学生习作的命题心理”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
(1)从学生所喜欢的命题形式来看:“教师出题,学生做”那种命题形式,绝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因为这种命题把学生“框”得太死,常常使学生无话可说。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范围命题和自由命题两种形式,其原因,首先,不少学生往往有了较丰富的素材积累,但苦于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形式把它表达出来。而教师提供了命题的范围,讲清作文的要求可以起到“一触即发”的作用,使学生内心的“积蓄”流畅地表达出来。其次,自由命题可以使学生更自由地说话、叙事、抒情,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要求是一致的。
(2)从学生所喜欢的命题内容来看:学生喜欢写动植物,喜欢写好人好事和参观活动,因为这些都是他们耳闻目睹的人和事、景和物。他们感受深,容易写。他们不喜欢写少先队活动,不喜欢写课外活动和劳动场面等内容,这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学校很少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和课外活动。学校劳动教育更是一个薄弱环节,学生因为缺少这方面的生活感受,所以感到无话可说。
(3)从学生所喜欢的命题篇数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喜欢每周写一篇大作文,相当一部分同学喜欢每天写一篇小作文(如观察日记、片段仿写等)。学生也感到单靠一学期教材中所规定的几篇大作文是不能提高作文能力的。可见作文要有一个较为客观的“量”的标准。作文是一种技能训练,熟能生巧,需要足够的“量”的练习。值得一提的是:“多练”不是加重学生负担的“苦练”,而应该把“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把读与写、说与写、听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练习作文与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
4.学生习作指导心理
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喜欢怎样的指导呢?
表七:
从以上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习作时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这里存在着一个“先作后导”还是“先导后作”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希望自己先尝试习作,然后老师再有的放矢地指导,这是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大部分学生过分依赖老师的指导,作文的主观能动性较差。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做”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助长学生习作的惰性心理,以致到了高年级还希望老师列好写作提纲后再写作文。
(2)教师往往低估学生的作文能力,错误地认为教师不先进行详细的指导,学生是写不好的。由于教师过多、过细的指导,因而造成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学生自己的个性特点。这也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5.学生习作的批改心理
表八:
从以上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教师那种“面目全非”的大修大改,学生是不喜欢的。他们希望老师批改,但批改的形式应该是教师“批”,学生“改”。这样的批改形式既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习作心理,又符合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对改革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作文心理调查的结果,我觉得改革小学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端正教学思想,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
要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必须进一步端正小学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树立“教为学服务”的现代教学思想。教师的“教”应体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上,变“要他写”为“他要写”。既要通过精心设计作文练习,增强学生习作的个体性动机,又要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社会性动机,为今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打好写作基本功。
2.顺应学生心理,改革命题作文教学
命题作文是小学高年级作文训练的主要形式。如何顺应学生的心理,进行命题作文教学,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常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变“随意”表象储备为“有意”表象储备。对小学生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他们观察:①观察亲身参加的各项活动;②观察自己家庭、学校里的事情;③观察社会中自己接触的人和事;④观察大自然的景象等等。在观察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如怎样有顺序地观察,观察时如何通过比较抓住事物的特点。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好观察记录,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2)改革命题的形式,使学生“有话可说”。要克服“教师出题,学生做”的单一命题形式。学生较为喜欢“范围命题”和“自由命题”,因为这两种命题形式,学生选材的“自由度”较大,他们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3)加强作文指导,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除了有集中的指导外,还应有写作前、中、后的分散指导。应将作文指导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写作前,教师要作观察和积累素材的指导;在进入写作后,教师要进行课间巡视指导,及时掌握反馈信息,便于有的放矢地集中指导。学生初稿完成后,教师还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好、中、差作文进行重点导评。
(4)加强作文训练的计划性,给学生以明确的训练目标。要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必须有一定的训练量作保证。除教材中安排的8篇左右大作文外,还要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笔记,积累写作的素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练笔习惯。一般来说,小学高年级大作文与小作文的比例为1:3较为合理。大作文和小作文,教师要全面安排,在学期初向学生公布全学期的习作计划,使学生明确训练的目标。
3.改革作文批改,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在以往的批改教学中,都是采用“教师批改,学生看分数”的做法,教师整天被压在作文堆里,很少有时间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作文练习。对于学生来说,反正作文做好后有老师批改,产生依赖心理,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开设专门的作文批改课,教师典型示改引路,教给学生自批自改的方法,以后逐步放手让学生互批互改。
语文教学通讯太原118~119G39小学各科教与学郭根福20072007
郭根福 江苏溧阳市教师进修学校
作者:语文教学通讯太原118~119G39小学各科教与学郭根福20072007
网载 2013-09-10 20: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