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对当代重大政治历史问题怎样引导学习”课例之一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课例:高中二年级历史课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教学
  对这样的内容,以前教师一般的处理办法是:蜻蜓点水,画上几个知识点,再笼统地说上两句就过去了。原因是“不好深谈,避免误导”。
  学习历史最重要的目的是“以史为鉴”。十年“文革”,中国人民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所换来的经验教训难道不值得让后代去感悟、汲取吗?历史教育的任务,是将历史的真相和教训告诉后代,避免后人重蹈覆辙,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健康发展。因此,我们的历史教学不能采取不负责任的回避态度。本着这样一种认识,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历史教研室、丰台教育分院历史组和北京12中历史组共同设计了“文化大革命”研究课。由邝江蓉老师执教。
  “文化大革命”研究课的教学,分为三个步骤:
  附图G32MA04.JPG
  步骤一:通过感受历史场景,引发学生的疑问和探究兴趣。“文革”的往事,对于高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不可思议、难以理解的。从心理学上讲,感同身受容易引起共鸣。“文革”是学生父辈或祖辈亲身经历的历史,在上课之前一周,教师先让学生去采访经历过“文革”的长辈——家人、亲朋、老师等。
  学生调查的对象,有当年“造反”的学生、挨批斗的本校教师、“九·一三”事件的某些当事人等等。学生了解到的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真切的历史,从而拉近了他们与那段历史的距离,使之较深刻地理解了那段历史与党和国家以及普通中国人的命运之间的直接联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历史情感被调动起来,带着疑惑和探究的愿望,“走进”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上课时,教师播放了“文革”的一些录像:《我的一张大字报》、红卫兵运动的狂热场面、破“四旧”与打砸抢、林彪的表演、“四人帮”的张狂、周恩来神情中显出的沉重、邓小平神情的冷峻……一幕幕历史场景在回放,看录像的学生再也不是看热闹,再也不能置身于事外了,一个沉重的问题撞击着他们的心灵:“历史为什么会这样?”
  步骤二:通过引导探究“文革”发生的历史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论从史出”地思考和认识问题,教师事先给学生印发了材料,并介绍了有关书目。课上的问题探究先以分组讨论的方式,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看法。学生情绪激动,思维活跃,组内就有了争论,他们请当时听课的老师们与他们一起探讨。各组代表发言时,不时有学生站起来质疑,教学过程突破了预先的设计,变成了自由讨论和辩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与辩论始终围绕着主题展开。最后教师将大家的认识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的原因:中国长期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绝对服从最高权威的意识;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
  当时的现实原因:领导层内部的分歧与矛盾没有正确的解决方式。
  当时的制度原因:没有健全的民主和法律制度;个人凌驾于组织和法律之上。
  当时的个人原因:个人崇拜和独断专行;群众对权威的迷信和盲从。
  当时的国际背景:前苏联的背信弃义,使“反修防修”成为政治任务和一种口号。
  当时的其他因素:坏人的利用。
  学生的发言意犹未尽。教师引导说:“我们回顾和认识这段历史,目的是防止这样的历史悲剧重演。同学们可以再进一步想一想,我们应从这段历史中吸取哪些教训?建议大家写一篇学习随感,我们抽时间交流。”
  步骤三:通过思考“我们应从这段历史中吸取哪些教训”,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提炼对历史的认识,以达到教育目的。我们读了学生写的学习随感,基本上都是自拟题目、观点鲜明的小议论文。如:《“文化大革命”留下了什么》、《“文革”之我见》、《历史不能忘记——我看“文革”》等等。学生的认识主要有:
  一个国家的执政党,必须有健全的党内民主制度;一个国家,必须依法治理。
  决策者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国情,不能凭主观愿望制定政策。
  要正确理解和处理群众、政党和领袖之间的关系。
  青年学生不应感情用事,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做到不盲从。
  要找到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的位置,言行应符合社会进步的需要。
  ……
  在历史教学中,类似“文革”这类敏感的历史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和处理?学生的小论文中的观点,也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现附其中较典型的一篇(作者李浩宇)如下:
  历史不能忘记——我看“文革”(节选)
  ……在感情上,人们不愿回忆以往痛苦的经历。现在许多中老年人都尽量回避有关“文革”的问题,甚至想永久地忘记。因为在当时,自己变得丑陋、脆弱,在那里有过自己的血泪冤屈。
  然而,历史是应该回顾的,历史不仅是包袱,也是遗产。回顾过去并非以古非今,而是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伤痛苦楚更会让人清醒。历史只能被正确认识,而不能抹杀。谁也无法割断自己与历史的联系。人无时无刻地书写着自己的历史,承担着历史的责任。所以,我们要谨慎地迈出人生的每一步,认真写好自己的历史。
北京教育京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张桂芳20022002张桂芳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作者:北京教育京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张桂芳20022002

网载 2013-09-10 20:49:24

[新一篇] 中學歷史教學應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的培養

[舊一篇] 中學歷史教學方法談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