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310(2002)04-0040-02
中国的新文学是在西方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侵蚀、轰击下产生的。不可否认,它无法离开传统,就如同人抓住自己的头发焦躁地想离开地球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浮躁一样,一个民族的文学,它是根本无法逃离自己的传统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五四新文学的确是有别于传统的一种崭新的文学。它是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催生的,它更多的是接受了西方文学的影响,因为五四一代新文学的拓荒者们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师,都或多或少地接受过西方文学的影响。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当中国新文学刚刚滥觞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正风风火火弥漫世界文坛。欧风美雨,使一代学贯中西的大师们自觉与不自觉,有意或者无意地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当他们创建新文学时,他们的范本,他们理想的模式总是或多或少地浸染着现代主义文学的世纪末的果汁。其中有的人旗帜鲜明地为现代主义摇旗呐喊,有的人则持否定态度不以为然,但更多的人是吸取其精华,弃去其糟粕,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虽然历尽波折,但它仍旧存在着发展着。我个人认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存在和发展,有它的必然性,即它的存在和发展是一定的必然的,因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是建立在现代主义哲学的基础上,而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则是建立在现代性的物质文明的基础上,这是勿庸置疑的。假如没有现代的物质文明的发展,假如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就不会产生现代主义的思想。假如没有现代主义思潮,也就不会产生现代主义文学。
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
西方的工业革命,导致了人的异化,空前惨酷的现代化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恐惧,人类对客观世界了解得越多,其产生的危机感也就与日俱增,只有无知和愚昧的人才根本不担心臭氧层的破坏,也不会去考虑生态平衡。相反,一个远见卓识的科学家却会对此寝食难安,忧心如焚。正因如此,在西方发达的工业国家才产生了叔本华、柏格森等现代主义的哲学家,由于他们的思想契合了当时人们的心态,现代主义思潮因此迅速泛滥开来,并席卷了西方世界。同样,现代科技的进步催产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加深了对自己的了解,于是,精神分析,意识流等新认识和理解随之产生。文明的进步撕毁了以往人们因愚昧而信奉的神圣,新的技术发明如电影等又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新的技巧和方法。这样,在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在现代主义哲学的影响下,结合新科技进步给人们带来的新技巧、新视角、新方法、新理解、甚至新的困惑、新的恐惧、新的茫然,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现代主义文学是产生于现代性的社会基础上的,即物质的、思想的、文化的基础上的,那么,反过来我们同样可以说,现代性的社会基础也必然会产生现代主义文学,因为现代的物质文明的发展,一方面使人觉得自己越来越伟大,但同时,面对浩瀚的客观世界也使人觉得自己越来越渺小。以往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神话被催毁,人们对这个世界及自己的了解越多越是感到困惑和无能为力。文明在不断向前发展,忧患与恐惧也同步在发展,就如同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也带来了传染病毒的肆虐一样,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得越清楚,也就知道了自己时刻都站在深渊的边缘。过去苟安于现状的沾沾自喜,知足常乐的庸人意识,不是出于愚昧的短视,就是阿Q式的自欺欺人。所以,随着人类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对自身和环境的认识,困惑、忧郁、恐惧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那么,作为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现代主义文学,就不会走向消亡,而是会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
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是在五四大潮中,由一些受西方和日本教育影响的知识分子横向移植到中国来的。但是落后的物质文明,低素质的文化水准,使它无法找到适宜生长的环境和土壤,它因此受到了顽强的排斥。所以,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只在大都市、留学生和高级知识分子中间小有市场。李金发在当时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影响,新感觉派、现代诗派、九叶诗派,在今天看来确属阳春白雪,但在当时却和者盖寡—但这是历史的必然,在当时的条件下只能如此,也必然如此,因为中国的国情如此,谁也不能离开现实而生活在想像中。当时的中国文学实际上是处在一种两难状态:要跟上世界文学发展的进程创作先锋文学就必然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因为离开了中国的国情,就必然失去了读者的基础;相反,要适合中国的国情,就必须削足适履,适合中国接受群体的现实,其结果就是放弃追赶世界进程的先锋文学,去创作浅俗文学。我们选择了后者,也只能选择后者,因为我们的接受群体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在这一点上,赵树理的贡献是杰出的。他独创地把现代精神贯注到浅俗的形式中,在浅俗的文本中表现的是现代的思想。赵树理的创作因此而受到了极高的推崇,因为他适合了现实的需要,切合了中国的国情,为中国农民的觉醒,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宝贵的贡献,也启迪了一代优秀的作家,功不可没。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从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看,从整个人类文化的进程看,这并不是一个使我们可以感到骄傲和自豪的现象,相反,这是一种文明滞后的结果,是一种为了迁就而不得已的必然。
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的一个事实,即我们不能不注意到的一种偏颇—照搬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这当然是不可取的。它应当也必须融进本民族的精华,在借鉴与继承中进行创新。因为,文化传统不同,中国自有中国的传统,文学自有文学的特殊性,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法割断历史。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必须也必然会把自己的文化传统融进新的创作中。其次,文化消费者不同,中国读者在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积淀起来的欣赏心理,当然而且必然会左右着自己的文化生产。作为中国人,作为在这块热土上孕育成长的中国人,谁都无法挣脱这种传统形成的集体无意识,无视它的存在是不明智的。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只有中西融合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在这方面,五四新文学的大师们已经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和散文诗《野草》就是这种中西融合的典范之作。我们知道,狂人这个形象是不可能在现实中找到这种真实的人的,这个真实只能到作家的创作主体中去找。也就是说,他是作家一种主观认识主体情绪的表现,是一种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的创作,而野草那种深奥的哲理,奇特的构思、诡秘的语言、困惑的情绪,其受现代主义的影响是十分鲜明的。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那种敏感的描写社会,倘有力则转而影响社会,使有变革的现实主义精神。从文学观念上说,鲁迅的创作是在传统文学文以载道精神的推动下,为了改良人生、改造社会和国民性而创作的,所以,我们说鲁迅的这些创作,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既是现代主义的也是现实主义的。鲁迅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一方面,文学必须走向世界,谁关门自缚谁就等于自取灭亡;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可忘记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这片热土。在这里,鲁迅为我们树立起了一个楷模。同样,郭沫若也是如此,郭沫若曾说过:“艺术家总要先打破一切客观的束缚,在自己的内心中找寻出一个纯粹的自我,再由这一点生发出去,如象一株大木从种子的胎芽发现出来以至于摩天,如象一场大火由一株星火燃烧起来以至于燎原”这显然是一种来自现代主义的自我扩张,是一种强调艺术创造就是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表现主义。郭沫若在《天狗》一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用夸张的手法变形为天狗,它是非现实的,非理性的、非逻辑的,但它却足以表现出作者当时内在情绪的实质。即使《凤凰涅磐》也是超越现实的、幻想的,它是一个象征体,我们无法否认它的象征主义色彩,然而,这些作品又是为现实而发的,它对现实生活不是疏离而是紧密的,是为了呼唤革命,是为了毁灭旧世界而创造新世界,而这种创作精神,正是我们的传统文学所历来强调的。
纵观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的经典作家,他们的创作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现代主义思想及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技巧的影响,虽然他们也几乎都是现实主义作家。矛盾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但他的《创造》则是一篇象征主义色彩很浓的作品;君实想创造一个妻子,这近乎荒诞,但令人悲哀的是,他的创造成功之日,也是他的创造失败之时。从表现的情绪看,是一种幻灭,从表现的形式看,则是象征。我们无法否认《蚀》是现实主义的小说,但《追求》中的人物,虽然都在追求,然而,也都在幻灭,这难道不是作者自己苦闷的象征。这个问题早在当年就有人提出来了。老舍是现实主义的大师,但《猫城记》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作者所表现的是一种对人类前途和民族前途的深刻的忧患意识,其形式和表现则是荒诞的。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表现的思想情绪,都是现代主义的。曹禺的《原野》是典型的表现主义作品;荒诞的情节、象征的意象、幻觉的描写、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这是获得了公认的。即使如《雷雨》,作者也说是为了表现一种宇宙的残酷。它的哲理内蕴显然是源于西方现代主义世纪未情绪的影响,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之所以越来越受到评论界的推崇,为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因为这个人物形象的内涵和作品表现技巧的现代主义特色。我们看莎菲这个形象,她既感到外在环境的不可理喻,又感到内在心灵的脆弱无力,其结果生活是虚无,一场梦,一次徘徊,这是从表现情绪说的。从表现手法看,其表现的心灵的冲突,人格的撕裂,无不打上现代主义文学的深深烙印。
此外,闻一多、冯至、钱钟书、路翎、沈从文、徐志摩等着名作家,他们的创作无一不打上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烙印,无一不深受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在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家中,有几个没有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又有几个没有运用过现代主义的写作技巧?更不要说那些以现代主义相标榜的流派和作家了。可以说,没有现代主义思潮和文学的影响,就没有中国现代文学的丰富和辉煌。
当然,现代文学三十年的中国,现代性的环境和基础是非常薄弱的,这些情绪和形式难以在中国的土地上普遍接受,于是,作者们就采取了折中的办法。鲁迅在《野草》之后,再没有这样去写了。就是象施蛰存这样新感觉派的旗手,后来也向现实主义回归了。丁玲、矛盾、曹禺、老舍、郭沫若莫不如此。但这并不能证明现代主义文学的没落,而只能说明中国当时人文环境的滞后,所以,台港在六十年代追赶现代化的过程中,兴起了现代主义文学,大陆在八九十年代走向全球化的岁月里,现代主义文学也风起云涌。这些都足以说明,现代主义文学的存在和发展是肯定的、必然的。问题是我们怎样去肯定、去发展。所以,研究这个问题,对三十年的现代文学史,不能不是一件重要的工作,而对今后的文学发展,则显然是不无裨益的。
收稿日期:2002-01-10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40~41J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邹永常20032003中国新文学的大师们都有意或无意地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在西方发达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产生的,当它进入精神与物质滞后于世界的中国时,它受到了有力的拒斥和挤压,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必然。但中国要发展,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世界文学也一定会走进中国。今天,随着中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现代化,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回顾新文学的大师们一方面借鉴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与世界文学接轨,另一方面又继承优良传统,扎根于民族的大地沃土,走一条中西融合的道路,以此成就了中国现代文学辉煌的经验。现代主义/文学/中西融合常德师院中文系,湖南常德 415000 邹永常(1954—),男,湖南安乡人,常德师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文学研究。 作者:阜阳师范学院学报40~41J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邹永常20032003中国新文学的大师们都有意或无意地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在西方发达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产生的,当它进入精神与物质滞后于世界的中国时,它受到了有力的拒斥和挤压,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必然。但中国要发展,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世界文学也一定会走进中国。今天,随着中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现代化,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回顾新文学的大师们一方面借鉴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与世界文学接轨,另一方面又继承优良传统,扎根于民族的大地沃土,走一条中西融合的道路,以此成就了中国现代文学辉煌的经验。现代主义/文学/中西融合
网载 2013-09-10 20: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