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目标。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等为主要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管理方法、现代经营理念为支撑,以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和支持保护为保障,通过市场机制使产供销、贸工农等农业再生产环节相衔接,由现代知识性农民和现代企业家共同经营的一体化、多功能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200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发达的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发展现代农业应该成为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并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始终。理性分析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寻求发展的政策思路对于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够高,农业产业链不长,农产品加工增值转化还比较低,大宗农副产品大多以原料和初级产品直接进入市场,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的加工成品少。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大都在80%以上,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只有40%左右;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大多在2.0-3.7∶1以上,而我国只有约0.4∶1;发达国家的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总值的90%,而我国仅25%左右。同时,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利益关系还不够紧密,关系松散,带动覆盖面不广。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在农业产销环节中的协调、管理、服务职能又没有很好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正在起步阶段,农民组织化水平低。这些都制约了我国现代农业的进程。
  (二)农民整体素质仍然偏低,农民的科技文化吸纳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致富能力不强,据统计,2005年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结构为,小学及以下的占37%,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及以上的占13%。这既制约了农民就业致富的机会和途径,也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比较大的改善,各级财政为支持现代农业建设,开展了海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大江大河治理、围垦海涂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还开展了农机化建设。但是总体上说,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农机装备和水利设施与现代农业发展还有较大差距;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没有明显提升。目前全国一年的灾害损失就达千亿元;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第三产业的1/4左右。
  (四)农业资源性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在恶化
  我国农业耕地和水等自然资源严重不足,农业资源性矛盾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耕地资源十分紧缺,2004年我国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17公顷,户均经营规模不到0.55公顷,不仅远小于欧美等国,而且也不及日本和韩国。这样不利于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约现代农业发展。从目前看,中国农业的资源性矛盾和小规模经营短期难以改变,而且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耕地和水资源还将不断减少,人增地减、规模变小的趋势还在加剧。
  F2R882.jpg
  更值得注意是,耕地质量也不容乐观,土壤的有机物含量在减少,质量在退化。工业“三废”污染使农业环境整体恶化。还有,我国农业自身面源污染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大,不易检测,控制难度大,不但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短缺,而且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源。我国现代农业面临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
  (五)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仍然薄弱,成果推广应用缓慢
  尽管8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5年我国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经上升到48%,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60%~80%的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要求。绝大多数土地仍然采用传统生产方式、经验与技术耕种,畜牧业主要采用散养、放养的饲养方式,现代农业技术利用率不高,普及率低,地区间、行业间生产技术水平差距明显。而且,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及科研成果相对集中在产中领域特别是在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常规技术方面,而对农产品产前、产后的相关技术开发不够,农产品加工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低。我国的农业科技储备严重不足,缺乏像杂交水稻、地膜覆盖等适应范围广、增产幅度大的先进技术;对未来发展中如气候变暖、突发性自然灾害等问题,缺乏技术调控和应变能力,农业科技取得重大突破的难度越来越大。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仅有30%~40%,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并且,已经转化技术的普及率也仅为30%左右。此外,氮素化肥的当季利用率仅有30%~40%,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为30%左右,年浪费水相当于黄河年有效供水量的2倍以上。我国的农技推广机制还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新品种引进、试验、推广步子缓慢,科技队伍结构的不尽合理,农技推广渠道狭窄,专业型、特色型的农技人员少,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偏低,也影响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以上表明,我国的农业科技研究创新和推广应用还不能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总之,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尽管中国农业已经开始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历程,但是农业现代化受到许多方面的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程度总体还比较低,中国要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二、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注重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资源优势为基础,按照国内外市场需要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注重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1. 要继续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和基础。
  2. 积极培育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以牛(肉牛、奶牛)、羊、猪、禽等畜产品、名优特经济林、特色水产品为重点,加快发展畜牧业、林业和水产业,加大对这些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形成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扶持经济林、蔬菜、花卉、水果、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建设。
  3. 积极拓展农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大力发展都市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创汇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等各种新型现代农业模式,使其成为我国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走农业产业化、专业化、一体化道路
  走农业产业化、专业化、一体化和社会化的农业发展道路是当代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方向。现代农业要求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有机连接起来,形成完整高效、相互促进的农业产业体系。这应当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经营形式。因此,要从政策上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等项目建设,扶优扶强一批竞争力、带动力较强,具备一定规模和较好经济效益或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和良好经营管理机制的农业龙头企业和龙头项目,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对龙头企业开展农业产业化自主创新,利用高新技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贴息补助标准,对农产品加工基地基础设施、环保设施品牌创建给以扶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化农业龙头企业的融资环境。同时要积极吸纳更多的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发展区域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集约利用农业生产要素,转变增长方式,以工促农,以商活农,贸工农一体化,形成农产品的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生产,配套地采用现代设施和先进技术,促进加工、储运、营销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三)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国外经验表明,政府对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培育和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对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需要认真贯彻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快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办法、财会制度和配套支持措施等一系列实施细则,政府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税收、金融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力度。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市场统一销售、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等活动。可以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积极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现代管理机制、市场经营机制、有效激励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不断增强合作组织的凝聚力、辐射力、影响力,促进合作组织持续稳定发展。
  (四)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经营
  农业规模化集约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我国农户经营规模普遍较小,这与发达国家在农业企业化经营、集约化、规模化运作水平上相差甚远。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因此,需要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稳定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进一步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坚持自愿、有偿、依法的原则,积极推进农用地使用权流转,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土地等生产要素向专业大户、合作农场等经营主体和核心农户集中,培育大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农场主,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为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创造条件。政府需要在引导土地集中和流转方面出台进一步的激励政策,促使我国规模化集约农业的发展。当然,也应当看到,经营规模扩大的实现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可以在农民自愿和保持土地原承包权不变的原则基础上,土地的使用权可以流转和集中,从而形成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另一方面,农户也可以在不改变各自土地占用规模的条件下,通过农业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联合,同样可以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大。要严格防止借当前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之名,违反中央政策,侵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主权。发展现代农业与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是不矛盾的。国外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也都是建立在家庭农场的基础上的。不要一谈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规模化集约经营就去否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五)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现代农业的发展其实就是先进科技不断进入农业,不断完善农业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过程。因此,农业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的本质内容。从根本上说,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靠科技创新。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投入大,研究开发力量强,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科技对于现代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在60—80%,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值得我国借鉴学习。
  1. 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机制。
  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努力推动农业技术研究、推广、生产三结合,加快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重点解决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性科技问题,特别是杂交水稻、蔬菜、水产、禽畜等优势农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对种子种苗、种养技术、贮运保鲜、精深加工等方面的技术项目和成果转化予以重点扶持。力争在特色农产品的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生态环境建设、资源的高效节约利用、动植物防疫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高我国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时,重点引进优良品种、先进栽培和养殖技术、农产品保鲜及深加工技术,并努力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
  3. 推进农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涉农企业的技术推广,逐步形成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各种产业化组织为主的多元农业科技研究开发推广体系。国外发达国家的普遍经验已经表明,只有多元化的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体系才能够满足农民的需求。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受国家财政能力所限,就更应鼓励社会技术开发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重点培育研发基础强、市场前景好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以科技产品或高新技术项目为核心,向现代农业企业和农业科技企业的方向发展,积极打造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载体平台,努力形成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大力引导农业企业特别是农业中小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政府对经认定的农业创新型企业予以经费扶持,用于研发条件建设。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挥其农业科技的示范和辐射带动能力,使之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孵化基地和成果转化的示范窗口。
  4.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行生态农业和绿色生产模式。依靠科技进步创新促进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变农业生产的粗放经营,提高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加快培育大批现代新型农民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主体。西方经典的经济发展理论认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要因素是新技术和新生产要素的引入以及由此带来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决定这一过程能否顺利的首要因素是人力资本的形成即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因此,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角度而言,要根据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求,建立起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网络,拓展农民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对新型农民的文化科技知识、管理能力和技能水平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重点是搞好专业大户、职业农民和新型农场主等核心农户的农业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为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专业化生产培养合格的生产经营管理人才。
  (七)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服务体系
  政府投入以及对于农业的支持服务和反哺政策,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保障是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普遍规律。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我国必须创新农业政策,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服务体系。
  1. 构建稳定的现代农业投入增长机制。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健全农业支持补贴制度,调整农业投入方向,着力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并引导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项目,把投入重点用于农业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公益性事业、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示范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现代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农业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建设等。
  2. 发挥政府的农业公益性服务功能。完善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政策体系包括农业技术创新推广支持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监测体系、动植物保护和病虫害防控体系、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体系、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
  3. 加快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包括粮食生产和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的配套机械,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培育扶持和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健全农机服务体系,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4. 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抓紧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检测检验的规范和手段,大力发展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实现农业标准化、布局区域化、农艺科学化、产品安全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的管理监控。
  5. 发展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批发和集贸市场建设,加快农产品新型流通业的发展,以规范化的农产品市场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6. 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信息系统建设,推广信息化应用。建立农业综合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网络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产品交易平台,提供农业科学技术、农产品产销信息、气象信息及进出口信息等服务。
经济问题探索昆明34~37F2农业经济导刊周琳琅20072007
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现代化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产业化水平、组织化程度、农民整体素质、农业基础设施、资源性矛盾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中国要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需要在注重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农业产业化、专业化、一体化道路,农业规模化集约经营,创新农业科技、培育现代新型农民,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服务体系等方面积极应对。
作者:经济问题探索昆明34~37F2农业经济导刊周琳琅20072007
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现代化

网载 2013-09-10 20:42:30

[新一篇] 關于民族地區現代化的幾個重大問題的思考

[舊一篇] 關于現代化過程中國家問題的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