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诤言、媚言和谤言

>>>  深入傳統文化及個人修身養性  >>> 簡體     傳統

1976年的清明节前后,是谣言四起的时候。那时我刚刚从部队复员不久,在一个工厂当工人。厂领导派我去参加了一个“721工人理论大学”,课堂在大北窑一带,常常到槐柏树街的市府大楼去听大课,来回总是路过天安门广场,总会特地下车去听听谣言。那时很亢奋,因为那些谣言还真的是大伙儿喜闻乐见的。

当然,后来证明,那些谣言很多不是空穴来风。

往前推100多年,武昌起义打响的第一枪,缘由也是谣言,士兵们听说朝廷要动手抓人了,慌乱中打响了推翻朝廷的第一枪。这一枪,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这么看起来,谣言在许多特殊的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般来说,谣言当然是个坏东西,因为谣言像把刀,一样杀人。当年的电影明星阮玲玉就是被流言逼上了绝路;谣言也像一阵风,会吹走人们的许多财产。前几年,一个谣言说盐将会脱销,多少人去抢购,弄得不少人家的食盐够吃一辈子的。

最近,谣言又成了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确实因为谣言的成本低了,产量高了。

过去传播手段有限,谣言腿短,走不远。很多时候人们对于谣言采取不理睬的态度。“谣言止于智者”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古人同时也说过“三人成虎”,在互联网时代,这三人成虎的概率大大增加了,速度也大大加快了。因为传播手段太多太快,而智者又相对太少太弱,这一多一少,老虎就成群地跑出来了。

所以,整治谣言,不管是造谣的还是传谣的,都十分必要。

整治并不容易。打个比方,谣言有点像菜园子里的杂草,想要一根不长,那是不可能的。可以清除,无论是拔掉还是用除草剂。问题是,在清除的时候,很可能就会伤及蔬菜。

整治谣言比除草难得多。作为有经验的菜农,什么是草,什么是苗,了然于心,况且,草就是草,不可能转变为苗。谣言就不同了,分辨是不是谣言不那么简单,有的看起来是谣言的,也许过了一段时间就不是谣言了。正像我前面提到的天安门广场上的那些言论。

所以,在明确整治谣言的大前提下,恐怕还是要分析,哪些是出于恶意而凭空捏造的谣言,哪些是捕风捉影,哪些只是逞口舌之快,甚至于,那些是出于善良愿望的谎言。对于传谣,更要分析,哪些是别有用心,哪些是出于轻信,哪些只是无心之举。

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让所有的人对这些法律法规了然于心,是整治谣言的必要措施。再就是要有真实消息的披露,小道消息走红,是因为大道消息缺失,击退假话的利器,是真话。这其实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

如果整治谣言成了一场不问青红皂白的运动,也许就会牵连某些诤言者。

尽管历史上有李世民和魏征的例子,尽管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听得进尖锐意见,但是,就人性来说,大都不喜欢听刺耳的话。本来就像找借口来整治那些口无遮拦提意见的人,这下好了,随时可以揪小辫子了,而任何人都不可能打包票说,自己的话就是真理,自己引述的事实就是千真万确。比如说,某地事故死了十个人,又要隐瞒,而披露者说死了11个人,那么,就算谣言了,就可以整治一下。

谁还敢批评?谁还敢做诤言者?

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缺少的正是诤言者。

对于诤言者的打击,正是对媚言者的奖赏。

我们现在的时代,媚言者是断不缺少的。他们围着领导转,领导提出一个想法,他们不敢质疑,只会论证;领导做了一件好事,他们不吝惜最谄媚的语言;领导做了一件错事,他们马上把这件事情藏起来或者认到自己头上。

恰恰这样的人能够得到提拔重用。而恰恰正因为如此,媚言者如雨后春笋。

现在该说谤言了。互联网造就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这个世界,和真实世界是分离的。当然,有一些人的定位和真实世界是相同的,不管是英雄、侠客还是小人,但是还有一些人就不同了。

他们也许就是利用在暗处的机会,瞄准自己的仇家开火,他们有准备,打得准,也会尝到些甜头,乐此不疲。

他们也许不是针对特定的仇家,只是在真实世界里受到了极大地压抑,因为披上了一个马甲,戴上了一个头盔,胆子就肥起来,要把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压抑发泄出来,于是他们随便开口就骂,怎么解气怎么来。其实,这些骂人的人也很可怜,因为骂人正好说明了虚弱和无知。这从他们骂人的水准不高,翻来覆去用那几个词也可以略见一斑。

这种谤言,也许危害没有谣言大,但是,谣言和谤言常常像是一对兄弟,形影不离,互相扶持。因此,在整治谣言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了它的兄弟。

人人都有一张嘴,除了吃饭,就是说话,到底说什么话,是由心而定。到底是谣言、谤言还是媚言,或者是铁骨铮铮的诤言,总是会记录下来,总是在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一颗心。

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支录音笔。


周志兴 2013-09-01 10:32:03

[新一篇] 周志興:聰明和智慧

[舊一篇] 奇女子 賢內助 鄰家女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