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 43.市场经济的基础:优势交换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43.市场经济的基础:优势交换

到美国不久便感到有买1辆自行车的必要。因为哈佛大学的校园很大,从一个课堂赶到另一个课堂自行车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很巧,有一家日本人回国,出买的物品中就有自行车。花了15美元,这辆日本产的八成新的自行车就归我了。和中国产的车比较,日本车用料讲究,链和飞轮加工精度高,骑起来非常轻巧。但瓦圈电镀太薄,已开始生锈,尤其是坐垫做得太脆弱,所以骑不了多久就拿到修车铺去修了。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美国的自行车铺,它和我印象中的北京车铺非常不同。其特点是宽敞、干净、整车和零件陈列得琳琅满目。但最大的区别是师傅修车时是站着干活,不像北京车铺里师傅都蹲着干活。因为美国车铺里有一套轻巧而灵活的悬挂装置,可以把车调整到任一高度。我曾经做过一年机械钳工,所以对修车的活计并不陌生。据我的观察,这位师傅的手艺纯熟,经验丰富,特别是他的工具配置齐全,所以工作效率特别高。举一个小例子,他装卸螺丝,一概不用活口扳子,而用小套扳子。日本是采用公制的国家,而美国则采用英制,两种制度下螺丝的尺寸有细小的差别。这位师傅不但配备有两种制式的扳手,而且用扳手时判断准确。看他干活,轻松利落,没有犹疑和返工,不一会儿工夫,车座和车轮全都换上了新的。对他的技术我越看越觉得佩服,忍不住问他,干这活有多少年了?他说从30岁干到现在45岁,已经15年了。他原是修汽车的钳工,因为和老板不和,一气之下自己开了自行车铺。

中国也有手艺高超,经验丰富的修车师傅。但配备的工具多半不及美国的同行。我作为一名顾客能享受高手艺的修车师傅的服务,和享受高手艺的厨师烧的菜并无本质的不同。而这一切都是社会分工的结果。

试想一个没有分工、自给自足的社会内,生产和消费是什么情景。在那里每个家庭为自己生产所消费的东西,他们也不消费其它家庭生产的东西。因此这个社会中不发生任何交换。又因为每个家庭都要保证维持生存最起码的条件,都要解决衣、食、住三大需要,因此每个家庭不得不从事大体上相同的生产活动。事实上即使某个家庭想扩大一些消费的数量和种类,可能性也极其有限。因为人与人体力上的生产能力相差无几。市场经济中富人和穷人的财产可以相差万倍,这在自给自足经济中是完全不可能的。这些原因造成了自给自足经济的单调和一致,整个社会由同样的家庭细胞所构成,他们从事大同小异的生产和消费,而且彼此独立,不存在横向往来。

一旦分工和交换发生,家庭与家庭问的差异便发生了,有的专门酿酒,有的专门造纸,如此等等。于是产生了“职业”这个名词。人们的消费变得五花八门,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社会成为互相依赖的一个整体,任一个家庭乃至个人的生产会影响到一大片的人。一个人制造伪劣产品,就有成千上万的人食其苦果。同时,每个人可以就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一种能满足别人需要的职业。这时候,市场和交换成为须臾不能离开的活动。如果我们想要享受名厨的菜肴、音乐家的演奏、文学家的小说、工程师设计的汽车和飞机..等等;同时想要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大家的需要服务,那么我们必须让市场和交换顺利地进行。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一个人要维持生存,在自给自足经济中,就要种田、织布、盖房子等等;在市场经济中就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从事一项职业以谋生。当然也有少数人以求乞、掠夺、欺诈、剥削来生存,但这少数人的生存以多数人从事生产为前提,所以他们只能以寄生的方式存在,永远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人从幼年受教育开始,就要为今后成人谋生做准备。他必须逐渐培养出一套对社会有用的本领。职业学校、大学分科,都是为了这个目的。美国各州对强制性义务教育的年限有各自不同的规定。多半规定6岁到16岁是就学年龄。但完成了10年的普通教育,只是成为一个具备基础文化的人,并不一定具有谋生能力。如果此人没有继续接受职业教育或大学教育,他只能以一个普通劳力的身份进入社会,从各种机会中寻找适合社会需要又符合个人志趣的工作,从实践中学习。如果这个过程顺利完成,他可以成为一个具有专业技术的社会一员,或是电工、或是水暖工、或是打字员等等。这一专业技术成为他不同于其他社会成员的特点,成为他的比较优势。当他进入市场与社会其他成员交换时,比较优势是他进行交换的资本。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培养出自己的比较优势,只好发挥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脏的忍耐精神,干那些又苦又脏又累,甚至还有危险的活,这也成为他们仅有的一点比较优势。有些妇女走投无路,最后只好出卖肉体,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每个人凭自己的优势参与市场交换,这一优势来自各人的体力、智力、天赋和兴趣,也可能来自他所处的地理环境、掌握的矿产资源、气候特点等等。地处交通要道或旅游胜地的居民,可以利用地理特点以谋生,热带居民可以种植热带作物出卖给市场。由于人们需求的日益多样化,还可以不断开辟出新的谋生之道。例如在美国有专门的开彩公司,因为许多商业企业利用彩票吸引顾客,为使顾客相信彩票不是企业设计的圈套,所以企业愿意将开彩委托给一家客观公正的开彩公司。事实上彩票从设计到开彩有一系列专业性很强的问题要解决。中奖率和奖金分配涉及到概率论;彩票是一种准有价证券,从印刷、运输到分发都要有严密监视;开彩所用的工具必须保证奖券中奖的概率相等,而且便于公众监视,有根高的透明度;万一发生纠纷,还涉及到法律业务。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差错会使整个活动前功尽弃或留下无穷后患。最近北京某企业自己用扑克牌开奖,引起群众的怀疑。如果我国也有开彩公司,问题就不会发生,而且整个开彩工作由有经验的人去完成,质量可以大大提高,成本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减少了支出,开彩公司可以赖以为生。

一个人如何能确定自己在某一方面是否具有优势?这不能由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因为优势是比较的结果。只有将自己从事一项活动的效果和其他人从事同样活动的效果作比较才能察知自己是否具备优势。市场提供了鉴别比较优势的客观标准。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由于成本比较低,收效比较大,从而能赚钱,这就证明他在这方面具备比较优势。前面提到的修理自行车师傅,十几年的经验已稳固地培养起他的比较优势。最近我在北京的一个朋友办了一家“综合贸易商行”,我问他做什么生意,他说不一定,只要有机会什么生意都做。这说明他没有培养起比较优势。我估计,除非几年之间他能发现并培养起自己的比较优势,否则到头来难免关门大吉。许多准备下海的朋友都有类似的问题,他们放弃了自己从事多年的业务,要下海赚钱,以为只要肯下海,赚钱就不成问题。他们不懂得市场的基础是优势的交换。一个人如果没有别的优势但拥有一笔钱,这也可以成为他的优势,譬如他用钱聘请专家开办专业化生产工厂。一般来说,个人很少拥有可以办厂的大笔资金,资金是靠筹集来的。所以筹集资金的能力是个人的优势所在,而这种能力的基础是信用和企业经营能力。很多骗子给人以信用和能力的假象,从而骗钱集资。

各人用自己的优势在市场中交换,会发生供应和需求是否匹配的问题。举例说,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人群中有音乐才能或者有音乐抱负的人超过了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结果将有一些可能成为音乐家的人不能得到机会发挥。所幸人的才能有相当程度的可塑性,而且比较优势有强弱之分。市场的价格信号可以精确地鉴别出一个人的优势有多大。歌星有世界级、国家级、地方级、卡拉OK级,这些都不是自封的,而是市场鉴别的结果。仔细想起来,这是一件令人叫绝的平衡,人们有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消费爱好,各人有千差万别的天赋秉份,市场通过价格信号使每人都能找到一个适当的位置,整个社会处于最佳地利用它所具备的人力资源的状态。显然,这不是“服从领导安排”的计划经济体制所能实现的。

小结:市场培育了各人的相对优势,提供全社会一切成员都能利用的优势机会。优势是通过比较而体现的,并用价格信号准确地传达给社会中各个成员。市场实现了各种专长的精细的供需平衡。


茅于轼 2013-08-23 15:39:08

[新一篇] 生活中的經濟學 42.再談交易費用

[舊一篇] 生活中的經濟學 44.囚犯難題和市場規則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