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 簡體 傳統 |
8月22日
以前多次提到过,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是个挺悲剧性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资质平庸,甚至是昏庸,但也都安安稳稳的做了若干年天子,虽无什么大功劳吧,却也不至于被后世唾骂不已,至少自己过得舒心。远的不谈,就说这咸丰皇帝的父亲和爷爷,虽然不是康乾一样的明主,但嘉庆至少舒舒服服的做了25年皇帝,道光也是先爽了20年,然后镇痛了2年,最后也是颐养天年,寿终正寝。可是我们的咸丰皇帝,从争夺皇储开始,就历尽周折,直到今天还说不清楚原因(参看“一生为奴:奕欣和奕詝的皇位之争”);等做了皇帝,国家就乱了,太平天国的长毛们从他继位当年就开始造反,一直到咸丰病死承德,仍然没有被平定;紧接着捻匪又跟着凑热闹,当然一块起哄的还有好多别的相对实力较弱的“反贼”(前边提过的各地各民族起义、天地会等);还没等咸丰把这些反贼们梳理清楚,洋人就接踵而至了,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正像电视剧《一生为奴》中所说:“发匪未平,捻匪又至;捻匪未平,洋人又至”,咸丰就是这么担惊受怕的做了11年并不快乐的皇帝,最后外国人兵临城下时,他携家眷出逃,结果客死他乡不说,还落下个“未以身守社稷”的骂名。
咸丰继位时,大清朝廷内外已经危机四伏,咸丰也是苦思除弊求治之策,力图重振朝纲。他允许团练和汉族地主武装的发展,重用汉族大臣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并支持其革除弊政,还罢免了道光朝留下的庸官保荣、穆彰阿、耆英等。可惜,形势比人强,咸丰终于还是难以挽救病入膏肓的大清朝,加之其本人耽于享乐、贪恋酒色,甚至还吸食鸦片,所以死后留下骂名也就在所难免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十多年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对外扩张以寻求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英国本以为凭借《南京条约》能迅速打开中国市场,获取巨额利润,但他们很快发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是中国的主导,生活窘迫的中国百姓不需要、也买不起英国人的商品,英国的洋货经常滞销。为此,英国迫切需要中国进一步开放商埠、市场,减少税收,以满足其在经济利益上的需求。于是,在清政府因太平天国运动而疲于奔命时,英法联合美国趁火打劫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意图“兵不血刃”的攫取更大利益。
1854年,当英法美第一次提出“修约”时,虽然曾以“协助剿灭太平天国”为诱饵,而且清政府高层对洋人也存有惧怕之心,但出于“大国体面”和统治利益,以及“长毛才是根本之患”的考虑,咸丰在希望“借师助剿”的同时仍不愿放弃“闭关自守”的政策,拒绝外国势力侵入内地和外国公使驻京,只是承诺“坚守成约”,拒绝“修约”。英法美吃了闭门羹自然是心中不爽,但当时英法正和俄国进行克里米亚战争,而美国也正处于内战爆发的边缘,国内形势很不稳定,大家都无暇向中国用兵,所以“修约”问题便被暂时搁置起来。
到了1856年,英法美又进一步表达了愿意出售武器并协助镇压农民运动,而咸丰也通过英法军队协助镇压广东天地会和上海小刀会的事情看出列强确实是“真心”援助,于是松口答应可以修改和约中的一两条条款,但仍拒绝全面“修约”。没有达到目的的列强们看到软的不行,便决心武力解决;此时,英法已经赢得克里米亚战争,于是发动新的侵华战争的时机已经成熟。
1856年10月,广东水师从一艘叫“亚罗号”的中国籍商船上查出了走私货物,并逮捕了亚罗号的英籍船长和若干中国船员(他们中有的人是海盗,凭借该船的港英执照从事鸦片走私、抢劫的犯罪活动)。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谎称亚罗号是英国商船,还说中国官兵在该船实施逮捕时,曾扯落船上的英国国旗,于是要求广州当局赔礼道歉、释放人犯。据理力争的两广总督叶名琛拒绝了巴夏礼的要求,英方以此为借口,派兵进犯广州,这就是着名的“亚罗号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由此爆发。
亚罗号事件后,两广总督叶名琛对英军可能的进攻没有积极进行战备,致使战争爆发后英军顺利通过虎门要塞进入珠江内河,直接威胁广州。到了这个时候,叶名琛仍然认为英军只是恫吓,不会真的攻城,所以下令不得放炮还击,结果导致英军顺利攻占珠江内河一带的主要炮台,炮击广州,并一度突入广州外城。接着,为打通广州与香港的联系,解除后顾之忧,英军沿珠江南返,沿途攻占清军主要炮台无数,但也遭到沿江军民的多次偷袭而无法确保水路交通的安全。1857年1月,在陆续集结的清水师援军和地方百姓的联合打击下,英军被迫撤出虎门,等待援军。
1857年3月,英国内阁通过了增援远东英军的提案;4月,首相巴麦尊任命额尔金为全权专使,率特别外交使团来华,同时从本土和东南亚抽调兵力组成远征军开赴中国,并照会法、美、俄等国,约其联合出兵。
当时,法国正在加紧侵略越南,法皇拿破仑三世认为,和英国联合侵华,既可以换取英国对其侵略越南的赞同,又可以在中国捞到好处,于是欣然接受了英国的邀请。为了“出师有名”,法国搬出了已是陈年旧事的“马神甫事件”(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从广州潜入广西西林县,吸收地痞流氓入教,勾结当地土豪,无恶不作。1856年2月,马赖等被当地政府逮捕并处死,这就是“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以此为借口出兵中国。
美国方面,由于“蓄奴”和“废奴”的矛盾日益升级,国内政局不稳(事实上,此时距美国内战爆发仅有4年),因此虽然支持英法,但没有直接出兵。俄国方面,因输掉了克里米亚战争,向西扩张的计划受阻,于是积极向东侵略,妄图从中国这里补回他们在欧洲的损失,所以他们也派人到中国南方与英法合谋。
1857年7月,抵达香港的额尔金本打算先攻打广州,取得跟清廷讨价还价的资本,但由于印度发生起义,额尔金不得不率兵赶赴印度,因此进犯广州的计划没能实施。10月到11月,法国、美国、俄国公使相继抵达香港,多国军事集团正式形成;12月,英法组成的联军在港澳地区集结完毕。
当时,被太平天国搞的焦头烂额的清政府要求地方政府“息兵为要”,因此叶名琛不仅不加强广州的防务,反而大肆裁撤团练兵勇、炮台舰船,直到发现英法军队开始在香港集结,战争已不可避免时,才仓促组织兵力布防。
三鉴斋 2010-07-20 14:57:45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