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谈阅读:不可拘泥于小天地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新京报书评周刊微信ID:ibookreview

『与96000位智慧型微友同路同行』


◎梁文道谈阅读:不可拘泥于小天地


原创 | 新京报记者 柏琳


我对于梁文道的印象,始于凤凰卫视中文台《铿锵三人行》清谈节目,刷新于《开卷八分钟》读书节目。这位土生土长的香港资深全方位媒体人,多年来在各个传媒平台发表的评论数以百计,涉及范畴囊括:时政社会、金融财经、文化百态、电影创作、饮食文化、书籍出版、生态环境、抒情散文等等,近年他在中国文化界受到追捧,据说专栏结集《常识》面世一年,即售出20万册。他的演讲,所到之处挤满久粉丝,有专栏作家戏称其为“梁文道现象”。2014年7月12日,我真是结结实实见识了一次此番“盛况”。


热天午后,在单向街空间爱琴海书店,从里至外挤个水泄不通,资深媒体人梁文道、小说家西门媚做客腾讯书院,从梁文道的新作《关键词》谈开,说中国故事,谈阅读经历。就是这样一场看似普通的沙龙,却造成了一种“人挤进去了,就别想再挤出来”的夸张效果,看着还挺空旷的,唯独剩下书店尽头等待嘉宾入座的那张灰色沙发。


晚到一小会,梁文道带着那标志性的锃亮光头和黑框眼镜出现在公众视野,今天真是奇了怪,他和共同出席的女作家西门媚仿佛商量好了似的,衣着搭配天衣无缝。梁文道水洗蓝衬衫白棉布长裤,西门媚白色棉短袖配湖蓝长裙,现场人头攒动的闷热感,似乎不能影响到他们吧。


通过解读“领导”、“宗教”、“民族”等诸多关键词背后的涵义,梁文道说了很多,这些也是他的新书《关键词》的缘起,我却有一种“其人昭昭,我独昏昏”之感,话语进入大脑后就飘了出去。我感兴趣的,还是作为一个读书人的梁文道,他能为我们带来哪些营养。


总结了两段“文道谈阅读”,分享给同样有阅读困惑的人。


▲主题沙龙现场


◇协调阅读习惯,想训狗一样训练大脑


梁文道给一般人在公众中的形象是一个媒体人,他做《开卷八分钟》做得很是用心,可是观众恐怕会觉得,梁文道是如何平衡纯粹阅读和“为工作”而阅读的关系?梁文道坦言,从主持节目以来,读书从兴趣变为工作,再也分不清楚阅读的目的,会尽量在中间找协调,将时间分段,有固定的时间进行纯粹阅读,比如睡前时间就会花一个多小时看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另外选出时间,定时定点阅读与工作相关的书籍。不过,他承认,用分割时间的方法纪律性地看书也会产生问题,“有些书读后整天脑子里都在想,要看别的东西就很难转换,不过这么久以来,我已经像驯狗一样把自己大脑训好了。”



◇看书进度视“书的浓度”而定


梁文道回忆起自己在大学时期,虽然念了心向往之的哲学系,可是却担心自己一头栽进哲学去,排斥了别的书。于是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阅读是也要注意要跳出自己的专业范围,不可拘泥于小天地。每一天除了专业的哲学书外,一定找时间读一篇其他学科的论文或者一段文章,而且每天一篇不能中断,一直坚持到现在。至于读书的进度,梁文道认为这样看“书的浓稠程度”。工商管理类的书籍就几页几页地翻读,甚至一天就看两三本。至于有“浓度”的书,则会一行行地咀嚼。



▲《关键词》

作者:梁文道

中信出版社2014年7月


《关键词》是梁文道既《常识》《我执》之后最新文集,以一个关键词语生发开去,谈论时下的一个事件、现象,分析背后的逻辑,更探讨深处的历史和政制。话题涵盖过去几年许多的热点事件,比如幼儿园杀人、校长案等;或者是许多热议的社会现象,比如炫富、媚俗等等,而所有这些事件或现象背后的议题都仍然深深地牵扯着当下的现实。



【名片】



■梁文道

  

44岁,香港文化人、传媒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活跃于香港的文化界、知识界,是谈话节目《锵锵三人行》的常任嘉宾。他曾为两岸三地多家中文报刊杂志撰写专栏,曾做过商业电台台长,参加包括工人权益、社区维权、反战运动等活动,创办次文化组织牛棚书院。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15-08-23 08:38:52

[新一篇] 對話 梁文道:社會問題需要記住關鍵詞

[舊一篇] 選讀 關鍵詞:泄憤殺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