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忠王李秀成狱中亲笔自述(一)金田起义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历史揭秘:忠王李秀成狱中亲笔自述(一)金田起义

李秀成自述(lazycat 录入,楚云飞校对)

校对说明:原据1961年版广西通志馆编《忠王李秀成自述》录入。文中一般的缺漏我都加进去了,标点符号的不同多数是按罗本改动了一些,有的我觉得对的地方就没有动,比较重要的地方我用附注标出了,并没有改。

一 金田起义

时逢甲子六月,国破被拿,[e1]落在清营,承德宽刑,中承〈丞〉大人量广,日食资云。又蒙老中堂驾至,讯问来情,是日逐一大概情形回禀,未得十分明实,是以再用愁心,一一清白写明。自我主应立开塞〈基〉之情节,衣〈依〉天王诏书明教传下,将其出身起义之由,[诏书因京城失破,未及带随,]可记在心之大略,写呈老中堂玉鉴。我一片虔心写就,并未瞒隐半分。

一将天王出身之首,载书明白。其在家时,兄弟三人,长兄洪仁发,次兄洪仁达,天王名洪秀全,同父各母,[其父□名不知]。长次兄是其前母所生,洪秀全是后母所生。[此之话是天王载在诏书教下,屡屡讲讲道理,教人人可知。]长、次兄在家种田。洪秀全在家读书,同冯云山二人同窗书友。有一日,天王忽病,此是丁酉年(道光十七年,1837年)之病,死去七日还魂。自还魂之后,俱讲天话,凡间之话少言,劝世人敬拜上帝,劝人修善,云若世人肯拜上帝者无灾无难,不拜上帝者,蛇虎伤人,敬上帝者不得拜别神,拜别神者有罪。故世人拜过上帝之后,具<俱>不敢拜别神。为世民者,具<俱>是怕死之人,云蛇虎咬人,何人不怕?故而从之。

天王是广东花县人氏。花县上到广西寻〈浔〉州、桂平、武宣、象洲〈州〉、腾〈藤〉县、陆川、博白,具<俱>星罗数千里。天王常在深山内藏,密教世人敬拜上帝,将此之蛇虎咬人除灾病惑教世人。是以一人传十,以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数县之人,亦有从之者,亦有不从,每村或百家,或数十家之中,或有三五家肯从,或十家八家肯从,亦有读书明白之士子不从,从者具<俱>是农夫之家,寒苦之家,积多结成聚众。所知事者,欲立国者,深远图为者,皆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天官丞相秦日昌(即秦日纲)六人深知。除此六人以外,并未有人知到〈道〉[e2]天王欲立江山之事,其各不知,各实因食而随,此是真言也。

欲查问前各王出身之来由,特将前各王前后分别再清。至东王杨秀清,住在桂平县,往<住>山名叫做平隘山,在家种山烧炭为业,并不知机。自拜上帝之后,件件可悉,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其实不知。天王顶而信用,一国之事,概交于他,军令严整,赏罚分明。西王萧朝贵是武宣县卢陆筒〈峒〉[e3]人氏,在家种田种山为业。天王妹子嫁其为妻,故其重用,勇敢纲〈刚〉强,冲锋第一。南王冯云山,在家读书,其人才干明白,前六人之中,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北王韦昌辉,桂平县金田人氏,此人在家是出入衙门办事,是监生出身,见机灵变之急才足有。翼王石达开亦是桂平县白沙人氏,家富读书,文武备足。天官丞相秦日昌亦是桂平白沙人氏,在家与人做工,并无是乜才情,忠勇信义可有,故天王重信。起事教人拜上帝者,皆是六人劝化。在家之时,并未悉有天王之事,每村每处,皆悉有洪先生而已。到处人人恭敬,是以数县之人,多有敬拜上帝者此也。

自教人拜上帝之时,数年未见动静。自道光廿七、八年(1847-1848年)之上下,广西贼盗四起,扰乱城镇,各居户多有团练。团练与拜上帝之人两有分别。拜上帝人与拜上帝人一和〈伙〉,团练与团练一和〈伙〉,各争自气,各逞自强,因而逼起。起事之时,团练与拜上帝之人同村亦有,一村逼一村,故而聚集。

道光卅年(1850年)十月,金田、花洲、六<陆>川、博白、白沙不约同日起义。此之天机变化多端,实不详周,是以拜上帝之人格而深信了。起义之时,天王在花洲山人村胡以晃家内密藏,并无一人得悉。那时东王、北王、翼王、天官丞相具<俱>在金田。山人村是平南县所管,与腾〈藤〉县相连。起义之处,与我家两隔七八十里,[金田至大黎三百余里,花州〈洲〉山人(村)起义处所隔大黎我家中七八十里。]具<俱>是山路难行。此时我在家,知到〈道〉金田起义之信,有拜上帝人传到家中。后未前去,仍言〈然〉在家。所知未久,金田之东王发人马来花州〈洲〉,接天王到金田会集矣。[此时上〈尚〉在家,入营之后,罗大纲谈可〈及〉底细,故而写入。][e4]到金田,有大头杨〈羊〉(张钊外号)、大里<鲤>鱼(田芳外号)、罗大纲三人在大黄〈湟〉江口为贼,即入金田投军。该大头杨〈羊〉到金田见拜上帝之人不甚强庄〈壮〉,非是立事之人,故未投也,后投清朝向提台(即向荣)。至罗大纲与大头杨〈羊〉两不相和,后罗大纲投之。天王到金田之后,移营上武宣东乡三里,招齐拜上帝之人,招齐武宣之人,又上象洲〈州〉招齐拜上帝人马,招齐仍返金田、新圩。[自武宣移营上象州,破庙王清营之战,到象州中平马安〈鞍〉山战。马安〈鞍〉之战,清军死亦不少,天朝死亦不少。自金田移营过武宣,双界<髻>顶之战,两家死人不少。[e5]那在新圩之困,清将向提台及张敬修之困我也。]屯扎数月,当被清朝之兵四困。后偷由山小路而出隘关,出到思旺、思回,逢着清朝向提台官军扎营数十座,经西王、南王打破,然后出关,由八筒〈峒〉水而到大旺圩,分水旱上永安州。

此时我上〈尚〉在家中,得悉旱路兵皆由我家中经过,是<自>梧州腾〈藤〉县五十七都大黎里而上永安。在家贫寒,父母养我兄弟二人,弟李明成,家堂兄堂弟堂叔多名,未便细写,将大概来由写呈。家中之苦,度日不能,度月格难,种山帮工就食。自八岁九、十岁,随舅父读书。十岁之上,具<俱>自与我父母寻食度日而已。是〈至〉廿六、七岁,方知有洪先生教人敬拜上帝。自拜上(帝)之后,秋毫不敢有犯,一味虔信,总怕蛇虎伤人。至天王由思旺到,到大黄〈旺〉圩,分水、旱两路行营上永安州,路经大黎经过。大黎处所,四面高山,平地周围数百里,西王带旱路兵由大黎经过,是西王、北王、天官承〈丞〉相及罗大纲带。水路兵是东王、南王所带。西王、北王带旱兵在大黎里屯扎五日,将里内之粮谷依〈衣〉食等,逢村即取,民家将粮谷盘入深山,亦被拿去。西王在我家近村乡居驻,传令凡拜上帝之人不必畏逃,同家食饭,何必逃乎!我家寒苦,有食不逃。临行营之时,凡是拜过上帝之人,房屋具<俱>要放火烧之。家寒无食之故,而随他也。乡下之人,不知远路,行百十里外,不悉回头,家<加>后又有追兵,而何不畏?

一路由大黎上永安,打破永安,即在州城屯扎数月。后载〈赛〉中堂及乌、向大军四方围困,内外不通。后有姑稣〈苏〉[e6]冲一条小路而过招〈昭〉平。而姑稣〈苏〉冲是清朝寿春兵在此把守,经罗大纲带领人马前去打破,方得小路出关,得火药十余担,方有军资,不然上〈尚〉不能得出此关。困在永安,并未有斤两之火药,实得姑稣〈苏〉冲寿春兵火药十余担之助,方可出关。至永安水斗〈窦〉[e7]军营,是天官丞相秦日昌守把,清朝之军是张敬修为将困打。后移过仙回〈迥〉,被乌帅大军追赶,杀死天朝官兵男女二千余人。众见势甚太逼,大众次日齐心与乌军死战,复杀死乌军四五千。乌帅被伤,在六塘圩身故。

自杀胜之后,东王传令,不行招〈昭〉平、平乐,由小路过牛角猺<瑶>山,出马岭,上六塘、高田,围困桂林。一月有余,攻打未下,退军由象鼻山渡河,由兴安县到全州。攻破全州之后,南王在全州阵亡,计议即下道州,打永明,破江华县,招得湖南道州、江华、永明之众,足有二万之敷〈数〉。此时追军,即向、张两军。后移师到柳〈郴〉州。入柳〈郴〉州亦招二、三万众,荼〈茶〉凌〈陵〉州亦得数千。后移营,西王萧朝贵带李开芳、林凤祥等来打长沙。此时我为兵,上〈尚〉未任事。西王到长沙攻打,那时天王同东王上〈尚〉在柳〈郴〉州。西王在长沙南门外中炮身死,后李开芳具本回柳〈郴〉,王天同东王移营而来长沙,实力攻打,数十日未成功,连开地道数处,放倒长沙大城,官兵不能勇<踊>进,外面清朝向、张大军围困,在长沙对面沙洲杀胜一仗,杀死清朝官兵数千。以后破城,仍然未下,天朝官兵有粮,无有油盐可食,官兵心庄〈壮〉,而力不登,是以攻城未就。

天王在长沙南门制造玉玺,呼称万岁,妻称娘娘,封东、西、南、北、翼王,封王在前,天王呼万岁在后。制造玺成,攻城未下,计及移营,欲由益阳县欲靠洞廷〈庭〉湖边而到常德,欲取河南为家。到益阳,忽抢得民舟数千,后而改作〈顺〉流而下,过林子口(当作临资口)而出洞廷〈庭〉,到岳州,分水旱而下湖北。破岳州,得吴三桂之器械,盘运下舟,直下湖北,一攻破汉阳,得汉口,困武昌,然后开道破城。此时东王掌令,李开芳、林凤祥、罗大纲掌兵,攻打廿余日而破武昌。后而未守,直到阳罗〈逻〉,破黄州,取池〈蕲〉水、池〈蕲〉州、九江,破安省,(即安庆)具<俱>是水旱并行。那时胡以晃、李开芳、林凤祥带陆路之兵,东王、北王、翼王、天官丞相以及罗大纲、赖汉英等带领水军。克得安省未守,赶下江南,将江南(即南京)四面围困。七日,破由仪凤门开道破城而进。水面舟只万余,各尽满载粮食等件。

此时天王与东王上〈尚〉是计及分军镇守江南,天王心欲结〈急〉[e8]往河南,欲取得河南为业。后有一老年湖南水手,大声扬言,亲禀东王,不可往河南,云:"河南河水小而无粮,敌困不能救解。尔今得江南,有长江之殓〈险〉,又有舟只万千,又何必往河南。南京乃帝王之家,城高池深,民富足余,上〈尚〉不立都,尔而往河南何也?"他又云:"河南虽是中洲〈州〉之地,足备稳殓〈险〉,其实不及江南,请东王思知〈之〉!"后东王复想,见这老水手之言,固〈故〉而未往。此水手是{木架}〈驾〉东王坐〈座〉舟之人。被该水手说白,故而改从,后即未往,移天王驾入南京。后改为天京,开立军伍,整齐营规。东王佐政事,事事严整,立法安民,将南京城内男女分别男行女行,百工归亦是归行,愿随营者随营,不愿随营者各(归)民家。出城门去者准手力拿,不准担挑。[e9]妇女亦由〈同〉。男与女不得谈及,子母不得并言。严严整整,民心佩服。安民者出一严令,凡安民家,安民之地,何官何兵,无令敢入民房者,斩不赦,左脚沓〈踏〉入民家门口,即斩左脚,右脚沓〈踏〉[入]民家门口者,斩右脚。法律严,故癸丑年(太平天国三年,咸丰三年,1853年)间,上下战功利,民心服。

东王令严,军民畏。东王自己威风张扬,不知自忌,一朝之大,是首一人。韦昌辉与石达开、秦日昌是大齐一心,在家计议起首共事之人,后东王威逼太过,此三人积怒于心,口顺而心不息。少怒积多,聚成患害,积怒仇深,东、北、翼三人不和。北、翼二人同心,一怒于东,后被北王将东王杀害。原是北[王]与翼王二人密议,独杀东王一人,因东王,天王实信,权托太重过度,要逼天王封其万岁。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北、翼两王不服,君臣不别,东欲专尊,后北与翼议杀东王。翼与北王密议,杀东一人,杀其兄弟三人,原清、辅清而已,除此以外,俱不得多杀。后北王杀东王之后,尽将东王统下亲戚属员文武大小男妇尽行杀净,是以翼王义怒之。后翼王在湖北红〈洪〉山,知到京城害杀许多之人,在湖北红〈洪〉山营中,带同曾锦兼〈谦〉、张瑞〈遂〉谋狼{北早}〈狈〉赶回京都,计及免杀之事。不意北王顿起他心,又要将翼王所杀。后翼王得悉此事,吊城由小南门而出,走上安省,计议报仇。此时北王将翼王全家杀了。后移红〈洪〉山之军下救宁国。[困宁国清朝帅将姓周,不知名字。此人后与侍王李世贤二人战,死在芜湖湾趾〈沚〉。]北王在朝,不分清白,乱杀文武大小男女,势逼太甚,各众内外,并合朝同心将北王杀之,人心可<乃>定。后将北王首级解至宁国,翼王亲看视果是不差。后翼王回京,合朝同举翼王提理政务,众人欢说。主有不乐之心,专用安、福两王。安王即是王长兄洪仁发,福王即王次兄洪仁达。主用二人,朝中之人甚不欢说。此人又无才情,又无算计,一味古执,认实天情,与我天王一样之意见不差,押制翼王,是以翼王与安、福王三人结怒<怨>,被忌押制出京,今而远征未肯回者,因此之由也。

[e1]罗本此处断句为:时逢甲子,六月国破被拿 我以为不如此本通顺。
[e2]罗本此处注明:“知到”是广西浔州一带方言,意同“知道”,故可以不改,下文亦同。
[e3]罗本此处作“岗”,涉及地名,不知何者为确。
[e4]罗本[ ]内此句插在“后罗大纲投之”之后,我以为罗本为确。
[e5]罗本此处用][将前后两句分开,并注明:此两句话虽同写于簿眉上,但疏密大小不同,当系分别书写,故因分开插入。
[e6]字典中“稣”字条注:同“苏”,故而不必更改,下文亦同。
[e7]罗本此处未改。
[e8]罗本此处未改。(罗老在此处为何竟不改,也不注明原由,奇怪?!)
[e9]此处罗本断句为:愿随营者随营,不愿随营者各民家出城门去者准手力拿,不准担挑。(无须家一“归”字)我以为此本断句虽然较通顺,但意思有别,尤其是“不愿随营者各(归)民家”与事实不符,故而此句当以罗本为准。


徐贲 2013-08-22 15:42:58

[新一篇] 李慎之徐友漁:后極權研究文選 當今中國大眾社會的犬儒主義

[舊一篇] 歷史揭秘:忠王李秀成獄中親筆自述(二)參加革命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