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着翻拍:“非诚勿扰”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新版电视剧《三国》近日在热播中引起热议。从开播前的天价销售额到开播后剧情、台词甚至服装,都成为网友们热议的焦点。2010年的国产电视剧因四大名着的接踵重拍而格外具有看点:吴子牛版《水浒》、张纪中版《西游记》、李少红版《红楼梦》……四大名着在如此密集的时间内重拍,形成社会舆论的关注理所应当。此时此刻,讨论名着是否应该重拍已经没有意义了,更应受到关注的是创新在名着重拍中实现的方式和发挥的作用。
 
  艺术最忌讳复制,创新是一切艺术获取生命力的源泉。经典名着的重拍必须赋予作品新的意义与新的内涵,这样才有重拍的意义。名着重拍的先行者浙版《西游记》播出后,观众看法褒贬不一,但还是有很多观众看到了作品对于主题更为深刻的挖掘、对于现实的观照、对于剧情的创新:主角不只是定位在孙悟空一人身上,唐僧亦有佛法明悟与超脱智慧之处;八戒不只是贪吃好色;沙僧也不再只是几句台词的龙套角色。在新版《三国》中,我们也看到了导演求新的尝试:在情节上大胆压缩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桥段,取而代之的是对情感冲突的细致描绘与戏剧性的悬念制造;在人物上舍弃了以刘备、诸葛亮为核心的传统叙事,对曹操、貂蝉等人物也有较为深刻的塑造。虽然这些创新之处让观众接受尚有一些障碍,但其意义值得肯定。何况,现在被奉为经典的老版《三国演义》,在当年播出时也因过度照搬原着的台词而受到诟病。名着翻拍,并不意味着对原着的简单重复,而应当从老故事里挖出新的意义。
 
  老版四大名着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当时电视剧创作环境的宽松,更重要的是当时创作人员的精雕细琢。而如今,商业气息渐浓的电视剧行业让观众对四大名着的重拍忧心忡忡。在商业利益主导的大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的创新,也是四大名着重新搬上荧屏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对于创作者而言,以下几点需要特别加以考虑。
 
  首先,远离浮躁的心态。古典名着是民族文化珍宝,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如果没有对名着真诚的敬意,重拍的经典必然不会再成“经典”。那些受商业利益驱使的,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名着改编剧,必然会遭到市场与文化的双重失败。
 
  其次,创新的重点是内涵而非形式。重拍不应该只注重喧嚣的选秀、噱头的炒作、大场面和特技的使用等,更应该注重精神上的诠释,用现代精神诠释传统经典。近年来,影视界中有着攀比投入、攀比制作、攀比场面的情形,这使得作品往往流于创造视觉快感,难以带来耐得住咀嚼回味的内容。只有以情动人,才能最终打动观众。翻拍应杜绝一味跟风,要从表面的眼球经济转移到内涵的挖掘,带来内心的感触。
 
  再次,应在充分尊重原着的基础上,从新的视角进行重新诠释。如电影《泰坦尼克号》是根据灾难片《冰海沉船》改编而来,而此片能够创造“改编经典而又成为经典”的奇迹,就是因为导演抛弃了原有的灾难视点,加入了爱情这条主线,让爱情在生死离别的大灾难背景下显得更加荡气回肠。再如《大话西游》虽取材于《西游记》,但它独特的视角结合当下流行的思维和价值观念去重构情节,也成为喜剧电影的经典之作。李少红版的《红楼梦》打出了“青春成长故事”的旗号,或可视为一个新的视角,至于能否实现,还要看其对原着内涵的把握和呈现。
 
  对经典的重拍就是用当代的眼光和情感来重新诠释经典,从原着的精神内质生发出新的体悟,解读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提纯过滤,以名着为契机再创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这样的诠释才是忠于经典又超越经典,实现了名着的再延伸和再创造。这样的重拍才会具有深远的意义,既可以打动观众,赢得收视率,又可创作出艺术品质上佳的电视作品。

赵芳菲 2010-07-15 08:32:54

[新一篇] 毛銳:史實——正餐?小菜?

[舊一篇] 一個中國貪官 寫給兒子的信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