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宋风话古城(一)扬州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http://mzzc.net/thread-36695-1-3.html

       扬州是一座梦一样的城市,虽没去过,但唐诗宋词里氤氲的绝唱已将她印在了我心里,魂牵梦绕。
6 i+ _. x: \  R7 u- z# v# l( O       烟雨江南,钟灵毓秀,人文美景数不胜数。但扬州,却更异于别的地方,她幻成了中国文化的图腾,成了文人墨客的精神归宿和心灵别苑。扬州,给了文人一种松弛的安全,万种风情尽在三分明月、一脉流水中。
8 m( a& W  G0 n! @" F% }$ P$ P  a       这个城市和一个人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公元835年初春的一个傍晚,33岁的杜牧卸任离开扬州,一叶扁舟飘然而去。当他回望这座暮色中旖旎的江城时,一种难言的辛酸涌上心头:“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所谓的“十年”是虚数,满打满算不到三年。大志难申,落拓不羁的他只能以醇酒美人醉生梦死来麻醉自己。“赢得青楼薄幸名”既是自嘲亦是无奈的感慨,穿过一千多年岁月的风尘,我仿佛看到了诗人萧索的背影。仿佛在说:“青楼薄幸”不是我所追求的,风流艳迹也不是扬州给我唯一的记忆,“多情却似总无情”,扬州,你这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尤物!& V6 Z- P# e$ Q9 b
       初到扬州,他的眼里只有明丽的美。“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是怎样的一种美呵,初春的依依碧柳,深秋的古桥明月,直是文字画出的一幅淡雅山水。远山、明月、桥影,佳人、水波、箫声,这一刻,人生似乎足矣。一首诗竟让千年后的我梦里坐在秋夜二十四桥的明月下,如醉如痴。
/ t; ~0 ~9 Z0 w       小杜的前辈老李,那个神仙一般的诗人,也曾对这座城市充满向往:“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多少年来,扬州似乎有一种魔力。“烟花三月下扬州”竟成了扬州的名片。“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飘逸的李白,富贵的李白,可见扬州亦是销金窝,没钱还是无法潇洒起来的。因此后人有诗曰:“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当然这不算唐诗,李白那个时代也没有瘦西湖,扯远了。呵呵
- \- e0 o1 M& W& l, Y5 C& s        和白居易同时代的徐凝也是扬州迷,流传下来的诗不多,但有一首咏扬州的,却鼎鼎有名:“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箫娘、桃叶都代指天真烂漫的少女,她们明媚的脸上哭笑都那么自然妍丽,用少女代指扬州。天下假若有三分明月美景,那“无赖”的扬州就占去了两分。还有那个地方能超过这种美丽?“二分明月”竟成扬州的代称。
# E6 ^1 ^6 {4 q; D       也是和白居易同时,曾以:“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 落君前”而名动天下的张祜赞叹说:“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月明桥的图片我见过,的确很有味道,人生一副臭皮囊能葬于扬州,亦不亚于上天堂了。$ Z, b! _, j* ^
        沧海桑田,大唐扬州的繁华旖旎随着唐朝的灰飞烟灭衰落了,南宋初年,金兵两次南侵,扬州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但即使这样,扬州尤不减沧桑的魅力,繁华褪尽,风韵犹存。词人姜夔这样写到:“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 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词里的“杜郎”即是杜牧,即便杜郎也会看了此时的扬州心惊,但残破的扬州依然魅力难挡,更显一种苍凉旷远的凄美。因此元朝时尚有人赞美道:“画鼓清箫估客舟,朱杆翠幔酒家楼。城西高屋如鳞起,依旧淮南第一州。”扬州是难以取代的。8 B: S, h. P+ e( ^  w4 V& N  i6 H
      “绿杨城郭是扬州”,说不尽的扬州,扬州的温婉和媚,兰心蕙质,慰藉了我们对世情的失落,心灵的迷茫。到了扬州,再热衷功利的人也会身不由己地松驰一下神经,安逸的生活

, Q4 x/ Q$ Z  p' N        唐韵宋风里的扬州,如我的爱,是遥远的梦里水乡,睡不着潸然之时,可以想你。。。。。。


轻枫白云 2013-03-08 09:52:12

[新一篇] 琴河憶 嘆琴河

[舊一篇] 唐韻宋風畫古城(二)西安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