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操墓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

暂停征辔,聊共引离觞。

多少蓬莱旧侣,频回首、烟霭茫茫。

孤村里,寒鸦万点,流水绕低墙。

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狂。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

伤心处,长城望断,灯火已昏黄。

---琴操 (满庭芳)

“玲珑虽小,苏轼曾登”,《玲珑山志》开篇八个字,便直入主题了。玲珑山在浙江临安境内,而临安已有东西天目山,玲珑山最精雕细琢,也只能是一座小山了。不过,有了山中的这一方墓冢,玲珑山就不会是一座籍籍无名的小山了。一方墓冢,一个前朝的美人,能使一座小山名动千年。据说和苏东坡有关,这位宋朝大诗人在其中留下了一段情……

在民国以前,到了临安的文人骚客总要登玲珑山,哪怕仅仅是以后说起来,他也去访过琴操墓了。在落寞的琴操墓前,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民国年间,郁达夫、林语堂和潘光旦同游玲珑山。三个文人翻遍新旧临安县志,竟不见琴操之事。对琴操这位绝代佳人的怜惜使他们愤怒了。郁达夫便在墓前写下四行诗以嘲讽《临安县志》编者的没有情趣,“山既玲珑水亦清,东坡曾此访云英。如何八卷临安志,不记琴操一段情。”琴操何许人也,如郁达夫、林语堂和潘光旦之辈,替她如此愤愤不平,使临安人如此遮遮掩掩?

琴操是苏东坡在杭州知府任间结识的一名歌妓,这也就难怪《临安县志》要视若无人。在中国古代妓女是入不得正史的,既使她“年少于东坡”,和大诗人有过一段不了情。在一册宋人的《泊宅编》中,记述了后世着名的东坡度琴操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从西湖开始的。苏东坡时为杭州知府,而琴操则是当年杭州最红的歌妓。天下这么大,西湖就这么小。有一天两只游船碰在一起,这两个绝代的人——绝代的诗人和美女就碰在一起,在此之前,琴操就曾因改过苏门四学士中秦少游的一首词,而名动一时。秦少游人称“山抹微云秦学士”。这个雅号源自他所填的《满庭芳》一词的首句:“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此词当年风行南北,歌女争相传唱。北宋的春天,西湖的画舫上酒宴正酣。一个官员一时兴起张口就唱《满庭芳》,却把“画角声断谯门”唱成了“画角声断斜阳”。琴操听闻抿嘴一笑。官员大窘,想找个台阶下,就问琴操,“你能按“阳”字韵把此词改唱吗?”少女琴操款款来到琴前,一边抚琴一边开唱了,几乎没有思索就把“山抹微云秦学士”的《满庭芳》改唱得婉转动人,“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谩赢得青楼薄幸名狂。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余香。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昏黄。”秦少游也在座中,连连颌首称许。琴操的才名一时传遍杭州的大街小巷。文章太守苏东坡也有所闻,今日偶遇,自然要当面考证一番,听说琴操颇通佛书,就说,“我来做长老,你来参禅如何?”琴操答应了。东坡问,“何谓湖中景?”琴操回答说,“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东坡又问,“何谓景中人?”琴操对曰,“裙拖六幅长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何谓人中意?”“随他杨学士,鳖杀鲍参军。”“如此究竟何如?”东坡追问,琴操一时默然。苏东坡这里拍案而起,说,“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有关此事的结局,《东坡笔记》还写到了琴操一阙谢东坡歌,“我不愿苦从良,我也不愿乐从良。从此念佛向西方。”言下大悟的琴操遂削发为尼,在杭州知府治下的临安玲珑山别院出家修行,草庵青灯,潜心念经。这个故事禅意太浓,了无情趣。喜欢听故事的人,会更喜欢别一册宋人笔记《枣林杂丛》的说法,即“琴操年少于东坡”和诗人有过一段忘年情。宋人一笔带过的情事,在元朝后被敷衍成一曲悲欢离合的戏曲,像《眉山秀》和《红莲债》都是。

郁达夫登临玲珑山,是在民国年间的一个午后。这三个长衫布履的文人从玲珑车站下来,“在田腾路上,溪水边头,约莫走了两三里地的软泥松路”到了玲珑山路口,循着前人的脚印和比前人还高的荒草,找到了传说中的琴操墓。在郁达夫的记忆里,玲珑山有着一股颓败的凄美。除了卧龙寺里偶尔飘来的一记钟声,山间只有鸟鸣。在荒草寂寂的墓前,他仿佛又听见了这位绝代美人的琴声。登玲珑山之前,他们已经翻阅过前朝典籍。依据这里典籍的描述,千年之前的北宋,琴操的琴声,和她的美貌一样的出名。这样曼妙的琴声中,三个民国的游客,在琴操墓前“齐动公愤”。他们觉得眼前的这一丘荒冢,怎么也配不上这个前朝的美人。潘光旦是研究冯小青的。这个16岁时被杭州名士冯干秋从杨州买回作妾的明朝女诗人,因为大妇所不容,被幽禁在三面临水的孤山放鹤亭边,幽郁而死。林语堂则是《桃花扇》里李香君的热爱狂者。那一天林语堂捏了本《野叟曝言》慷慨陈词,叫潘光旦去杭州修冯小青的墓,自己则“立意要去修李香君的坟”,而眼前的琴操墓,则交给杭州老乡郁达夫来修了。郁达夫是富阳人,富阳和临安同属杭州府,在林语堂看来,自属义不容辞。林语堂说这番话,眼睛一直盯着郁达夫,大概是想叫他表态。郁达夫如何应答,在他的游记中没有写到,后人不得而知,只知道他们“在琴操前争论得好久才下山来”。从玲珑山回来后,那丘荒冢已成为诗人郁达夫心中美丽的驿站。

十三岁那年,琴操遭遇了一生最大的变故。她的家被抄了,作官的父亲打入牢中,她自己则被藉没为妓。抄家的那天,她正在后花园里弹琴。那把她心爱的琴,也让人毁了。在勾栏三年后,琴操遇上了诗人苏东坡,得以从良。这是北宋的一个春天,在杭州的孤山之上,琴操为诗人弹秦了一曲优美的琴声。据当时在场的佛印和尚回忆,这样美妙的声音,可以说百年一遇天下稀闻了。

当年的琴声,仿佛还能依稀听闻。在佛印和尚的讲述里,杭州的府衙中有一段时间充满于这种天籁之音。翻翻苏东坡的年谱,1090年,也就是宋哲宗元佑五年的春天,他已经五十几岁,子孙满堂了。被他“度入”府中的,还有一个同样出身勾栏的美人王朝云。苏东坡后来获罪,远贬惠州,身边姬妾陆续散去。只有王朝云一人始终追随,可谓红粉知已。十六岁的少女琴操,很快发现,杭州府衙也不是她的安身之地,便落发为尼,在玲珑山中出家了。而民间传说与此有此出入,说琴操看破红尘,落发山中,苏东坡数登玲珑山,是想劝说她回到杭州府中,都被琴操婉拒。山下的东坡醉卧石,便是当时诗人吃了闭门羹后,借酒浇愁之地。有关此事曾刻在一块石碑上。郁达夫来时,还在菜地里见到了这方被遗弃的碑石。

玲珑山的旧迹很多,唐代古刹卧龙寺在宋时香火还很盛。昔年琴操上山时,要过南天门。这是唐朝就有的山门,上有楼阁,下通行人,有石门可开启。这景致早已湮没,遗存的只有一方后人题刻的“玲珑胜境”,还有东坡手植的学士松了。“九折岩”三个字,据说是东坡的醉书。当年琴操就从这方岩壁后拐过去,消逝在绿树中。山路不长,有一种曲径通幽之感,不知道琴操又如何想呢?她这一步过去,就和红尘隔绝了,她抛得下世间的繁华和心中的情愫吗?

琴操出家后,前两年苏东坡、黄庭坚还有佛印和尚经常来玲珑山,和她品琴论诗。早些年,这里还挖出这三个人的石像。修行也许太孤寂了,让一个少女,在古佛青灯之间渐渐老去,是何等的残忍。这也是苏东坡和琴操故事中,最令人遗憾的地方。但结局无法改变。诗人和歌妓的相识,是一段夙缘,苏东坡一次次踏马玲珑山就是这一段情感觉的注释,一直到两年后的一天。两年后,苏东坡离任北上,看着诗人越来越远的背影,琴操的心扉也渐渐关上了。任凭风吹裙椐,她的双眸已经被泪水模糊了。琴操在进入玲珑山八年后,听到被朝廷勒令还俗的诗僧参寥带来的消息,苏东坡已被贬至南海中的瞻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了。薄暮中的琴操茫然若失,不出数月,郁郁而终。时年不过二十四岁。垂暮之年的苏东坡,听人说起琴操的死讯,面壁而泣,说了一句话,翻译成白话就是,我害了她。这句后流传,没有文献记载的话,也符合后人理解中,一生风趣的北宋诗人苏东坡的形象。

苏东坡最后一次见到琴操,是在他离开杭州前。那是个草长莺飞的四月,苏东坡策马狂奔,他回首时有着忧伤的一瞥。这个眼神在琴操的心中铭刻了一生。而那一个裙裾飘飘,抚琴而歌的北宋少女琴操,她曼妙的手势,和那空谷琴声一样,烙在诗人苏东坡和后人的怀想中,就象那个民国情种郁达夫。

诗人苏东坡,后来玲珑山琴操修行处,重葬了这位红颜知已,并自写了一方墓碑。琴操墓到宋朝时,已淹没在荒草之中,乡人捡到东坡的题碑,就重修了一次。民国年间,诗人郁达夫寻访时,又只剩下“一坡荒土,一块粗碑”,上面刻着“琴操墓三个大字”了 。郁达夫所见的墓碑,已非东坡所书,而是明人重修的碑碣。十几年前重修琴操墓,找到这块已被当作铺路石的残碑。郁达夫见到的菜地里。那块记述东坡和琴操事的碑石,则踪影全无了。

 查了相关资料,如下
  1、东坡先生与歌女琴操
  http://www.qgblog.cn/blog/trackback.do?wlog_id=1151980623545926
  本blog信息已经无法打开,通过baidu的快照可见,现转摘与此: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想告诉大家,尢其是政府官员,多点爱心,少点贪心。为官一任,多为人民办实事;不能再做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北宋歌女琴操的坟墓,座落在杭州市郊的玲珑山。近代文豪郁达夫先生曾专程拜访,在乱石荒野草地里找到了琴操的墓地,并题诗一首:  
   山已玲珑水变清,东坡曾此访去英。  
   如何八卷《临安志》,不记琴操一段情?  
  提起这一段情,就要从东坡先生与歌女,更是才女的琴操之间的交情说起。  
  神宗 熙宁年间,苏东坡在杭州任通判,在一次喝酒听歌时认识了这名当年只有十三岁的小琴操。那个时候的小琴操,长得清秀活泼可爱,娇小玲珑的身材,能歌善舞,十分得讨人喜欢怜爱。后来,东坡在杭州任通判期间被贬,一直从杭州到广东最后又到了海南。没想到,十五年后东坡再次回到杭州任太守,在一次和朋友的聚会中,偶然遇到了当时已经长成如花似玉又名声在外的名歌才女子。他们久别重逢,格外亲切自然话也很多,非常投缘。交谈中,苏东坡了解了琴操姑娘这些年来的生活经历,琴操不仅仅学会了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而且还常常读书,特别爱读佛经。
  苏东坡还听闻有关琴操姑娘的一些趣事,这些趣事表现出琴操姑娘的才智与才情。
  一次宴会,有位官员随兴吟唱大词人秦少游的《满庭芳》,由于喝酒了,有点醉意,他模模糊糊地竞然吟错了一个韵,给在旁的琴操姑娘听到了,她说:太人,您唱错了。是“画角声断谯门”,并非“画角声断斜阳”!当时还有其他官员也在,大家开玩笑地对琴操姑娘说:琴操姑娘你能否将错就错,将所有的韵角都改过来呢?
  琴操姑娘笑着说:让我试试看吧。说着随即便改成阳字韵来吟唱:[括号内为原词]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斜阳[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觞 [尊].多少逢莱旧事,空回首,烟霭茫茫[纷纷].孤村[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低墙[孤村].
  
   魂香[销魂]! 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狂[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昏黄[ 黄昏].
  
  琴操姑娘唱罢,满座同声叫好。实际上,整首词句,琴操只改动了几个字,而词意并没有改变。因此,当苏东坡还听闻有关琴操姑娘的一些趣事,非常赞赏,:琴操姑娘真是一位秀外慧中,机敏过人的才女子。苏东坡觉得这样的才女子,竞然流落风尘,不能自拨而身不由已,十分得可惜,决心要指点她离开风尘场所。
  一次,苏东坡请琴操姑娘一起乘船游览西湖风光景色。他们边喝酒边谈话。酒至半酣,东坡关切地问她:你的日子过得怎样,好吗?  
  琴操说道:几乎每天陪官员们吃喝玩乐,唱歌跳舞,勘酒助兴,真是烦恼!  
  东坡开导她说:你既然讨厌这种生活,为什么不作打算离开呢。
  聪明绝顶的琴操,听出了太守话中有话,忙央求东坡先生:小女子孤苦伶仃,还有什么打算?请大人指点迷津。  
  东坡笑着说:你平时读佛经,通晓佛理。这样吧,今天我来权当长老,你试来参禅怎么样?
  琴操高兴地说道:好呀,您快打坐,弟子参禅来了。
  东坡果真双手合十,闭目盘膝而坐,说:“你就问吧”。
  东坡和琴操他们俩一问一答,最后,东坡睁开眼睛,意味深长地说“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琴操读过唐诗《琵琶行》,明白苏大人借用白居易这两句诗,实意是暗喻自己有朝一日年老色衰,那就不堪设想。
  天资聪颖的琴操顿时醒悟,不等东坡讲完,就点点头说:谢谢大人的指导点化,把小女子从苦海里解救出来!  
  第二天,琴操就悄悄地上了玲珑山,来到一间庵堂,剃去青丝,做了尼姑,这就是流传千古的“苏东坡点化歌女出苦海,东坡与才女子琴操”的一段情。  
  
  2、关于琴操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21999&PostID=2281612&idWriter=0&Key=0
  
  3、此琴操非彼琴操
  
  http://www.cc98.com/book/11886.html
  
琴操墓 介绍
位于临安县城西5公里处。两峰屹立,有石磴直达山顶。山麓有方石横置路边,相传来代苏轼曾在此醉眠,上镌传为苏轼手书之“醉眠石”三字。山上有九折岩、送瀑岩、卧龙寺、琴操墓、望江石、三休亭、龙潭瀑布等建筑、景点。琴操传为宋代临安名妓,受苏轼指点,在此出家为尼。


网载 2012-10-23 09:11:30

[新一篇] 心與自然的距離

[舊一篇] 攜仙箓九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