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繁会景物图卷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明《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

《南都繁会图》,全称《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明代宫廷美术作品,绢本设色,因真实地反映了明朝旧都南京市井情形,一直享有“南京本土的《清明上河图》”之盛誉。该图属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画面多处损伤,模糊不清,一直藏之高阁。为开发秦淮河文化资源,秦淮河建设指挥部两赴北京,请国家博物馆技术部拍照片剪辑扫描,才使我们一睹“真容”。

  这幅历史长卷长350厘米、宽44厘米,生动地描绘了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画面从右至左,由郊区农村田舍始,以城市的南市街和北市街为中心,在明皇宫前结束。画卷街市纵横,店铺林立,车马行人摩肩接踵,标牌广告林林总总。两岸建筑,佛寺、官衙、戏台、民居、牌坊、水榭、城门,层层叠叠;茶庄、金银店、药店、浴室,乃至鸡鸭行、猪行、羊行、粮油谷行,应有尽有。河中运粮船、龙舟、渔船往来穿梭,还有从内秦淮河拐出的唱戏的小船……长卷绘有109家商店及招幌匾牌,1000多个职业身份不同的人物,侍卫、戏子、纤夫、邮差、渔夫、商人等“行走”在长卷上,神态丰富,展现出一幅繁华、富庶、热闹的市井生活画面。

  专家考证,《南都繁会图》所绘主要河街在城门外,明城门外最繁华的临水街区,只有长干里。这里河面宽阔,可行大船,可以捕鱼。图中所绘“南市街”、“北市街”,均属南北走向街区,即现在的雨花路、东西干长巷。从春秋战国开始,长干里一带,已是南京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范蠡在这里筑越城,除了军事、交通因素,就因为这里人口集中,商业繁荣,是经济命脉所在。秦、汉、六朝时期,长干里也是着名商业区和货物集散地。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改称南都或留都,设有与中央一致的政府机构,南京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秦淮河两岸水陆交通方便,丝绵纺织发达,商业经济十分繁荣,长干里出现了两个专业大集市:以经营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为主的“米行大市”,和以经营竹木薪炭为主的“来宾集市”,和画面基本吻合。

  专家称,《南都繁会图》反映的秦淮河两岸风貌,如城市布局、手工业、商业、广告、外贸、金融、服务、竞技、民俗、宗教、文化、杂艺、戏曲、绿化等各行各业,能解答历史遗留的许多主要问题,成为明史、商业史、资本主义萌芽史等方面的实证资料。如通过店铺前高悬的“东西两洋货物具全”、“川广杂货”、“万源号通商银铺”等店招,可以断定,南京当时不仅是全国的商业中心,还销售大量来自国外的商品。南京是商业广告的先祖,是传统广告“龙灯”的发源地,是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源地。画面展现的“南教坊司”和戏台样式,说明昆曲的历史可以往前再追溯300年。沿河密布的澡堂子和茶舍,表明“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水文化,至少已有600年……秦淮河沿岸有远比夫子庙“六宫粉黛”更恢弘、丰富、大气的市民文化、商业文化,这对挖掘和打造明文化历史资源,提升南京历史地位和国际地位,怎么评价也不过分。

  为“再现”这一展现秦淮河风貌的盛大场面,设计者用中国传统浮雕的艺术手段,将图中描绘的情景,浓缩、分解成2040个画面,整体“搬”上东干长巷段防洪墙,浮雕形成连绵200多米巨幅画面,主题有“小桥、流水、人家、绿树、桃花”、“舂米不觉汗滴苦,农家喜闻稻米香”、“前店划拳行令乐,后场挂炉烤鸭忙”、“赛龙舟”、“酒楼相馆”、“涌和布庄”、“南都皇宫,丹陛仪仗”等各种市井画面。浮雕上的东干长巷地面,依图中建筑形制,建造仿明朝长干里的商业街。这样在中华门附近,将集结《南都繁会图》商业街、巨幅浮雕、聚宝门,世界上最大的瓮城,以及中世纪八大奇观之一的明朝大报恩寺,成为秦淮河岸最大的明文化实景展示园。


网载 2012-08-21 22:05:03

[新一篇] 男女都一樣,女人半邊天?

[舊一篇] 潛談宗教禁欲的意義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