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北京城的中心点上(附图)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2011年12月29日,从北海公园的南门出来,向东走一段路就到了景山公园门口。天上下着小雪,路面结着薄冰,天气不算太坏。一直以为景山公园没甚么特色,所以到过北京许多次却从来没进去过。一看只需要购买一张两元钱的门票,于是就进去了,算是去凭吊一下崇祯皇帝罢。

进入园内,煤山(即景山)赫然在眼前。向右绕行数百米,见到碑亭,向前凑望,果然是“明思宗殉国处”,碑旁的那颗歪脖子老槐树一息尚存,然而王朝已经数度更迭。一直以为崇祯皇帝是个悲剧性人物,在位十七年,不可谓不廉政勤政,然而终究回天乏术,大明王朝还是葬送在了他的手里。然而为何李自成、顺治帝、民国直至当下还愿意纪念他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踱步上山。景山只能算是座小山岗吧,一会儿就看到了山顶上的万春亭。

走近万春亭,一抬头就感觉到了皇家气派:它位于景山的中峰,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最高和最佳的观景点。黄琉璃筒瓦顶,绿琉璃筒瓦剪边,四角攒尖式,三层檐。一层檐重昂七彩斗栱,二层檐和三层檐重昂五彩斗栱。两槽柱子,外层每面有六根,共有二十根;内层每面有四根,共有十二根。从万春亭放眼望去,望南可以看到故宫金碧辉煌的宫殿全景;望北可以看到中轴线上的钟鼓楼;向西看则有北海的白塔,天气清朗的话,还可以看到中南海和瀛台。果然,在万寿亭的前方镌刻着北京城中心点的标记。景山海拔高88米,占据着风水中的玄武之威,自元代以来这里就成了皇家后苑。居高临下,凭栏四顾,飞檐叠翠,中轴井然。忽然间就回望了一下煤山脚下的明思宗殉国处。悲乎,壮乎,崇祯帝得知李自成即将入京城,咬破手指写了一道血书藏入衣襟,登煤山,自缢于寿皇亭。血书中言:所以有今日,被佞臣所误,死亦无颜见列祖列宗,愿取下皇冠,披发遮面,任尔分割尸身,只求勿残害百姓。以一己之死,换取了生灵免遭涂炭。此风延至清、民国,使得六百年的京城得以保留至今。只是外围城墙却毁于拆除,惜乎。

北京城的中心点仅就地理位置而言确乎于此。然而数百年来风云际会,西学东渐,南北议和;新文化,兴教育;抗日寇,求解放;北京均处于中心地位。要看要想的事情太多太多。

离开景山公园,又闲逛到了二环的西南角。那里还有一处想去瞻仰的地方。走到阜成门内,按图索骥,想找到鲁迅先生的故居。很快,看见了一片保留原貌比较完好的胡同。估计快到了。请教倚墙晒太阳的老者,他努努嘴:前面第二条胡同就是。来到了宫门口二条,十九号门牌内的院子就是鲁迅博物馆及鲁迅故居。人迹罕至的博物馆内还真是见到了不少真迹:手稿,旧照,遗物,还有一样更加难以一见的石膏面模,那是鲁迅去世后立即拓出的面容。

鲁迅,也算得上是中国文化延绵中的一座山峰了。他在文章中对麻木中的国人的呐喊,对支离破碎的国家的悲愤,对进步青年的提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反思,都时时在追打着我的蹒跚的脚步。

 

录: 鲁迅: 亥年残秋偶作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附图:

明思宗殉国处

 

景山万春亭

 

北京城中心标志

 

南望故宫全貌

 

北望钟鼓楼

 

西看北海

 

阜成门内四合院

 

鲁迅博物馆

 

鲁迅手稿

 

鲁迅

 

鲁迅面模

 

摄于798艺术园区






























































王绍铭 2012-02-22 19:43:44

[新一篇] 廬山 人文圣山

[舊一篇] 中國老話大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