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三国演义》之「董卓之死」

>>>  晚明變革與中國近代化  >>> 簡體     傳統

《三国演义》,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着之一,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曾经读过,那是我中学时读过的唯一一本小说。时光过去了这麽久,那时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而且当时也是只囫囵吞枣,根本没有读懂。网络时代了,虽然不用花钱买纸质的书了,自己电脑里面下载了许多的电子书,不过书多了却没有那麽多时间来读了。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没钱的时候有时间读书,等到有钱的时候却没时间读书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看到「董卓之死」这一段,忽然发现董卓在去京城的路上听到的一首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画面中有一个男人赶紧赶开孩子,并说,这童谣是说董卓要死,他怕董卓听到加害孩子。看到这里不觉好奇,索性打开《三国演义》电子书,一搜,果然发现了这首童谣。除了这首童谣,发现在董卓死之前还有其它的徵兆,一共有5个之多:

「卓出坞上车,前遮後拥,望长安来。行不到三十里,所乘之车,忽折一轮,卓下车乘马。又行不到十里,那马咆哮嘶喊,掣断辔头。卓问肃曰:『车折轮,马断辔,其兆若何?』肃曰:『乃太师应绍汉禅,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兆也。』卓喜而信其言。次日,正行间,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卓问肃曰:『此何祥也?』肃曰:『主公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雾,以壮天威耳。』卓又喜而不疑。既至城外,百官俱出迎接。只有李儒抱病在家,不能出迎。卓进至相府,吕布入贺。卓曰:『吾登九五,汝当总督天下兵马。』

布拜谢,就帐前歇宿。是夜有十数小儿於郊外作歌,风吹歌声入帐。歌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声悲切。卓问李肃曰:『童谣主何吉凶?』肃曰:『亦只是言刘氏灭、董氏兴之意。』

「次日侵晨,董卓摆列仪从入朝,忽见一道人,青袍白巾,手执长竿,上缚布一丈,两头各书一『口』字。卓问肃曰:『此道人何意?』肃曰:『乃心恙之人也。』呼将士驱去。」

这些徵兆如车折轮、马断辔、昏雾蔽天、小儿夜歌、以及後面的道人持竿等等,其实都是对董卓之死的预言,不过李肃这个给董卓破解预言的人是想要他的命的人,所以故意歪曲了预言的涵义。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徵兆的真实涵义,前面三个车折轮、马断辔、昏雾蔽天,这些反常的现象只是警示危险,并没有明确透露更多的信息,但是後面的小儿夜歌和道人持竿则是明确说明了董卓之死和杀他的人。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其实是一个字谜,「千里草」,这是一个「董」字,暗扣董卓的姓氏;「何青青」,「何」是「怎麽(能)」的意思,不能保持「青青」,那不就是枯萎吗,实际就是预示死亡;「十日卜」,这是一个「卓」字,暗扣董卓的名字;「不得生」,更是明确的说明了董卓将要死亡。对於後面出现的「道人持竿」,白色的头巾那是暗示「戴孝」,人死了才能戴孝;长竿上面的布的两端分别写着一个「口」字,这两个「口」字合起来是一个「吕」字,这暗示着吕布的姓氏;而长竿上面的布就是指吕布的名字。「道人持竿」明确了要杀董卓的人是吕布。

我国正统文化里面就是这样的,是相信神的存在的,我国的古代文化就是半神的文化。在董卓还没有死之前出现的这些事件,实际上就是预言。也许有人说这是小说,小说毕竟是要虚构的,尽管《三国演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但也不能说明历史真实是这样的。不过当时的史书《三国志》里面援引魏·王粲的《汉末英雄记》中的记载和《三国演义》里面的这些记载大体相同,比如上面提到的童谣,在《汉末英雄记》里面是这样的:

「时有谣言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又作『董逃』之歌。又有道士书布为『吕』字以示卓,卓不知其为吕布也。卓当入会,陈列步骑,自营至宫,朝服导引其中。马踬不前,卓心怪欲止,布劝使行,乃衷甲而入。」

从这些史书中也可以看出这是明确预言了董卓之死。读历史,便联想到现实,现在的中国也有类似的预言,预言中国未来的走向……。


司想 2010-07-15 08:32:51

[新一篇] 品讀《三國演義》之「陳宮擇主」

[舊一篇] 張松獻地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