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操与刘备看王与霸

>>>  晚明變革與中國近代化  >>> 簡體     傳統

从曹操与刘备看王与霸

最近笔者也在看那个新版的《三国》电视剧,总的来说,还是可以看的。当然,贬损此电视剧的也有很多人。甚至有许多穿帮的镜头。笔者看这部电视剧,既不是完全本于《三国演义》,也不是完全本于陈寿的《三国志》,应该是两者都有,还有作者自己新发挥的部分。

看三国看什么,当然是看王与霸在里面的体现,看仁义和权术在争霸天下中的作用。一般人对三国人物的印象是,曹操是权术和霸的思想的体现,刘备是仁义和王的思想的体现,也因此,后代京剧中曹操的形象是白脸奸臣的形象。这种思想在后来的那个小说《三国演义》里表现的非常的明确,扬刘抑曹也是《三国演义》的道德主题。可是,问题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什么时候成的书?是在元末明初,明代时,占中国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什么?当然是程朱学派的思想,也就是道德至上,道德第一的思想,因此,在那个时代,那个《三国志通俗演义》的道德倾向如此,也就不奇怪了。

但,如果我们看陈寿的《三国志》的话,我们会发现,陈寿虽然是蜀国旧臣,非常爱蜀国,可是,陈寿写的《三国志》仍然是以魏国为主,以曹操为主,只有曹操可以用本纪的规格,也称曹操为太祖,其他如刘备,孙权,只放到传中记述,并仅称其为上主或主,其地位比曹操要低很多。而且,就其篇幅而言,也是魏国那部分最长。只是陈寿还是将蜀国和吴国作为与魏国同等地位的规格来叙述的,因此才称其为《三国志》。当然,陈寿提高魏国和曹操的规格有历史原因,因为《三国志》成书是在西晋的时代,司马氏以继承曹魏政权为正统,陈寿也有所顾虑。但陈寿作为一个杰出的历史学家,他的史学眼光是后世的学者所称道的,何况陈寿作《三国志》是私人撰述,并没有一下子列入正史的雄心。因此,《三国志》还是比较客观的。

说了这么多的意思就是,在真正的历史中,曹操当然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是一个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英雄,是一个力主中国重新统一的人物。而且,终其一生,曹操也没有称帝。那个时候,连袁术都敢称帝,但曹操没有。所以,如果我们读《三国志》,就会发现,我们没有必要给曹操翻案,因为在历史上和正史中,曹操的地位本来就很高,比刘备要高的多。很多人要给曹操翻案是因为后世的人受《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历史观、道德观和倾向性影响太深,以致歪曲了历史,所以才想翻案。因此,翻案的不是历史而是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王霸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孟子那里来的。笔者有多篇文章谈到孟子的王霸思想,这里只简略的说一下。孟子论王霸思想是在战国时代。王,就是以仁义立国,就是以德治国,以孝治国;而霸,就是以权谋治国,以力量,以刑法治国。孟子的意思是,用霸来打天下,一个是打不下来,一个就是即使打下来了,也一定会亡,而不会长久。而王天下,是可以长久流传的。孟子是将王和霸当做对立的两极来加以论述的。

其实,在汉代和三国的时代,《孟子》是默默无闻,没有什么影响力。以王霸的思想来论历史和历史人物,是宋代以后,明清时代才有的,因为那个时候《孟子》的地位上升了。因此,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才成了那个样子,在后代的京剧中,曹操才成了那个样子。

我一直信奉孔子的观点,而不是孟子的观点。在孔子的思想中,没有王霸的思想。将王和霸作为并立的两极对立起来,这是孟子道德至上的路子,孔子的思想是很全面平衡和中庸的,不会有孟子这种非常极端的思想。

其实,笔者一直怀疑,在历史上,真的有王和霸的两极对立的人物行为和政权吗?曹操是霸吗?刘备是王吗?曹操是权术,力量,刑法的象征吗?刘备是仁义,仁孝,道德的象征吗?这大概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春秋笔法。笔者更愿意说,任何一个政治家,任何一个政权,都是既有王也有霸,王中有霸,霸中有王,根本不存在那个极端的对立。只有王,没有霸,你碰上一个霸的对手怎么办?靠仁德感化对手吗?估计在你感化他之前,你已经灭亡了。这个时候,只有以霸制霸,先生存再说。反过来,只有霸而没有王,你如何笼络住你手下的人,如何治理你手下的百姓?毫无恩义的人,是不会被手下和百姓拥戴的。

我们看看曹操和刘备。《三国志》中,说曹操是少机警,有权谋,任侠仗义;说刘备是不喜读书,喜欢飞鹰走犬,结交天下朋友。刘备本人很早丧父,是很穷,但刘备有个叔叔很有钱,刘备本人基本是在叔叔家长大,所以刘备本人的早年生活与那个汉高祖刘邦颇为相似。曹操是非常有机变的人,也是非常有权谋的人,军事天赋极高,识人用人也是超一流,其为人有狠的一面,也有非常仁义的一面;有凶恶的一面,但也有豁达大度和宽厚仁慈的一面。曹操手下有那么多的谋臣武将为其卖命,难道曹操统御他们都是靠权术吗?刘备本人是很仁义,可是他手下有关张两员大将,关张杀起人来,是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刘备如果没有武力的支撑,如何会取得三分天下?只靠仁义行吗?刘备没有权谋和霸术吗?估计没有人会相信。当时的人就称刘备是大奸似忠,大仁似伪,其权术和心机和用人的手段,连曹操都非常佩服。而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不是增加了更多的仁义和德行,恰是增强了兵家的用兵之道和法家的依法治军治国的手段,这样刘备集团才最后取得了三分天下。如仅就仁慈而言,徐州的陶潜和荆州的刘表都比刘备要仁慈的多,可是他们的仁慈并不能挽救他们灭亡的命运。刘备当然是一代枭雄,是王霸兼备的。

当然,霸多而少王也是不行的,如董卓。

三国时代,是一个群雄并起,军阀争霸的时代,好勇斗狠,武力征伐,力量第一是其特色,但是我们还可以看到,在里面还是有基本的道德存在,和基本的游戏规则存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讲孝的时代,每个人,无论是曹操还是袁绍,还是一般的名士,如徐庶,孝都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一个人可以有权谋,可以对他人非常的狠,但是如果你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那就会被人不齿。相反,你如果是一个大孝子,就会受到别人的赞誉。还有一个就是忠义。一个卖主求荣的人,也是为人不齿的。如吕布。吕布一生有三个义父,一个是丁原,一个是董卓,一个是王允,可是三个人都命丧在吕布的手中,结果是,当曹操生擒吕布后,吕布要投降,可是刘备说,丞相难道忘了丁原董卓的事了吗?于是曹操就杀了吕布。可见,不要说刘备,就是曹操也是不喜欢这样反复无常的人物的。

那个时候,投降一次是可以的,如张辽,许攸,张颌,但多次投降,叛来叛去的人,是不被人信任的,也是为人不齿的,如吕布。关羽的忠义受到曹操极大的赞誉。可见,忠义和孝道在三国时代还是基本的道德原则,即便是在那么纷乱的世界和时代。

三国时代,肯定会被人认为是霸的时代,可是,在那个时代,也是有仁义和基本的道德操守在的。这就是霸中有王,而那些的历史人物和政治家,也都是王霸兼备的,如曹操和刘备。

汉武帝是霸吗?后代的儒生说汉武帝是霸。只是,如果没有汉武帝的以霸制霸,那我们汉族就要沦于野蛮民族匈奴人的铁蹄之下了,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讲仁义道德?保住了汉代的文明,就是最大的仁义和王道。宋人倒是王,可是宋人被蒙古人所灭,宋代辉煌的文明被毁,这种王,是真正的王吗?孔子是非常不赞成这种没用的,使得文明毁灭的仁义道德的,这种仁,在孔子的思想里就不是仁,更不是王。

近代很多人说共产党的军队以及毛是如何的霸。可是,我们看到,共产党从红军的时期起,其军队就是以仁义着称,毛的军队对百姓还是非常好的,对土豪地主当然不好,当然是霸。纪律也很严明。毛对百姓也是非常好的,否则毛和共产党如何会得到普通百姓的拥戴,如何可能取得天下?毛是有权术,是有霸术,可如果毛没有权术和霸术,毛如何驾驭手下的骄兵悍将,如何对付如蒋介石这样也是很有权术的人?而毛光有权术和霸术就可以了吗?没有仁义和仁厚之心,如何会得到百姓的拥戴?所以,毛和共产党的军队也是王霸兼备的。王霸兼备的军队,翻译成现在就叫仁义之师和威武之师。

即便到了和平的年代,任何的政权都还是王霸兼备的。美国不是王霸兼备的吗?中国在毛的时代就不用说了,到了邓小平的时代,还要打对越反击战,还要用军队镇压六四。现在中国的军队当然要发展,海空军都要发展,否则连自己的领海领空都保不住,领海不断被他人蚕食,台湾要独立出去,那,这个政权也就要垮了,老百姓也会丢弃它。清代的垮台就是因为清末不断的丧权辱国,威信尽失。

就历史而言,并不如孟子所言,仁义就行了,王就行了,王就可以长久的活着吗?如那些王多而霸少的朝代,如宋代,如明代后期,还是会亡的;而那些霸多而王少的朝代,如秦代和隋代也是会很快亡的。希特勒也是王少霸多,因此会亡;美国是王霸兼备的,所以现在还可以。

美国目前的霸有些多的原因,是有些滥用了和没有理解圣经中以牙还牙的教导,因为以牙还牙的本意并不是报复,而是公义。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真正意思是,人家打掉你一个牙齿,你不能说我就砍掉你一只胳膊或者杀掉你,这是报复过分,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不可以以怨报怨;另外,打掉你一颗牙,你只能还一颗牙,而不能是两颗。因此,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真正的意思是公义,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孔子所提倡的要以直报怨。当然,人家打掉你一只牙,你说算了,那就是以德报怨,这以德报怨也是孔子所不赞成的。而在新约中耶稣所说的要爱你的仇敌,真正的意思是表明神的慈爱。因此,正确理解圣经神的教导是,以牙还牙,是表现神的公义;爱你的仇敌,是表明神的慈爱,而神的本性恰是公义和慈爱的结合。美国的报复已经是过度报复,也就是以怨报怨,而不是以直报怨,是神所不喜悦的。当年利未人就是在示剑报复过度,因此遭到神的责罚。

就中国的战略而言,邓小平曾经有一个韬光养晦的战略,有一个绝不当头的战略,那当然是王多霸少的战略。可是三十年过去了,世界与中国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此中国那个韬光养晦的战略也必须要调整。就中国的陆地而言,还有与印度在藏南的领土争端,有台湾岛的问题;就海洋来说,有与日本在东海钓鱼岛的争端,有在南海广大海域的争端;在资源方面,有印度洋到马六甲海上通道的保护问题,这些问题都不是中国有什么侵略倾向的问题,而是自己的领土和领海的正当防护的问题,是一个自卫的问题。如果这些正当的领土与领海的防护问题都解决不了,那么这个政府还有什么存在的理由呢?

东海的问题,台湾岛的问题,南海和印度洋海上通道的问题,都必须靠海空军来完成。目前中国已经开始进行陆海空及二炮在军费占有比例上的调整,陆军的经费会缩减,而海空军的军费比例会加大,但还远远不够。航空母舰当然不是什么制胜的法宝,但航母是进攻性的武器,是海军舰队在大洋深处的制空权的保障,因此中国必须要有。当年那个上航母还是上潜艇的争论是因为中国只有那么多的钱,只能选一个,那当然要选潜艇,潜艇省钱嘛,可现在中国还是有些钱了,那就各种武器平台都要有。中国的钱与其让贪官给贪了,让买美国的国债缩水,据说每年中国所持的美国国债的缩水可以造四艘航母而绰绰有余,那还不如拿出些钱来搞点军事方面的东西。邓小平当年对南海有一个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战略构想,可是,现在在南海,那些邻近的小国已经开发了1000多口油井,中国连一口都没有,这哪里是什么共同开发,是他们在单边开发,中国为什么还不进军南海呢,还等什么呢?拿下几个小岛震慑他们一下又如何呢?中国在南海是王太多了,霸太少了,根本不平衡。

有些人很可笑,将中国自保的战略也称其为扩张与侵略,胆小如鼠,畏敌如虎,哪有什么胆气而言呢?中国的军事发展必须与经济的发展及大国的地位相平衡才行,否则真是如有些人说的,中国仅仅是养肥了等人家来宰而已。

总之,王霸兼备,才是立国和立人之正途。


落基山人 2011-06-12 00:41:50

[新一篇] 《三國演義》讀后:權大勢大不等于智慧大

[舊一篇] 聶作平:晚明基層的潰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