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与中国文化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作者: 余英时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3-01

页数: 620

定价: 63.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08042896

内容简介 · · · · · ·

士在中国史上的作用及其演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决不是任何单一的观点所能充分说明的。但是无可争辩的,文化和思想的传承与创新自始至终都是士的中心任务。从文化史和思想史的角度出发,《士与中国文化》所企图观察和呈现的是: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精神风貌。不用说,这当然只能是一种宏观的历史。但宏观若不能建筑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之上则将不免流于空泛而武断。因此《士与中国文化》不取通史式的写法,而是一系列的史学专题的研究。作者余英时在各历史阶段中选择了若干有关“士”的发展的中心论题,然后对每一论题进行比较具体而深入的分析。希望能通过这一重点的研究方式以展示“士”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

作者简介 · · · · · ·

余英时,原籍安徽潜山,1930年生,香港新亚书院文史系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1987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讲座教授。2001年从普林斯顿大学退休。着作包括《汉代中外经济交通》(英文)、《后汉的生死观》(英文)、《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现代儒学论》等多种。

目录 · · · · · ·

新版序

引言――士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一、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

二、道统与政统之间

――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始型态

三、中国知识分子的古代传统

――兼论“作优”与“修身”

四、汉代循吏与文化传播

五、东汉政权之建立与士族大姓之关系

六、汉晋之际士之新自觉与新思潮

七、名教思想与魏晋士风的演变

八、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附录:“士魂商才”

――《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日译本自序

九、宋代士大夫的政治文化概论

――《朱子文集》序

十、士商互动与儒学转向

――明清社会史与思想史之一面相

十一、曾国藩与“士大夫之学”

十二、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

总之,一方面中国的“道”以人间秩序为中心,直接与政治权威打交道;另一方面,“道”又不具备任何客观的外在形式,“弘道”的担子完全落到了知识分子个人的身上。在“势”的重大压力之下,知识分子只有转而走“内圣”一条路,以自己的内在道德修养来作“道”的保证。所以“中庸”说“修身则道立”。儒家因此而发现了一个独立自足的道德天地,固是事实。

历史进入秦、汉之后,中国知识阶层发生了一个最基本的变化,即从战国的无根的“游士”转变为具有深厚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士大夫”。这个巨大的社会变化特别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和宗族有了紧密的结合,我们可以称之为“士族化”;二是士和田产开始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可以称之为“地主化”或“恒产化“。孟子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这话只能适用于先秦的游士。汉代的士大夫,至少从汉武帝以后,则很少是没有”恒产“的。”士族化“与”恒产化“事实上是同一社会发展的两面,其作用都是使士在乡土生根。离不开乡土的士当然就不再是”游士“了。


2022-12-08 19:09:09

[新一篇] 墨子全譯

[舊一篇] 夏堅勇:曠世風華:大運河傳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