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评传》四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本中文着作《交友论》,把西洋名贤的交友格言翻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人。他是在江西南昌,与明朝海王建安王谈论交发之道后,写饭此书的。他在引言中说:“因而赴见建安王。荷不郾,许之以长舞,莫字设随欢甚。王乃移席握手而言曰:凡有德行之君子,呼临吾地,未尝不请而友且敬之。西邦为道义之邦,愿闻其论友道何如?”窦退而从迷载少所闻,辑成友道一帙。”@这一本着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利玛贵所说,这本书给他以及欧洲增加的威望,超过前此所做的一切,因为其他事情只是使传教士们有了善于制造机械仪器工具的能工巧匠的名声,而这篇论文却为他赢得了文人儒士的美誉,因而许多人愿意阅读接受,并热烈赞叹。他说:“这本书至今仍为人们阅读和称羡,并受到读过它的人的推荐。因为是用欧洲和中国两种文字写成,所以它更加风行。就在它付印不久,赣州有一位知县完全用中文把它加以重印,流传于各省,包括北京和浙江。这到处受到知识阶层的赞许,并常常被权威作家在其他着述中引用。事实上,在一个短得惊人的时期之内,这部书被当作标准读物为人们所接受。”

利玛窦并非自我吹嘘,《交友论》确实受到中国知识阶层的赞许。万历二十七年(1599),利玛窦最早结交的好友瞿汝夔,谈到了《交友论》的由来:“万历己丑,不佞南游罗浮,因访司马节斋刘公,与利公遇于端州。目击之顷,已洒然异之矣。及司马公徙公于韶,予适过曹溪,又与公遇于是,从公讲象数之学,凡两年而别。别公六年所,而公益北学中国,抵豫章,抚台仲鹤陆公留之驻南昌,暇与建安郡王殿下论及友道,着成一编。”瞿氏为此书所作的序言,对利玛窦赞扬备至:“遐方硕德如利公者,慕化来款,匪希闻达,愿列编氓,诵圣谟,遵王度,受冠带,祠

① 〔意]利玛窦:《交友论》,《利玛窦中文着译集》,第 107 页。② [意]利玛窦、[比] 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第 212 页。

365

春秋,朝守身之行,以践真修。申敬事天之旨,以裨正学。即楚材、希亮。未得与利公同日语也。””对《交友论》也给予高度评价:“今利公其弥天之资,鹿徒来宾,服习圣化,以我华文,译彼师授,此心此理,若合契符,借有录之以备陈风采谣之献,其为国之瑞,不更在矢白雉百累之上!至其论义精粹,中自具足,无俟出矣。然于公特百分一耳,或有如房相阿歌等,为笔授其性命理数之说,勒成一家,藏之通国,副在名山,使万世而下有知其解者,未必非昭事上天之准的也。"①

万历二十九年(1601),湖广佥事冯应京所写的《刻交友论序》,把他的读后感概括为一句话:“东海西海,此心此理同也。”成为传诵一时的名言。冯氏写道:“西泰子(利玛窦)间关入万里,东游于中国,为交友也。其悟交道也深,故其相求也切,相与也笃,而论交道独详。嗟夫,友之所系大矣哉!君臣不得不义,父子不得不亲,夫妇不得不别,长幼不得不序,是乌可无交?夫交非泛泛然相欢洽、相施报而已。相比相益。相矫相成,根于其中之不容已,而极于其终之不可解,乃称为交。世未有我以面而友以心者,亦未有我以心而友以面者。鸟有友声,人有友生;鸟无伪也,而人容伪乎哉?京不敏,早溺铅椠,未遑负笈求友,壮游东西南北,乃因王事敦友谊,视西泰子迢遥山海,以交友为务,殊有余愧,爱有味乎其论,而益信东海西海,此心此理同也。”@

《交友论》的成功,原因就在于它的“本土化”。正如邹振环所说:“在介绍欧洲友谊观的过程中大量借助中国本土的知识资源”;“把中国古代圣贤有所体悟但尚未详细讨论的主题,通过编译西方哲人的话比较透彻的阚发,由此引起了中国士大夫的强烈共鸣”;“利玛窦熟读《论语》,《交友论》明显模仿《论语》的体例,这一文学形式没有给中国读者

@(明)瞿汝夔:《大西域利公友论序),《利码奥中文着译集》,第 117-118 页。② (明)冯应京;《刻交友论序》,《利玛窦中文着译集》,第 116 页。

366

带来任何不和谐的感觉”。中

3.《天主实义》:“与经传所纪如券斯合”

在写作《交友论》的同时,利玛窦致力于写作《天主实义》。据中国台湾学者林东阳说:《天主实义》的写作时间起于一五九五年(万历二十三年)十一月前后,一直延续到一六〇三年八月初旬……在一六〇三年八月二十二曰《天主实义》杀青以前,它曾经以手抄方式,流行各地。该书的出版可能远在一六〇三年底或一六〇四年初,最大可能当在一六〇四年左右。” 该书上下卷各有四篇,用“中士”与“西士”对话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宣扬天主教教义。上卷首篇为《论天主始制天地万物而主宰安养之》,第二篇为《解释世人错认天主》,第三篇为《论人魂不灭大异禽兽》,第四篇为《辩释鬼神及人魂异论,而解天下万物不可谓之一体》;下卷第五篇为《辩排轮回六道、戒杀生之谬说,而揭斋素正志》,第六篇为《释解意不可灭,并论死后必有天堂地狱之赏罚,以报世人所为善恶》,第七篇为《论忍性本善,而述天主门士正学》,第八篇为《总举大西俗尚,而论其传道之士所以不娶之意,并释天主降生西土来由》。

利玛窦自己说:“这个新版本更加充分地阐述了基督教的教义,但在出版前它主要是供异教徒使用的。据认为,新信徒可以从他们作为教徒所参加的教义问答课程中,以及皈依后所经常听到的劝诫中接受足够的宗教教诲……这本书里还包含摘自古代中国作家的一些合用的引语,这些段落并非仅仅作为装饰,而是用以促使读别的中文书籍的好奇的读者接受这部作品。”@这是利玛窦“本土化”传教的独到之处,用

① 邹振环:《晚明汉文西学经典:编译,诠释、流传与影响》,第 89-90 页。

② 参见林东阳《有关利玛窦所着(天主实义)与《畸人十篇)的几个问题》,载《大陆杂志》第五十六卷第一期。

③ [意]利玛窦、[比]金尼阁:《利玛窦中国礼记》,第 342 页。

367

“合儒”、“补儒”、“趋儒”的方法,使得中国人乐于接受。试举一例,在第二篇中谈到天主即上帝,写道:“吾天主,乃古经书所称上帝也。《中国》引孔子曰:"郊社之礼,以事上帝也。朱注曰:不言后土者,省文也。分意仲尼明一之不可为二,何独省文乎?《周颂》曰:“执竟武王,无竟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皇。又曰:于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期颂》云:"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雅》云:“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易》曰:“帝出于震。夫帝也者,非天之谓。苍天者抱八方,何能出于一乎?《礼》云:"五者备当,上帝其飨。又云:'天子亲耕粢盛鬯,以事上帝。《汤誓》曰:"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又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金滕》周公曰。"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上帝有庭,则不以苍天为上帝可知。历观古书,而知上帝与天主,特异以名也。”

从写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的李之藻《天主实义重刻序》与汪汝淳《重刻天主实义跋》,可知此书一再重印,由此可见,利玛窦比附儒家的传教方式,是深受欢迎的。不妨看看当时知名人士的评论吧。

冯应京说:“《天主实义》,大西国利子及其乡会友与吾中国人问答之词也。天主何?上帝也;实云者,不空也。吾国六经四子,圣圣贤贤日'畏上帝’,曰“助上帝’,曰'事上帝’,曰'格上帝’,夫谁以为空?”又说:“是书也,历引吾六经之语,以证其实,深诋谭空之误,以西政西,以中化中。见谓人之弃人伦、遗事物,猥言不着不染,要为脱轮回也,乃轮回之诞明甚。”?

李之藻说:“利先生学术,一本事天,谭天之所以为天甚晰。睹世之亵天佞佛也者,而昌言排之,原本师说,演为《天主实义》十篇,用以训善坊恶。其言曰:人知事其父母,而不知天主之为大父母也;人知国家有

① [意]利玛窦:《天主实义》,《利玛窦中文着译集》,第 21 页。② (明)冯应京:《天主实义序》,《利玛安中文着译集》,第 97 页。

368

正统,而不知惟帝统天之为大正钱也。不事条不可为子,不识正说不可为臣,不事天主不可为人。””又说:“彼其梯航琛资,自古不与中国相通。初不闻有所谓羲、文、周、孔之教,故其为说,亦机不袭吾强、各、关,之解,而特于知天事天大旨,乃与经传所纪如券斯合”“信敬,东海西海。心同理同,所不同者,特言语文字之际。而是编者,出则同文雅化,又已为之前茅,用以鼓吹休明,赞教厉俗,不为偶然,亦岂徒然?固不当与诺

子百家同类而视矣”。

他们共同强调的是,“历引吾六经之语,以证其实”“乃与经传所纪如券斯合”,“东海西海,心同理同”,并以敬天、事天来抨击佛教轮回说的荒诞。利玛窦的这种真谛,徐光启把它概括为四个字“易佛补懦””。可谓一语中的。

其中的深意大可玩味。邹振环说:“利玛窦撰写《天主实义》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求向追求理的中国人灌输这些属于异质的天主教教义教理的因素,又要尽可能地在保持基督教之宗教独立性的前提下,与儒家的伦理观念进行必要的妥协。我们从《天主实义》一书可见,面对这一难题,利玛窦在两者的张力之间显示了自己最高的睿智……大量征引儒家典籍并加以发挥,努力以一种貌似儒家学者的态度,采用儒学术语来批驳佛老,是《天主实义》的一大特色。为了争取上层士大夫的支持,利玛窦努力寻找基督教与儒家思想的切合点。”因此,他的援儒入耶的适应策路受到士大夫阶层的欢迎。

①(明)李之藻:《天主实义重刻字》,《利玛窦中文着译集》,第 99-100 页。

②《利玛安中国机记》第 343 页:“当在大庭广众中同起保禄博士(按:指徐光白)他认为基督教律法的基础是什么时,他所作的回答非常简洁并易于理解。他只用了四个音节或者说四个字就概括了这个问题,他说:易佛补儒(Ciue Fo Pu Giu),意思就是它破除偶像并完善了士大夫的律法。”

③ 邹振环:《晚明汉文西学经典:编译、诠释、流传与影响》第110-113 页。

369

cart

4.“登上了'月球'"

美国现代耶稣会士邓恩(George H.Dunne)把利玛窦通过不懈的努力,进人大明帝国首都北京,并且向皇帝进献礼品,获得皇帝恩准在北京设立教堂传教,称为“登上了'月球’”。在他看来,晚明时期耶稣会上在中国的成就,应该被列为天主教传教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成就这一事业的这几十个人,唤醒了天主教世界使命的真谛,将世纪初期天主教的传统恢复到正确的位置。他们反对将具有普世意义的天主教歪曲为仅仅适合个别国家、个别地方的狭隘宗教。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仅在天主教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历史上,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他把耶稣会士克服艰难险阻进入北京,比喻为“登上了'月球’”,虽然夸张,却极为传神。

这毫无疑问地印证了利玛窦“本土化”传教的成功。他的传教活动获得瞿汝夔、冯应京、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知名人士的热烈响应,并且他们先后受洗皈依耶稣基督;也得到了诸如沈一贯、曹于汴、冯琦李戴等官僚的支持,使西方传教士能够破天荒地进入北京,并且在北京立足,顺利地传播天主教教义。

《利玛窦中国札记》详细描述了进入北京前前后后的情况,弥补了中国史料记载的缺失。

利玛窦一行沿着运河北上,抵达运河上的重要商业城市、税关临清,得到临清税关太监马堂的同意,他答应为利玛窦进京朝见皇帝、呈献礼品之事,报告朝廷。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五日(1601年1月8日)明神宗批阅了马堂的奏疏,以及所附的贡品清单,就说:“那座钟在哪

59页。

① {美]邓恩着,余三乐,石蓉译:《从利玛窦到汤若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年,第② 【美] 邓恩;《从利玛窦到汤若望》,第 354 页。

370

里?我说,那座自鸣钟在哪里?就是他们在上晚里所说的外国人带给我的那个钟。”随身的太监答道:“陛下还没有给太监马堂回话,外国人怎么能够未经陛下许可就进入皇城呢?"明神宗立即在马堂的奏疏上批示:“方物解进,(利)玛窦伴送人京。”

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利玛窦从天津进入北京。三天后,他向明神宗上疏并进献贡品。这份奏疏是经过吏科给事中曹于汴润饰的。曹于汴认为利玛窦“是一位模范人物,传播一种教导人们如何正当生活的教义”,对他很是敬重,在自己家中宴请他,两人交谈了三四个小时。 利玛窦的奏疏写道:

大西洋陪臣利玛窦,谨献土物于皇帝陛下。臣本国极远,从来贡献不通,逖闻天朝之声教文物,窃愿沾被余溉,终身为氓,始为不虚所生。因而,辞离本国,航海远来,时历三年,路经三万余里,始达广东。语言未通,有同喑哑,因僦居而习语文,淹留于肇庆、韶州二府垂十五年。颇知中国古先圣人之学,于经籍略能记诵而通其诣。乃复越岭,由江西至南京,又淹留五年。伏念堂堂天朝,方且招徕四夷,遂奋志努力,径趋阙庭。谨以天主像一幅,天主母像二幅,天主经一本,珍珠镶嵌十字架一座,报时钟二架,《万国图志》一册,雅琴一张,奉献于御前。物虽不腆,然从极西贡来,差足异耳……抑臣在本国忝与科名,已叨禄位,天地图及度数,深测其秘,制器观象,考验日暮,并与中国古法吻合。倘皇上不弃疏微,令臣得尽其愚,披露于至尊之前,斯又区区之大愿,然而不敢必也。臣不胜感激待

① [意]利玛窦、[比]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第 281面。《明实录·明神宗实录》卷三百五十四,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五日。

② 参见《利玛窦中国札记》,第 287-296 页。按;曹于汴,字自梁,号贞予,山西安邑县

人,万历二十年进士,以推官征授吏科给事中。 371

命之至。谨奏。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具题。

从奏疏末尾可见,利玛窦希望在传教的同时,传播欧洲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地图测绘、制作仪器、观测天文,愿意贡献自己的一技之长。这些,暂且按下不表(请看下节)。

明神宗看了奏疏与贡品的反应,明朝官方文献似乎没有留下记录。而《利玛窦中国礼记》说得很具体:“当皇帝看到耶稣受难十字架时,他惊奇地站在那里高声说道:“这才是活神仙。”尽管这是中国人一句陈词老调,他却无意中说出了真相。这个名词在中国至今仍用于耶稣受难十字架,而从那时起,神父们就被称为给皇帝带来活神仙的人……这些太监告诉神父们,皇帝亲自向雕像表示致敬,并让人在它们面前焚香和燃其他香料。神父们祈祷上帝会酬奖皇帝的礼敬,并以信仰之光来启发他。皇帝自己保留了一个最小的耶稣受难十字架,把它放在他心爱的房间里。”@利玛窦还说,皇帝还派亲信太监田尔耕接待神父们。几天以后,皇帝派人向神父们询问有关欧洲的每一件事情,诸如风俗、土地建筑、服装、宝石、婚丧,以及欧洲的帝王们。受皇帝派遣的太监,向神父们学习操作自鸣钟还不到三天时间,皇帝就迫不及待地把钟搬到他那里去。他非常喜欢自鸣钟,立刻给这些太监晋级加俸。太监很高兴地把此事报告给神父们,特别是从那天起,他们之中有两个人被准许到皇帝面前给钟上发条。皇帝一直把这个小钟放在自己面前,喜欢看它、听它鸣时。皇帝陛下对新奇的东西如此着迷,因此也想看看送礼来的异国人。但是他不肯破坏几年前自己定下的规矩;除了太监和嫔妃,他决不在任何人之前露面;而且他不愿偏爱外国人有甚于他的官员,所以

中萧若瑟:《天主徽传行中国考》,献县胜世堂,1923 年,第 132-133 页。裴化行《利玛奥神父街》收录了奏镜全文,译者根据萧一山《清代通史》抄录,文字有出人。沈定平《明清之

见和玛蜜中文着译集》,第 232-233 页。

际中西文化交流史》根据黄伯禄(正教奉褒》《增订徐文定公集》援引该疏,比较接近原文。又@ 【意]利码窦、[比]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第 282-283 页。372

他放弃了看看异国人的愿望。他不召见神父们,而是派画师去画神父的像,然后把画像拿给他看。由于皇帝对耶稣会士的好感,利妈笑等人受到了一些身居高位的太监们的宴请和拜访。逐渐地他们认识了喜廷里的全部侍从,并和其中一些人建立了持久的友谊。

利玛窦不仅和太监建立了友谊,还和高官有密切交往,上述曹于作即是一例,此外有更高级别的官员如沈一贯、冯琦、李戴等。沈一贯是当时的内阁大学士,权重一时,利玛窦拜访了这位显贵,赠送一些西洋小礼物做见面礼,其中一件是乌木精制的凹形日晷仪,主人特别喜爱。《利玛窦中国札记》写道:“他受到款待和挽留,不仅要坐下来谈话,而且还要出席宴会。席间,主人愉快地听取神父们谈论他们正在进行的工作,特别是关于基督教风俗的讲解……阁老转向参加宴会的其他大臣说:"在一个婚姻如此圣洁的国度里,别的事情看来就不用再问了。仅此就足以说明其他一切都是规范得多么得当。他向神父们回赠的礼物远远超过神父们送给他的礼品的价值,包括绸缎和皮货,价值达40多金币。然后神父们又回送他的公子一份礼物,后来这位公子和他们发展了非常亲密的友谊,在他父亲身居高位的整整八年中,他一直保持他父亲这种仁慈的态度。”经过刑部尚书萧大亨的介绍,利玛窦结识了由礼部侍郎晋升为礼部尚书的冯琦。因为管理外国人是礼部的职责,冯琦批准了耶稣会士在京城的身份,并且免除了任何干扰之忧。吏部尚书李戴也是利玛窦的好朋友,经常邀请他到家中叙谈,讨论对来世的畏惧和希望的事情。几年之后,利玛窦把他与李戴、冯琦等人的谈话写成一本书--《畸人十篇》。

日本学者葛谷登指出,礼部尚书冯琦一反从来的政策,支持利玛窦

① 参见《利玛窦中国札记》,第 283-286 页。

②[意]利玛窦、[比]金尼阁:《利玛资中国机记》,第 296-298 页。

373

滞留北京,对新来的天主教表示了宽容的关心,称他为“容教人士”。

清朝的四库馆臣对此书的评价较为公允,他们认为,同样宣扬天主教教义,《天主实义》“支离荒诞”,而《畸人十篇》“立说较巧”:“其言宏肆博辩,颇足动听,大抵掇拾释氏生死无常、罪福不爽之说,而不取其轮回、戒杀,不娶之说,以附会于儒理,使人猝不可攻。较所作《天主实义》纯涉支离荒诞者,立说较巧。以佛书比之,《天主实义》犹其礼忏,此则犹其谈禅也。”

因此之故,佛教徒虞淳熙对此书颇有好感:“利西泰,故欧罗巴人,传记所不载,无考也。西泰始入中国,喜论交,遍交中国士,士以此附之。冯司成、何使君为余言,西泰盖此方张平子之流云。已,翁太守来授所着书《畸人十篇》使读,读之再乙而遍,曰:此不乃西极化人耶!……其睿通明,其言巧辩,訚訚,殷殷偲偲,比物曲喻,复衍有格,宗我经,核我史,搜渔我百氏,而事我之事……将西泰子日澡月祓,斋戒沐浴,为我国先引,而置帝左右,羹墙姬文,辅翼三后矣,讵不媺哉?……读而屡叹之也,叹其媺也。”@松江人曹藩对此书也很欣赏,出资为之刊刻。《五茸志逸》写道:“曹介人(藩)在京遇利西泰,问利公尊庚几何,答云:“已无五十。”时公正五十,云'无’者,为已往也。接其论,多奇致新趣,正如腼膏炙焦之后,而忽进水陆草藻,尝者当自味也。介人为刻《畸人十篇》,是亦公之桓谭矣。”①

5,为传教士们留下了敞开功德之门

利玛窦在京期间活动非常繁忙,裴化行《利玛窦年表》有简要的记录:

1 参见葛谷登(容教人士冯琦》,《一桥论丛》第98 卷第 4 号。

曲意一卷》提要。2《铁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二十五《子部·杂家类·存目二》,《畸人十篇二卷附西琴

 (明)虞淳照:(畸人十篇序》,《虞德园先生集》卷六。④ (明)吴履震:(五茸志选》卷六。

374


2022-12-08 18:59:57

[新一篇] 《徐光啟評傳》三

[舊一篇] 《徐光啟評傳》五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