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评传》五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利玛窦在北京继续广泛交往;李玛诺(Emmanuel Diaz Senior)从韶州抵京,同利玛窦用了两个多月时间讨论传教组织问题。

1603年(明万历三十一年),范礼安来澳门,命利玛窦留任驻华传教团教长。

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徐光启中进士,在京期间同利玛窦交往密切,从此不断利用闲暇时间协助神父撰写着作;利玛窦的《二十五箴言》由徐光启、冯应京作序;是年,利玛窦刊印《天主实义》,《交友论》再版;李之藻再次印刷《舆地图》(有三种版本在京流传)。

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年初,利玛窦写道:“在中国,通过我们的科学,就能收获累累硕果。”5月12 日写信要求耶稣总会“派数学家并随身带科学书来北京”。

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利玛窦发表《畸人十篇》,手稿为士大夫传抄(以后于 1607 年刊印);8 月 27 日,利玛窦迁人所购北京宣武门前房屋一处,大小房间四十多间(即今南堂);9 月,徐光启每天来此三四小时,与利玛窦合作,干了一年多,于1607 年5月24 日以后译完克拉书乌斯神父编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六卷。

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熊三拔神父来京协助利玛窦工作:10 月接收利玛窦的笔记,整理为《札记》中的三章;是年,郭青螺将《坤舆全图》翻印成书;李之藻把所译克拉韦乌斯关于测象仪的着作付梓。

1608年(明万历三十六年),8月22日信上说,有一天忽被皇上传召入官,由太监降旨,命献六轴十二幅绸印《坤舆全图》;随时可进宫调钟或干其他工作。

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利玛窦汇报来华传教情况,指出满怀希望的八个原因,主要提到:学问极受敬重,“很容易讲道理来证明我们信仰的真理”,儒教虽不关心超自然的事情,但伦理观点“完全与我们一

375

致”;12 月,说北京已收到四百多基督教徒(全国有两千多)。

1610 年(万历三十八年)5月3日,利玛窦外出访客返回教堂,头痛得厉害,他病倒了。熊三拔神父得到消息,赶去他的卧室,只见他正在扪心自问:“是巴不得工作就此结束,好去与上帝同乐呢,还是为在当前这种状态下,撇下传教团、他的神父们和修士们而遗恨终生。”人们给他请来了京城首屈一指的名医,诊断为轻度的时疫,开了一剂汤药处方。然而病情丝毫不见好转。神父们又请来多位名医会诊,依然不见起色。5月8日.利玛窦向熊三拔神父忏悔,回顾一生。5月9日,神父们给他拿来临终圣餐,他挣扎着,跪下来接受,念了“临终忏悔”,尽情倾诉,涕泪俱下。5 月10日晚上10 点,他清醒过来,要求临终涂油,和教友们一起祈福。他留给

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我留下你们在敞开的大门口,通往极大的功绩,但不是没有许多危险、艰巨工作的。”次日,他端坐在床上,面容安详地亲吻十字架和耶稣会创始人罗耀拉的画像,慢慢闭上了眼睛,似乎陷入了沉思又仿佛睡熟了一般。就这样,他把自己的灵魂交还了造物主。。

这就是利玛窦离开人世的时间:1610年5月11日,星期二,晚上7点。1552年10月6日出生的他,享年58岁。

丧礼举行了四天,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异口同声地赞扬他的圣洁。天主教徒画家游文辉为他画了像。后来这幅画像被带回罗马,和罗耀拉、沙勿略的画像一起,供奉在耶稣会教堂,供人们瞻仰。

在教堂的申请和高官的支持下,皇帝赏赐他一块在城门外的坟地,人们为利玛突修建了颇有气派的墓园。裴化行写道:“经过幸运的交涉,终于皇上恩准赐予北京城门外一块坟茔地。他们几经寻觅,选定在一个太益的地产上。1611 年诸圣日,利玛窦神父的灵柩下穴于此纯净

① 参见(利玛聚神父传》,第 639-641页,2 参见人利吗童特父传》,第 619-623 页。376

化了的土地。从此,在复活了的中国天主教会起源上有了一座墓地……已故利玛窦的庇护无异于一份对基督教给予官方承认的执照。这就正如利玛窦自己预见并许诺的:促进基督教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为它牺牲性命。他的去世不单单是他那全心全意传道的一生功德圆满,而且在一个始料所不及的意义上是确定不移地建立了中国的基督教会……王应麟撰写的碑铭上题名的有好些当时着名士大夫或显宦:总督、尚书、御史、史官、户部侍郎、太子太傅、翰林、郎中、副使、知府、知州、知县……这是全中国社会哀悼它已经完全容纳的一个人--泰西进士利玛窦。”①

或许有人会说,裴化行(R.P.Henri Bernard)是二十世纪的法国耶稣会士,对耶稣会士利玛窦推崇备至,在情理之中。此话并不全面。裴化行所写的利玛窦传记带有历史学家的客观性,正如《利玛窦神父传》的译者管震湖在《译序》中所说:“其着作参考引证的他人着述数量极大,可谓广征博引,言之有据,表明一种做学问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教外人士也对利玛窦赞扬有加。明末清初的历史学家为他写了传记,使他的业绩留在了中国史册上,开创了一个罕见的先例,足见利玛窦人格魅力之大。

黄宗羲的学生万斯同,并非天主教徒,他写的《明史》,有利玛窦的传记,反映了明末清初知识阶层对利玛窦的一般看法,非常有历史研究价值,以往学者关注甚少,特逄录于下:

利玛窦,字西泰,欧罗巴人,万历九年自本国航海九万里入中国,贡耶稣像、万国图、自鸣钟、铁丝琴等。帝嘉纳之,命给廪饩,赐邸舍以居,并令礼部尚书冯琦叩所学,则以严事天①【法]装化行:《利玛安神父传》,第 623 页,译注:游在北京二胆沟(榭栏)。

②【法]装化行:《利玛安神父传》第1页。 377

主、谨事国法、勤事器算对。所云耶稣,译言救世者陡斯,则降生后名陡斯,造天地万物,无始终形际。汉哀帝二年庚申诞于如德亚国童女玛利亚家,称耶稣。耶稣居世三十三年,般雀比刺多以国法死之。死三日生,生三日升去。其教耶稣曰契利斯督。法王曰俾斯波,传法者曰撒责而铎德,奉教者曰契利斯当。祭陆斯以七日,曰米撒;于耶稣升天、降生等日曰大米撒。所言诞妄不经,略如此。然其为人,深湛多思,善算法,考测躔度,为巧历所不能建。所制器若简平仪、龙尾车、沙漏、远钟之类,尤擅绝当世。玛窦紫髯碧眼,面赤色如朝华。既入中国,则袭衣裳、修揖让,循循媞媞,以儒雅称。兼通医,其友人邓玉函曰:“吾国中剂草木不以质以露,露用银锅蒸之,取以疗病人,辄奇效。每尝中国草根,则已知叶形、花色、茎实、香味,将遍撷而次第蒸之,取其露以验成书,未果也。”万历三十八年,玛窦卒,诏以陪臣礼葬阜城门外二里嘉佑观之旁,而葬于左,即玉函也。①

文中对有关耶稣传闻一节讥为““诞妄不经”,但通观全文,还算平实公允,称赞他“深湛多思,善算法”,制作的仪器“擅绝当世”。尤为令人感兴趣的是,关于利玛窦长相的描述,“紫髯碧眼,面赤色如朝华”,为各书所仅见。如欲拍摄电影电视,这是栩栩如生的参照资料。

比万斯同年长的张岱,在《石匮书》中有更加详细的利玛窦传,也较少为人关注,反映了明末清初不信教的一般文人对于利玛窦与天主教的普遍看法。他评论道:“天主一教盛行天下,其所立说,愈诞愈浅,山海经》《舆她图》,荒唐之言,多不可问。及所出铜丝琴、自鸣钟之属,则亦了不异人意矣。若夫《西士超言》一书,敷词陈理,无异儒者,倘能通其艰涩之意,而以常字译太玄,则又平平无奇矣。故有褒之为天学,有

①清)万同:《明史》三百九十七(方技传上·玛安》

378

訾之为异端,褒之訾之,其失均也。”①看来他对于天主教颇有异议,对于利玛窦的评价,既不“褒”也不“訾”,与万斯同相比,更为冷峻。但是,他写的利玛窦传很详细,显示了史家秉笔直书的职业操守。请看他笔下的利玛窦:

利玛窦者,大西洋国人,去中国八万里,行三年,以万历八年始至……自言其国广大,不异中国,有七十余国,正北亦有虏……此七十余国各有主,而不自尊,尊惟教化主,其令能废置诸国主而俯听焉。教化主者,起于齐民,初有圣人仁德者设是教,严事天主……而窦来中国,始知有佛教,言佛尊已不尊天,不足事也。其圣人亦着书,比吾之六经……俗自有音乐,所为琴纵三尺,横五尺,藏椟中,弦七十二,以金银或炼铁为弦,各有柱,端通于外,鼓其端而自应。窦以此献天子,又有自鸣钟,秘不知其术,而大钟鸣时,小钟鸣刻,以定时候。尝言彼国人他无所长,独于天文有晷器,类吾浑天仪。又有四刻潮,以沙为之。他尚多。其数早起拜天,愿已今日不生邪心,不道邪言、不为邪行。晚复拜天,陈已今日幸无邪心、无邪言、无邪行。久则早晚愿已生如干善心,道如干善言,为如干善行,如此不废,着书皆家人语。窦始至肇庆、赣州,复至南昌,学汉音,读孔氏书,故能通吾言。始来偕十余人,死亡大半。自二十五离家,犹童子体。尝为《山海舆地全图》,荒大比邹衍,言大地浮于天中,天之极西即通地底而东,极北即通地底而南,人四面居其中,多不可信。窦游南都,从礼科给引,以其天主像三,及自鸣钟诸物来献。道经临清,为税关马堂搜而献之。隔月入京师,馆饩于礼部。礼部请冠带之,听其自便,不报。

①(明)张岱:《石匮书》卷二百四,《方技列传·利玛安列传》。 379

窦亦自言幼慕道,逾艾不娶,无子,非有他觊,惟闻圣化远来,得安插居已矣,馆饩非所敢望。亦不报。

张岱受限于当时的眼界,以为《山海舆地全图》“多不可信”,但能够如实为利玛窦立传,已属难能可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廷玉,奉敕领衔纂修的《明史》,不列利玛窦传。两相对照,万、张二氏的利玛窦传弥足珍贵,反映了当时民间对利玛窦和天主教持有相当宽容的心态。

邓恩说得好:“这为数不多的一伙人,以他们所创建的中国与欧洲的思想联系,部分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也改变了自那以后的世界。如果不是后来的曲折,把他们灿烂辉煌的贡献贬低了,耶稣会士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还会更加光彩照人。正如一位现代作家评论的那样,世界大同是现代文明的中心点……它可以帮助在东方与西方之间建造起一座桥梁,为全世界的人民都是兄弟的理想做出突出的贡献’。他们愿意将'欧洲人主义’的偏见抛掷一旁,通过他们的适应性,他们清白地结交上层人物,有着单纯的自我满足感,他们善于发现好的事物,不愿意关注坏的事物,他们将同情与理解用于与中国的接触中。对重建世界各民族间的文化交往关系,他们指出了一条路。同时他们自身的榜样至今仍给我们提示一种方法。耶稣会士不应该仅仅在中国和天主教世界内部享有荣誉,而应该在所有同意这样一句中国格言的人中间享有荣誉,这句格言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

至今我们仍可以在北京看到利玛窦墓,墓碑依然保存完好;他所创建的北京天主教堂也魏然屹立在原址。每一个来到这里瞻仰的人们

Ricci 缅怀这一段中西文化交流的佳话,水远不会忘记一个名字:Mathieu

① (明)张俗:《石通书)卷二百四,(方技列传·利玛奥列传》② [美]邓恩:(从利玛窦到汤若望》,第 354 页。

380

三 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

利玛实在中国传教的成功,固然得益于“本土化”策略,更重要的是在传教的同时,带来了欧洲较为先进的科学文化,令当时的知识阶层耳目一新。西学以前所未见的巨大魅力,深深地吸引一批正在探求新知识的士大夫们,短短几年间,掀起了一个学习西学的高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一个过程,是利玛窦进入中国后逐渐推进的。西方学者瑞尔(Ian Rae)把利玛窦称为“科学家传教士”,他说:“关于耶稣会传教士的历史一直有一种说法,即传教士是靠他们所掌握的西方科学和数学才取得最初的立足点的。的确,早期的耶稣会传教士,特别是利玛窦神父,敏锐地看到中国人的数学知识虽然并不落后,但却未能将其应用在诸如天文学这样的领域。不过,耶稣会传教士确实希望唤起中国人对欧洲科学的兴趣,并借此发展其传教活动。”①

利玛窦进入中国结识的第一位知识界名流瞿汝夔(字太素)皈依天主教,就是深深为科学所折服。利玛窦在回忆录中多次提到瞿太素,都强调这一点:“在结识之初,瞿太素并不泄露他的主要兴趣是搞炼金木…但他们每天交往的结果倒使他放弃了这种邪术,而把他的天才用于严肃和高尚的研究。他从研究算学开始,欧洲人的算学比中国的更简单和更有条理……他接着从事研习丁先生的地球仪和欧几里得的原理,即欧氏第一书。然后他学习绘制各种日晷的图案,准确地表示时辰,并用几何法则测量物体的高度……经验证明神父们在这个人身上

①[澳]瑞尔:《“寻找文化的契合点”-论早期天主教耶稣会士在中国的传教方式》(文化杂志》(中文版)第 21期(1994 年)。

没有白费时间。大家都已知道,这个雄心勃勃的贵人是一位欧洲教士的学生。欧洲的信们和科学始终是他所谈论的和崇拜的对象。早在万历十一年(1583),罗明坚和利玛窦在肇庆成立了传教所和圣母堂,在那里展览各种西洋物品,如三棱镜、宗教画、书籍、日、自鸣钟等,而以一幅《舆地全图》最受人注意。这决非偶然,因为中国人第一次从地图上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必然是兴奋不已的,甚至连高级官员也不例外。从南京去北京的路上,南京礼部尚书王忠铭,在看到利玛窦将要呈献给皇帝的礼品中有一个大木板,上面刻着世界地图,附有利玛窦神父用中文写的简略说明。王尚书非常高兴地观看了这幅世界地图,使他感到惊讶的是,他能够看到在这样一个小小的表面上雕刻出广阔的世界,包括那么多新国家的名称和他们的习俗。他愿意非常仔细地反复观看它,力求记住这个世界的新概念。

当然,利玛蜜毕竟不是科学家。一些研究者指出,第一批耶稣会士并非个个都擅长科学或数学,实际上一些耶稣会士的科学知识属于中等水平。因此利玛窦写信给罗马,希望派一二名“好的天文学家”来中国,但是杳无音信。后来利玛窦和中国的天主教学者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合作翻译西方的数学着作,据瑞尔说:“他们(指徐光启、李之藻)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远比他(指利玛窦)所懂得的丰富得多。”@尽管如此,利玛窦为中国人打开通向西方科学的大门,居功至伟,以至于可以说,如果没有利玛窦,就不可能造就晚明如此众多的科学家及其科学成就。

1.《山海舆地全图》与《坤舆万国全图》

利玛窦在肇庆期间,最有影响的科学创举是把欧洲的地理学和世

① [意]利玛窦[比]金尼阁;《利玛奥中国礼记》,第 173-174页。

② 方豪:《利玛安年谱》,《方豪六十自定稿》,台北学生书局,1969年,第1568-1569页。@ 参见(利玛中国礼记),第 225-226页。

(文化杂志)(中文版)第21期(1994年)。

① [澳]瑞尔:(“寻找文化的契合点”--论早期天主教耶稣会士在中国的传教方式》。

382

界地图首次介绍给中国人。他在肇庆的教堂接待室墙上,挂上一幅用欧洲文字标注的世界地图。他很关注中国人看到它的反应,有学识的中国人啧喷称羡它,当他们得知它是整个世界的全图时,他们很愿意看到一短用中文标注的同样的地图",因为"他们对整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一无所知”。地方长官请利玛窦在译员的帮助下,把他的地图译为中文,结果就出现了《山海与地全图》。“新图的比例比原图大,从而留有更多的地方去写比我们自己的文字更大的中国字,还加了新的注释。"当他到达南京,准备前往北京呈献给皇帝的礼品中,就有这幅地图。南京礼部尚书王忠铭看到这幅地图的印象非常深刻:(呈献给皇帝的礼品中)有一个大木板,上面刻着世界地图,附有利玛窦神父用中文写的简略说明,尚书非常高兴地观看了这幅世界地图,使他感到惊讶的是他能看到在这样一个小小的表面上雕刻出广阔的世界,包括那么多新国家的名称和他们的习俗一览。”利玛窦写道:“碰巧这位(南京)总督从南京省某个市长(镇江知府)那里得来一幅世界地图,原是利玛窦神父在肇庆时所作的。他非常喜欢这幅地图,并在苏州镌石,并加上一篇赞扬地图雕刻美观的序文;利玛窦一眼就看出,显然他是在看自己的作品。他说他第一次在肇庆刊印这幅地图,把复本送给了朋友,它就流传到这里。”"

关于这幅地图,当时中国人也有记录。比如白鹿洞书院山长章演,在他的着作《图书编》中,就有两则文字与此相关。一则是《舆地山海全图叙》:

尝闻陆象山先生悟学有云,原来只是个无穷,今即舆地一端言之,自中国以达四海,固见之地无旁尽矣。然自中国及小西洋道途二万余里,使地止于兹,谓之有穷尽可也。若自小西洋以达大西洋,尚隔四万余里,别自大西洋以达板西,不知可

① 【意]利玛窦、[比]金尼成:(利玛安中国札记》,第 124-125 页。[意]利玛窦,[比]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机记),第225-226 页。

383

以里计者又当何如?谓之无穷尽也非欤!此图亦自大西洋以至广东,其海上程途可以里计者如此,故并后小西洋图并存。以备考云。①

这段文字的可贵之处在于,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对世界地图的直观反应,章潢对世界之大的观感可以概括为三个字:无穷尽。在另一则文字中他的观感进一步发挥为“地与海本圆形,而同为一球”,较之同代人明显高出一筹。他说:

地与海本圆形,而同为一球,居天球之中……且予自大西浮海入中国,转南过大浪山,已见南极,高三十六度,则大浪山与中国岂不相为对待乎……此图本宜作圆球,以其入册籍,不得不析圆为平,其经纬线画每十度为一方,以分置各国于期所,东西线数自中国起,南北线数自福岛起也。

此图即太西(泰西利玛窦)所画,彼谓皆其所亲历者,且谓地像圆球是或一道也。

邹振环认为:“据文中的'予自大西浮海人中国’可知此文非章潢所撰,而是“太西’--利玛窦的作品。”说得确切一点,是章潢引用利玛窦的文字,这从侧面反映了章潢对他的宇宙观与世界观是认同的,这篇文字的价值正在于此。章潢是一个醇儒,“自少迄老,口无非礼之言,身无非礼之行,交无非礼之友,目无非礼之书”,他的《图书编》辑录“自古河洛太极诸图,爱及天道、地道、人道”,对前所未见的世界地图有这样的看法,难能可贵。

利玛窦在中国居留的二十八年中,绘制了多种世界地图,其中影响

①(明) 章潢:《图书编》卷二十九《舆地山海全图叙》。这段文字左面,附有《舆地山海全图》的图版。

②(明)章潢:《图书编》卷二十九《地球图说》。

③ 邹振环:《晚明汉文西学经典:编译、诠释、流传与影响》,第 40页。④(清)万斯同:《明史》卷三百八十五《儒林传·章潢》。

384


2022-12-08 18:59:59

[新一篇] 《徐光啟評傳》四

[舊一篇] 《徐光啟評傳》六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