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日记》选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息县日记》选

                        一九七0年九月二十二日

   粮价,外贸与发展
   昨天运麻淋雨,晚上喝了几口酒,早早上床,不能成寐。酒力促进狂想,对粮
价外贸与发展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今后三十年,我国如果不断以跃进步伐发展经济,全国有半数以至2/3人口进
入城市经济,粮价要调整了,外贸要占领世界市场,50—60年代暴发户的日本要沦
为今天的英国,这是1964—1968年间逐步设想过的。然而当时还设想,粮食与原料
应该也可以力求自给。昨天的狂想,打破了这一限制。
   我国人口增殖,除非达到全国农村大部城市化的程度,是停止不下来的。所以,
三十年内如果经济顺利发展,工业经济的劳动力将达3—4亿人,亦即城市人口将达
8—10亿人。在这种情况下,耕地与人口的比例,精耕水平将达到或超过今天的日本。
西德和荷兰,然而粮食原料仍将有相当大的部分取决于进口。这样,不仅粮食内价
将大幅度提高,世界粮价也将大幅度提高。
   如同以英国为中心的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曾促进瑞典木材、丹荷乳制品、美国
加拿大小麦的生产飞跃,我国经济发展将促进世界南方地区——拉美、撒哈拉以南
的黑非洲、东南亚许多大岛包括澳新在内的精耕农业(一部分是小麦,大部分是水
稻)的发展。中国工业对于矿产原料的需求,也将促进这些地方的开发。
   这时候,世界将以中国为中心而活动,不仅英法,而且美苏日本都将沦为瑞典。
这些地区的开发,将由本地区,世界各地移民来进行,也不可避免将由一些中国移
民来进行。坦赞铁路,是这一长期趋势的序幕。
   后代的历史家将要发现,自从我国打败日本以后,我国客观上即不存在外敌入
侵的危险。当然,在工业尚未发展,近代化国防尚未布置就绪以前,准备不能没有,
这个过渡时期早期的准备,我所持者当然还是人民战争。我所说的客观上已不存在
外敌入侵的危险云云,是指积一百年的斗争,中国打败日本站了起来以后,天命中
国要雄飞世界,迎击外敌入侵云云,从长期历史发展来看,不免是对自己的菲薄。

                        一九七○年九月二十二日

   蜡山芳郎的日美冲突论的是非
   然而这样看待中国的前途,重心其实放在经济发展上。
   要指望中国成为工业居主位的经济大国,确实要有一些狂想的气概。外国的承
袭人口论衣钵的资产阶级学者,悲叹中国资源贫乏和人民贫困,解放以后,降至六
十年代,言我国经济发展前途者,犹多数局限在费孝通的乡土工业论的范围内。很
长一段时期(包括今天),主导思想是古代的足食足兵,加上广泛的农业经济基础
上的一套自给的国防工业体系。这种主导思想,其实够不上“现代化”的标准,这
是十九世纪的法国,三十年代的苏联与日本式的经济结构,是一种半现代化的设想。
   这种半现代式的设想应该淘汰,其根据是,日、意、法等国六十年代的发展,
证明了这套结构必须打破也能够打破。而设置种种障碍,不令这套结构受到破坏的
苏联,今天处在作茧自缚,无法自拔的困境。
   迄到昨晚以前,我也受到这套想法的限制,我所敢设想的极限,是一半人口在
农业、农产品自给的工农业大国。但是这是一种不合理的限制。这种局限,其实不
能摆脱农村贫困和农村人口增殖率无法抑制的困境,也就是永远达不到真正现代化
的目的。人口与农业资源的平衡,在我国是可以达到的,但必定要通过一个发展工
业,仰给外国,然后以十分先进的科学和机械装备农业的过程(前一时期供我农产
品的国家本身工业化,农产品不再能够供给我国),即饥饿出口——进口——自给
的过程。    



   亚非拉等后进国家的发展,直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世界市场上原料、农
产和制造工业品价格的剪刀差;富者愈富,贫者仍贫——新殖民主义对后进国家发
展的限制作用的打破以至真正做到这些国家的经济独立,都要通过这个过程才能达
到。具体描绘这个过程,那应该是:
   世界市场工业品价格的抑低,西欧北美诸国经济发展的停滞,以至某种程度的
生活水平的降低。
   世界市场农矿产品价格的提高,发展中国家建设速度的加快。
   西欧北美诸国的政治革命。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不仅普遍成为无条件的,而
且变成反条件的。
   蜡山芳郎式的日本,即一个反美的日本,必须以中国对日本的压倒的经济优势
为条件。否则的话,日本的军国主义化,而且是附庸于美帝的军国主义化,在势十
分难于抑制。
   以经济为中心来建设中国,当然需要一定的条件。足食足兵,广泛的农业经济
基础上的自给国防工业体系,确实是必须首先达到的,否则,关门建设而无防卫,
无法防卫入侵,目的也就在无法过渡到上述过程中去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实现蜡山芳郎式的日本,必经以我国经济上对日占压
倒优势为条件,也必定愈来愈明显。所以,经济发展,在我国必将愈来愈成为中心,
其他一切,势必围绕这个中心而转动。

                        一九七○年九月二十六日

   续
   本来预报今要转多云,昨晚东北风强,今天依然是细雨不绝。昨天下午,传达
康生同志关于整党的报告,我们没有听,抓时间把搁在屋里的玉米脱粒完了。今天
上午革命同志讨论康生同志报告,我们八时半起剥霉绿豆。
   玉米脱粒和剥霉绿豆的味道我并不是不熟悉的。1960年剥野绿豆和搜集残粒玉
米,然后危坐终日加以处理,质量与今天相仿。不过那时候还有个家,搞这些事有
一种私心,现在则在革命大家庭里,为集体搞这一类工作罢了。
   秋雨对农作物危害甚大。白薯要烂,豆子还没有出来,不过此后从收豆到种麦,
时间就十分仓促了。棉花落在地里的收不起来了,三万亩绿豆无法打场,校部号召
紧急处理后,恐怕还不能解决问题。剥霉绿豆进度慢极了,不过既然还有二三天雨
天(据预报,二十九日还是阴天),也就能够剥完。
   闻民族所已断粮,我们食堂粮食也快完了,预料一二天内就会组织雨中背粮。
   久旱久雨,都是麻烦事。这是建校的经验。

                        一九七○年九月二十七日

   会计上的新问题
   经济大跃进后出现的会议新问题是,大批企业在生产中持续不断地进行基本建
设。这些基本建设的材料,有许多是修旧利废得来的,显然也会有生产用材料拨来
的以及花钱买来的。建设用工,全部或绝大部分是生产工人发挥冲天干劲挤出来的,
其他如用电用水以及经常费,显然都和生产成本不可分,这些不要特殊拨款的基本
建设投资,财政管理上有什么新的规章制度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从前那种削足
适履的抄袭苏修的办法决不可以用。它们在会计上引起的新问题有二:第一,在企
业而言,全部用工用料分成资本支出和收益支出两部分;第二,在国家全体的而论,
决不可以再抄袭苏联,以当年财政的收支为企业会计计算的唯一内容,经营基金,
尤其是固定资本的增减,是全体工人阶级一年辛勤劳动的重要成果之一。
   1964年前曾设想,国家要有一个总会计局。现在看来,这样的安排更成为必要
了。

                         一九七○年九月三十日

   国庆前夕
   国庆前夕多雨,剥霉绿豆二天,昨天开始转多云,出了一天猪圈很累。今天在
夏寨附近的田间摘绿豆,晨八时后成行,下午三时返抵本连。摘绿豆很不累,但始
终遥远,回来时还背了塑料口袋一袋的绿豆,这倒是很累的。
   节前项启源、孙云鹏、杨圣明三人探亲,国庆前夕沙吉才去罗山,这个房间里
只剩下了五个人睡觉。“人皆有父,我独无”,当然不免想到别去五年,不知存亡
的老母和孩子们。有几夜,为之深夜不寐。
   然而局势之好则大大超过去年。柬埔寨引起印度支那局势的急剧变化,约旦形
势又在中东爆发起一个新的革命战火,世界主要的倾向是革命,这是明显无疑的了……

                         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七日

   记公报
   昨天中午,有人问我,巳克松要来,知道否,我说,这是不可能的。其实,昨
天上午9时已首次广播《公报》,晚联播又广播了,而且昨天的报上已经见报了。
   公报是戏剧性的。中美关系则不可能有戏剧性的发展。莱尔德去日、去韩,部
署冲绳交还和越南撤退以后的包围中国的军事安排,对峙还要继续下去,而实力地
位又是谈判的本钱。局势不可能有戏剧性的发展,原因在于我们的实力还不足以使
事态有戏剧性的发展,但是长期来看,局势确实是戏剧性的。因为,自此以后,台
湾问题要解决,苏日要加紧勾结,美日关系会逐渐疏远甚至会恢复到九国公约的局
面,这就把1945年以来的局面从根本上加以结束,开始一个新时代了。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不变的:国家之间的局部妥协……(以下日记缺数
页)

   ……从国内建设(需要革命秩序,需要反题以后的合题,需要上下一心的励精
图治,力求生产与业务的日日新),或确立新的对外关系两方面来说,都是不可少
的。八九个月来,社会风气似乎确实大进了一步了。
   去年国庆口号,还是继续斗批改,虽已提出学习主席哲学着作,着重点还是
“思想革命化”,“弄通马列主义”的口号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明港的几个月,
学习上的口号是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列主义,学会区别真假马列主义,具体要求
实在是(甲)进行政策教育;(乙)号召全面看问题,以历史事件为比喻,这是19
48年的晋绥讲话精神,具体办法有所不同——以清查“五一六”代替“纠偏”。时
势不同,措施各异,匠心巨手,叹观止矣。
   不仅进行政策教育,政策也在变化。见于对外政策,亦见于清队处理政策,七
一文章所指五十年的经验第二条,列为彻底揭露的共四类:野心家、阴谋家、叛徒、
特务,其他一律“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自巫宝三、杨坚白案处理以来,一年以
后,第一次处理了曾延伟,如此大案,还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所据的是中央最近
颁布的一项标准(我们当然听不到,走过宣读的房间窗口,听到这么一个题目)。
杨坚白处理时原薪减半发给。二个月前恢复全薪。由此推测,即使薄一波这一批人,
也将能够安度晚年。
   我现在更不关心我的处理问题。二周前写了一份思想汇报,决心超出“利用对
象”的水平,力求继续革命,然而出处为何,不抱幻想,所不能忘记的,还是追求
真理。倘然还能活二十年,最大希望,不过是广泛涉猎古今哲理,旅行祖国各地,
看看山河如何重新安排,经济如何建设,作刍荛之献而已。Huxley(赫胥黎)说,
“所遇善,团将宝而维之,所遇不善,亦无怪焉”,以之对付过去,以之对付未来。
   会计一道,不想再碰。二十年前旧业,也不想再操了。

                          一九七一年八月二日

   十年来的苏联经济
   读报,偶然接触的这个问题,想了一番,记录下来,以备后验。
   十年来的苏联经济,实际材料是十分缺乏的,几乎无所知。然而有缺点是确凿
无疑的:
   A.四五年前,钢铁生产已近亿吨,度现在早已超出一亿;
   B.核武器储存,已接近美国。而近年来海军又猛烈扩大,在各洋水面上与美争
霸,这当然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C.利别尔曼主义一度推行,不久以前,又为集中计划的趋向所代替。消费品缺
乏依然,农产品供应无显着改善。
   推测所能根据者仅此数点,倘还要加上一点什么,那就是波兰事变,与阿联合
同盟条约等等。
   那么,能够推测什么呢?
   A.他们的经济是有发展的,但是,这依然是备战经济体制下的发展,而且是一
种极其笨拙的、悉索献赋的以供军备的那种发展,一句话:Stalinism(斯大林主义)
的经济体制,对于他们已经积重难返,成了不治之病了。
   B.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的经济制度本质上是一种浪费与窒息的制度,经济
发展所获得的新增收入,用在军费与基本工业扩展上的比例很大,用干增加消费基
金的数额,永远跟不上工资的增加。
   C.他们迷信物质刺激,军备工业的发展是用物质刺激出来的,实际上这还是30
年代的老办法。结果,工资增加永远超过消费基金的增加,通货膨胀永远没有遏制
的可能。
   D.看起来,“利润原则”可以刺激消费品的增产。然而在资源集中分配,而且
永远优先分配给军事工业的条件下,允许通过价格机制来分配资源才能成为推动经
济发展的利润原则,不仅不可能发挥其积极作用,而且总是起一种发展黑市,扰乱
“计划”的作用。
   E.问题的症结所在是“超平衡的发展”。超平衡发展,在资本主义国家也会造
成价格统制,与统制体制下的黑市横行的现象,然而这在资本主义国家终究还能起
一种动员资源投入生产的作用,在苏联,则因为那个笨拙、窒息的体制,连这种作
用也起不了。
   F.这种笨拙窒息的体制的关键是中央集权。假使他们也采取给地方以发展地方
工业的权力与责任的办法,动员资源还能深入一些。他们害怕这会分散军备必要的
资源,采取多方限制的办法,于是,窒息变得十分难堪,局面也就无法改变了。
   G.也有副作用,——深入动员资源还是有人做的,那是犯法分子和投机家,他
们起了我们要求地方所起的那种作用,但是这种作用不合法,范围极狭隘。而且败
坏腐烂了社会机体。
   这些,大半是老话。现在还应该来看一看,前途如何?怎样对付?
   我想,在看得见的将来,这个看来都难受的体制,还是会歪歪斜斜地向前走,
正如彼得一世以后,农奴制的俄国,也曾经发展了,而且争霸世界一样。而且,只
要她还是在积极扩张的超级大国,没有任何迹象显出这个体制无法维持下去。
   对付她的办法只有一个,挡住她,一步一步地把她推回去,瓦解她的国外体系,
同时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生活水平上超过她。只是超过她和超过日本的后果不
一样。超过日本,是要日本回到我们为主的亚洲体系中来。超过苏联,是从东方把
她推回去(西欧,责任是十国欧洲的),并且促进她的内部的变化,来推翻这个令
人窒息的制度,并且最能使这个历史的怪物“开化”起来。但是她永远是一个欧洲
和亚洲之间又是欧洲、亚洲之外的一个独立因素,这是变更不了的。

   (原载陈敏之、丁东编《顾准日记》,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


网载 2015-09-02 22:20:06

[新一篇] 試論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商品生產和價值規律

[舊一篇] 直接民主與“議會清談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