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瞬》百年一瞬1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翁同与光绪

    翁同騄与光绪皇帝在1876年至1898年的23年间,既是师生、又是君臣,1897——1898两年,他们百成了变法图强的同志,这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的一个奇迹。(百万妈咪:总裁,借个娃)

    1997年11月一个晴朗的上午,我走进常熟古城区翁家巷翁氏故居——彩衣堂翁同騄纪念馆。

    猛然意一识到:啊!有一百年了么?!可不。

    翁同騄刚好长我整整一百岁,他在1830年诞生于北京城石驸马大街罗圈瞬胡同,当时他的父亲翁心存在清廷任翰林院侍讲。

    翁同騄五岁那年秋天才随母亲回到故乡常熟。

    幼年翁同騄一直住在西院的柏古轩。

    由于他生活在一门世宦的家庭,加上父兄在科举和仕途上的成功,对翁同騄是一个恒常的鞭策,所以后来他在科举和仕途上,也十分顺利。

    1849年随双亲再次回到北京,在他20岁生日那天(旧历四月二十七日)完婚。

    1850年礼部拔贡考试,列一等第五名。

    1852年,应顺天乡试,中试第二十七名。

    1856年,26岁,应顺天会试,中试第六十三名。

    复试列一等第二名。

    殿试列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悠闲小农女)

    授翰林院修撰。

    1871年8月14日,当未来的光绪皇帝载恬在北京太平湖东岸醇郡王府呱呱坠地的时候,内阁学士翁同騄正在上书房向同治皇帝讲授《左传》……翁同騄1865年起奉旨在弘德殿行走,授读西太后手中的玩偶、十岁的同治皇帝,算来已经有六年之久了。

    十六岁的同治皇帝仍然像个小孩子一样嘻笑言动,神志不专,师傅无从着力。

    翁同騄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五年后又奉旨在毓庆宫行走,为慈禧太后手中另一个玩偶、五岁的光绪皇帝授读。

    但光绪皇帝比同治皇帝好学得多。

    1876年2月16日是光绪皇帝开蒙的第一天,在养心殿东暖阁,翁同騄先在纸上写了八个大字天下太平、光明百正大。

    然后握着皇帝的小手在朱书仿格上将八个字重写了一遍。

    光绪皇帝短短的一生,他本人基本上做到了年光明正大,而在光绪的年号里却没有一日天下太平。

    此后,翁同騄不仅授读,而且在某种程度给予这一个寂寞的孩子以父亲般的荫护。

    由于西太后的专横,处在特殊生存条件下的太监们,很自然都变成了势利小人。

    弱小的光绪不断受太监们的欺负。

    太监们不仅对他瞬漠不关心,时常腹痛不思食,让光绪自己铺床叠被,自己给自己倒茶,烫得手背起泡。

    还动辄到西太后那里去打小皇帝的小报告,使得光绪经常挨西太后的责骂。(风流医生俏护士)

    而翁同騄往往挺身而出,伸张正义。

    在幼小的光绪心目中,翁同騄成了自己唯一的庇护人。

    这正是后来光绪皇帝遇事就要与师傅促膝独对的感基础。

    这位帝王之师除了讲授古圣先贤的经典以外,还在坊间选购一些通俗读物送呈皇帝。

    为了使胆小的皇帝勇敢些,他甚至还买了法国冕西士加尼编写的《探路记》汉译插图本送呈光绪阅读。

    翁同騄给光绪皇帝先后开了四十余门课程。

    进入90年代,进呈给皇帝并加以讲解的书籍还有西方政治、历史、地理和革新派黄遵宪、康有为等人的作品。

    也趁授读之机,力陈民生维艰,列强贪得无厌。

    可以说光绪从一个在慈禧卵翼下战战兢兢的儿皇帝,能突破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桎梏,审时度势,置生死于度外,自上而下,力排众议,逆水行舟,进行了一次短暂的维新变法,首先得益于翁同騄。

    所以康有为称翁同騄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

    戊戌变法虽然只有一百零三天就流产了,但在中国的上空,可以说是一百零三天的电闪雷鸣,照亮了满目创痍、封闭、愚昧的中国大地。

    百光绪朝,西太后依然垂帘听政。

    帘子后面是一个非常主动的地位,既可以不露庐山真面目,必要时,还可以把帘子撤了。(单挑高傲公主)

    事办好了,是圣母皇太后英明。

    事年办坏了,是儿皇帝年幼无知。

    一开始,光绪和翁同騄两师徒,在许多重大主张一上,自然而然就趋于一致。

    1883年,法国入侵越南,爆中法战争,十三岁的光绪皇帝就和他的师傅站在一瞬起,力主抗法自卫,使垂帘听政的西太后隐隐感到光绪不仅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似乎在他的周围有了帝党的影子,直接威胁着自己的权力。

    她慑于法国侵略者对中国的威胁,为了妥协乞和,连忙改组军机处,罢黜主战的军机大臣翁同騄等人。

    虽然后来清廷也曾对法宣战,战争延续到1885年,最终还是以议和——牺牲越南的独立地位、云南通商和修筑铁路的特殊权益而告终。

    实际上,光绪皇帝在中法战争的整个过程中,应该说是一次摹拟式地参与,从政治上得到了一次磨练。

    对皇权的兴趣和要求日渐迫切,对宫廷内的斗争也非懵懂的局外人了。

    如何逐步当上一个名符其实的皇帝?像他儿时描红一样,仍然是翁同騄在他身边手把手地教他。

    1886年6月,西太后向王公和中枢大臣们表示将在明年归政于光绪皇帝。

    这当然是忸怩作态,而并非诚意。

    所以,翁同騄劝告光绪皇帝向西太后吁恳推迟归政。

    西太后对光绪皇帝的知趣非常高兴。

    次年2月7日,西太后慷慨为十七岁的光绪举行了所谓亲政典礼,但以训政之名取代了垂帘听政之实。

    慈禧太后仍旧是大清帝国的主宰者。

    过了一年,光绪皇帝十八岁,在朝野舆论的压力下,西太后不得不尽快给他完婚,并百顺应臣民的意愿,归政于皇上。

    1888年7月27日西太后出懿旨称明年正月大婚礼成,应即亲裁大政。

    年这一次光绪皇帝对亲爸爸的懿旨就毫无恳辞之意了。

    随即下达上谕,表示……三十年来,圣母为天一下忧劳况瘁,几无晷刻可以稍资休息。

    ……朕敢不祗遵。

    光绪皇帝的自信,当然包括师傅的支持在内。

    1889年2月26日至28日举行了光绪皇帝的大婚典礼,瞬西太后的侄女,叶赫那拉氏,被西太后指定为皇后,即隆裕皇后。

    3月4日举行了亲裁大政典礼。

    这一次依然是名义上的更换。

    西太后表面上虽不预闻国政,实则未尝一日放松权柄;身在颐和园,而精神实贯注于紫禁城也。

    光绪皇帝仍须每日至颐和园请安。

    太后也经常回到皇宫召见枢臣,重大行政、人事大权仍然牢牢掌握在西太后手中。

    此后,一个是翅膀上的绒毛未脱、却有着励精图治雄心的青年皇帝。

    一个是执掌了帝国大权近三十年、嗜权如命、老谋深算、从未间断在贵胄集团内培植自己的死党、心腹密布朝野上下的皇太后。

    他们之间的矛盾势必日渐加深。

    光绪二十年,岁在甲午,那是一个疾风骤雨的年份。

    十月初十(1894年11月8日),是慈禧太后的六十生辰大庆。

    使西太后大触楣头的是日本大举进攻朝鲜。

    战端一起,光绪皇帝就旗帜鲜明地力主反击。

    6月25日,光绪向李鸿章指出:口舌争辩,已无济于事。

    7月1日,令李鸿章迅速御敌。

    7月4日,斥责李鸿章依赖英俄出面干涉之议仍贻后患,明确指出:中国自应自保藩封,不宜借助他邦。

    7月16日任命主战派大臣翁同騄、李鸿藻等为军机大臣。

    命李鸿章布置出兵。

    7月22日,光绪皇帝谕李鸿章毋误事百机,倘有观望不前,致有贻误,定将该大臣等重惩。

    8月1日清廷对日宣战。

    8月16日,李鸿章奏请俄国调停,光绪予以批责。

    9月16日,日军攻占平壤。

    17年日黄海生海战,海军管带邓世昌等牺牲。

    光绪痛斥李鸿章日久无功,拔去三眼花翎。

    西太后由于生辰迫一近,从后台静观转而走出前台,进行直接干预。

网载 2015-09-08 22:44:08

[新一篇] 《百年一瞬》百年一瞬2

[舊一篇] 《百年一瞬》我的鄰居路先生4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