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 簡體 傳統 |
摘要: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对日抗战,是以国民政府为首脑和主干,其他各党派均有贡献,并均以“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为旗帜。即使“中流砥柱”的中国共产党,当时所打旗号,也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和“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而除国共两党之外,其他党派也都因爱国之情而投身其中。本文拟介绍除国共两党之外当时中国其他党派的抗战活动与贡献,希望从侧面了解抗战,以得到一
个全面印象。 文/班布尔汗 1925年,青年党总部由巴黎迁至上海,1926年召开第一全国代表大会,“三巨头”另一位左舜生成为中央常务委员。其时,青年党党员数激增,在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安徽、山西、山东、江西等省和上海、武汉等城市陆续成立了二三十个团体,并先后建立党部。 1929年,在上海创办了“党校”——行知学院。而宣传其国家主义主张和募集资金的实体,便有上海的大陆书店、爱文书店,成都的国魂书店,重庆的肇文书店,沈阳的长城书店等。当时青年党的具体党员数,尚未见有资料,但从1947年时,湖南的青年党员达20000多人,预备党员10000多人,而湖南青年党党务在全国仅排第五来看,抗战时期的青年党员数绝不会少。而因为青年党在东北和四川活动颇得力,所以很多地方实力人物被囊括入党,如东北军入关后,天津市长、东北军炮兵司令、北平教育局长等,均是青年党党员,四川“其组织之庞大,党员之众多,与地方实力之雄厚,皆为不可否认之事实。” 中国青年党最初的机关刊物是《醒狮周报》,图为它在其它期刊上登载的广告。青年党秉承着“绝对的国家主义”理念,主张“外抗强权,内除国贼”,“一切以国家和民族为本位”。 中国的历史上,不乏外敌入侵而内争不止的范例。放弃自己的主张,主动愿意与斗争多年的敌人携手,无论如何都值得肯定。 为叙述方便,以南北两方作简要介绍。 翁照垣。 北方。 苗可秀。 《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翁照垣愤然离开十九路军。经李璜引荐, 翁照垣被张学良任命为东北军第117 师师长, 其中下级军官也多为青年党员。长城抗战中, 第117 师转战冀东卢龙、迁安、丰润、玉田等处, 其营长、青年党员胡钟麟在马兰峪战死。 其一,1934年之后,青年党已经加入到国民政府,将自己的抵抗运动纳入到国民政府的抗日政策当中,既然拥护政府,那么与政府步调一致,不再独树一帜,便是顺理成章。否则,政出多门,军令不一,难免出现“事变”、“摩擦”之类的事件。在国民革命军、东北义勇军中的青年党员一直在战斗,只不过,不再是以青年党为标榜罢了。 其二,青年党自从提出团结御辱的口号之后,对于共产党的态度在抗战结束之前一直是团结,而并非攻击,一直到抗战末期的1944年8月,青年党第三次省市干部大会上,一些骨干要求进行彻底的反G工作,却没有被大会通过,大多数青年党领袖仍然秉承相忍为国的精神。另外,民主同盟的建立,青年党极为重要,而此同盟的建立,是青年党和其他党派与共产党积极联系,寻求支持之下完成的。 相对于青年党来说,中国国家社会党的规模要小得多。而影响却并不逊色,虽然其正式以“国家社会党”为党名活动应该算在1934年,但历史却可追溯到清末,其领导人均为社会名流,如在1936年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总务委员为张君劢、张东荪、汤乡茗、罗文干、陆鼎揆、诸青来、卢韩昌,执行委员则有梁实秋、梁秋水、徐公勉、黄炎培。 在抗战爆发时,国社党的党员据他们自称有10000多人,在全国除陕西和甘肃之外均有党部,其中以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四川等省规模较大。但作为党魁的张君劢虽然是宪政专家和学者,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和政党领导人,在提高本党声望和力量方面并不在行。如青年党一般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从而进行抗战,国社党力有未逮,因此,国社党的抗战主要是在政治层面。 至于推动战时宪政,功过是非,实难有个中肯评价,但其出发点绝非借国难而发展本党在朝势力。张君劢其人,极有原则与操守,即使是参加抗战后所召开的“行宪国大”,因为认为国民政府对宪政打了折扣,便不但本人不接受任何职务,还拒绝民社党(国社党和民主宪政党后合并为民主社会党)人接受内阁部长职位,仅仅派一人充当行政院政务委员,可见其并非争权夺利之人。推动战时民主宪政的原因,是认为只有宪政与民主才能真正凝聚全国人心,集合全国力量一致对外。 是不是国社党就没有人直接参加武装抗战呢?也不尽然,有一个公案,值得在这里一说。 赵侗的母亲赵洪文国也是抗战期间闻名全国的人物,有“游击队之母”的称号,经常被报纸广为报道,也是在有些报纸的演绎式报道之下,她得到了“双枪老太婆”的绰号。但是,作为一个东北抗日老太婆,赵洪文国与其家族的故事也够传奇性了,此处自不多述。 赵侗的国民抗日军后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而赵侗始终未加入共产党,后脱离队伍南下重庆。在这里便出现了悬疑,共产党说赵侗是叛变,意图拉走部队而未得逞,国民党方面则说赵侗是奉国府之命南下述职。在重庆,赵侗及其母亲受到极高的待遇,被誉为“当代岳飞”,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军衔。 赵洪文国1938年远赴香港为抗战募捐,也被当地和东南亚报纸广为报道,成为焦点人物。
一、中国青年党抗战纪略
中国青年党在抗战时期,已经成为有着相当政治力量的政党。其自己所说“中国第三大党”,确实实至名归,并非妄自尊大。
1924年4月,已经在德国、比利时、法国里昂等地建立支部,发展党员60多人的青年党,在巴黎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后被称为“青年党三巨头”其二的曾琦、李璜便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一为执行委员会委员。
中国青年党的主要创始人曾琦和李璜,该党秉承“绝对的国家主义”,主张“外抗强权,内除国贼”,“以国家和民族为本位”去思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曾长期与国共两党对抗。因其领导层有很多为四川人,故而在四川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抗战前甚至可以说在川省的力量超过其它党派,社会青年、年轻军官与在校学生中追随者如云。该党虽于1923年年底在巴黎创建,但到1924年4月份才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有人认为这才算作正式建党时间,一开始中国青年党也采用秘密组织的原则,都以“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名义对外活动中,直到1929年4月才公开党名;如果当年有互联网,该党官方网站有可能叫作“四月青年网”^_^!
相对而言,其他中间党派不但成立时间较青年党为晚,而且组织规模无一能与之相比。青年党对于抗战时期的政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从抗战期间四川实力派与国民党、共产党的交往、沟通,往往需要青年党居中牵线便可看出。
以“国家主义”为信仰的青年党,一向强调外抗强权、内除国贼,面对着国家空前的危机,表现出来的,是难得的相忍为国的精神。
在青年党创立之初,便以“反G”作为自己最重要的目的之一,而对于国民党,也因为其曾经联俄容共,后又一党专政而大加反对。因此在共产党眼里,是“最反动势力的结晶”,在国民党眼中,则是“少数无耻文蠹,思想封建,行为卑劣之反革命集团”,“鲜有知其为祸亦不减于共产党者”。可说都是你死我活,势不两立。
而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国共两党都还没有提到停止党争,团结御辱的时候,青年党领风气之先,提出“国事至此,一切政见异同已成次要之问题,当前急务,惟如何团结全国已涣散之人心,共临大敌。”10月3日,在青年党机关刊物《民生周报》上发表《我们的主张》,慷慨言道:“我们很诚恳地忠实宣言,我们目前的忧虑,只有国难;我们的仇人,只是日本。我们在内政上一切政治主张,政治成见,都愿意牺牲。”在国民政府及国民党尚未对此做出回应的时候,便提出“(一)停止对国民党之革命活动;(二)停止对国民党之攻击言论。”而对于原本“反G必须彻底,不可再事敷衍……”的共产党,也改变了方针,将“外抗强权”的目标从苏联改为日本,将“内除国贼”的目标从共产党改为汉奸卖国贼。
有着较大组织以及相当政治军事实力的青年党,如果仅仅将抗战停留在口头上,很自然会让人想到“保存实力”。所幸,身为国家主义者,他们并非口是心非。
《醒狮》周报的目录。
南方。
1931 年10 月, 左舜生和陈启天在上海组织“抗日急进会”, 开展抗日活动。12 月, 李璜、左舜生、陈启天等与熊希龄、马相伯、沈钧儒、黄炎培等组织中华民国国难救济会。
“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时, 驻守上海闸北的是青年党员翁照垣指挥的十九路军第156 旅。元月28日夜,军部命令翁照垣将防地移交宪兵团,由于民众挽留换防阻滞。不料驻沪日军发动突然袭击。翁照垣不待军命,奋起抗击,尔后转守吴淞,浴血奋战,蜚声中外。《申报》报道翁事迹时,称赞为“富于谋略, 勇敢过人”。2月17日,章太炎在《书十九路军御日本事》文中说:“旅长翁照垣直前要之,敌大溃,杀伤过当。自清光绪以来,与日本三遇,未有大捷如今者也……”中国青年党还组织了铁血军(又称义勇军铁血团) , 由戴天人率领开赴淞沪前线, 受翁照垣指挥, 参加保卫吴淞的战斗, 在潘家宅战斗中有4 人战死。
1932 年4 月, 李璜受青年党中央派遣, 携各方人士捐献的14 万元巨款到北方, 专门负责组织和支援东北义勇军。他在天津设立中国青年党抗日义勇军总部, 由原张学良秘书王捷侠、原东北讲武堂政治教官王尧(竖心旁)庐和王师曾3 位青年党员组织野战抗日会, 王捷侠任总指挥, 分头活动。王捷侠率120 余名青年党员到热河, 与马占山余部联络, 并打出了“热河抗日义勇军第八梯团”的旗号, 其队伍在保卫热河的战斗中损失过半。
同时,青年党参与发起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 青年党员、东北大学教授霍维周当选为该会常委兼政治部副部长。救国会组织了东北学生军, 由青年党员苗可秀任大队长。
进入东北参加抗日活动的青年党员人数众多,据载有2000余人。其中很多是加入东北义勇军。仅牺牲在白山黑水的青年党员就达700余人,其中以苗可秀最为杰出。
1932 年7 月, 苗可秀奉救国会命令出关,到辽东加入邓铁梅领导的东北民众自卫军, 深得邓铁梅器重, 被委以总参议要职, 并主持军官学校。1934 年2 月, 苗可秀组织少年铁血军, 提出“爱护老百姓, 唤醒伪满军, 团结义勇军, 打倒日本人”口号, 用游击战术打击敌人, 日军井上中将惊为“神军”。同年5 月邓铁梅被捕殉国后, 苗可秀整顿自卫军余部, 继续坚持战斗。1935 年6 月, 苗可秀在战斗中负伤被俘, 拒绝日寇诱降, 于7 月25日在凤凰城殉国,年仅29 岁。
至于在政治方面,参加国防参议会、国民参政会,投身战时政府,推动宪政,都活跃着青年党的身影。因为涉及到“抗战期间是否要宪政”的论争,不易说得明白,因此不在此赘述。
相对于青年党的实力,这些作为已然是竭尽所能,无论规模大小,成败如何,作为后人的我们都该拿他们作为国家英雄来祭奠和怀念。有的论者说1934年后,青年党的抗日活动基本停止,说他们不再抗日,而专门反共,实在有些荒谬。
二、中国国家社会党抗战纪略
国社党的所遵循的“国家社会主义”,也就是在强调爱国的同时,一面反对共产主义一面避免“重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弊点”,从而推行“渐进的社会主义”。张君劢一贯“反G”和反对国民党一党Zhuang政同时进行。于是,国社党也如青年党一般,即被共产党敌视,又为国民政府所打压。北伐时期,北伐军占领上海,立即封闭国社党创建的吴淞政治大学,张君劢也曾被绑架,以至于一条腿受伤,终身残疾。
国社党最着名的人物当属张君劢,在中国宪法史上也具有相当地位。抗战后结束训练,推行Xian政,张君劢主持起草了《中华民国宪法》,他参考了诸多国家宪法,并重点借鉴德国魏玛宪法,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构想结合,这部草案虽经七次修改,但它最初的框架和精神保留下来了,一起延用到今天的台湾。
所谓政治层面,国社党的作为主要为两点:其一,促成中国的政治统一,各党派团结,一致抗日;其二,积极推动国府行宪,实现战时宪政。
1938年4月13 日,张君劢以国社党代表身份,致信蒋介石与汪精卫,言道:“……同人等更愿本精诚团结共赴国难之意旨,与国民党领导政局之事实,遇事商承,以期抗战中言行之一致,此同人等愿为公等确实声明者也。更有进者,方全民族存亡,间不容发,除万众一心对于国民政一致拥护而外,别无起死回生之途。”表达了放弃以往政见和恩怨,服从政府,一致对外的态度。
“七七事变”后,张君劢作为国社党的实际领袖,参加了国民政府组织召开的庐山谈话会,后又带领国社党参加了国防参议会和国民参政会。
上文有关青年党的抗战事迹,说到东北抗日铁血军司令苗可秀,而与苗可秀并肩作战的还有一位少年英雄赵侗。一般人认为,苗与赵都是青年党员,但据很多与赵侗共过事的共产党员的回忆,赵侗是国社党员。如《扬成武回忆录》中便记载:“高鹏同志和赵侗相处多年了,对赵侗深为了解。高鹏同志说,赵侗是国社党党员……”。
赵侗与苗可秀一样,都是东北大学学生,九一八事变后与苗一起入关,后又一同出关参加邓铁梅的自卫军。邓铁梅殉国后,与苗可秀组建少年铁血军与日寇作战。1935年苗可秀殉国后,赵为铁血军司令。由于铁血军在战斗中损失太大而又得不到补充,赵侗不得不入关寻找救国会谋求给养,由白承润代理司令。然而,赵入关后不久,铁血军就在日寇的围剿下失败。赵侗于是在北平一带组织国民抗日军与日军周旋。其母赵洪文国也是位巾帼英雄,全力支持儿子的抗日事业,毁家纾难,四处购买军火,做抗日宣传,被誉为“游击队之母”。
1939年6月29日,赵侗奉命率200人组成“抗日挺进队”北返河北抗日根据地。1939年12月,途径河北新富、灵寿两县交界的陈庄时,突遭伏击,赵侗战死,时年仅28岁。其妹赵理智亦同时殉难,年仅20岁。
令人痛心的是,伏击赵侗所部的,是第十八集团军120师所部。这一点,可从《聂荣臻回忆录》中得到双重印证:“赵侗……1940初,他回来的时候,走到石家庄以北的一个地方,正好碰上冀中回晋西北的120师部队,在那里打了一仗,把他带的部队消灭了,缴获了很多文件和战利品。我对贺老总说,你们做了一件好事,不然的话,任他发展起来,还会出现很多麻烦。”这自然只是当时抗日敌后战场诸多“摩擦”中的一个而已。
究竟赵侗的党派身份是青年党还是国社党,笔者手头资料难以最后确定。而无论其为何党何派,均为民族脊梁,抗战英烈。是值得后人追悼与怀念的。
知道主义 班布尔汗 2015-08-23 08:50:55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