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 簡體 傳統 |
浩浩荡荡的淮海战役支前民工大军,是解放军赢得淮海战役的重要保障。 碾庄战役是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黄百韬兵团被我军歼灭,黄百韬本人也被击毙。对此,国民党高级将领纷纷总结“经验教训”,但“见仁见智”、看法不能统一。 国民党军统帅部战后检讨说:“失败之主要原因,乃为战略错误,其次为战术仍缺乏改进,难以支持战略。其他如持续战力保持,战力统合发挥及反情报等,均有重大错失”。 而国民党军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事后总结道:“此次作战,战略之失败多于战术,战术之失败多于战斗。”他还具体地列举13项失策与失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各部队长官相互间,平时在精神上有隔阂,战时在支援上复不易协同,致虽有大军,亦难发挥最大统合战力。” 李宗仁认为,黄百韬是被蒋介石的“排除异己”政策害死的。当时黄百韬突围不成,向邱清泉兵团求救。但邱清泉和黄百韬素有矛盾,于是拒不赴援。国民党参谋总长顾祝同见事急,赶紧亲自飞往徐州,责令邱清泉出兵。但邱清泉说:“我出兵援黄,徐州方面出事,谁能负责?”顾祝同拍胸说;“我是参谋总长,徐州失守,我参谋总长负责!”邱清泉却说:“你说得好,你才负不了责呢!”顾听后大怒,问邱:“难道你一定要违抗我参谋总长的命令?”但邱清泉却毫不退缩地说:“什么总长不总长,我就是不出兵。”顾祝同没办法,连忙将此事报告给蒋介石。蒋介石也迅速乘专机飞抵徐州。在飞行途中,蒋介石就打电话给邱清泉,命令他率所部立即出兵救援黄百韬。但邱清泉仍然以徐州危险为辞,拒不从命,蒋介石也拿他没办法。当此消息在南京传出时,很多国民党高级将领认为,邱清泉竟敢如此抗命是蒋介石暗中“授意的”,其理由很简单:黄百韬兵团原是“杂牌军”,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蒋介石不会因为救援“杂牌军”而让邱清泉的“中央军”实力受损。 在黄百韬的葬礼上,蒋介石曾慨叹地说:“黄埔精神不死。”而黄百韬并非黄埔系出身。得知此话,和李宗仁同属桂系、与蒋介石的嫡系刘峙激烈争夺淮海战役指挥权的白崇禧也附和李宗仁说:“黄埔精神不死者,黄埔精神———不死也。换言之,黄埔学生不肯为老蒋死,而为老蒋死者非黄埔出身之人。” 对于黄百韬之死和第7兵团全军覆没,同样参加淮海战役、侥幸逃出解放军包围圈的国民党第16兵团司令官孙元良作了这样的评价:“消灭黄百韬兵团的是国民党政府国防部,而不是陈毅,黄百韬之死也是如此。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对敌情算不清,对敌人企图断不明,要部队白白送死,实可叹息。陈毅主力十几个纵队南下,离新安镇100里时,还不让该兵团西行集结徐州,反要黄百韬掩护第44军,贻误良机,为了救1个军而害了5个军,这样指挥,安得不败!” 据记载,深陷碾庄重围的“当事者”黄百韬在预感到末日将至前曾说过一句话:在国民党军中,“谁肯不顾自己的损失而急别人之难?谁肯自冒牺牲而解救别人之危”? 而被指责没有及时救援、后来也被解放军击毙的邱清泉也有自己的解释。战斗中,邱清泉曾对他的参谋长李汉萍说:“我们在前方拼命,南京路隔千把里,倒自相惊扰起来,准备逃跑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种仗还有什么可打?老头子为什么自己又不来呢?如果他自己坐镇徐州,谁又敢不替他卖命?”
铁血军事 2015-08-23 08:47:22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