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济苍生 依依百草情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乐凤鸣

大栅栏的街巷里,新老牌匾林立争辉,新老人群穿梭不绝,而有一处,远远地便将喧闹即刻沉定,就是那一缕淡淡的百草香,飘渺而至,牵引我来到三百年历史的“同仁堂”老号。也许由于很小就与中药结缘之故,对于和我们息息共生于这大自然中的一类生命,我始终有一种挥不去的情节,也无数次感叹中国人的智慧、感叹造物主对人类的关爱、感叹天人合一这个古老命题无处不在的韵味,而那句享誉中外的“同仁堂就是中药,中药就是同仁堂”,更是在我心中对这个老号充满无上敬意。

盛世肇兴诞生传世古训

且不说盘古开天地、九州蒙昧之时,而提及中医药,就必须从传说的伏羲制九针说到神农尝百草,说到战国扁鹊、汉末华佗、大唐孙思邈、明初李时珍……悬壶济世、妙手回春、流传千古的国医圣手灿若星翰。百草之灵融天地之精粹,就在一代代医师的双手中成就了举世瞩目的神奇。延续三百余年的同仁堂秉承“同修人德,济世养生”的理念,也经过大浪淘沙,在众多声明显赫、盛极一时的诸多名号药铺中延续下来,成为今天“中药”的一张国际名片。

明朝永乐年间,生于浙江宁波的铃医乐良才来京谋生,以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为业。作为世代“郎中”之家,因其医道精湛、秉性朴诚,很快发达起来,开创了京城乐氏一脉,此后乐氏几代均以行医为生。乐氏祖业传到乐显扬(号尊育)手中,他酷爱方书,善辨药材,毕生致力于研修金石之方,凡经他手的丸散膏丹,必求地道药材,功效颇佳。乐显扬也因此成为清宫太医院的高级医官。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业有所成的乐显扬创办了药室,作为自己济世养生、治病救人的根基,为同仁堂开创了基业,被认为北京同仁堂肇始之祖。

“同仁”一词语出《易经》,意为“和同于人、宽广无私”,同时也有远近亲疏一视同仁之意。乐显扬因喜欢“同仁”二字“公而雅”,故以之为名。并以几十年亲身从医经验为同仁堂立下规矩,要求制药必须精益求精,不得有丝毫马虎。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乐显扬逝世,由其子乐凤鸣接续祖业,乐凤鸣幼承家学精通医药,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街路南开设了同仁堂药铺。他集毕生经历,汇浩瀚方书精粹,大量收录历代宫廷秘方、古方、家传秘方、历史验方,五易其稿编撰成《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秘方》。并为同仁堂制做药品建立起严格的工艺规范。序言中,乐凤鸣告诫子孙、门下:“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就是被同仁堂人传承至今从不敢稍有懈怠心的“同仁”古训。

同仁堂制售的药品对症服用,无不验应,在社会各界迅速树立起良好的信誉。清雍正初年(公元1723年),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御药房需用药料和代制内廷所需各种中成药。”自此,同仁堂的声誉大振,独办御药到咸丰、同治、直至清王朝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同仁堂店主乐平泉捐得从二品典封,“受赏顶戴花翎”,这在全国商界也是绝无仅有的。在长达188年的供奉御药过程中,同仁堂以其特殊的身份与雄厚的资本,成为中医药界的当然首领,在京城医家、祁州药市独领风骚。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生命是黑暗中的闪光”,越是在风雨坎坷之时,越是考验老号生命力,也越是展现“英雄”的熠熠光辉。在乐氏家族身入险境、独木难支之时,乐平泉以高超的经营之道,采用寄卖成药、多方融资等形式使同仁堂起死回生,成为老号的一代风云人物。他接任老号的期间,为同仁堂新创制了安坤赞育丸、定喘丸、如意长生酒等近百种中成药,后均成为同仁堂传统药目中的珍品。

1900年八国联军在大栅栏放的一把火,又把同仁堂铺面及历代保存的药典经籍焚毁。战乱过后,乐平泉逝世,他的夫人许叶芬撑起了整个家族事业,在清末内忧外患的特殊环境下,许氏以其独到的管理方式使同仁堂内外相安,人称“乐大奶奶”的女店主成为同仁堂三百余年发展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代表。

1907年,乐大奶奶去世,同仁堂由四个儿子共同经营,称为“四大房共管”。终因四兄弟之间性格不同,经营思路各异,各立分号于全国各地,分支经营。由同仁堂分支而立的乐仁堂、宏仁堂、永仁堂、达仁堂、济仁堂30多家“乐家老铺”,这在客观上为同仁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31年,由乐达义主持,重新制订了章程,实行新的“四大房共管”,同仁堂又有了新的复苏,在京城数百家药店中首屈一指。

1945年后,乐达义去世,由其子乐松生主持同仁堂。在乐松生的坚强支撑下,北京解放,给古老的同仁堂带来了新生。1954年公私合营运动中,乐松生带头向国家递交了公私合营申请,从此同仁堂正式成为公私合营企业,乐松生被任同仁堂经理。1956年1月15日,乐松生代表北京市工商界同业登上天安门城楼,光荣地向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报喜,这一天为同仁堂的辉煌历史添上了永远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同仁堂史上,乐松生一方面属于乐家老铺最后一代主管人,另一方面又是同仁堂公私合营到正式国营企业的首任经理,直到1968年逝世。

风云际会奏鸣时代强音

20世纪80年代,同仁堂和其它老号一样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旭风中,产供销一体、工商贸结合的独特有时让同仁堂的规模不断扩大。同仁堂制药厂、同仁堂制药二厂、同仁堂中药提炼厂、同仁堂药酒厂、同仁堂药店、中药研究所……一时间,同仁堂旗下兵强马壮、实力大增。1992年,21家工、商、科研单位为基础的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成立,成为国有大型一类企业,同仁堂的历史,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1997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出现了一支名为“同仁堂”的股票,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同仁堂又在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时至今日,同仁堂集团已拥有两家上市公司,数十家国内合资公司、海外合资公司,药店和320多个国内零售网点,并与众多的国际知名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同仁堂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设计了集团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即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药业和医疗服务三大版块,配套形成“1032”工程——十大公司、两大基地、两个院、两个中心的产业布局——使同仁堂成为国际驰名的现代化中医药集团。

同仁堂的经营之道说上去也很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尤其是三百多年的坚持。秘诀之一就是那句不变的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句古训奠定了同仁堂上乘的药品质量及上好的信誉度。药行专家亲自选药,不惜高价,即使附料也毫不马虎;几十道炮制过程道道严格,繁复精细,确保药品高效药力长久。秘诀之二就是树立“企业形象”。从开办之初,同仁堂就曾利用各省举子到京应试之机,派人到各会馆为举子们赠送时令平安药。荒年灾月,同仁堂对贫民灾民,进行“舍药”,捐助救济粮。平日贫穷顾客因药钱不足而为难时,同仁堂也能给予减免或先行赊欠。每逢街巷修路开沟时,同仁堂就在沟边设置上有“同仁堂”字号的灯笼,以警路人……

且不论《大宅门》的故事与同仁堂有多少重合,斯琴高娃指着“百草厅”牌匾对儿子说的一句:“大声念……记住这三个字……”那一瞬间,我落泪了……一个走了三百余年的老号,其中的荣辱兴衰不是言语可以感慨的,而那种风雨无阻、百折不挠的精神无庸质疑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以之为荣的华夏子孙!

从同仁堂走出,还是那一缕淡淡的百草香,最是那一缕淡淡的百草香……

 


网载 2012-08-14 19:37:54

[新一篇] 寧波人的帆船時代:沙船,小港李家

[舊一篇] 葛洪與靈峰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