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做视频:我想向高晓松学习

>>>  自由思想未来视角—精彩影視選  >>> 簡體     傳統


鲁迅要是活在今天,一定要上电视,孔子要是活在今天,也绝对会上电视。昨日在为即将上线的新视频节目看理想做宣传时,陈丹青此言逗笑了在场的媒体。这档拥有梁文道、陈丹青、马世芳三位主讲人,涉及阅读、绘画和音乐三个领域的视频节目,将于4月在土豆网真正开播。


文 | 姜妍

在新闻发布会的现场,陈丹青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上视频节目这件事的反感之情,很烦的,非常烦!光是在其工作室拍摄的宣传片,就用了十个钟头进行摆设,而录视频这件事本身,也让他觉得很难为情。但是在谈及学者是否应该上电视这个老问题时,他却是坚决的拥护者。早在当年《百家讲坛》热播的时候,我就说过学者上电视是个屁事,根本用不着讨论。陈丹青举了很多国外学者大腕儿上电视的例子,我们只是电视时代来得太晚,我个人不愿意做这个事,我嫌烦,但孔子要是活在今天绝对会上电视,他到处游说就是为了上电视。我们已经被媒介主宰了,却还在这里问要不要上电视的这种问题。

这档新节目是出版品牌理想国与土豆网的合作项目,总投资超过了千万人民币,由梁文道担任策划人、张亚东担任音乐总监。目前已经拥有的三档节目是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陈丹青的《局部》和马世芳的《听说》。

在《开卷八分钟》停播后,梁文道的何去何从如今也算有了着落,在媒体提问环节,当有记者对节目的停播表示难过,梁文道反倒安慰对方起来,别难过,我都不难过,你难过什么。梁文道说,所有事情都有结束的一天,人都要死,何况是节目。《开卷八分钟》播出了七年多,超过2000集,已经打破了世界纪录。当初播出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不可能,哪有读书节目能每天讲八分钟,但有趣的就是这里,没有的话,那为什么不做?对于看理想的未来,梁文道倒是很有信心,他说这些节目嘉宾在大众主流市场很多很难独立成立,但是在互联网上会照亮找到他的人群。中国文艺青年的集合,数字会很少吗?我们要有志气,将来这些节目应该还可以出口到国外。


梁文道谈《一千零一夜》:在地铁里,因为读书,整个世界变了

这是一个读书节目,在构思时我有个想法,希望做得和以前的读书节目不太一样,我们的拍摄永远都在户外,最好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面或者是周边,永远是在行进过程中拍摄。地铁、火车、公交车……因为这是一个视频节目,我希望所有看节目的人,发现我跟他在同一个环境里,我向大家发出邀请,请大家和我一起读经典。另外我希望这个节目在晚上拍摄,因为晚上是个独特的世界,和日间世界有点不一样了,这就是读书的感觉。在地铁里面,人来人往,但是因为读书,整个世界变了,阅读把人带进不一样的地方。由于节目里是一个故事接着一个说,所以很合理的叫做《一千零一夜》。一个女孩子每天必须讲故事,为了活命,要吸引人家再听一天、再听一天……这也是我们的愿望,一千零一夜之后,是不是大功告成?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我希望可以让一伙儿年轻人为年轻人做一些年纪大的人觉得做不到的事,这就是我们的理由。


陈丹青谈《局部》:有点想向高晓松学习

我刚回国那些年,电视采访很多,但很少被人认出来,这34年哪儿都有人拦着拍照,我特别厌恶。这不是一个绘画的时代,这是一个影像的时代,媒介改变一切。绘画越来越和社会脱节,这个社会早已是影像时代了。短短这些年媒介变化这么快,一切一切归结为一个手机,我最近也买了个iphone,是6号(现场笑),我很落后,我不喜欢上网,没那么多时间泡在那儿。我对自己没有信心,胡扯一会儿可以,需要情境我比较放松,叫我一个人在那儿讲非常奇怪。16集的任务,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现在只讲了三幅画。而且我担心,第一会不会变成在上课?有点像易中天讲三国。第二我要写稿子,脱口讲会讲乱点。10分钟写3000字,导演委婉说剪辑起来困难。很烦啊,非常烦做这个东西。我有点想向高晓松学习,我第一次进入我陌生的领域。十几年前我鼓吹的,现在我掉进去了,希望能脱身。

马世芳谈《听说》:很多故事不说就忘记了

不夸张地说,从台北创作录制的流行歌曲,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里至少影响了几十亿人次的生命,可是这么多年认真说这件事的人却不多,但很多故事不说就忘记了。我常常上豆瓣网,看到大陆8090后对台湾流行音乐考究,远远超过同代台湾人,我觉得脸红、嫉妒,很多故事我们自己来说好像比较对一点。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15-08-23 08:44:36

[新一篇] 人的保質期,看了嚇一跳!

[舊一篇] 視頻:超級治愈!猩猩牽狗狗乘公交車,還給老人讓座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