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视角】中国经济绝境之国内市场断崖(中)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接前文)

投资和内需消费的火爆中实体处境冰火两重天。火的是建筑业和汽车业以及进口奢侈品外资品牌中高端商品消费以及中高档旅游和餐饮娱乐业,其他多数产业则是冰的。

建筑业涵盖和影响范围最广泛,包括上游的钢铁水泥建材,中游的工程机械、商用汽车业、装修装饰材料和家居家电等。中国的汽车业作为建筑业的附属行业(主要受建筑业左右)涵盖和影响(中高端)钢铁、机械、电子、橡胶轮胎、装饰材料等多个行业。建筑和汽车上下游产业的实体在火爆刺激下获得爆发性销售成长,其中建筑业的中高端产品中高档汽车以及所有汽车的核心零部件由进口产品或者外资品牌垄断,中低端产品和非核心零部件主要由中国本土实体生产。

这种格局意味着本土实体的销量很大但利润微薄,更重要的是汽车和房地产是大宗连续性消费,民众拿出储蓄按揭贷款买房后,不仅得不到储蓄利息还要每月还房贷,买车后还得加油维修应付各种罚款,这些费用都是刚性需求,民众收入到手先把这些费用预留出来,尽量减少其它消费和支出,其他行业进入冰的处境且越来越糟糕。

民众大量减少在商场、超市、小便利店、菜场和饭店的开支,即使到这些地方也减少消费或者消费降级。消费降级包括两方面:一是本来准备买中档商品,考虑预算之后改买低档商品;二是本来去商场或者实体店消费改成网络消费,比如淘宝等各个电商平台网购。减少消费和消费降级叠加造成商业领域实体的严重困境。

2011下半年社会资金链断裂,金融传导效应逐渐向实体蔓延。断裂首先从投资领域开始,体制单位最先资金断流,为其服务的实体处于危机中。铁道部主要是融资建设,各类设备供应商和建筑服务商为铁道部垫资,停工意味着这些供应商没钱了而铁道部不付款。也就是说,铁道部停工前已欠下巨额债务,或者说铁道部轰轰烈烈的建设实际是拿供应商的钱运作。从负债的角度,这些大型央企都负债累累,负债投资和运营,每个央企大规模负债的背后都欠着众多中小实体的款项。

地方体制在资金链断裂后采取类似方式。地方政府资金链断裂的原理和主要特点同铁道部资金链断裂的状况相同,经济刺激实施的规模越大,也就是摊子铺的越大,资金链断裂的速度也越快。2011年地方政府面临资金链断裂,从地方融资平台到理财账户,地方政府欠债规模越来越大,关键地方政府敢于融资敢于欠钱,他们融资的时候就没打算还。

在资金链断裂过程中,生产型实体后知后觉。越靠近市场的经济部分对变化越敏感,越是上游生产型企业对于变化感知越慢当体制大规模投资时,一方面大举从银行贷款,另一方面要求供应商垫资。在垫资建设过程中,双方的债务关系已经形成,供应商就存在亏本的风险。但是供应商认为施工完成后可以回款,但结果是当体制既不会偿还银行贷款也不给供应商结账。一级供应商得不到款项陷入债务泥潭,无法给二级供应商结款,依次波及到三级、四级供应商,越到后面的供应商越晚发现资金链断裂。

体制投资规模庞大,涉及不同层级的供应商,随着逐级传导后面的供应商发现资金链断裂时通常连止损的时间都没有。铁道部轰轰烈烈开工时,资金并不充足,但是中铁作为体制单位以政治任务为主导不考虑经济效益。2010下半年铁道部的资金链开始断裂,中铁仍然在为铁道部垫资,由下属各个工程局筹建。工程局则分段发包,让私人建筑施工单位带资建设。私人施工单位作为二级供应商,拿自己的钱为中铁垫资。2011下半年这些私人施工单位的资金枯竭而中铁并不支付工程款。施工单位买不起施工材料拖欠农民工工资,随后上演了万里高铁大停工的一幕。

2011下半年不少曾携带几百几千万资金和设备进场的私人老板资金紧张到饭钱都拿不出来,而给这些私人施工单位贷款供货的单位可以看做三级供应商,包括私人资金、融资公司、设备生产商、物资材料公司等。三级供应商了解情况晚1-2年,2012年才发现自己的款项可能收不回来,只好拖欠上游四级供应商货款。四级供应商包括零部件和物资材料等,就是实体部分。实体到2013年才发现形势险恶回款艰难。

整个产业资金链从上游断裂,经过2-3年的逐级传导,上游生产零部件的实体才倒下,这也意味着整个系统面临全线垮塌。当体制投资的整体资金链断裂后,各级实体经济将面临市场消失的状况,大量应收账款成为呆账坏账。在市场消失和巨额债务的共同压力下,大量实体经被压垮。

资金链断裂后不同类型的实体有不同的状况,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外资实体企业,另一种是本土实体企业。在体制投资过程中,外资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

外资实体集中在中高端市场,聚焦核心技术和产品,产品不赊货供应,体制要拿出真金白银采买。例如在高铁建设初期,中国从日本原装进口整列高铁列车和其他配套设备,高铁建设里程越长,购买列车和铁路设备的主要部件就越多,日本企业的收入就多。在工程机械设备市场,很多中国企业大都是外资控股,工程机械设备的关键零部件也是通过进口。这些企业为了竞争抢占市场采取贷款销售的方式,也就是银行提供贷款支持企业销售。不论是外国原装进口产品还是外资在中国设立的实体,都能够以较高的价格销售获得丰厚利润,形成大量资金积累,市场地位更稳固实力更强大。

体制资金有限,大手笔购买关键产品后,卡紧国内供应商的款项支付。这些本土供应商往往是集资而成,本身背负沉重的债务,供应量大、售价低、利润低、前期投入大,基本都是高负债低利润运营,一旦货款收不回来企业很快陷入困境。

房地产被视作内需也是体制套利的工具。民众购买房产,不论房贷资金还是房地产运作都是依附体制为体制服务。从建筑施工角度,房地产的运营模式与铁公基运营模式类似,房地产商开发楼盘时同样是工程承包商垫资施工,随着房屋建设的进度阶段验收和付款。这样的开发模式让房地产商占据绝对优势,只要能够从地方政府拿到开发手续,就能寻找愿意为自己垫资的建筑承包商进场施工,而且还能随便以各种理由克扣或拖欠承包商工程款。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种模式大大推动了房地产开发热潮。

社会资金链断裂之后,在建的房地产项目销售变得越来越困难,三四线城市和县镇等地区,新楼盘开发量过,房子卖不掉的状况非常明显,楼盘无法出售,开发商就拖欠工程款。

同铁公基的项目一样,大量房地产项目也因为建筑承包商的资金耗尽而停工。

房地产上游是与房地产和建筑相关的实体产业链,这个产业链以国内实体经济为主,包括钢铁水泥、建筑材料、装修和装饰材料等,这个巨大的产业链陷入两方面的困境:一是巨大的产能过剩和债务压力。房地产疯狂阶段对产业链上游的产品需求猛烈增加,刺激上游实体增加投资扩大产能,资金链断裂后,相关产品的需求快速减少,产能严重过剩,销售压力之外,实体还面临沉重的债务压力。二是资金链断裂造成的坏账损失。房地产是举债建设,债务以逐级欠债的方式形成紧绷的债务链,当房地产开发商不付款,整个债务的坏账向上游逐级传导,造成上游实体的坏账损失。

2014年利率市场化将冲垮房地产。房地产曾经靠银行贷款和理财产品维持,银行则一方面倾力给房地产贷款,另一方面极力推销理财产品。即使这样,2013年第四季度开始资金极度紧张,很多人在缴纳首付并获得银行的房贷审批后,被告知已经没有额度。

失去放贷支持房地产将陷入极大的困境。房地产希望2014年伊始有转机,但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网络化货币基金兴起,吸引广大民众将储蓄从银行取出,这导致一方面银行资金快速枯竭停止房贷,另一方面银行推销的理财产品利率毫无吸引力,过去推销的理财产品大规模违约让人们不再信任理财产品,两者叠加使房地产资金链迅速断裂。

由于中国本土的建筑相关实体产业链举债建设、低价和低利润销售、大量信用赊账销售,整个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极低。归根结底,4万亿刺激的后果是大面积摧毁体制投资相关的本土实体经济,只不过一方面逐级传导刚到达上游,另一方面实体还抱有幻想,随着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和资金链断裂造成坏账增加,双重压力让实体遭受灭顶之灾。(待续)

(供稿单位: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王尚一 2015-08-23 08:44:10

[新一篇] 【獨立視角】中國經濟絕境之國內市場斷崖(上)

[舊一篇] 郎咸平們怎樣在中國“撈錢”? 周末侃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