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 簡體 傳統 |
(连载之六) 第二节 国内市场断崖 一 国内市场断崖是指人们在缺乏意识的情况下消费突然急剧跌落,意味着在体制和民众疯狂消费后瞬间失去消费能力,引发整个市场多米诺骨牌式的消费骤然缩减,并且向产业链上游波及。 2013年8月3日《中国经营报》报道,始于2008年的大同造城运动陷入债务泥潭,许多城建工程出现停工潮,大同地方债务过百亿。工程大规模停工的原因是大同市政府拖欠工程款,参与大同城建的建筑商败走麦城,工程迟迟不能进入审计决算阶段,甲方(大同市政府)不支付工程款,工程队负债累累,被迫使出最原始的招数:交工不交房或抢房自保。 赵国一的工程队完成了近2万平方米施工,应结2400万元工程款,但2010年迄今他仅仅收到工程进度款620万元,此前他借高利贷款200多万元垫款施工,每月五六万元贷款利息,最后绝望的赵国一无奈锁了7套商铺拒绝向甲方交房。据记者了解,与赵国一遭遇相同的包工头还有很多。 这就是国内市场断崖的典型。今天看上去还红红火火轰轰烈烈建筑生产,其实资金链早已断裂,仅有的资金也耗光时突然烂尾倒闭,越疯狂越积极的地方断崖速度越快规模越大。 中央体制中,高铁是最疯狂扩张的部分,2011下半年高铁建设90%以上地段停工,超过上万公里;地方体制中,大同则是疯狂建设的一个典型。需要说明的是,体制已经拖欠应付款项,供货商和服务商应该相应停止工作,实际上他们倾家荡产借高利贷也要继续配合体制,直到山穷水尽形成断崖。 2008经济危机后,形式上,不论中国还是美国市场断崖都必然出现,但实质上,美国和中国企业状况有着关键不同。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世界市场出现断崖,美国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公司迅速倒闭,但是还有很多美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持有大量现金,他们快速收缩业务降低运营成本,坚持到新的经济周期来临。反观中国经济断崖后,体制喊口号“信心比黄金重要”,实体在信心驱动下继续扩张消耗,直到资金链彻底断裂化为炮灰。 中国市场断崖的起始在于,4万亿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投资和拉动内需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角。2008危机后中国出口陷入冰冻,中央宣布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地方体制也兴奋地公布各自的经济刺激计划,在体制投资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呈现极为火爆的局面。 中国经济的火热状况与欧美国家缓慢回暖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经济政策受到国际赞扬和羡慕,欧美等国纷纷与中国政府对话,希望中国政府挽救世界经济。国际游资看到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也大量涌入投机炒作,炒房成为热点。 在投资和国际游资的共同作用下,2009-2011年3年间中国货币总量从47.5万亿增加到85.1万亿。准确的说4万亿只是个代号,代表了以印钞为基础的体制投资,实际有40万亿进入铁公基和房地产。2009-2012年4年间,仅仅高铁投资就超过2.7万亿,房地产更加火爆,在7折利率低息房贷刺激下,国际游资和国内游资一起以高杠杆的倍数效应炒房,天量资金推动房价从企稳到上涨再到快速暴涨,全国成为房地产建筑大工地。 在投资的带动下内需消费也实现爆发式增长。体制内群体消费成为主导,底层民众跟随。政府天量投资过程中,体制内的权力阶层获得巨大的灰色利益,投资盛宴变成狂欢。大量中国人到外国旅游购物,在香港和国外像买大白菜一样抢购奢侈品,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迅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并且快速追赶奢侈消费第一的日本。在体制内成员消费的带动下,全国中下层民众的目光聚焦到房子。 其实随着4万亿的推出,人们也看到了印钞带来的通胀,舆论引导中强调大规模印钞的状况以及人们手里的储蓄缩水的问题。然而舆论不是谴责印钞对民众储蓄的危害呼吁体制停止印钞,而是对民众灌输适应社会的思维让民众通过买房进行财产保值,房价继续水涨船高。 2009年之前,民众手里普遍有一些银行储蓄以防教育医疗养老等支出,当人们看到房价不断上涨,为了使储蓄不被缩水,大量民众拿出全部储蓄贷款买房,或者说民众大都将房子看作财富,将现金储蓄变成房产投资。 另外,在体制内人们购车的榜样作用以及汽车消费优惠政策的刺激下,中下层民众模仿型消费,为了面子买车的消费导致中低价车销售的爆发增长,在美国经济陷入低迷汽车消费大幅减少时,中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产销国,“风景这边独好”。(待续) (供稿单位: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王尚一 2015-08-23 08:44:09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