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旭澜 太平杂说 燎原零烬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洪秀全造反前“除去”孔子牌位,几十年来被不少人写得绘声绘影,笔歌墨舞。确实不应小看。这一点火星,预告长达十几年的燎原大火。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里说:“粤匪焚郴州之学官,毁宣圣之木主,十哲两庑,狼藉满地。所过州县,先毁庙宇,即忠臣义士如关帝岳王之凛凛,亦皆污其宫室,残其身首。”太平军将郴州府学放火烧了,孔子的神主牌毁掉,两边供孔门弟子的长廊也弄得一塌糊涂。所经过其他州县,首先就毁各种宫庙寺院,即使像关羽、岳飞这样凛然正气的忠臣义士,宫庙也被泼了屎尿,塑像被砍头、损坏、打碎。这篇文告,只不过是作者就他所确切了解的事实,举几个例子而已。
  其实,洪秀全和太平军在此前和此后,对文物和文化的破坏,超过文告所说不知多少倍!被扫荡毁灭的,何止学宫,何止孔子、关羽、岳飞!
  在湖南永州,有座柳子庙,或称柳先生祠堂。也许始建于唐朝,也许始建于北宋。纪念大作家、大诗人柳宗元的。南宋有人写《柳先生祠堂记》说:“零陵之祀先生于学,于愚溪之上,更郡守不知凡几,而莫之敢废。”为什么历任地方长官无论贤愚臧否,无论爱不爱柳宗元,都不敢废弃柳子庙呢?因为,老百姓都崇敬他,同情他,自愿出钱出力维护这一方小小精神胜地。可是,在洪秀全及其太平军心目中,这当然是“妖”,毁掉不在话下。现在的柳子庙,是光绪三年(1877)重建的。
  太平军打进武汉,那被老百姓引为自豪的归元寺、宝通寺都是“毁佛崇天帝”方针中明确规定的革命对象,革去惟恐不及。现在的两个寺,分别是同治三年、四年(1864、1865)重建的、也就是说,在太平军败亡的当年和次年,湖北官民就迫不及待地重建了。作为长江中游重镇的武汉,为什么清代以前的文物那么稀缺?一个很重要的因由是由于太平军的大手笔。
  长期作为安徽重镇的安庆,本应古迹甚富,怎么经太平军多年占领后,只剩下可用于军事的振风塔呢?那与塔一体的迎江寺,是太平军失败后重建的。江西那古城九江,怎么只剩下锁江楼塔,和受损坏了三级的大胜塔呢?固然此地曾经地震,而太平军的几年占领比地震更厉害。现在的能仁寺、天花宫都是太平军失败后的1870年所建。
  再来说说南京,这是中国最着名的古都之一。“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洪秀全在这个明朝的都城,长住了十一年。入住之时,还叫一批能写文章的人各写了一篇《建都金陵论》。军事割据自称“都”,这是有先例的。但“建”就不知所云了。洪秀全进南京时,明故宫尚在,当时显得太破旧了,而且出于别的一些考虑,他宁愿先暂住现成的两江总督府。要改建扩建极尽想象所及的天王府,除新备办的木材、石料、油漆、金箔等等建材外,明故宫的很多现成材料也尽可以拆来改制。于是,比北京明清故宫更大更富丽的天王府造起来了。可惜,这座“地上的天堂”在1864年被萧孚泗烧了。后来,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在一小部分旧址上几次重建改建。而被拆掉的明故宫,残留一些石刻和地下埋藏,长期躺着晒太阳。
  朝天官、夫子庙、白鹭洲、鸡鸣寺、莫愁湖、灵谷寺等等,无不被野蛮消灭或残酷的伤害。现在能看到的,都是太平军败亡后陆续重建或修复的。但是,举世闻名的大报恩寺塔,却和明故宫一样,永远消失了。这座塔是朱棣(明成祖)为纪念其生母而建。历时十九年(1412—1431),费钱三百四十八万两银以上,通体用特制五彩琉璃砖瓦建成,高三十二丈九尺四寸许。被当时外国游人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足以与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媲美。因洪秀全、韦昌辉怕被石达开靖难大军用来攻城,下令埋火药轰毁。仅仅这座塔,如果留着,就可以大大增加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分量。是“妖”要毁要烧,不是“妖”也想拆就拆,想炸就炸。从文物的命运,不能不想起这个大集中营里个人到不同群体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百五十年来,南京的大劫难有三次:第一次是洪秀全定“都”于此,第二次是日本侵略军的占领和大屠杀,第三次是“史无前例”的“文革”。这三者之问,可以看出它们或潜或隐的历史联系。
  不只上面提到这些。镇江、扬州、常州、无锡、苏州、杭州、金华、嘉兴……也远不止这些城市。太平军所占领或经过的十几省,文物古迹都受到重大破坏,以至根本不能重建修复而成为历史名词。比如,大作家吴敬梓不但他在南京住的“秦淮水亭”无遗可寻,他安徽全椒的老家也被太平军一把火烧了。现在的吴敬梓纪念馆,是十几年前在他老家旧址上建造起来的。连柳宗元、吴敬梓遗址都在扫荡之列,从另一角度反映了洪秀全“革”中华文化“命”之彻底。这与他禁绝一切古书,仇恨读书人,是完全一致的。
  我不熟悉文物,到过的地方也少,上面说的只能算是一场燎原大火的零星灰烬。我觉得,近代史家尤其是太平军专家应该做些调查研究。各地有关部门更应系统地做这一工作,有一本明细账。综合起来,就知道这次大火燎原的总体面貌。可以实行媒体上常见的“以史为鉴”。
  其实,以前人们也知道一些,各地有关部门知道得更多。可是,这种事该怎么看待,怎么说呢?文物古迹要重建、修复,又不能明说太平军的毁坏,于是,现在有些名胜古迹说明书、刻石简介。大凡写“咸丰年问毁于兵火”或“同治年间重建”,又是太平军占领或经过的地方,几乎都可以解读为太平军的大手笔。可就是不能或不敢明讲,甚至让人觉得好像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干的。

这也真是煞费苦心了。

 


潘旭澜 2011-12-18 22:32:34

[新一篇] 潘旭瀾 太平雜說 復調挽歌

[舊一篇] 潘旭瀾 太平雜說 好一個句號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