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的国:一起期待2015的好书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国,不管爱读书的人是多么少,这些真正爱书的人也足以构成自己的一个“国”了。

——何怀宏



文 | 何怀宏


曾经有过这样的时候:一些小城邦的人不愿意生活在一个大国,比如说古希腊雅典等城邦的人,绝不会羡慕波斯。今天欧洲的一些小国也相当珍视自己的独立。但是,小国有小国的幸运,大国也有大国的福气。就比如从语言文化上说,大国有自己一些独特的优势。尤其中国,作为一个古籍的大国,更作为一个翻译的大国,还作为一个被互联网巨浪冲破了写作门槛的现代国家,我们看起来有读不完的书。


而在像这样的一个大国,不管爱读书的人是多么少,这些真正爱书的人也足以构成自己的一个“国”了。甚至不管自己读书的趣味怎样与众不同,也不难找到自己够多的同好。换言之,即便阅读者、或者某些气质的阅读者在这社会是属于一个少数,这个“少数”却足可以构成一个可以相互慰藉和交流的群体。且群体的边界其实是会有变动的,不同的读书趣味也是会互相有所吸引和补充的。


所以,一个人虽然明知道任何人都有难以摆脱的局限性,或许还是可以说说在新的一年——2015年里想读的新书。我希望像《尼采全集》这样的全集能继续推出新的译着,真正补全;希望像易中天这样的中国史系列的写作者能够继续出版自己的新作。而还有一些国外的新作,我也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读到中文译本。


比如福山继第一卷《政治秩序的起源》之后出版的第二卷《政治秩序与政治衰朽》,这一卷写到了法国大革命之后从工业革命到当代全球民主化的浪潮,显示出“历史终结”的一种至少是长程的复杂性。还有像法国泽穆尔写的畅销、但充满争议的《法国的自杀》,他认为是“嘲弄”、“解构”和“诋毁”造成了法国的柔弱、萎靡和衰落。


还有更广阔和更长程的视野。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的《第六次灭绝:非自然史》描述了人类文明发展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剧烈冲突,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地球上以前有过五次物种大灭绝,像恐龙这样曾经是最有力的动物和许多其他动植物都被灭绝了,而现在第六次大灭绝似乎快要到来了。今天地球上在智慧和能力上远远和其他动物拉开了距离的人类是否能够幸免于难?还是会恰恰因为自己无比强大的力量和举动给地球上其他物种乃至自身带来致命的灾难?


除了生态的危机,还有城市的危机。文明本赖城市而起,工业文明更造就了一些大都市,但人的行为也在威胁它们。罗里・麦克林的《柏林》怀着爱恋记述了近几个世纪以来这个城市的历史。它不像巴黎,巴黎虽几经沦陷,毕竟还基本保存了古典的原貌。而柏林曾经深深地被摧毁和隔离。


一位医生——阿图尔・加万德的《作为有死者》则再一次探讨人们对死亡的态度。这一次的重点不是讨论一般人对死亡的恐惧,而是更多地考虑现代医学和医生的态度:他们能否帮助人们有尊严地、自然而然地赴死,让最后的日子也依然是好的、有意义的日子。


致歉及更正


昨日书评微信《早安2015:时间未老,理想仍在》一文的作者是杨耕身而非熊培云,特此更正,并向两位老师和各位读者表示诚挚歉意。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15-08-23 08:43:39

[新一篇] 一條書單告別2014 閱讀,讓我永不孤獨

[舊一篇] 無論你的生活如何卑微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