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赵志荣:美国总统如何指导地方工作?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编者按

在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方面,美国和中国都面对钱不够用的问题,但却又站在两个极端。中国修路,主要依靠债务融资,可若凭设施运营偿还贷款,恐还遥遥无期;美国修路,依靠州和联邦的燃油税,其实际购买能力又在下降。美国相关部门曾迫切希望了解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融资机制设计,那么中国是否可以把美国作为获得启发的源头呢?近日腾讯思享会,邀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Hubert H. Humphrey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赵志荣,为您介绍“美国交通基础设施如何投融资”。



赵志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Hubert H. Humphrey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这两年我在美国、中国来回跑,有很多同行都在问,中国的交通设施发展这么迅猛,怎么做到的?花这么多钱有没有足够的回报?这个高速发展的状况可不可以持续?从经济学的角度,我们可能会比较关注,在交通设施里投入了一块钱,这块钱可以带来多大的回报。这个问题很重要,但是今天我想给大家给介绍的是,这一块钱或者多少块钱怎么来的。因为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花这么多钱在高速公路、高铁或者地铁上,这些决定不是一个人、一个地方政府在某个特定时刻做出来的,而是涉及到很多个不同的主体,在很多个不同的时间段做的决定,同时还要进行非常频繁的调整。所以钱是怎么来的,这本身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最近我刚刚为上海金融和法律研究院完成了一个课题,《财政联邦主义下的交通设施投融资——以美国明尼苏达州为例》。大家关注的是中国的问题,这时候讲讲美国的故事,对我们也有参考价值。


基础设施受益分析的五个W原则


基础设施要投钱、用钱,看上去很复杂,但我整理了一个简单原则——五W。


第一个W讲的是受益的对象。受益的对象,究竟是一些可以用市场手段简单地区分出来的顾客,还是一些非常关联的社会大众?简单来说,就是政府跟市场的关系。可以说任何一种设施,其实都是政府跟市场的合力,但合力究竟应该怎么调,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政策决策。举两个例子:一个是航空公司,一个是道路网络。航空公司的市场性更强大,所以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解决。道路网络尤其是普遍性的道路网络,有非常大的公共性,所以更适合由政府投钱来做。


第二个W是受益者的空间范围。简单来说,如果某项基础设施适合用政府的财税手段来运作,那么这时候如果受益范围在地方,最好用地方的钱;如果受益范围在全国,就应该用全国的钱;如果这时候相互之间不匹配,就可能会导致投资意愿或者投资的使用出很多问题。


第三个W是受益的时间分布。也就是当我们要修路造桥,或者其它大型基础设施时,究竟是现款还是筹钱?中国这十几年来的融资机制非常丰富,总体来说,什么样的东西适合政府借钱来做?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这个东西应该有长期的利益,第二这个东西花钱的时间相对集中。打个比方,买房子,因为买房子要投入很多钱,这是非常集中的,这适合你借钱,买了之后将来再慢慢还。如果不符合这两个基本原则,那么借钱就需要做非常仔细的筹划,因为任何借款都是要还的,一定要有很好的还款筹划。


第四个W是受益的回收机制。因为政府可以征税,也可以收费,还可以通过市场或者协议的手段从私有部门那里融资。不同的政府手段有不同的效果,这个效果可能体现在对不同收入人群的不同压力上,或者体现在对各种设施的使用行为上。所以这也是很值得考虑的一个方面。


最后一个W是设施的定价。国内地铁很便宜,高速公路有人说贵,曾经还有段时间政府说节假日免费。其实,设施的定价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希望收到的钱能用来回收成本,或者作为政府提供其它公共服务的来源,另一方面设施的定价还是调节设施使用的关键因素。


美国决策机制分散各负其责


接下来提一下简单的制度背景,因为这份研究是在美国的财政联邦主义框架内的。所谓“财政联邦主义”是指美国各级政府来钱的决定机制非常分散,花钱是各级政府各有各的职责,分工非常明确,并且资金的筹措、使用跟决策是通过相当复杂的、透明开放的集体决策机制完成的。美国联邦政府主要来钱的渠道是收入或者跟收入有关的税收,州政府会有自己的收入税或者销售税。地方政府主要靠地方财产税,有两大特点。第一,这是一种公摊,就是业主在一起组成了一个这样的城市,大家根据自己房地产的价值摊出一笔钱,用来支撑更好的公共服务。第二,在不同地点之间的差别非常大,这是他们自己决定的结果。因为美国地方政府是层层叠加的,有的负责教育,有的负责排水,有的负责消防公安,是这些层层叠叠的地方政府在一起,用它们层层叠叠的房地产税来支撑地方政府的服务。对于联邦政府来说,主要职责是健康跟社会福利,在美国高速公路网初步建成时,联邦政府负了主要职责。现在来说,重大的基础设施更主要是州政府的职责。更细小的到门到户的连接性基础设施,是地方政府的职责。


美国是一个相对平行的分工机制,无论来钱与用钱,最后都要通过特定的财政预算机制,它的整个决定过程非常透明,很有参与性。但既有好处也有麻烦,好处是它的决定非常分散,可以照顾各方面人的需求,麻烦是分散化导致政治上的扯皮也会非常多,有时重大的事情很难达到共识,那么政府就不一定花大力气做基础设施。


美国交通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自税费


美国各个州之间有非常大的区别,我以明尼苏达州为例,它相当于美国的北欧。一是因为天气冷,那里很多美国人是从北欧那边过来的,二是有北欧典型的政府跟公共治理特征,相对高收入、高教育、高社会福利,甚至可以开玩笑说“明州是美国比较社会主义的地方。”高福利高税收,是大家集体决策的结果,大家愿意付出更多的税收换取更多的服务。所以明州不是美国的典型例子,但它是一个前沿案例。


先说资金的来源。美国很大程度上用的是专款专用的燃油税来支持交通。这本身是对的,但燃油税占整个交通资金的比重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大。在这张图上大家可以看到联邦政府15%的资金是从联邦政府的燃油税里来的,但明尼苏达州2010年整年的交通资金将近一半的钱其实是州政府自己的钱,来自于州政府额外的一层燃油税,来自于州政府的汽车登记税和汽车销售税。除了这些之外,还有非常大的一块是地方政府用地方财产税来支撑的地方交通服务。


为什么用燃油税?开车就要烧油,烧油多说明你用路用得多,那么你向联邦跟州政府多交一点钱是应该的。这张图可以看出上面有一个统一的联邦燃油税,还有一个州政府的燃油税,州政府燃油税高低之间的差别非常大。它的逻辑是有一个联邦基础性的服务水平,但另外给了各个州自己的一个选择范围,有的州愿意多花一些钱,多交一些税,可以有更好的道路。州政府除了有燃油税之后,还加了其它的税,比如汽车登记费。登记费是根据汽车的种类、汽车价格,即使你不上路,每年都要交一笔钱。比如我可能开着一辆很便宜的丰田,我的邻居可能开一辆特烧油的悍马,根据燃油税,这是公平的,他上路多烧油多,多交一点。但还有一层公平就是,根据你所拥有车辆本身的不一样,即使你还没有上路,你就应该有所区别。另外,在明尼苏达州买车时,会根据你买车的价格,额外有一笔6%或者7%的汽车销售税。这笔汽车销售税款同样是专款专用,用来支撑州政府里州干道的设施支出。


在地方,地方政府的主要来钱渠道是房地产税。国内这几年,我听说很多朋友买房,或者搬家时重点考虑学区房。如果一个学校非常好,周围的房子通常很贵。等于说好的关键性公共设施,它的价值会在周边房地产里很好地体现出来。美国的机制是,当你提高了地方道路的设施水平,就必然造成周围房价、地价的升值,如果你通过收税或者其它工具把这个钱拿一部分回来,那它是一个非常好的互动机制。不过70年代以来,美国地方的财产税也碰到了一些问题,就是大家对财产税抵制很厉害,因为很多房地产业主说,我每年交这么多钱,但是我并不清楚这些钱究竟用在什么地方。这些年,为了贴补地方交通的支出,美国开始采用一些更有针对性的专款专用措施,甚至采用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决定。


举一个例子,明尼苏达州在两三年前给州府所在地周围的几个县一个特别的授权,如果你能得到民众或者议员的同意,就可以多征收1%的销售税,也就是说你买东西时,在原来销售税的基础上再加1%。这个1%用来做什么?用来支撑在双城地区周边的大都会区的公共汽车、轻轨设施。最后在7县里有5个县投票通过,另外2个没有通过,现在这5个县就多出了这样一层税,另外2个县没有。可以想象,相应在公共汽车路网的设置上,对那5个县就会得到相应的照顾。这是一个很好的反馈机制,虽然民众对收税很反对,但当你把一个特定的公共设施决定跟一个特定的税收结合起来时,反而相对容易得到民众的支持,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实在的好处。


决策未必科学但一定能平衡各方利益


那有了这么多钱,应该怎么划拨?整个来说,美国各级政府资金划拨,要通过相当复杂的政治程序,采用了一些公式,这些公式里兼顾了很多方面的考虑。我们经常说要科学地决策,其实很多重大、复杂的公共政策,不一定很容易做出很科学的推测结果,这时候程序性的制定安排,肯定是一个比较好的保障工具。


先给大家看一张表格,右边部分是联邦政府的钱。首先你会看到联邦政府的钱是通过一个跟公式有关的划拨机制,划到各个州,到了各个州之后,小部分由联邦政府直接分给各个城市跟县,大部分由联邦政府分到各个州。左边是州政府自己的钱,那里有很细的一些比例,比如5%是用来作为整个州的灵活机动的交通开支,95%是通过公式化的形式发放下来。这95%分为三大板块:最大一块是62%,纳入最大的账户——州政府主要干道基金,州政府里面主要的路网都由这个基金负责。其它相对小的部分,9%、25%分给各个县、各个市,这里面有更细的数字。


从地方政府角度来看,明尼苏达州有80多个县,这80多个县接受一定的联邦跟州政府交通的资助,背后逻辑是:一个县如果提高了道路设施水准,不但自己有好处,对周边也有好处。但在接受这个钱时有一个前提,既然设施有区域性的好处,那么我们希望你在使用时要进行区域性的协调。这个区域性协调是怎么实现的?先把明尼苏达州80多个县划成了8个片区,每个片区包含了若干个县,是以片区为单位向联邦政府申请拨款。拨款下来后,这笔钱更多是在片区里综合考虑。具体细节上,他们有一个联席会议,每个县有一个道路工程师,相当于中国城市的规划局局长。这几个局长组成一个联席会议,每年集体讨论这笔钱申请下来以后,应该怎么具体用到各个县。比如,这笔钱下来之后,10%的经费由87个县平分,另外10%是根据各个县的车辆登记数量来平分,30%根据各个县某一定等级的车道来划分,最后剩下50%根据各个县的交通需求来分。这个交通需求怎么算?每个州通过我们的研究设定了一个基本道路交通设施水平,然后你可以把这个水平跟每个县的实际水平做一个比较,如果差距很大,就会有所照顾。


我讲了这么多公式的细节,那边州政府、县政府的相关人员,经常说“这个公式糟透了,简直不知道怎么改”。它有它的不好,但也有它的好。它的好就是,当你决策机制是以公式的形式摆在桌面上时,大家可以看到是怎么分的。比例多少不是科学的计算,但一定是各方面利益长期平衡的结果。这就回到大课题:当我们面临非常复杂的公共设施提供时,当我们觉得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得到一个单一的科学决策标准时,怎么办?我觉得很好的一个机制是通过程序来统筹决定,然后在这个标准基础上进行调节。


美国公交轨道系统拨款机制


再讲一下公交轨道系统的拨款机制。公交轨道系统,可以是汽车、地铁,可以是轻轨、国内的BRT。在世界各国都有一个普遍的认识,公交系统非常花钱,需要政府进行大力补贴。这个补贴通常按两部分来考量,一个是初建成本,比如地铁的初建成本是要把它都挖通了,把站点都设好。初建成本很大,需要联邦政府来帮忙。美国的做法是,联邦政府每年拨出一定的钱,这个钱按照城市的规模给,这个城市可能有5万人口以上或者5万人口以下,5万人口以下的城市,这个钱就可以灵活使用,可以用它进行初建成本的投入,也可以用它来运营。如果城市规模足够大,会有更多的限制,只允许用联邦政府的资助支付初建成本。这里面的逻辑是,比较大的城市有比较高的能力,筹集到足够的钱支撑公交系统、轨道系统的运作。


补贴的钱下来后怎么用?以配套的方式发放下去。具体的例子是,如果你是美国的一个市长,决定买一辆公共汽车,联邦政府给你拨款下来了,那么联邦政府会为你出80%,你自己出20%,这是一般的公共汽车。如果是新能源绿色公交,联邦政府会有更高的激励,可以给你90%,自己只要出10%。换句话说,什么叫大力发展公交?真正的大力发展公交,单靠地方政府出钱是不够的,因为公交的好处是对低收入者有更大的帮助,或者有环保作用。而环保和低碳是整个国家甚至是全球的利益,所以需要有联邦政府更高级别的支持。

第二个板块是运行费用。大家先看这张图最下面的紫红色部分,这个比例是双城地区整个公交轻轨系统所收的票房价格、票房收入占年度运行的比例,大概只有1/3。目前,全世界大概只有纽约或者香港的部分路段,能够凭公交票房维持运营。香港的地铁系统是挣钱的,但挣钱不是靠票房来挣钱,是靠港铁公司控制了很多物业,经营这些物业有很多收入。所以即便如此,公交系统同样需要大量的补贴才能运营。美国一般是怎么进行的?一种是地方政府的房地产税,因为你有好的公交设施、好的轻轨系统,周边房价可能上升。第二种比如双城地区用了额外征收的地方可选销售税。因为你有了这些设施后,地方商业活动会更活跃,这时候你从市场的销售交换行为收取一些税收支撑,也是一个很好的互动机制。




腾讯思享会 2015-08-23 08:39:14

[新一篇] 【思享】陳端洪:香港人到底愛不愛國?

[舊一篇] 別怕有我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