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汉学家周锡瑞:历史更应该是个人史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编者按

“个人即政治——个人生活,归根到底还会影响政治的大趋势。”7月20日,由腾讯思享会联合山西人民出版社举办的周锡瑞作品《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着名学者周锡瑞、中共党史研究室前副主任章百家、学者叶维丽、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雷颐、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马敏等30余位嘉宾及媒体应邀出席。周锡瑞教授围绕其新着《叶家》展开,介绍了该书写作缘起、资料搜集与使用、书写方式等,通过对叶氏家族在清末、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中讲述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三个时期不同际遇的讲述,使与会者认识到家庭作为社会变迁的写照,它与国家在现代中国社会变迁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下为报告实录,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收听“腾讯思享会”或“ThinkerBig”公众帐号:


沧海一“叶”:大历史中的小家庭


周锡瑞(美国着名历史学家、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写《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已经二十多年,此前《叶笃庄回忆录》(手稿)我也见过,我岳父叶笃庄的回忆录《一片冰心在玉壶:叶笃庄回忆录》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同时出版。回忆录中,从他天津幼年的家庭生活、私塾读书到南开中学、日本留学、抗战、结婚成家,共和国早期反右运动,最后坐了28年牢以及一系列事件和自己亲历经历过的,都坦白、坦诚地写出来。


我自己看了这个回忆录,就在章开沅先生的建议下写这本家史。但我自己主要研究的清代历史,我想利用自己的条件把时间提得更早一点,能写一个跨越清朝晚期帝制下的家庭制度和民国时期的家庭、共和国时期的家庭的发展脉络,这会和一般的家族回忆录有所不同,会有一些新的价值。


1994-1995年,我利用一年的时间在中国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先是叶笃庄先生的高祖叶伯英做官做到陕西巡抚,我在北图找到关于他的年谱,第一历史档案馆当然也有他的奏折,我收集了这方面的资料。过年时我回到安庆老家翻阅了叶伯英的族谱。后来我回到美国,发现美国国会图书馆存有叶伯英父亲叶坤厚二十卷的诗集。如此,我觉得有足够的资料写其清代的家史。


民国到1949年以后,一大部分是关于“笃”字辈口头历史、访谈的,从中国民主同盟的叶笃义、到社科院的叶笃正、新华社的方实(叶笃成),上海的妹妹叶笃柔,我对这些人进行了好几年一次一次的访谈追问。很不幸,因为我写得太慢,叶笃庄先生2000年去世了,农科院将其个人档案提出给家人看,我太太叶娃去看了档案,收集了一些资料。如此一来,我觉得我有完全足够的资料写从晚清、民国、共和国这三个大阶段的时代历史架构下的叶家发展史。当然每个时代都会有比较大的动乱,晚清有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打进安庆时,叶家那时候离开了安庆。民国时期有抗战,叶家小辈都在天津、北京,多半跑到内地去参加抗战。共和国时期有文化大革命。所以这本书也是探讨时代动荡对一个家庭的影响。


因为各种原因,一直到2011年才写成英文版,而且最终得以出版。去年开始翻译中文版,这里要特别感谢孟繁之先生,组了一个主要翻译队伍,校对原文,还加了很多注释,使内容更加充分。在中文版译稿完成之后,叶家的晚辈要求审稿,也提出很多挺有价值的宝贵意见,帮我纠正一些事实的错误,补充一些不足之处,对晚辈的叶维丽先生表示感谢。


时代记忆、社会结构与家庭变迁


关于书的内容我简单地讲两点,一是我写历史一直的作风是要把政治史,尤其是政治大事件和社会事件联系在一起,把这两方面历史事件的社会背景、社会演变都联系起来,《改良与改革:辛亥革命在两湖》、《义和团的运动起源》基本上是采取这样的研究方法和写实的做法。现在把百年动荡的历史大潮流如何影响家里的私人生活和家庭在社会里的背景。反过来说,家里人际关系的各种演变又如何影响了历史大发展。国外经常说“个人即政治”——如果我们不能领悟大的历史进程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我们就不能充分理解这些历史进程。相反,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小习性也有助于塑造人们所生活的和决定历史进程的大社会。


二是这本书主要针对的家庭、社会结构。我们都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一直特别重视家庭与家庭的关系。不过“家庭”这个概念,家庭的事实、作用和因素都在不断地变,“家庭”这个东西不是固定的,而是按时间演变而来,我想探讨这个问题,通过这本书,通过叶家这一个家庭看清代、民国、共产党的家庭是如何演变、如何不一样,以这种变化如何探讨中国的近现代史。我简单说这些,谢谢。




腾讯思享会 2015-08-23 08:38:58

[新一篇] 夢見春天不來,我久久沒有話說

[舊一篇] 【推薦】個人命運沉浮與國家秩序息息相關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