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为其易,我任其难

>>>  小樂的精彩夢想  >>> 簡體     傳統

俄国革命恨,我们革命是爱。是孙文言否?


毛五一给自己加了万岁,进城赶考。


开始排练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很多人信了。


要做生意,大的和小的二选一,大多数人都会选大的,无可厚非。不过也不代表小的永远没机会。

八百诸侯会盟津,周武革命灭暴殷。再大的政权,没有包容,只会压制,结果只有分崩一途。


嗯,毕竟同文同种,统一是历史的趋势。就看各自有多少诚意了,不知道大陆是否会允许国民党回大陆发展。 


对此,1943年9月1日中共媒体曾指出﹕法西斯的新闻“理论家”居然公开无耻地鼓吹“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报纸”的主张。它们对于“异己”的进步报纸,采取各色各样的限制、吞并和消灭的办法,如检查稿件、任意删削,威胁读者、阻碍推销,派遣特务打入报馆、逐渐攘夺管理权,最后则强迫收买,勒令封闭。


此外,《新华日报》1944年10月9日说,“现在,假如我们承认战后的世界是一个不可抗而又不可分的民主的世界,那么要在这个世界里生存,要在这个世界的国际机构里当一个优秀分子,第一就是立刻在实践中尊重新闻自由这种人民的不可动摇的权利。”


华莱士又问﹕那为什么中国是一党国家﹖回答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要有反对党﹖


政治不是一个党派的私产,人人有权问责。正常国家是政权更替,独裁专职视为亡党亡国


在现实中有对台湾夫妻对我说,他们无政治立场,男的投蓝,女的投绿,就是为了平衡,让他们竞争,这样才能过好日子。


没有想到的是,谈话在台湾民间引起了更强烈的反弹,很多台湾年轻人对此威胁性谈话感到愤怒,结果反而朝更不希望看到的方向发展。“统”、“独”之争实际上是意识形态之争,而强制是改变不了人心的。陈就职演说中,讲了段意味深长的话,“历史证明,战争只会引来更多的仇恨与敌意,丝毫无助于彼此关系的发展。中国人强调王霸之分,相信行仁政必能使‘近者悦、远者来’、‘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这些中国人的智慧,即使到了下一个世纪,仍然是放诸四海皆准的至理名言。”这恰恰反衬出借投机爬上来笃信强权,只相信强制与恐吓,丝毫不尊重中国古人的智慧。


火中取栗,与流氓为伍的下场,它们说党与民是鱼水关系,意思是只要有水我党就死不了!它要与中国人民共存亡!


按照自己50多年前的理论﹕“目前推行民主政治,主要关键在于结束一党治国。因为此问题一日不解决,则国事势必包揽于一党之手﹔才智之士,无从引进﹔良好建议,不能实行。因而所谓民主,无论搬出何种花样,只是空有其名而已。”


65年前,机关报《新华日报》有过这样一段﹕“他们(国民党)以为中国实现民主政治,不是今天的事,而是若干年以后的事,他们希望中国人民知识与教育程度提高到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国家那样,再来实现民主政治。其实在民主制度之下才更容易教育和训练民众。”(1939年2月25日)


5年后,《新华日报》还写到﹕要彻底地、充份地、有效地实行普选制,使人民能在实际上,享有“普遍”、“平等”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则必须如中山先生所说,在选举以前,“保障各地方团体及人民有选举之自由,有提出议案及宣传、讨论之自由。”也就是“确定人民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的完全自由权。”否则,所谓选举权,仍不过是纸上的权利罢了。(1944年2月2日)


在文革大闹剧时,李光耀就曾说:毛搞的那一套东西是玻璃板上画画,大雨过后就冲得一干二净。


这么多年以来,并没有长时逛论坛的习惯,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人独自思考。受孙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布衣亦可傲王侯”的名言感召,延揽古史列传,查阅近史影像,借以观照现实,思考未来。


本文主要探讨了“家国山河”的情怀问题,而小清新,则指的是景色、人文、格调,两者互为表里。与一般的游记避谈政治、夸大景致不同,本文作者是刻意处处往政治上靠,用心何其险恶^_^。重点研究了“不同政治制度与人文氛围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深层次影响”,从以下两个角度揭示了历史的某种必然性:


一、古典政治的方面,汤武革命的王道政治合法性,儒家道统的正义性,以及华夷之辨


二、共和宪政的方面,追寻共和国的本义,民权制度的建立,与传统文明的融合与延续


历史就是现实,谁人不觉得“国共论坛”、“习朱会”是几十年国共纷争的延续?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既然都是“共和国”嘛,那开放政治则是必然要做的事,共同走向繁荣富强、自由民主的康庄大道上。


大部分的台湾民众并没那么在乎统独的问题,是害怕“自由、小清新”的日子被侵犯。至于民进党,也在不断成熟,它的政策是很灵活的,经历了阿扁的“去中国、要建国”的迷思,也会越来越务实。无论哪个政党,都该以“民族、百姓的福祉”为依归。


马英九也曾说,中国有纪录的历史大约有4600多年,在此过程中,有70%或至少65%的时间是统一的,30%左右是分裂的,在历史上分裂时间最久的有超过200年的。在一个有历史观的民族来看,这些分分合合其实也是历史现象的一部分,重要的是人民的幸福能不能得到确保。那么,从长远眼光看,既然都是华人文化同文同种,则统一是必然,而且是统一在一个国号、一个制度(一国当然一制)下。当然了,两百年太悲观了,巨变往往在不经意间,说不定是在近年呢?若果真,则富强繁荣、公民自由可期,大可乐观。


另外也发现,逛论坛实在是相当费时间,特别如果是要做到一一回复的话。


这几个段落意思,大概是指国府中败类比较多,被吸收进共军的很多都是进步爱国人士。黄炎培对毛曾说“很多势力,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当时,共军势头在上升期,无可讳言。国军经历北伐与抗日前期,精英凋零。毛也曾说蒋“民主无量、独裁无胆”。这么多人被毛“民主”蒙骗,蒋确实没毛那么阴险。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计划经济反而有利。但是在低速发展、新常态越来越多时,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迟早出那种“无法掩盖”的大问题。政党是会腐化的,下台反省反省再上台不是很好吗。


@卡卡的蛋疼 繁华下面是有隐忧的,中国历朝的盛世莫不是如此,我想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看得到中国目前广泛存在的问题。不能只看新闻一联播的宣传。对于集权,造成民众追求拜金、创新能力的不足,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


当初“闯王”李自成的军队也是号称军纪严明,“闯王来了不纳粮”,战斗力强,深受明廷苛捐杂税的百姓欢迎。迅速的扩张发展,最终成为推翻明王朝的主力。但是在夺得京师后就迅速腐化,败给满清或吴三桂。夺天下易,治天下难。


当年宁可“当了裤子、也要造原子弹”的态度,集体的利益大于个人。可能几百年来被帝国主义侵犯怕了的心态吧,富国强兵的心态。现在是和平建国时期了,强国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个人自由”的解放。小蒋当年若不实行民主,极有可能已经被台湾人推翻“中华民国”建立台湾一共和国了。


汪精卫离开时给蒋介石留下了长文的诀别信,表示他和蒋介石虽然所走的道路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救国。汪精卫最后写道:“君为其易,我任其难”。在当时的爱国气氛下,走高唱抗战的道路当然比较容易,而走与日本讲和的道路就比较艰难。所以汪精卫对蒋介石说:你去领导容易的抗战吧,我来承担艰难的和平工作。 


如然,则以中华民国宪法重光于大陆,方是两岸未来终极方向,亦才能慰 国父在天之灵,及不负中山先生提倡三民主义及创建亚洲第一民主共和国「一世的辛劳,半生的奔走,为国家牺牲奋斗」之苦心孤诣!


今天是中华民国102年3月12日,整整88年前的民国十四年(1925)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先生病逝北平协和医院,以往大家传唱的国父纪念歌,现似已少听到:


我们国父,首创革命,革命血如花,推翻了专制,建设了共和,产生了民主中华。民国新成,国事如麻,国父详加计划,重新改革中华。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真理细推求,一世的辛劳,半生的奔走,为国家牺牲奋斗。国父精神,永垂不朽,如同青天白日,千秋万世长留。民生凋敝,国步艰难,祸患犹未已;莫散了团体,休灰了志气,大家要互相勉励。国父遗言,不要忘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网载 2017-05-15 14:46:47

[新一篇] 溯清源頭,時局變遷

[舊一篇]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