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命运你做主:庄子的自我救赎之道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庄子提不出一套解决社会纷争、解决各诸侯国家之间混战的方案,庄子也解决不了当时的那种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仁不仁、义不义的局面。那么怎么办呢?我救我自个儿,我不干坏事,我也不招你

  《庄子 》里讲了宋荣子这么一个人,这个宋荣子非常高明:全天下的舆论都夸他,他也不乐;全天下的舆论都骂他,他也不在乎。他搞得定内外的区分,不受物议即外物的影响。他辨得清荣辱处境的应对。他对世界,没有什么斤斤计较的追求。这点很不容易,在庄子生活的时期,他居然能够提倡一个人特立独行,一个人自己对自己要有充分的自觉、自信、自主。

  不是有一个电视剧叫《我的青春谁做主》嘛,那么像宋荣子这种人,他就是“我的青春我做主 ”、“我的中年我做主 ”、“我的老年我做主 ”、“我的一生我做主 ”。我用不着跟着众人走,用不着随大溜。大家说这个时候出国最好,纷纷出国。那我就不出国,我出国干什么去啊?大家纷纷都下海,他偏偏不下海,他敢于坚持自己的选择,不受潮流的影响,也不在乎一时一事的得失,能够特立独行,能够不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在别人的反应上。

  这不容易,特别是在古代中国,因为中国没有个人主义的传统,没有尊重与珍惜自我的传统,甚至没有维权的传统。相反,我们有很多负面的说法,表达我们对于一个过分自信者的反感,例如:刚愎自用、倒行逆施、自以为是、自找苦吃、不碰南墙不回头等等,只要一想到这些词,没有几个人有自己做主的勇气了。

  列子虽然很爽,但依然有所待

  说完宋荣子,庄子又说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乎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说有个叫列子的人,这个列子他能做到什么程度呢?他能驾驭风,他能利用风来飞行。但是庄子没具体地描写,他没有像描写鲲鹏展翅一样来描述列子究竟是在九万里的高空行动,还是在二尺五或八尺八的低空行走?这个他没有说。但是他说列子能够驾驭着风行走,“泠然善也 ”。泠呢,就是清凉。用现在的语言解释,就是他为乘风而行觉得很爽。风一来,他借着风就走了,这个多爽啊!

  庄子认为列子很舒服,但是他仍然有做不到的。是什么呢?他“犹有所待者也 ”。就是他得等着风起来,风要不起来他就走不了。换言之,他仍然要等待某种条件。

  真正有道行的人、真正得道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呢?不管你刮风不刮风,我都能做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简单地说,就是靠宇宙本身它的存在、它的大道、它的规律,我就能够想上哪儿去就能上哪儿去。这个话说得未免有些过于抽象,无可操作性,但也许正因此而令人敬畏。

  然后,庄子提出了一个命题:叫“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庄子不遗余力地提倡,一个人可以特立独行,一个人不要有待,你不要等待什么条件、不要等待什么机会,你的命运应该你自己做主,你的命运应该你自己把握。这种观点是很好的、很不错的一个观点,是一种拯救自我的观点。

  在春秋战国时期,庄子提不出一套解决社会纷争、解决各诸侯国家之间混战的方案,庄子也解决不了当时的那种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仁不仁、义不义的局面。那么怎么办呢?我救我自个儿,我不干坏事,我也不招你。起码我不因为俗人的世俗的舆论,弄得自己有时候高兴有时候不高兴。

  庄子提倡这种人格的独立。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庄子提倡自我的救赎,我救不了别人,那我先救自己。

  无待:通往自我救赎之道

  庄子提出一个“无待”的观念,就是让你自己拯救自己。你自己的人格、你自己的一生,你得自己做主。

  庄子还有一个很可爱的地方,就是他认为这个人的道德的修养,对大道、对天道的掌握,一个人和世界的和谐和融合,它是没有尽头的,是没有所谓最高的,你高了还可以更高。

  读武侠小说,最令人欣赏的部分就是小说中描写一种武功,这种武功当然是非常厉害的,大概还没有人能练成,这就是“旱地拔葱 ”,这是一种轻功。就是他“噌 ”一下子跳起来了,假设说跳了一米五,这个时候他用右脚把这个左脚的脚面一踩,“噌 ”又一米五,就三米了。这时候左脚再把右脚的脚面一踩,四米五了。

  这个呢,在体育运动里是做不到的,但是在读书修养历练上,在精神境界的提升上,这是可以做到的。就是你高了仍然不够高,你像宋荣子一样了,你也不够高,你仍然是似是而非、似高明而非。你像列子一样,能御风而行了,你仍然不够高。即使你像唐尧禹舜一样了,也还是可以有更高的追求。

  《庄子》里面净是对唐尧禹舜的不满,为什么庄子居然会对无人不称颂的唐尧禹舜不满呢?庄子认为,唐尧虞舜吸引了一大部分人,让很多人称颂他们的德行、功业与成就,称颂他们是圣明君主。而有称颂也就会有批评,有热烈就会有冷漠,有拥戴就一定会有否定、反对、抱怨。既然有了肯定又有了否定,就会有很多争夺,争夺好的名声,争夺自己在历史上的定位,争夺自己的威权威信,争夺这个中国士人最重视的所谓流芳百世,而要让自己的对立面遗臭万年。

  这就证明,尧禹舜等人的存在不能带来和谐与天下太平、长治久安,相反,你的树榜样的结果是天下多事,是评比挑剔,是互不服气,是在位时猛秀一把,叫沽名钓誉。

  那么真正伟大的圣明君主是什么样的呢?是无为而治,无威而安,无言而教化,道法自然。用老子的说法就是:太上,不知有之。就是说最好的最圣明的君王,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他是谁。

  所以庄子用了一种非常雄伟的气势,用一种非常雄辩的气势来宣传一种无用之用,宣传一种消极自保之道。宣传无求无为无名声无是非无正反无人拥护无人崇拜也无人反对无人骂娘。一切道法自然,什么都不努劲,什么都做到最好,绝对不要称颂,不要人气,不上排行榜,也绝对不加美好伟大的封号,青史绝不留名,但实为天下的第一人。

  这说得实在太美好了,太理想化了。但是呢,又太缺乏可操作性了。你说它缺少可操作性吧,他又把它合理化成了拯救自我之道、破除迷信之道。

  从庄子的这些言论中,我们可以想象,他将如何警惕、看穿、否定、唾弃那种古代的直到现代的个人迷信,那种肉麻的歌功颂德、热泪盈眶、匍匐跪拜、哭爹叫娘、谢恩表忠。

  庄子两千多年前就有这样的见地,他太厉害了。这个对人来说,有很大的参考与启示的意义,但是又不可能完全照办,完全照办也是会误事的。

  平衡自己的心:无功,无名

  人的私心杂念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两条,一是焦虑,也可说是恐惧;二是贪欲。

  一个贪欲、一个焦虑,基本上就把一个人给毁了。金融、经济,以至于股票生意上的专家,说一般的人做股票,失败的多。原因就在于这股票一落钱,他就焦虑,他就惧怕,怕它再落,所以赶紧卖。这个股票一涨钱呢,他就贪欲心猛涨,他就觉着还有可能再涨,就买。最后变成了落钱的时候卖、涨钱的时候买。你想他能不赔钱吗?

  一边是恐惧和焦虑,一边是贪欲。长期被恐惧和贪欲折磨熬煎的一个人,他干什么事能成功呢?我们想一想,一个人一生为自己的利害得失而在那儿陷入贪欲和焦虑的循环之中,这样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所以庄子提出来:神人无功。这里“神人 ”到底什么意思,庄子并没有解释。我们至少可以设想嘛,就是通神,就是他有了某种超人的力量,或者超人的训练,或者超人的功能,如果我们把神人往这个“超人 ”上来体会,应该是差不多。

  “神人无功 ”,他这个解释有一点儿故意和世俗作对,因为世俗最看重的是你的事功,就是你干成了什么事。如果你是武将,你打过多少次胜仗,你斩首过多少敌将;如果你是网球运动员,你得过多少次大满贯,法网还是温网还是澳网还是什么网;如果你是文人,你有多少着作,得过什么重要奖项;如果你是官员,你有什么政绩,老百姓给你送没送过万民匾。

  但是庄子他比较怪,他说这些事功不值一提,因为这些都是形而下的东西。“神人无功”,我不管你这些形而下的东西,我是神人我表现在哪儿呢?表现在我精神上的完整、优越;我精神的丰富和超拔。我做到自己在精神上完整、优越、丰富、超拔,有事功没事功没关系,跑第一还是跑最末儿没关系。我是官至王侯将相还是只当一个不起眼的小吏,没关系,都一样。所以神人无功,我看不起这个功。

  同时,神人无功还可以解释为神人的事功是大功绩,是超出一般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务的大影响大功德大改变。例如一个武将,拉弓射箭,舞刀弄枪,其功是看得见的,而他如果能有正确的决策,正确的谋略,妥善的操作,做得到像孙子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他的功业反而不如打一个漂亮仗或是打掉敌方多少坦克、飞机、军舰更突显。

  无为之治,不言之教,不恃之为(不以之为本钱的作为),不宰之长(潜移默化,不以老板自居)。他的事功,他的功劳,他的功能,他的超强的能力反而显不出来也不必显出来。庄子说得是多么好啊。

  “圣人无名 ”,这个话有点儿意思,圣人为什么会“无名 ”呢?

  这个“圣人无名 ”里庄子有点儿潜台词,就是那个“骤得大名者 ”并不是圣人,而多半是赶上点儿了,是瞎猫碰上了死老鼠。时势造 “英雄 ”,有时候需要那么一个人,扮演某个权力系统或反权力系统、某种理念或反叛需要的角色,他或她正好就应运而生了。有时候具体的事迹甚至有张冠李戴、勉强拔高的痕迹,已经成了角色了,也就将计就计、弄假成真了。

  还有时候,那只不过是迎合愚众,讨好一知半解、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者的装腔作势,是自己作秀、是自己作表演,所以一下子得到大名,但是那不可能是圣人。圣人是默默地,你看不出来他干什么,但是他给自己的乡里、乡土、百姓、民人带来了许多的利益,很多的教化影响。

  脚后跟“呼吸”的真人

  《庄子》里还很喜欢用一个词,这个词叫“真人 ”,真假的真,真人恰恰说的是一种半仙之体的人。所以庄子本人在唐朝的时候被封为“南华真人 ”,《庄子 》这本书又叫《南华经 》。

  还有一位有名的人,就是贾宝玉。按高鹗的后四十回,贾宝玉最后是跟着一僧一道走了,被皇帝封为“文妙真人 ”。一个“南华真人 ”是庄子,一个“文妙真人 ”是贾宝玉。这俩人起码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功名利禄没有兴趣。

  《庄子 》一书当中对这个“真人”是不断地发挥,譬如他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 ”,这个真人睡觉的时候不做梦。睡觉的时候不做梦可不好,要按现代精神病学,睡觉的时候不做梦是精神病发作的前期征兆,因为做梦是人的一种心理调节,做梦是一种压抑的释放。

  但是庄子说“其寝不梦 ”的意思就是说他没有胡思乱想,睡得踏实,“其觉无忧 ”。庄子这一点写得好,很多人都是早晨眼睛一睁,各种发愁的事就都出来了,说电费没缴、房子漏了、下水道不通、孩子上学找不着合适的地方、父母生病挂不上专家号。只要眼睛一睁,各种忧愁的事就都来了。而庄子提出来的是醒了不发愁。

  庄子的“其寝不梦,……其息深深 ”这个说法很有趣。“其息深深 ”,他的呼吸都是深度呼吸。庄子最早提出,说真人呼吸到踵,踵是什么地方呢?就是脚后跟,真人用脚后跟呼吸。这个说法被中国的佛教也接受了,有些高僧就说,你们呼吸是用肺呼吸,我们呼吸是用脚后跟呼吸。

  用脚后跟呼吸,这是怎么个呼吸法?这个脚后跟的细胞里头能进氧气吗?这个声乐中有颅腔共鸣、鼻腔共鸣、胸腔共鸣,有一些男声更要求腹腔共鸣,就是帕瓦罗蒂的那种腹腔共鸣。但是他们可以用脚后跟共鸣吗?所有的歌唱家都告诉我,不可能。但是声乐艺术家们告诉我,脚后跟完全可能跟着用力,当你的呼吸用力的时候,力气一直用到了脚后跟上。

  庄子给人很大的启发,比如唱歌唱到上劲儿的地方,比如说帕瓦罗蒂唱到最后 “欧索罗米欧 ”时,他全身都在使劲,他四肢的肌肉都在用力,他的脚后跟也在使劲。

  所以,庄子说的真人以踵(脚后跟)来呼吸,实际上就是说,这个呼吸是在调理全身,他的脚后跟也参与配合了他的呼吸、他的心理调适、他的器官调适、他的呼吸调适。他就和心浮气躁划清了界线绝不心浮气躁,哪怕我喘一口气,慢慢地这口气送到了脚后跟下面,深深地,然后我再把它呼出来。

  所以,庄子的理想是创造一种人格,这种人格对于大道以外无所求、无所期待、无所期盼,也就无所焦虑、无所忧愁。他这里对真人的这种描述稍微悬了一点,所以他也影响了道教的某些流派,产生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和做法,什么炼丹啊、气功啊,搞得走火入魔的。

  但是庄子更多的是引导了一个方向,他告诉我们,一个人除了考虑追求计较外界的成功以外(当然,按庄子的思路你最好尽量摆脱对于这种外在得失的在意),同时,你仍然有可能通过提升自己和平衡自己的心理素质,使自己能够得到一种常人所不能够得到的信心和喜悦,从而改善自己的心理生理状态。

  一个人都能自我感觉到自己的呼吸一直深入到脚后跟那里了,他还有什么心浮气躁、迫不及待、轻举妄动、如坐针毡的可能性呢?他不真正做得到了稳如泰山,静如处子,心平气和,这种令人认为是最佳的生存状态了吗?


了望东方周刊/王蒙 2015-06-05 15:30:03

[新一篇] 《與莊共舞》:王蒙解讀莊子 談人生的自救之道

[舊一篇] 血色曙光:華夏文明與漢字的起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