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名人选简介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孟子(约前372-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段的长远利益。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氏。又称卫鞅、公孙鞅(卫鞅之“卫”即以国为姓,商鞅之“商”即以封地为姓或以官职为姓)。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商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受到秦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死后被车裂。商鞅在秦执政约二十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并使秦国长期凌驾于山东六国之上,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包拯(999年-1062年),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着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

朱熹,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绍兴二十一年授任泉州同安主簿,绍兴二十二年到任。(朱熹任同安主簿前后5年,经常往来于泉属各地访友求贤,寻幽揽胜。同安至泉州相距百余里,安海地处泉同之间,为必经之地,因此,朱熹往返两地,常在安海歇息过夜。每次路过安海,则访问朱松遗迹遗事,招集镇中耆儒名士讲论经学,对安海文风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任满后,请求为辞官,潜心理学研究,四处讲学,宣扬他的“太极”即“天理”和“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体系,成为程(指程颢、程颐)朱学派的创始人。


网载 2015-01-15 15:14:09

[新一篇] 神眷顧軟弱者

[舊一篇] 銀龍島 爭議土地 海上布達拉宮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