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马镫和西方中世纪的骑士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在英国、德国、马尔他游历时,曾去过当地的博物馆,印象比较深的是关于欧洲中世纪骑士制度的介绍。在人们的印象中,骑士就是穿着厚重的铠甲、手持长矛、骑着骏马、为了国王和领主以及荣誉而战的一群勇士。事实上,骑士的内涵远非如此。

首先,出身于贵族家庭是成为骑士的重要条件;其次,骑士从小要接受严格的礼仪和军事方面的训练,21岁时方能被正式授予骑士称号。而获得称号的年轻骑士则常常通过马上比武,显示自己无愧于骑士这一光荣称号。在交战中,骑士们还要遵守某些成文的规则和惯例,如:一个骑士不能对另一个毫无戒备的骑士发起攻击,而必须让对方做好战斗前的准备。当一名骑士俘虏了另一名骑士后,必须将俘虏待如上宾。

身为骑士,除了遵守交战的惯例外,骑士还要遵守基督教的戒律,如帮助帮助穷人,保护教堂、妇女和所有无防卫能力的人等。尽管并非所有的骑士都遵从这些戒律,但骑士精神——彬彬有礼、举止端庄——仍为当今西方世界所遵从。

大约公元3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马镫。(网络图片)

不过,很少人知晓,推动欧洲11世纪至14世纪骑士制度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竟然是中国人发明的骑马时踏脚的装置:马镫。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早在马镫发明前,骑士们骑上马以及骑在马上都会遇到困难。当时上马的主要姿势为:或左手紧抓马鬃,飞身上马;或用手中的矛点地支撑身体而跳上马;或靠踩住安装在矛上的横栓而上马。而当骑在马上时,骑士们的双脚是无处搁置的,奔腾或跳跃时,骑士们必须紧紧抓住马鬃,夹住马肚,才能避免被颠下马背。

这种状况使骑士们在马上作战甚为困难,也因此使骑士制度无法在公元11世纪前形成。大约公元3世纪,中国人发明的马镫改变了这一局面。

当时的中国人藉助先进的冶金技术,开始生产铸铜或铸铁马镫。马镫的发明者没能青史留名,但其想法很可能是来自于用皮绳打成套环再踩套环上马的启发。马镫虽然很小,作用却很大,它可以使骑士和战马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把人和马的力量合在一起,发挥出最大效力。

1993年在吉林帽儿山墓地18号墓中出土了一副西汉中晚期至南北朝马镫,用铜片夹裹木芯,以铆钉缀合加固。这是中国出土年代较早的马镫。此前,在南京象山发掘的东晋琅玡王氏族墓群中,亦出土了一件装双镫的陶马,墓葬年代为东晋永昌元年(322)或稍后。

马镫发明后,很快就由中国传到朝鲜,在公元5世纪的朝鲜古墓中就已有了马镫的绘画。马镫大约在6世纪经一个向西进的少数民族部落先传入土耳其,然后传到古罗马帝国,最后传到整个欧洲大陆。或许是缺乏冶金技术的原因,欧洲的常规部队在中世纪初期仍没有采用马镫。

对于中国人发明的马镫,英国着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关于脚镫曾有过很多热烈的讨论,最近的分析研究,表明占优势的是中国。直到 8世纪初期在西方(或拜占庭)才出现脚镫,但是它们在那里的社会影响是非常特殊的。林恩怀特说:‘只有极少的发明像脚镫这样简单,但却在历史上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催化影响。’”

的确,没有马镫,负重的骑士势必很容易从马上摔下来,而西方文明中的骑士精神能否形成也是一个未知数了。


杨宁 2011-06-19 22:10:53

[新一篇] “刑不上大夫”是進步還是落后?

[舊一篇] 史海鉤沉:蔣介石與宋美齡罕見濃情相伴照片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