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思忖“书卷气”的缺失——浅析现代社会知识分子队伍的演变

>>>  深入傳統文化及個人修身養性  >>> 簡體     傳統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难发现,少数拥有类似教授这种高知身份的人,多少年来,几乎没有一部完全真正是属于自己的专着问世;即便是为数不多的论文,往往也都是由下属捉笔代劳出台的;甚至有的评高级职称的“研究成果”栏中,填写的只是自己所掌控的那个单位颁发的红头文件。用其自己的话来说:“我现在已经不想再研究什么理论、写什么文章了。因为过去我研究得太多也写得太多了……”

  的确,在现实生活里,在进一步树立“知识就是生产力”观念的过程中,一方面,人们对具有真才实学、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知识分子倍加尊重、珍视和敬仰;另一方面,人们对某些仅仅是依仗牌子、名气或包装,既没有多少书卷味道,也看不出有明显的真才实学,有的甚至还充满了金钱铜锈气息的“知识分子”,也产生出诸多的疑惑和不解。

  面对这种情况,如今更加看重实际的人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思考:用与时俱进的态度观察认识事物,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知识分子队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当前知识分子队伍中的一些人,明显缺少了“书卷气”,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究竟多了什么气?却是一个必须具体分析、深入思考、辨证认识的问题了。

  一、对缺失书卷之气问题的辨证思考

  用传统的观念来看所谓的“书卷气”,有褒贬两种含义。从消极方面来看,它形容某些知识分子,由于长期生活于校园、埋头于书本,对社会实际缺乏了解,不通人情世故,自恃清高,固执己见,无论说话、办事还是认识问题或分析问题,都过分注重呆板的理论,强调书本上的道理。从积极方面来看,它在形容某些知识分子存在讲求本本和教条缺点的同时,也带有对其正派率直、真实诚挚、刚正不阿、不入世俗、不畏强权、不随波逐流的为人处世态度的赞扬。

  我们说“书卷气”的缺失,主要指的并非只是那些改变了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缺点的知识分子,而重要的还是指那些混迹于知识分子的行列,打着知识分子的招牌,享受着知识分子的待遇,却仅仅是依仗牌子、名气或包装、名不副实,既没有多少书卷味道,也看不出有太多的真才实学,有的甚至还充满了金钱铜锈气息的“知识分子”。笔者认为,这种人物的生成,应当是现代社会知识分子队伍发展和演变的重要特点之一。

  辨证地看待知识分子“书卷气”的缺失,客观分析现代社会知识分子队伍的发展和演变,应当从正反两个不同的发展趋势来看。

  从正面看,一些知识分子“书卷气”的缺失,恰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不能将其看成是消极的东西。例如,在创新思维的影响下,不少现代知识分子,摆脱了“书卷气”的束缚,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为加快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奉献精神的鼓舞下,不少现代知识分子,将对社会和他人的无私奉献,看作是人生的最大价值,顽强拼搏,舍己为人,立下了不少丰功伟绩;在深入实际的号召下,不少现代知识分子,放下了“书生”架子,丢掉了清高的面子,勇于深入实际,注重调查研究,跻身于普通社会大众的行列,在校大学生自食其力甚至上街卖肉,都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之事;在体察民情的责任下,不少现代知识分子,甘愿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待遇,到西部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不少现代知识分子,已经不再满足或依赖书本上的知识,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才能,不断增强自己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实力。

  从反面看,某些知识分子“书卷气”的缺失,反映的恰恰是社会不良风气在知识分子层面上的影响,完全是一些消极的东西。例如,在不良刺激的诱惑下,少数知识分子甚至个别号称“专家”的人,身陷世俗,沉湎低级趣味,喊着“良心不值几何”的口号,势利世故、嫌贫羡贪、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甚至相互诋毁排斥,完全丧失了知识分子应有的良好品质;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少数知识分子甚至个别号称“专家”的人,昧心敛财、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喊着“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口号,甚至坠入违法乱纪的深渊;在谋私理念的作用下,少数知识分子甚至个别号称“专家”的人,追逐名利、偷袭剽窃、欺世盗名、投机钻营,喊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口号,干出了一些放弃人格、甚至是伤天害理的事。

  二、对产生消极之气问题的诸多担忧

  在辨证地分析研究现代社会知识分子队伍的演变,分析研究知识分子“书卷气”缺失问题的过程中,人们尤其感到忧心的是,在缺失了“书卷气”的某些知识分子中,正生成着一些明显有悖社会道德规范的消极之气。

  针对社会实际,区别不同情况,对缺失了“书卷气”的某些知识分子存在的一些明显有悖社会道德规范的消极之气,这里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种情况:

  1、官气吞噬了书卷气。知识分子做官,本是一种增强领导素质、提升领导水平、体现科学精神的有效手段和明智举措。但是少数为了官的知识分子,一戴上官帽,便立刻吸收了客观存在的某些消极东西,指手画脚、颐指气使、独断专行、官官相护、甚至贪污腐败。

  2、商气侵蚀了书卷气。知识分子经商,应当是知识化、信息化、科学化时代的一个显着特征,也是将知识化为生产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在踏上了经商之路的知识分子中的少数人,坚持“人无横财不富”的不良心态,尔谀吾诈、不讲诚信、欺瞒哄骗、见利妄为,有的甚至助推了社会犯罪向“高知化”发展的趋向。

  3、金气改变了书卷气。君子爱财,本是天经地义、无可指摘的事情,但爱财必须取之有道、取之护道,这是做人起码的人格良心体现。但是在现实社会拜金心理的驱动下,某些知识分子,对金钱持顶礼膜拜的态度,想方设法搞钱,惟利是图谋事,不惜用伪科学、假科学来混淆视听欺骗群众,甚至利用手中掌握的由国家大量投资的报刊来敛财、捞钱。

  4、俗气代替了书卷气。人的社会性,指的是人依附于社会、进步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根本属性,并非指是人就一定要步入世俗、沉陷世俗、庸俗愚昧。但是在某些“勾兑”之风盛行的地方,人们不难看见,现代社会中某些冠冕堂皇的知识分子,将“知识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变成了“关系就是生产力”,人云亦云、口是心非、投机取巧、阿谀奉承、表里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致力于关系“勾兑”,依附于权势和钱势。

  5、怨气抵消了书卷气。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人生识字糊涂始”,指的就是知识分子由于有知识、有文化,极容易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不平之事,因此也极容易产生怨气。一旦产生了怨气,或消沉颓废,或消极悲观,或牢骚满腹,或一概否定,甚至个别人还会因厌世情绪铤而走险,其“书卷气”便会随之逐渐弱化。因此,毛泽东曾经写下了不朽的诗句:“风物长宜放眼量”。

  综上所述,对于知识分子概念的客观认识,以及对于知识分子队伍现实状况的科学估价,都必须遵照马克思主义关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认识原理,既不能一概而论,也不应一视同仁。

  2003年8月

笔者职务: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科技研究交流中心研究员

邮箱:cq67817@163.com


朱兵 2011-02-22 02:11:58

[新一篇] 計算機族必喝的健康飲料

[舊一篇] 婚姻是一家合資公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