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造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1991年7月, 张志公先生在全国中语会第五次年会上的发言中指出:“花多少年时间,多少课时,花样不少,左分析,右分析,做大作文,小作文,口头作文,书面作文等等,结果要写,写不上来,要说,说不上来。不是人人如此,但是有相当比例。”“总之,要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现在的效率是低的,小修小改是不成的。这是一。第二,真正做到学用兼顾……简言之,我们要在这两个方面有点突破性的办法:一是在效率上有所突破,二是在致用上有所突破。”张先生的发言,既揭示了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弊病,又指明了消除弊病的主攻方向,真可谓鞭劈入里,振聋发聩。但是要想真正使中学语文教学“在效率上有所突破”和“在致用上有所突破”,就必须根据素质教育、时代要求和语文特点,对中学语文教学下一番大修大改的重造之功。
  超越“工具性”,给语文以科学定位。建国以来,围绕语文学科性质问题的争论,始终是中学语文教学理论建架的焦点和核心。其间,虽然对此有多种提法,但把语文学科定为“基本工具”、“基础工具”的却是建国以来历次制定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共识。“工具性”的确立为中学语文教学持续、健康发展立下不可抹煞的功劳。但进入八十、九十年代后,中学语文教学理论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人们开始重新审究“工具性”的定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能否与机器上的各种零件同日而语?把一篇完整的文章拆开来进行字、词、句、章的分项重复训练,就这样,学生能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吗?语文除了“工具性”属性,它的“人文性”又将如何界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是什么?这些带根本性质的理论问题解决得是否科学,将直接决定语文教学的方向、内容和方法。因对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的理解和把握上产生了偏误,致使语文教学走上了几乎是纯知识与纯技巧的记忆和演练的歧途,丢掉了语文中的丰富的“人文”内涵。这种偏误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不仅在于它的语文形式的教学和磨练,而且更在于它以其悠久的、优秀的、丰富多采的人文内容去育人,从而培养出举世独有的“这一个”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后代。1996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不仅给语文定性为工具,而且突出了语文这种工具的独特性: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这既是对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再认定,同时又是对“工具性”的首次的历史性超越,它必将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产生现实的和深远的导向作用。
  改变“一本”统天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材。长时期来,中学语文教材以人教版课本一统天下数十载,严重制约了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内实现语文教材多样化的进程和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九十年代后,按“一纲多本”的原则,国家教委审定并批准发行义务教育几套初中语文新教材向教材多样化进程迈出可喜的一步。但是,从目前使用实践看,新教材建设的革命性变革仍不够要求:一是教材的结构体系仍未脱出文选模式;二是选材内容的时代特色不浓;三是面向改革开放的文化大背景的人文性十分单薄,同塑造跨世纪新人的要求不相适应;四是汉语文自身特质同教与学关系的处理仍需深入探讨。总之,针对上述几个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材作不懈努力。
  纠正教与学的严重错位,构建让学生充分参与的教学机制。语文教学效率低,还在于教与学的严重错位:教师全以自己的“讲”和“教”来替代学生自身的“学”与“练”。叶圣陶先生说:“‘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可现在的情况是:教得愈多,学生愈不会学,讲得愈勤,学生所得愈寡,这是教与学严重错位酿成的必然结果。语文教学效率需要突破性进展,必须彻底改变“教”束缚“学”的反常状况,构设让学生充分参与语文教学全程的机制: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参与备课、上课、练习的设计评改、学习效果的检查、语文课外实践等教学活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知识储存为运用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体,使学生在充分的参与中增知长智强能力,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求知用智养德冶性的生动有效的语言实践过程,教师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益友,形成师与生、教与学和谐共鸣的教学整体。
  突破封闭低效的课堂教学,实施大语文教育。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仅囿于语文课本上应试知识的重复演练,课堂以外的语文实践活动多已休止,课本以外的语言材料无暇涉猎,语文教学被全盘禁锢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结果学生要读,读不上口,要写,写不出,要说,说不出。封闭的课堂教学堵塞了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抹煞了语文的实践性、社会性、实用性特点。语文教学欲求生机,必须突破封闭的课堂教学,实施大语文教育,指导学生运用课内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向课外延伸拓展:去广泛涉猎,扩大知识面;去广泛接触社会,接触生产、生活实际;学习经商洽淡的语言,学习演说,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学习辩论,学习调查访问,学会介绍产品和新闻发布,等等。总之,一切有人群的地方,一切有语言交际的场合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课堂。让学生在广泛、多样、实在有效的语言交际活动中,领悟语言博大精深的内涵,练就运用语言的各种技巧和习惯。同时,密切同其它各学科的联系。开放的社会,多种多样的语言信息,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从封闭的课堂中走出来,实行开放的大语文教育。这是当代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改变“一本一笔”式教学,实现教学现代化。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靠的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巴打天下,方式方法陈旧,教学效率低,难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制约着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应当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感悟掌握语言的心理特征,深入开掘语文教材中的深刻内涵,积极运用声光影视设备,创设形象生动、情趣相兼、德智相长的教学模式,实现语文教学的既教文又教做人的整体效率的提高,彻底改变“刀耕火种”式的教学程式,实现语文教学方法手段的现代化。
  改造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的语文教师。现今的语文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较低,这是影响语文教学质量上不去的关键因素,必须加以改造和整顿。对语文基础水平低的教师要进行系统培训,限期改变状况;要培养思想水平高,业务精的教师骨干;要制定高素质的语文教师的建设标准。语文教师必须熟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精晓教育教学理论,知识面广,思维敏锐,通晓语文教学最新信息,是语文教学的行家里手,只有具备这样素质的教师从教,才能有语文教学的高效率。
  中学语文教学的再造是宏大的跨世纪工程,是导向性、实践性极强的课题,它需要成千上万语文教师的智慧和辛劳。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坚持实干数年,经过再造的中学语文教学,将会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培养出数量充足的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语文教学的高效高质的春天也必将降临。*
   (作者单位:江苏建湖县教研室)
  
  
  
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杭州2-3G31中学语文教学左光华19971997 作者: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杭州2-3G31中学语文教学左光华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2:00:31

[新一篇] 試論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腐敗問題及其對策

[舊一篇] 試論中歐關系中的意識形態問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