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科学的价值及其实现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社会科学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们从理论上是比较容易认同和接受的。但是,当具体联系实际如学术论着、咨询报告、战略规划、对策建议等去评价社会科学的价值时,不少人却又感到茫然:社会科学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其作用方式和实现途径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是关系社会科学兴衰成败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我们必须认真进行研究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一、一个必须搞清楚的理论问题——社会科学价值及作用方式
  社会科学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社会科学的总体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们实现对客观世界真理性的认识,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正纷纷进入市场,以其取得的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证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也具有商品的属性,其交换价值可以通过市场去实现。只不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不是一般的物质商品,而是一种以精神文明作为主要内涵的特殊商品,其精神文化价值无法用社会平均劳动量去衡量。金钱只能实现对研究成果的所有权的交换,而能否分享到其精神文化价值,则要取决于占有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这就告诉我们,交换价值的高低,并不真正反映研究成果精神文化价值的水平,如一本优秀的社会科学论着,其定价销售也许是五元或十元,但其精神文化价值,决不是五元或十元所能等同的。更何况有一些重大的研究成果,在政府“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并不是都通过市场去实现其精神文化价值的。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精神文化价值,是一个总的概念,如果按其对社会实践产生的作用划分,则可分为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学术价值主要是指在认识和探索某一社会现象及规律时,对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作出的新贡献;社会价值则主要是指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一般来说,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基础研究成果之中,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应用研究成果之中。但是,这并不等于基础研究成果没有社会价值,应用研究成果没有学术价值。事实恰恰是这样,学术价值较高的研究成果,往往,会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社会价值较高的研究成果,往往同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不少地方(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强调社会科学研究要突出应用研究,要以应用研究为主,这主要是基于适应市场经济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基于社会科学在总体发展上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事实而作出的战略性思考和采取的重大协调发展措施。它决不意味着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倾斜性的动摇。有的同志误认为,突出应用研究,以应用研究为主,就可以不要基础研究了,至少也可以暂时把基础研究抛在一边,这是十分有害的。我们应该知道,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的基石和前提,应用研究是基础研究的升华和延伸,没有基石和前提,哪来的升华和延伸,没有升华和延伸,又哪来的社会科学价值!抑此扬彼,随意去留,必然会引起社会科学内部的失衡,在客观上会助长短期行为,损害长远利益。
  社会科学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又是不易为人们所发现、所认识的,因为社会科学价值的作用方式具有普遍地间接性和潜隐性。这正是某些地方和部门,社会科学重要却得不到重视和重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知道,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大都属于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领域,它对社会的作用,通常是要通过一个中间环节然后才能实现,它缺乏自然科学那种相对独立的自主性,而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般都较难进行定量分析,大量地是要靠逻辑推理和定性描述来说明,因此,社会科学的价值和作用,凭直观感觉是很难“看得见,摸得着”的。有时候,一些同志在思想观念上、道德修养上、生活方式上诸多得益于社会科学,但是他们自己却一点不知道。有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者,不懂得社会科学价值的作用特点,一味要求社会科学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或者简单的用创造多少产值、增加多少收入来衡量社会科学的价值,这不仅于社会科学事业无益,可能还会误导实用主义之风盛行。
  看不见也罢,摸不着也罢,反正社会发展历史一直彪炳着社会科学的功绩。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劳动人民所以能够摆脱剥削,获得解放,是因为掌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人民所以敢于冲破樊笼,解放思想,一心一意搞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全仗邓小平有特色的理论的指导,也得力于社会科学理论的支持。可以说,我们党和国家的许多领导者,都是卓越的社会科学家。他们雄才大略,审时度势,善于站在社会科学理论的峰巅,从宏观上审视和处理一切,引导中国这只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这些,都有着社会科学非同寻常的巨大作用。
  二、一个必须遵循的运作规程——社会科学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
  社会科学因为能够正确认识并指导社会实践,所以才有了自身的价值;社会科学只有参与并指导社会实践,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自身价值,是社会科学一切研究活动的出发点的落脚点。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社会科学在实现自身价值中,走的一条“实践——研究——实践”的路子。即根据社会实践需要确定课题,经过科学研究,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社会实践。可以说,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是社会科学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
  社会科学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运作中,必须注意掌握好两个关结点,即;
  一要根据社会实践需要选好研究课题。社会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理应为经济基础和发展生产力服务,也就是说要为社会实践需要服务。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只有符合社会实践的需要,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才有可能实现自身价值。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分层次、分阶段的,如战略上的需要和战术上的需要,长远的需要和近期的需要,普遍的需要和特殊的需要,等等。在通常情况下,社会科学更要重视战略性的、长远的、普遍性问题的研究。因为这是真正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我们不能把社会科学为社会实践需要服务,片面地理解为仅仅去解决一些战术性的、近期的、特殊性的问题。当然,这也是必要的。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需要社会科学予以总结、概括和回答。不过,这种总结、概括和回答,应该是综合了各方面的先进思想、先进理论、先进经验而提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研究成果。只有这样,它才更具有普遍性,更具有权威性。脱离社会实践,立足点不高的研究课题,十有八九是要失败的。人云亦云,东拼西凑的所谓研究成果,只能倒读者的口味,败坏社会科学的名声。
  二要抓好研究成果的转化,为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为社会所吸纳和采用,然后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否则,它永远是废纸一堆。因此,抓好研究成果的转化,是社会科学潜在价值走向现实价值的决定步骤。有些地方和单位,只重视研究成果的生产,却不重视研究成果的转化,这犹如有的工厂只重视产品生产,不重视产品销售一样笨拙。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一般是向着四个方面运作:1、制订和完善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2、制订并指导实施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3、应用于政府各业务部门和企事业工作的决策管理;4、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水平。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就是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有效的决策依据和良好的舆论环境,使社会行为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要求,从而实现理想的经济社会效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光有明确的转化方向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灵活、有效的转化渠道。转化渠道,是社会科学价值实现的“船”。近年,有些地方推行的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研究成果提供者与需求者交流座谈会、重大决策咨询论证会和研究成果推广普及制度、研究成果补贴出版和奖励制度等,都是足资效法的成功之举。即使是这样,也还有一个问题应引起我们思考,倘若转化渠道被人为的堵塞怎么办?又如工作程序要求重大决策必须经过专家论证。但是,如果领导者不这样做又怎么办?在多数情况下,恐怕还是无可奈何地不了了之。如此看来,实现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最后转化,还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建立一整套转化制度和转化系统,保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顺利地向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传递,迅速与实践需要接轨,变理论认识为实际行动。有一些部门和单位,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仅仅看成是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含社团组织)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事,这是不对的,转化是传递者与接受者的双向沟通,只有双方努力,共赴科学,转化渠道才能畅通,社科领域才会无报国无门的慨叹。
  三、一个必须具备的外部条件——社会科学价值实现的重要保证
  社会科学价值的实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便是良好的客观社会环境。尽管构成客观社会环境的各个单因素如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有时发展是不平衡的,但是,它们却总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并形成一种无形的合力,从整体上推动和制约着社会科学价值的实现。
  鉴于社会科学价值的实现,同社会经济、政治的关系十分密切的特点,因此,我们在优化客观社会环境时,要特别注重对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的优化。首先,要使社会科学价值的实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承认社科研究成果的商品性,允许其进入市场进行交换,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构建推进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可向社会实行课题招标,避免某些重大课题沦为权力的“专利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可以是官办的,也可以搞一点民办的,使社科研究机构和工作者有更多机会接触和面向社会现实,提供政策、心理、家政、市场等有偿服务,促使某些研究机构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当然,这只能创造条件逐步实行。在特定情况下,对某些研究机构和重大研究课题,政府还是不能撤手,政府还应继续在财力、人才、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不要一下子使一些研究机构和社科工作者,变成“无娘的孩子”和“没有给养的军队”。其次,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双百”方针,提倡学术民主,鼓励大胆探索,个别领导人的一已之见,决不应成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的障碍。在学术领域,无论是历史问题,还是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着作,还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问题,都可以在学术民主精神的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讨论。任何人都有权利参与争鸣,发表意见,探索真理,地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不应成为评定社科研究成果价值的标准,也不能搞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那一套,在真理面前,应该是人人平等。学术研究,实质上是人们对人类社会未知领域的一种探索,没有现成的经验和答案可供参考,因此,有时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们应该允许犯错误,欢迎改正错误,严格把学术行为与政治行为区分开来,不要动不动就乱扣政治帽子,把一些尚不完善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终身监禁”起来。当然,社科工作者也要敢于坚持真理,乐于服从真理;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给我们的事业增辉,不要给我们的工作添乱。再次,要制订和完善有利于社会科学价值实现的政策和措施,要把社会科学真正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依靠科技兴国、兴省、兴市,不要把社会科学排除在外,要从制度上、法律上确保社会科学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其价值作用。有些地方,社会科学的成败兴衰,完全受制于主要领导人的注意力是否在这方面,这实在是社会科学事业的一种不幸。在经费的投入上,要从思想上克服“重理轻文”的偏向,大力资助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社科论着的出版,拓宽社科成果发表的园地,重奖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社科工作者,也要重奖推广运用社科成果而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家、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等,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社会科学,使社科工作者满怀激情、专心致志进行研究,多出成果,多作贡献。历史将进一步证明,良好的客观社会环境,定能产生大批的优秀人才、大量的优秀成果,促进社科事业的全面繁荣与发展。
  (作者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邮编:541001)
  责任编辑 吴方
  
  
  
社会科学家4桂林79~81C1社会科学总论王定国19951995 作者:社会科学家4桂林79~81C1社会科学总论王定国19951995

网载 2013-09-10 22:00:14

[新一篇] 論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與歷史作用

[舊一篇] 論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要求與方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