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合作,共迎新世纪  ——中非关系回顾与展望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中非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加强双方友好关系不仅具有坚实的历史和现实基础,而且符合21世纪中国和非洲人民的根本利益。今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对于推动21世纪中非友好关系的顺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非洲国家联合自强能力的不断提高,21世纪中非友好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中非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中国与非洲虽然在地理上远隔万里,但相互间早有交往。据史料记载,早在中国的汉朝,中国同非洲就相互有所了解。明代着名航海家郑和7次下西洋,其中有3次访问了东非沿海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中非关系迅速发展。1949年至70年代后半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非关系的第一阶段,这是中非关系建立、发展和巩固阶段。1955年的万隆会议可以说是中国与亚非国家合作的典范,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与非洲国家领导人广泛接触,推动了中非关系的发展。1956年埃及与中国建交,成为与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非洲国家。1960年9月,几内亚总统杜尔作为第一位非洲国家元首访问中国。 为加强中非关系,周总理在60年代曾3次访问非洲国家,其中1963年12月至1964年2月对非洲10国的访问给人留下的印象尤其深刻。其间,中国相继宣布了对非关系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从而为中非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阶段,中国不仅在政治上全力支持非洲国家和人民的反帝反殖斗争,为非洲培养了一大批民族解放运动战士,而且还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物资援助,积极帮助非洲独立国家发展经济,巩固独立成果,坦赞铁路、毛里塔尼亚的友谊港就是在这一时期建造的。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国际斗争中得到了非洲国家的大力支持,非洲国家为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作出了很大贡献,毛泽东主席曾形象地称之为,“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80年代起,中非关系进入转折期。由于非洲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方面,非洲国家加速推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双方都迫切感到需要对中非关系作重大调整,以适应双方国内及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为此,1982年中国领导人在访非时提出了中国与非洲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四项原则: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与此同时,非洲国家在对外交往中也突出了“外交为经济服务”的思想。经济因素的影响力明显上升是这一阶段中非关系的一个显着特点。这一阶段中非关系的调整为今后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从而为21世纪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中非新型关系奠定了基础。
   二、中非友好合作全面发展
  50年来,中非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中非友好关系不断加强。
  (一)高层政治交往频繁。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共有50多个非洲国家的元首,210多人次访华。改革开放后, 中国最高领导人对非洲访问的次数明显增多。1980年以来,中国三位国家主席、两位政府总理先后7次访非,访问的国家达25 国之多(注:刘立德:“中非友谊源远流长”,“中国与非洲:挑战21世纪国际研讨会”论文。)。其中1996年5月江主席对非洲6国的访问,是冷战结束后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对非洲的历史性访问。近几年来,中国还坚持了每年年初外交部长访问非洲国家的做法。
  (二)经济交往更加密切。(1)贸易额显着增长。1950 年中非之间的贸易额只有1214万美元,1980年也只有11.3亿美元。1999年增加到64.84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41.09亿美元,进口23.75亿美元。 今年,中非双边贸易继续快速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截至6月底已达47.13亿美元,同比增长69.5%。(2 )工程和项目合作(劳务承包)取得可喜成果。据不完全统计,1979—1998年,中国公司在非洲累计签订工程项目合作合同8586个,累计合同金额达122.26亿美元,占中国工程和项目合作合同总金额的14.64%。1999年和今年上半年, 中国公司又与非洲国家签订此类合同1800多份,合同金额31亿美元。目前,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展工程和项目合作已逐渐形成规模,技术含量不断提高。(3 )中国对非投资呈现良好势头。截止今年6月,中国已在非洲47 个国家投资设立了近480家企业,双方协议投资总额8.2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5.3亿美元,占中国对外协议投资总额的7.4%(注:金伯生、宋志勇:“中非经济发展的潜力与途径”,“中国与非洲:挑战21世纪国际研讨会”论文;外经贸部西亚非洲司:“中非经贸合作成效显着”,《人民日报》,2000年10月8 日;陈公元:“中非经贸合作的特点与前景”,《21世纪中非关系发展战略报告》,2000年4月出版,第150—167 页。)。此外,1995年以来中国还相继在非洲建立了11个“中国投资开发贸易促进中心”,为推动中非企业在非洲和中国的投资提供了方便。(4)中非合作方式和角色趋向多样化。合资企业、承包工程、 劳务合作和管理合作等合作方式不断涌现。除中央政府外,省级及省级以下政府机构、企业和个人到非洲经商、投资的活动日趋活跃。
  (三)中国对非援助更加切合实际。中国对非援助始于1956年,1995年中国推出了对外援助方式的改革方案。除继续向经济困难国家提供无偿援助外,中国开始大力推行政府贴息优惠贷款、援助项目实行合资合作等方式。对非援助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中国单方面向非洲输血的做法,加强了与非洲的经济合作,不仅继续使非洲国家受益,而且也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非洲一些原来由中国援建的项目,如坦桑尼亚友谊纺织厂、赞比亚纺织厂和马里塞古纺织厂等,都逐渐振兴起来。据最新统计数字,目前中国已向50多个非洲国家提供了经济援助,共承诺援建项目800多个,已建成640个。(注:外经贸部西亚非洲司:“中非经贸合作成效显着”,《人民日报》,2000年10月8日; 前引刘立德文。)在今年10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又进一步承诺在未来两年内减免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100亿人民币债务。
  (四)文化、教育、卫生领域合作广泛。迄今为止,中非互派政府文化代表团200多个, 中国与45个有外交关系的非洲国家都签订了双边政府文化协定,并向50多个非洲国家提供近5000人份奖学金。中国10余所大学与非洲16个国家的20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1963年以来,中国已向非洲国家派出医疗队员1.6万人次,足迹遍及45 个国家和地区,为非洲人民治病达2亿多人次。目前,中国医疗队在非洲有93 个医疗点,846人,分布在33个国家。 (注:黄泽全等:“坦诚交流平等磋商”和“中非文化交流成果喜人”,《人民日报》,2000年10月11日和10月25日;陆庭恩:“中国与非洲国家教育合作的现状和前景”,“中国与非洲:挑战21世纪国际研讨会”论文;前引刘立德文。)
  (五)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冷战后,中非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仍经常相互予以支持。在非洲国家的有力支持下,中国在联合国人权会上先后9次挫败西方反华提案, 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人权为幌子肆意干涉中国内政的嚣张气焰。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尽力推动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更多关心非洲,在联合国秘书长人选问题上,旗帜鲜明地支持非洲人连任,双方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多极化,扭转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趋势,建立公正合理国际秩序方面的合作不断加强。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已先后参与“联合国西撒哈拉公民投票特派团”(MIUNURSO)、“联合国莫桑比克行动”(ONUMOZO)、 “联合国利比里亚观察团”(UNOMIL )、 “联合国塞拉利昂观察团”(UNOMSIL)、“联合国塞拉利昂特派团”(UNAMSIL)等维和行动。此外,中国近期还增加了对非洲地区性组织如非统等的物质和资金援助,支持后者谋求非洲稳定与发展的努力。
   三、中非友好关系前景广阔
   (一)对中国来说,发展中非友好合作始终是一项战略任务,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国际斗争。中非同属发展中国家, 双方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并面临共同的发展任务。长期以来,双方一直相互信任、同情和支持,建立了牢固持久的传统友谊。进入21世纪后,在经济全球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中非之间的紧密合作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冷战后,尽管非洲被进一步“边缘化”,但作为一个整体,非洲国多势众,占联合国成员数的近1/3,且国情类同、立场相近,在多边外交中,尤其在国际组织一国一票的表决中,其向背至关重要。近年来,非洲国家在第三世界运动中的作用明显加强。继1998年南非担任不结盟运动主席国后,尼日利亚也于今年初担任了77国集团主席国,埃及于今年6 月在开罗主持召开了15国集团首脑会议。目前,非洲国家担当着世界上3 个最重要第三世界组织的领导职务,使2000年成为第三世界运动的“非洲年”。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处于“东西南北”矛盾的交汇点,是西方国家西化、分化的一个重要对象。而非洲则是中国开展外交斗争的一支重要的可倚重力量。过去,中国在加入联合国、 人权等问题上, 曾多次得到非洲国家的有力支持。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后,最先访华的是非洲国家领导人,非洲国家的支持对中国打破西方国家的制裁和孤立政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后,中国在国际领域的斗争中,仍然需要非洲国家的配合和支持。
  目前,威胁和平、阻碍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现行国际秩序中的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安全受到损害,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这就要求中非双方加强合作,协调行动,促进国际形势朝有利于中国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促进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建立。
  2、有利于经济建设。近年来,随着中非交往的不断增强, 非洲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非洲有7亿多人口, 占世界总人口的13%,虽然多数非洲国家消费水平不高,但对中国中低档价格的产品有很大需求,是中国实现贸易多元化的重要对象。
  非洲的黄金、天然钻石、铝钒土、铂、钯等的储量世界第一,同时铬、铜、钴、二氧化钛等的储量也很丰富。据《世界石油》杂志今年第8期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至1999年底, 非洲原油和天然气的已知储量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8.8%和7.9%,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重要性也有所提高。中国矿产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贫矿多、难选矿多,人均拥有量较小。据估计,至2020年,中国缺口较大的矿产品有石油、铀、铝土矿、金、铂族金属、铬、锰等,而非洲这些矿物的储量比较丰富。此外,非洲丰富的农林资源和海洋渔业资源,也有很大的开发余地。从中国目前进口情况看,非洲初级产品所占份额日益增加。据统计,1999年中国从非洲进口原油725万吨,金额8.76亿美元,占中国从非洲进口总额的36.9%,比1998年增长205.2%。其他大宗进口商品有:原木、 矿产品、钻石、液化石油气等(注:何希吾、姚建华等:《中国资源态势与开发方略》,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18—243页;外经贸部西亚非洲司:“中非经贸合作成效显着”,《人民日报》,2000年10月8日。《热带与地中海市场》,2000年3月31日。)。目前,多数非洲国家经济仍严重依赖一两种产品出口,这一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改变,中国巨大原料需求对严重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非洲国家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产品升级换代问题日益紧迫。非洲多数国家技术水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中国下游,中国产业升级中需要转移的大量设备可以为其所用。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不包括北非国家),制造业在GNP中平均所占比重仅为16%,在其中20 多个国家中还不到10%。中国在实现“两个转变”过程中,可利用设备和技术普遍适应非洲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的特点,加强与非洲在原材料和半成品加工、电子、轻工、纺织、机械、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合作,将中国这方面的技术和设备转移到非洲,既可拉动中国技术、设备及工业半成品的输出,同时又帮助了非洲国家发展经济,缓解就业压力,丰富当地市场。
  冷战后,非洲国家为加速经济发展,正试图通过经济改革来实现资本、技术和资源重组。不少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和产品等方面难以和国际上的同类先进企业竞争,而这类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又大都适合非洲国家的需要,非洲为它们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会。
  3、有利于中国的统一大业。 非洲曾是台湾当局“银弹外交”惨遭失败的地区之一,1989 年与台湾有“邦交关系”的国家一度仅剩3个。冷战后,台湾利用苏东剧变和部分非洲国家经济困境,加紧拉拢非洲某些国家,并频频得手。至1997年8月, 与台湾当局有“邦交关系”的非洲国家曾达到11个,目前仍有8个。在1999年召开的第54届联大上,这8个国家皆被台湾拉拢,发言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提案。今年,塞内加尔等非洲国家又参与了台湾策划的类似提案。尽管被台湾拉拢的非洲国家只是一小部分,但稳定和扩大中国在非洲的外交阵地,对于粉碎台湾当局分裂祖国图谋,早日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对非洲国家来说,发展对华友好合作关系,也有其战略考虑
  1、借助中国的力量改善不利的国际环境。冷战后, 非洲被进一步“边缘化”,已失去原有的战略地位及与西方国家进行讨价还价的某些筹码。面对西方的政治高压,非洲国家希望借助中国的大国地位和作用,扩大在国际上的外交回旋余地,同时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改变目前越来越不利于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环境。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也确实曾多次为非洲国家仗义执言。近年来,中国外长在出席五常外长关于非洲问题会晤时,中国大使在任安理会轮值主席时,都积极维护非洲国家的正当权益,并尽力推动国际社会更多关心非洲。这使非洲更加信赖和靠近中国。
  2、探索开展南南合作、促进非洲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非洲国家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找到一种有别于同西方国家关系的、更有利于非洲发展的合作模式。中国与非洲在农业、轻工、纺织、机械、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合作虽然层次不高,但却符合非洲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有利于非洲民族资本的积累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西方的一些技术,非洲国家普遍消化不良,严重的甚至造成非洲经济的“两元性”,使多数非洲国家现代经济与传统经济严重脱节。由西方公司控制的现代经济不仅难以惠及大众,而且使非洲国家越来越依赖西方,非洲大多数人仍不得不在传统经济条件下生活。此外,非洲国家也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带动东亚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
  3、借鉴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非洲对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 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深感钦佩。尽管非洲国家不可能照搬中国改革开放的模式,但中国与非洲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成功经验仍对非洲国家有一定的吸引力。1996年起中国每年各举办一期非洲中、高级外交官培训班,1998年起又创办非洲经济管理官员研修班。非洲国家对此深表欢迎,从中借鉴中国某些成功经验是一个重要原因。
  4、不少非洲国家对中国经济援助寄予厚望。 非洲国家由于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内部缺乏发展的驱动力,经济困难,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援,因而对中国给予非洲的援助期望值较高。不少非洲国家认为,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力增强。中国在困难的时候尚且给予非洲很大支持,在非洲援建了坦赞铁路等,中国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后,对非洲的援助会更多。
  中非合作有着坚实的历史基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这样那样的挑战,这就需要双方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作出更大的努力。我们相信,随着双方的不懈探索和艰苦努力,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在新世纪里必将结出新的硕果。
  
  
  
现代国际关系京1~5D6中国外交徐伟忠20012001 作者:现代国际关系京1~5D6中国外交徐伟忠20012001

网载 2013-09-10 21:57:39

[新一篇] 提高黨員領導干部政治鑒別力之管見

[舊一篇] 改革農地制度,增加農民收入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