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一
  审美,作为衡量艺术的观照活动,它首先是由客观的审美对象和主观的审美经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再创造活动。为此,美感现象变成了一新难以确定的东西,正如歌德曾经指出过的那样:它是一种犹豫的、游离的、闪耀的影子,它总是躲避着不被定义所掌握(转引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从这一意义上说,工艺美术最终造就的对象所激起观者产生的审美情趣,无疑和所有的艺术品一样,必须在客观对象的基础上依赖于人的审美经验而形成特定美感。因此,其多种因素转为人的审美感受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就成了它自身领域不断丰富、变化的开放特性。
  然而,透过这种一般的审美现象,我们却不难看到工艺美术深层结构中的审美衡常性,或者说看到它那和其它纯粹艺术相比有着显着区别的审美特性,这种特性在生活的广阔层面上与实用的意义上永远相随,仿佛构成了一个抽象的“质的实体”。概括地说“实用”这一合目的性必然成为工艺美术最衡定的本质特征。就好比太阳决定着太阳光的存在一样。我们说太阳发光作为物理事实确定了它本身球体存在质的衡定性,而阳光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渗透却显得变化无常。如夏日的浮云、冬天的雾霭这些障碍性阻隔均使阳光产生出多种不同的审美现象。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也是如此,在它实用意义这一“衡定的质”的周围,由于各种实用要求和存在的条件不同,使得人们对具体工艺作品(或产品)所采取的审美态度也不可能全然一致。如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对工艺美术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历史经验和地域条件,都会对其本身的审美事实增添许多明显的可变性。
  随着历史的延伸,工艺美术大体分为欣赏性工艺美术和实用性工艺美术两类,前者已朝边缘性质转化;而后者却随着实用的制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按照情感的逻辑而潜移默化地发挥它应有的审美作用。为此,在广泛的现实生活中,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征必然成为工艺美术最本质的审美特征。
    二
  由于工艺美术在它自身最本质的范围内体现出用与美的双重功能,这就使之在其衡常的“质的实体”的派生下出现了无数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审美形式。我们知道,形式是人类情感动力按照情感的逻辑创造出来用以探索前进道路的文化标志。工艺美术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丰富的审美形式(其中包括那些欣赏性工艺品在内)不仅标志了工艺文化在人类历史上的功利性(即实用性),而且突出地显示了这种实用性对审美感知的特定制约(或称反作用)。如原始人席地而坐的习惯使得陶器的装饰纹样曾被描绘在器型的上半部或口部;现代的茶杯设计为了端茶时不致于烫手而安上了把手,这些依据实用所作的装饰或附加物,给予工艺美术品的整体形式无疑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审美要求(尽管有时不见得很完善),从而决定了工艺美术审美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它那偏于独立装饰形式的审美个性。
  因此,我们说工艺美术不可能象纯粹欣赏性艺术美的要求那样注重于作品思想内容的揭示。例如,它既不象文学那样要求在很大程度上的实现某种内在的人生价值为其使命,从而使人的身心力求寻找到理想的归宿;也不象绘画和雕塑那样的深刻的思想内容作为其美学评价的重要准则。一般说来,工艺美术是在自身特殊形式美的直接呈现中最大限度地展示出它的审美价值。犹如音乐之美,“以音与音之间协调和对比、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的自由形式直观地产生出美的价值来”(见[德]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
  工艺美术注重于形式美的独立性,其内在根源是由“用”的物质属性决定的。为了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必须看到:当人类第一个陶罐产生时,其完美的双重功能便贯穿其中了。随着历史的推进和人们对工艺美术审美本质的深刻认识,它的形式美的要求也更加艺术化和科学化了。所以说,工艺美术形式美的强烈印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具体产品“用”的实践过程的紧密结合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无疑,工艺美术作为“在装饰形式的结构中变得显而易见的视觉原理属于艺术的(即审美的)视觉原理……”它的美是一种“为感觉者提供逻辑的独特形式美。”(见[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为此,直观而独立地受“用”的支配的形式美就成了工艺美术另一个普遍而重要的审美特征。
    三
  遍及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工艺品,一向以其基本社会生活中培养起来的道德理念的善而成为工艺美术审美本质的牢固基础。它以艺术美为中介,并借助这种力量帮助人们摆脱一切与人类主体,精神相异化的困境(如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过分强调功能主义即如此)。尤其在当今社会,工艺美术的社会作用已经表明了它以其特殊的力量呼唤人们清醒地从人的异化状态中走出来,让物质与艺术审美所表现出来的主体精神通过人类富于道德理念--善的表征(具体劳作)而充分流溢于社会生活之中,进而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对人的主体心理结构起到富于实际意义的支撑作用。
  所以,把工艺美术提高到维护人类本质的时间性上来认识,或者说提高到以探索哲学人本主义新位置的高度来认识,有助于我们看清工艺美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的情感特征。
  在实用与艺术相互交叠的任何工艺美术作品中(其中包括那些以欣赏性为主的工艺品在内),人类的主体性创造精神是贯穿始终的,这就是我们的传统工艺、民间工艺之所以永久不衷的根本原因。翻开人类生活历史的篇章,我们便可看到;在那一罐、一瓶、一器、一物、乃至一碗一勺上无不凝聚着人类强烈的情感特征和永恒的创造精神,也正因为如此,即使到了未来社会,这种源于生活的美的情感将会被更加深切地表达出来。
  可以说,从最本质的意义上看,工艺美术揭示出来的人类情感,从无限丰富的审美形式中真正能展现属于人的自我的高尚品格,这种通过人类基本的造物形式而获得的情感之美,无疑属于工艺美术审美过程中的又一显着特征。
    四
  工艺美术伴随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由最原始的“单一”发展到今天的“多元”,它伴随着人类生活从简单到复杂的整个过程。但是,今天的详细分工和跨越性的综合并没有从本质上掩盖掉工艺美术最初的“本元文化”特征。诚如张道一先生所说:“通常所说的两种文化论,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不全面的。事实上,人类创造的文化,首先是兼物质和精神而不可分离的‘本元文化’,这就是工艺美术”。(见张道一:《造物的艺术论》)
  工艺美术沿着“本元”的脉络发展至今,它在其外在现象上愈加表现出现代科学与科学之间横向联系所标志的分化后的新综合,从而为今天的生活带来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时代色彩。同时,这些诸如艺术与科学技术、传统工艺与民间工艺、与现代工业艺术设计的综合均表现出工艺美术在新的历史时期与科技同步的时代特色。
  为此,工艺美术在科技、艺术乃至经济等多层次影响下,它的美的概念的外延有了合乎时代要求的新的拓延。其综合的科学方法不仅为工艺美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推动力,而且,在其审美的宽泛范围内逐渐形成了一个富于时代精神的综合特征。
  上述四个特征是工艺美术审美过程中最基本的特征,这些特征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成为工艺美术区别于其它“纯然”欣赏性艺术门类的重要标志:从理论上认识和把握这些特征,对于更好地发展我国新时期的工艺美术事业无疑是有益的。
                     (责任编辑 谢建华)
  
  
  
艺苑(美术版)南京049-050B7美学邢庆华19951995 作者:艺苑(美术版)南京049-050B7美学邢庆华19951995

网载 2013-09-10 21:49:11

[新一篇] 試論少數民族說唱藝術與宗教的關系

[舊一篇] 試論我國中篇小說創作的兩次高潮  ——兼及中篇小說源流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