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电大的开放程度更大一点  ——“注册视听生”若干问题之我见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如何进一步发挥电大开放性办学的优势?这是中国电大教育界一直十分关注并在不断探索的一个理论与实践问题。开放性是与招生制度、专业设置、教学设施、管理体制等具体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个系统工程。而招生制度之是否开放,则是实现开放性的关键。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在全国11个省市电大试行招收免试入学的“注册视听生”,这无疑是中国电大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一重大改革举措,无论是对电大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抑或是更好地利用电大资源,充分发挥其远距离教育的网络优势,努力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距离教育开放大学,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同任何一项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出台一样,电大试行招收“注册视听生”欲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除了本身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外,还应在实践中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各种不同情况,不断地加以改进、充实和提高,方能使其日臻完善。
  浙江电大是全国首批举办“注册视听生”的省市之一。据统计,首批共招收学生7705人,在11个试点省市中招生人数仅次于四川省。特别可喜的是,由于在招生中认真贯彻了“四个面向”的精神,县级及县以下学生所占比例高达55.2%,有力地推动了电大办学网络的下伸。实践充分证明,电大扩大开放办学,招收“注册视听生”是一项“符合电大改革和发展方向,得到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深受社会和学生欢迎的重大改革措施”(见中央电大调查报告),它已经并将继续给一个时期步履艰难的电大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又不能不正视试办阶段已见端倪的某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宏观方面,又有微观方面;有的是办学初始阶段难以完全避免的,有的则是由于观念、制度未能适应而导致的。为了使中国电大开放办学道路越走越宽广,“注册视听生”教育越来越兴旺,本文结合浙江电大“注册视听生”的办学实际,拟对其中若干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关于“注册视听生”的专业设置
  如果把“专业”一词定义为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按照学科分类或者职业分工所设置的基层教学单位,那么专业设置就是学校对各种专业的设立及调整。专业设置的这一界定,说明它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专业结构的基本因素,也是学校建设的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任务。尽管各个学校的专业设置的具体做法各不相同,但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设置专业,则是必须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电大“注册视听生”教育能否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取决于它能否顺应这种需要及时地开设出一批富有生命力的专业。
  首批“注册视听生”共设置了3个专业:财务会计、法律和英语。从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看,应该说这3个专业都有其宽厚的实用基础,同时也切合电大现有的办学条件。然而,“注册视听生”教育是开放性教育,面对数十万嗷嗷待哺的求学者,全国仅此3个专业,可供学生选择的专业面似乎过于窄小了,特别是县级电大,一般都只设一个专业,学生几乎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由于专业设置少,不少学生只有舍其所长,报读并非所用的专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造成了大批学生的中途流失。全国特大型乡镇企业横店集团公司,是浙江省乡镇企业中的佼佼者,有职工21000余人。为了迅速有效地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素质,1995年,经省教委批准,建立了企业电大工作站。去年,公司领导又多方努力,争取到40个“注册视听生”招生指标。消息传开,报名者趋之若鹜。考虑到名额有限,最后公司领导决定只限在子公司一级管理人员中招收,能入学者个个喜出望外,自不待言。可是,半年后,40人中能坚持下来并参加期末考试的,竟只有2人。问其原因,回答无不因为所学的财会专业与他们实际从事的工作相去甚远而学习兴味索然。
  我们说电大“注册视听生”在其试办阶段专业设置相对少一点本无可厚非,但既然试行招收“注册视听生”是旨在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为更多的求学者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为国家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那么,从长远角度考虑,这里就有一个如何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需要的问题。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只有当它的“产品”在供求结构上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学效率。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教育的专业结构必须尽可能做到多样化、系列化。
  毫无疑问,电大的专业设置自有其独特的优势,在过去十几年间,电大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的优势,才从创办初期只有几个专业迅速增至包括工科、师范、中文、经济、管理、政法、医农等在内的近20个门类350多个专业。今天,在举办“注册视听生”教育中,我们理应继续利用自身的优势,尽最大努力,开设出尽可能多的专业以满足求学者的需要。当然,“注册视听生”的专业设置除应根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外,还必须保证必要的办学条件,讲求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经验告诉我们,教育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与专业设置多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英国开放大学下设有6个学院:文学院、自然科学院、社会科学院、技术学院和教育学院。6个学院通过板块课程构成的学科领域之多,可谓世界之最;其办学效益之佳,也堪称世界远距离开放学院的典范。我国电大经过十八年艰苦创业,办学条件已得到明显地改善。在硬件建设方面,党和国家为发展广播电视教育进行了大量投入。仅1985年,为建设9个省市教育电视台,29个节目制作中心和85个学习实验中心,世界银行贷款4000万美元,而国内配套经费是世界银行贷款的2倍。特别是1986年卫星广播电视频道开通后,教育的覆盖面迅速扩大,播课时间大幅度增加,这就为进一步发挥电大开放性优势,让更多人进入电大学习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再从软件建设方面看,电大同样具备或正在具备这种承受能力。据1995年底统计,全国电大有教职工50199人,其中专职教师22681人,不少人学有专长,通过教学实践,已经逐渐掌握了广播电视教学的规律,积累了可喜的经验。对照国外的情况,我们显然不能说已充分发挥其全部的效能。因此,增设某些社会急需的专业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也是完全可能的。再说事物的质总是通过一定的量来表现的,当着事物的量少之又少时,质也就难以体现了。试行招收“注册视听生”乃是我国举办完全意义上的现代远距离开放教育的尝试,是今后电大开放办学的发展方向。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将来有那么一天,现在中央电大统开的所有专业都向“注册视听生”敞开大门,那么中国电大开放办学的程度将会随之大大提高,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距离开放大学的目标,也将指日可待的了。
   二、关于“注册视听生”的教学
  顾名思义,所谓教学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方协同的活动。中央电大在试办“注册视听生”的有关文件中一再强调:“注册视听生”应贯彻自学为主的原则,废止以传统的教学班建制组织教学活动。这无疑是正确的。问题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教学内涵的改变。一般来说,教学组织形式只是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它既受教育的普及程度、学科性质、教学任务的制约,又受教学技术手段的制约。因此,教学组织形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强调“注册视听生”不组班学习,丝毫不排斥必要的授课和辅导,更不排斥师生间的间接交往。以学生赖以猎取知识的音像教材为例,它同样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种间接交往方式。如果因为强调自学为主而不去潜心研究提高多媒体教材的编制质量,那就无异于放弃了教师在视听教学这一领域的职责。调查表明,浙江不少基层电大在对“注册视听生”组织视听教学中,从开始时的济济一堂,到后来的寥寥无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对现行的音像教材还没有表现出太浓的兴趣。当然,对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套制作精良、水平较高且又适合学生自学的音像教材,不仅可以大大缩短这个过程,而且将有利于学生有效地自学文字教材。此外,我们还认为目前那种一次走过场的教学方法弊端甚多,极易使学生因为某一次课的漏看漏听或对某些内容的不理解而无法继续学习下去。因此,一改电大传统的视听教学方式,代之以别样的教学方式,应是电大教学改革的题中之义。“注册视听生”绝大部分是在职成人,实际文化基础又参差不齐,教学方式的改革似应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其主要目标。据此,我们认为建立音像阅览室和采用滚动式播放音像教材,不失为一种好的举措。因为前者可以让学生以少量的租金借放音像教学带,后者可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地安排学习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可以缓解工学矛盾,二可以兼顾不同文化基础的学生的学习进度。
  教学活动的另一问题是教学的结构形式。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通常有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三种。“注册视听生”组班教学的“外壳”可以隐去,但面授教学的“内核”依然存在,关键在如何组织施教,是按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方法,还是根据“注册视听生”的特点,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促进学习深化为其主要目的。当前,我国电大教育界正在开展关于远距离教育异化问题的讨论。中国电大教育是否出现“异化”倾向,姑且不去妄论,但电大面授辅导越来越向传统课堂教学回归的趋势,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特别是对“注册视听生”,如若采用“满堂灌”的面授辅导形式,既无必要,也有悖于远距离开放教育的宗旨。“注册视听生”的面授辅导是在学生自学文字教材和接受了视听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媒体中介型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处于从属地位。它的主要任务只能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消化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主讲教师的讲授内容;解答学生在自学和互学中出现的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作典型例题的示范解答;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为进一步自学打下科学的学习方法基础。调查材料显示,浙江义乌、东阳二市的电大“注册视听生”面授辅导课到课率分别只有60%和55%,个中原因除一部分学生确因工作繁忙无法安排听课时间外,绝大多数学生则是因为面授辅导课过于冗长,几与文字教材内容雷同而显得少有耐心。有鉴于此,笔者以为今后“注册视听生”的面授辅导课似应实现两个转变:其一由系统知识传授型教学变为启导型教学;其二要由以“班级”为主教学变为以“课程”为主教学,即以“课程”为单位,不论其学生届别,组织面授辅导。虽然这种面授辅导方式还远未构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大教学的定型,它的客观教学效果也有待教学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但它将更贴近电大“注册视听生”不组班教学的本义,那是毫无异议的。
   三、关于“注册视听生”的考试
  考试是对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进行全面性检查与评定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促进学生通过复习或总结,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工作。因此,从考试的功能看,它既是检查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决定升留级或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又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准。
  电大“注册视听生”必修课的考试是由自考办组织实施的。我们毫不怀疑我国高等自学考试作为远距离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有一整套行之有效且比较科学的考试制度,并已得到全社会的一致认同。但电大“注册视听生”毕竟不等同“自考生”,如果把那种完全依靠学生自学而无需任何有组织的教学活动的自学考试的办法,简单机械地套用于“注册视听生”,势必要导致考试功能的弱化。浙江省首批“注册视听生”第一学期的考试结果,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全省实考人数为6666人,计16438门次,实际参加考试的12552门次,实考率为76.36%,合格率为30.30%,单科及格率分别为:哲学49.74%,法理学15.83%,宪法学12.72%,政治经济学34.67%,经济数学基础20.99%,基础会计学35.46%。较之电大业余大专班,这样的及格率显然是偏低的。及格率低只是一种“表象”,透过“表象”分析其原因,固然与诸如开学晚,学习时间较短,学习方法不适应等因素有关,但考试本身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命题的原则。命题是考试的核心环节,命题质量如何是决定考试成败的关键。“注册视听生”考试属于大规模的目标参照性考试,且以着重考核各科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检测是否达到合格标准作为主要目的。因此,考试首先应以现行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命题范围和要求不能超过各科的教学大纲;其次要保证考试内容的代表性,题型应以客观题为主,并注意主观题的有机搭配;再次要充分顾及各学科的特点,难、中、易试题比例要适当。对照上述基本原则,这次考试的命题无论是测题的难度还是测题的区分度,无论是测题的取材还是编制测题的技术,都不能说已经尽善尽美。二是评分的标准。科学、严格的评分标准是获得准确分值的必要前提,特别对主观性测题更是如此。这是因为主观性测题的评分虽然有简单、快速的优点,但评分标准也往往难以掌握。浙江电大首批“注册视听生”第一学期考试成绩不及格的8748门次中,卷面成绩59分的就有230多门次,占实考学生的4%。这对任何一种考试方式来说,这样的评分标准都是过严的。
  命题欠科学规范和评分标准的失之过严,不仅直接影响了考试功能的发挥,而且令“教”“学”双方产生了某些虽属多余但诚可谅解的误会。对此,我们没有理由等闲视之。
  必须指出,所有考试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电大“注册视听生”现行考试制度的缺陷在于:负责命题的教师绝少涉足教学领域;参与阅卷的又基本上不是教学人员。这与本来意义上的“教考分离”显然是相悖的。我们说的“教考分离”是指考试与教学职责的分离,而不是考试与教学的脱节。我国电大自创办之日起,一直坚持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评分、统一考试的管理制度,“教考分离”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其核心是命题必须以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讲教师授课内容为依据,坚持达标性考试的命题原则;评阅试卷必须以统一的评分标准为评定成绩的唯一依据,排除感情因素对评分工作的干扰。事实上,它也是电大教育具有较高质量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不断改革、完善电大“注册视听生”的考试制度、内容和方法,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增强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对搞好“注册视听生”教学,实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关于“注册视听生”的教育管理
  国家教委在批准电大试行招收“注册视听生”的通知中,对“注册视听生”宏观管理的主要职责已作了明确的规定,今后的任务是怎样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统筹规划好“注册视听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协调各有关方面的工作,切实掌握国家认定的规格标准,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和指导。而作为办学单位的各级电大的微观管理,则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问题之一,教学管理需加强。当前,在“注册视听生”教学管理中,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计划管理。在完全可以由电大遵照执行的指导性教学计划中,教学顺序和教学时数分配上存在着明显欠当的倾向。如财务会计专业的经济数学基础课是一门对多数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的科目。“注册视听生”该专业现行的教学计划却将它安排在新生刚入学的第一学期,而教学时数又远远少于同一专业电大业余大专班,结果导致绝大多数学生考试成绩不及格,严重地动摇了他们的学习信心。此外,每个专业的课程门数多达18门,与自考课程配置相比,增加了许多,显得不甚合理。二是教学质量管理。由于“注册视听生”至今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切合实际的质量管理制度及其相应的措施,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基本上处于无序状况就不足为奇了。我们说,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牵涉到教学管理系统、传输系统、课程设置和课程管理、教学环节、教材建设以及监督保证机制等环节,它不仅关系到教学程序是否正常,教学过程是否畅通,并将最终影响到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因此,确保“注册视听生”的教学质量,业已成为整个教育管理工作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注册视听生”教育尚处于试办阶段,而且在如何正确理解教学质量标准上人各不同,笔者以为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并健全教学质量的监督机制,采取科学手段,对各办学机构、办学部门的各项工作进行评估,掌握教学质量的波动规律,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期使“注册视听生”教育从一开始,便能在社会上赢得良好的声誉。
  问题之二,教务管理体制有待规范。据对浙江电大“注册视听生”调查分析,目前“注册视听生”的教务管理体制主要有三种方式:(1)部分集中管理方式,即建立隶属于各职能部门的岗位工作责任制,分别进行相对集中的管理。(2)综合管理方式,即以电大教务处为主体的,包括电教、教学业务部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3)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借助计算机进行系统管理。
  三种不同的管理体制,反映了教务管理工作发展的平衡性。三种管理体制中,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并借助计算机进行系统管理,无论在管理范围、管理手段、还是在管理效果上,都比前两种更完善、更优越,因为前两种管理方式或因为多头领导,政出多门,容易造成彼此间的矛盾;或因为其封闭或半封闭的管理,削弱了教务管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本质上说,都是不符合教务管理的客观规律的。
  随着“注册视听生”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教务工作量的日益增加,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借助计算机进行系统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依据之一,“注册视听生”虽然属于电大教育中的一个层次,却代表着我国电大教育的发展方向;依据之二,“注册视听生”教务管理工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需要有一个具有独立行政管理职能权力的管理机构;依据之三,计算机用于电大管理已有相当的基础,只需稍加努力便可以把现在分散的管理信息科学地“组织”起来。因此,可以预料,这种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实施,必将进一步强化“注册视听生”的教务管理工作,对促进教务业务的基础建设和专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加快教务管理现代化,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能,定能起到好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电大教学杭州1-6G5成人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王则信19971997 作者:电大教学杭州1-6G5成人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王则信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1:47:36

[新一篇] 讓生活充滿愛

[舊一篇] 讓美充滿詩的祖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