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需要回报——董李凤美康健学校老师关怀智障儿童的故事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引子
  每个人都渴望被重视。对于智力低下的人,我们常习惯于怜悯,而他们最需要的,却是尊重以及鼓励。
  在本市西南角的浦北路上,有一所专为弱智儿童、少年开设的辅读学校——徐汇区董李凤美康健学校。这儿的学生年龄跨度为4—18岁,智商均在70以下。翻开学校的校史册,该校学生在香港特殊奥运会荣获2枚金牌;在澳门特奥会获得9项冠军;在区中小学“三模”(航模、车模、空模)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五名(注:与智力正常儿童一起比赛)……1997香港回归前夕,董李凤美康健学校舞蹈队组团赴香港参加“心连心弱智人士妙舞星辉迎’97舞蹈大赛”,又是捧回两座奖杯。在这些金牌和奖杯的背后,是老师们默默无闻的奉献。
      耳光和微笑
  胡老师在董李凤美康健学校任教已经有4个年头了。1994 年从普通学校转来时,她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这里的孩子接受能力差,教育可能会费些劲。她没想到去学校报到,首先迎接她的,是响亮的一记耳光。
  那是在上课前,胡老师发现班里一个男学生的鞋带散了,就俯下身为他系鞋带。忽然,“啪”,胡老师感觉脸上一阵麻。原来,这个学生看到陌生人,受到惊吓,扇了新老师一巴掌。“当时我感到脑袋嗡嗡直响。眼镜架也被打歪了,生疼生疼的。”
  在董李凤美康健学校,几乎每个老师都有过类似的体验。顾宝珍老师忘不了刚接手一个班时,班上好几个孩子不会穿衣、撒尿。“每次我帮助他们穿衣,好多孩子口水流个不停,衣服还没穿完,口水已经流得我满头满脸。但一看到他们紧张的眼神,我的怨恨就烟消云散了。”说这话时,顾老师始终面带笑容。甘晓雯老师刚从普通幼儿园调到董李凤美康健学校时,曾反复问自己:“你不怕受环境的影响,你不怕被同化吗?”当时,她找不到说服自己的理由,直到看到报上的一组数据。
  “按儿童现残率0.968%推算,目前全市常住户口儿童中, 有残疾儿童6000余人,其中智力残疾为3000多人。”小甘想到了正在读初三的儿子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又想到了那三千多户家庭母亲所受的重压,她不再彷惶。
      撒尿和宽容
  面对个别弱智儿童不能自控的“拳打脚踢”,老师们要始终以德报怨。这一切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需要超乎寻常的忍耐和宽容。
  康健学校里的大多数孩子进校时不会听说读写、不会计算、不会玩游戏棒、飞行棋、老鹰捉小鸡,甚至不会休息、睡觉。但老师们始终坚信一点,只要施以浓浓的爱,给弱智儿童以平等的教育、充分的机会,每个孩子的潜能终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四年级(2)班有一个患脑瘫的学生,刚来学校时,不会走路、 不会讲话、不会用勺吃饭。收不收?校领导决定,收。上课时,这个学生经常会隔三差五地尿裤子,有时一天四五次。每天,家长都在他的书包中塞满供换的干裤子,而替换的工作,就交给了学校。为了不影响正常授课,路过的老师均主动承担替换的工作。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邱轶老师自愿投身弱智教育。平时,他总是仔细观察、记录每个孩子的特点。“我常用的方法是赞扬、鼓励,而不是批评、惩罚。”邱老师这样总结他的教学经验。班里一个女孩子患有严重多动症,喜欢吃铅笔、粉笔等异物,身上常因自伤而抓得血迹斑斑长满疥疮。邱老师仔细分析后发现:这位学生缺乏父爱,也得不到身边人的重视。于是,每当小女孩吞吃异物时,小邱主动陪她去漱口,告诉她老师非常喜欢她,并帮她清洗身上的脓疮,提拔她做小干部。渐渐地,小女孩变得安静了,不再吃异物了。
      行走和汗水
  几天前,当我踏入学前教育班教室时,教室里空荡荡的,孩子们在楼上房间睡觉。班主任刘老师正在为孩子们记教养随笔。在董李凤美康健学校,每个学前教育班的孩子都拥有家校合作教育日记、个别训练计划。老师们精心记录着孩子们的每一个小小进步:会用筷子夹东西吃,会做“再见”动作了……
  最令刘老师骄傲的是班上的孩子几乎都不尿裤子了。为了训练孩子的这一生活能力,学前部的老师可是花了不少的心血——翻开一本小本子,你会发现一些孩子名字后面都有一串时间。原来,老师们仔细观察每个孩子喝水后的排尿时间,记录在案,按时提醒,争取让每个孩子天天干干爽爽。为便于孩子适应学校生活,他们还特地为一些孩子买来与家中颜色相同的痰盂。
  按规定,辅读学校只需招收轻度智残的学生,但在董李凤美康健学校,一些中度智残的学生也能进校学习。粘豆训练是老师为低年级学生设计的小肌肉训练项目。根据学生程度不同,老师指导他们把一粒粒黄豆、赤豆、绿豆粘上胶水,贴在纸上。程度好的用粒小的绿豆贴圆形,程度差的用颗粒大的黄豆贴直线。每次训练,光是贴一个直径10厘米的圆,学生就要用将近一个小时,这其中,交杂着老师们多少企盼和鼓励的目光。
  甘晓雯老师为了训练长年靠别人抱着生活的脑瘫儿走路,拉着他们的小手几百次地重复起立、坐下的简单动作,常常练到最后自己却直不起腰来。为了帮助学生练走楼梯,甘老师拖、拉、搀、扶并用,学生只当是老师带他们玩,兴奋得大喊大叫,而甘晓雯却一次次在寒冬腊月里走出满身的汗水。
      进步和骄傲
  在学校的展览室里,排列着许多做工精致的工艺品:包装带精心编制的龙船;针脚缜密的小围裙;缝纫机和横机缝纫、编织的毛线衣裤……这些难道出自弱智儿童的手?
  事实正是这样。老师们发现,弱智儿童虽然在创造力、记忆力方面不如正常孩子,但他们的模仿力却不差。于是,教了十几年文化课的老师纷纷“下海”,去社会上学手艺。一些大商场的礼品柜成了老师们经常光顾的场所。他们不耻下问,回来后再手把手地教。
  以做龙船为例,这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手艺活。吴继英老师发现,一些孩子只会折纸,而另一些孩子又只懂插片。于是,因材施教被具体化为人人都有分工,而后集体力量出成果。作品展览时,许多国内外友人看后都赞赏不止,把作品买回家作永久纪念。“人看他们无能,我看他们有能”,老师们感到辛苦没有白费。
  技艺训练同时,学校没有放弃对弱智儿的知识灌输。“普通学校以成绩好坏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这在我们这儿根本行不通,因为每个孩子的基础不同,没法对他们统一要求。同样年龄,基础好的能说话写字,基础差的却连走路撒尿都不会。”老师们说。为了教轻度弱智孩子汉语拼音,语文老师至少要花整整一个学年,而普通学校同样课程只花7个星期。
  太阳不会吝啬它的光芒,微笑是董李凤美康健学校所有老师的特征。虽然在这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常常被换尿布、喂饭等简单体力劳动所代替,但老师们说得实在,“孩子是无辜的,如果能用爱唤醒他们沉睡的哪怕一丁点智力,我们也无怨无悔。”
              本文推荐:李木子(男,11岁,江苏)
  
  
  
新民晚报沪⑦G52家庭教育韩立颖19991999 作者:新民晚报沪⑦G52家庭教育韩立颖19991999

网载 2013-09-10 21:46:19

[新一篇] 愛心父母的九個要訣

[舊一篇] 物流學中兩個概念的辨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